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教学改革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改革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教学改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5

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改革,该文是有关教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中国古代文学和教学改革和实践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教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教学改革论文古代文学论文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内容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近年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分析鉴赏古文作品、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职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有必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依据,通过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职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开设的主干核心课程,它一方面承担着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史的庞大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能够正确全面地解读各阶段语文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能力的任务.但是由于受到“重知识而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无法满足未来教师岗位的职业需求,因此对该门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调查

  依据调查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原则,以张家口学院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学生为调查样本,笔者制定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通过综合分析问卷结果,笔者发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明显地存在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锻炼的教学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1.内容多课时少,无暇顾及能力锻炼.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体系庞大,分为文学史和作品选两个部分,系统讲授从先秦至近代各个历史阶段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各种文学体裁的兴衰变异、各种流派风格的代表作家及作品.由于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代文学的授课学时受到了极大的压缩,目前每个学期每周安排三个学时,分四个学期讲授,共216个学时.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略讲文学史,压缩讲解分析文学作品的篇数,显然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

  目前的课程教学多数情况下依然采用“传授—接收”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习惯在课堂上唱着独角戏,神采飞扬地讲述着各种文学现象的兴衰交替,学生则是埋头做笔记,累得眼疼手酸.虽然这种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师展现自己的学识和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阅读和理解,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处于课堂的边缘位置,成为课堂的听众而不是课堂积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实践是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这种学生缺少实践锻炼机会的授课模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大,参加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中国古代文学是专业核心课程,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文化、各种思潮观念的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大,不大情愿参加实践锻炼.一方面与古代文学用文言写作有关,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在阅读、赏析、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尽管能读、能背、能翻译,但却很难对作品做深入的剖析,久而久之就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对课程的价值认同,认为古代文学课程是遥不可及的“故纸堆”,与现实社会和生活距离太远,无法很快地转化为既得利益,因此视之为鸡肋,苦不堪言.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

  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环节,笔者以文法学院2014级、2015级汉语言文学班为试点班级,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任何成功的实践都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实践教改也不例外,主要有以下两个理论指导: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由瑞士认知学领域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杜威和维果茨基等人予以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并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1】,强调学习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建构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而教学则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强调通过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建构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主张特别适用于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为实践教改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2.新课改理念

  新课改是新课程改革的简称,是指由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精神,于2001开始启动的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课程目标方面,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3】,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课程实施方面,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合作探究.

  新课改理念提倡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张,再次印证了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开展实践教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原则

  1.以培养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为导向开展课内课外实践活动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重点培养服务基础教育,能够胜任语文教学的未来语文教师,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开展实践活动必须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未来语文教学所需的职业实践能力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价鉴赏能力、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等职业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胜任语言教学的合格人才.

  2.做到课内与课外实践的有效互补

  课内和课外实践的教学方式各有优势和劣势.课内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都比较明确,重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对某一重要文学现象或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准确把握文本的现场演绎能力和登台授课能力,由于上课地点、班级总人数、实践学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不能为每位同学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而课外实践活动大多以竞赛的方式开展,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们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参加,完全没有课内实践诸多因素的限制.这样一方面检验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成功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锻炼了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统筹把握能力、融会贯通能力、举一反三能力等,从而成为课内实践活动的有效补充.

  总之,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发挥优势、取长补短.

  四.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课内实践活动

  课内实践活动,主要在教室课堂上进行,根据专业特点有计划地设置实践环节,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习热情,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逐步转化为职业实践能力.

  1.课前对于上一次所学章节内容重要知识点及诗文辞赋名篇名句的背诵阐释.

  每位同学都必须参加,平均有五次机会,每次机会回答正确者得2分,五次共计10分,计入课程平时成绩,也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刚开始同学们可能有抵触情结,但随着课程内容的进展,课堂氛围的活跃,同学们逐渐适应了提问环节,从之前的羞涩观望转为积极踊跃,一方面在无形中积累了丰富的古代文学知识,另外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迈出了成为优秀教师的第一步.

  2.针对重要文学作品、文学思潮、文学现象,开展专题讨论实践活动.

  如在讲述先秦文学时,把儒家代表作《论语》作为样本,开展专题讨论活动.根据《论语》一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修养篇、教育篇、处世篇、仁德篇等六个方面,把同学们相应分为六组,每一组负责整理收集某一方面的内容,最后交叉组合形成讨论组,以求更加深刻地认识理解《论语》的重要内涵和价值.另外还有关于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讨论、李白杜甫诗歌创作成就的讨论等.

  3.围绕古诗文作品中的重要篇目和典故,开展人文演绎情景故事的表演式实践活动.

  如在讲述《史记》时,要求学生对《鸿门宴》这一重要事件进行人文演绎.学生根据小组内的情况,确定人员分工和角色分配,然后创作适合于舞台表演的演绎剧本,通过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来诠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写作剧本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展示了学生对作品的表现能力.【5】另外还有蹇叔哭师、弦高犒师、完璧归赵、孔子与公西华侍坐等.

  4.针对中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古诗文作品,开展教学设计实践和现场授课实践活动.

  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每5人为一组,每组学生在入选的古诗文作品中选择合适的篇目,齐心协力,认真设计教案,精心制作ppt课件,随后由小组推选出一位代表登台现场示范授课,要求用10至15分钟的时间,做到表达流利、逻辑清晰.通过现场授课环节,全面检验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以后胜任语文教学指明方向.

  (二)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内实践活动的外延和有效补充,主要是根据专业特点和未来教师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竞赛活动,是学生理论知识和各种实践能力综合展示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全面提升.

  1.古代诗文名篇的朗诵活动

  由学院语言文学教研室和团总支联合举办诗文名篇朗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深刻体悟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人文价值,另一方面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演绎能力.

  2.中华好诗词竞赛活动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人生经历的结晶和各种思想情感的凝聚,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价值.举办中华好诗词竞赛活动,一方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古诗词才华、验证古诗词积累量的平台,便于同学们真正地把知识转变为临场应变的能力,对于以后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大有裨益.

  3.汉字文化大赛活动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在古文方面的优势,在一些较为生僻的典故、成语上验证自己的能力,真正将古诗文作品中较为枯燥的知识转化为融会贯通的能力.

  4.人文知识竞赛

  人文知识竞赛中有60%以上的内容是古代文学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竞赛,既检验了知识储备量,又增强了文史哲一体化意识,提高了分析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5.微课制作大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微课制作大赛,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布局,要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技术上的难题,完成课件到视频制作的质的飞跃,同时这也是顺应课堂发展新趋势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理实一体化的完美展现.

  总之,在经历为时两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后,中国古代文学课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传统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已经被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新型授课模式所取代.通过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为之后胜任语文教学工作打下坚实根基.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我们只是踏出了实践教改的第一步,要取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成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2007(3).

  [2]王旅,余扬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剖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4).

  [3][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学科教育,2001(7).

  [5]张芳.实践教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建构[J].文学教育,2011(2).

  基金项目:2016—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结项研究成果(2016GG277).

  (作者介绍:曹翠,张家口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郑磊,张家口学院副教授,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此文结论,本文论述了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教学改革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以立德树人理念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一、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学生存在认知误区当前,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

高职食品加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导致现代社会对技能型和应用型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多传统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相应的会影响到高职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改革和创新,因为教.

梵净山区的苗绣工艺本科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梵净山区的苗绣工艺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工艺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特色,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困难 本论文通过研究梵净山区苗绣工艺与本科教学的发展趋势,苗绣工艺的本科设计教学进行改.

《雅乐训练》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雅乐内容之丰富,流传之久远,风格之独特,魅力之隽永,可谓精深厚重 高校是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学术科研、文化传承……多方面的职能 高校的主体是大学生,而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 从教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