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核心价值观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认同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核心价值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0

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认同,本文是有关核心价值观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意识形态和视域和公众认同类论文例文.

核心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核心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安全教育论文800字化工安全和环保论文食品安全论文2000字安全论文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推进中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意识的时代凝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主流价值观的价值旨归,是对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的积极回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一种先进理论的提出和推崇会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时代价值的主旋律,诠释了以为执政党的中国社会现阶段的思想取向,它与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内在统一性,是主流意识形态在现阶段的本质体现.厘清二者的逻辑关系对于公众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指向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交往、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意识在任何时候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1(] P525),这种“存在”包括法律、宗教、文化以及各种思潮等等,它们是由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观念的“上层建筑”,是统治集团企图利用普遍话语权来维护利益正当性的价值系统.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同样也要承担维护国家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使命,而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人民群众,所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就要反映社会公众的集体价值取向.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来看,主流意识形态要想被公众理解、认同和践行,关键在于提升理论自身的理解力和实践价值,用简单、实际、生活化的话语进行表达,用公众认可的并且能给他们带来正面影响的价值共识凝练主流意识形态,这样才能增强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实践.

从理性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执政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相吻合的价值理念,它既延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二者的统一体.它用很少的范畴凝练了中国现阶段主流价值的共识,将个人、社会、国家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是现阶段中国意志的集中表达,它集中反应了社会公众的集体意识,是主流意识形态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直观展现.从感性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主流价值的要旨进行了很好的表达,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的生活词汇直观呈现了主流价值的本质,对于公众认识、认清、认同主流价值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回顾历史,古老的中华民族能够一直延续到现在,就是因为具有核心价值观,它是支撑民族历史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每一阶段,它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自我完善,如今24 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之魂与时代中国之躯结合的鲜活体现,它易于宣传、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对于公众从感性层面认同主流价值提供了基础保障.对于公众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了三个层面的价值共识,国家层面:富强、、文明、和谐是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它从客观上为人民提供了生活愿景;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以社会主义作为背景的价值誓言,表达了执政党带领人民构建美好社会的信心,也表达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充分自信;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昭示了公民个人道德的行为准则.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公众很容易出现价值迷茫、价值紊乱等价值失范的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公众价值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公众的价值诉求,发挥了主流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这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众认同和实践外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共识政治学上的“合法性”与法学上的“合法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政治学上的“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人认可的价值”[2(] P184),也称“正当性”或“正统性”.法学上的“合法性”指某种行为是否合乎法律的规范.王岐山同志指出“中国的合法性源自于历史,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是人民的选择.办好中国的事情,就要看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执政党代表人民、服务人民,就要确立核心价值观,坚守在行动上”[3].可见,中国的执政合法性认同主体是人民群众,认同的客体在时代语境下主要体现在执政绩效和执政能力上,提高执政绩效和执政能力是源于对人民群众根本要求和总体利益的观照,执政党开展各项活动的核心标准就是要让人民满意,给人民带来利益,这是执政党执政道德的本质追求,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践行,对于执政党来说,就意味着“确立核心价值观,坚守在行动上”,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他们更应该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求.

长期以来,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一直固化着这样的观念:以先进的阶级基础和武装力量夺取了政权,这就赋予了“应然”的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性,从历史的节点来看,掌握政权是人心向背决定的.然而,苏东剧变使我们认识到可能也会面对执政合法性资源流失的风险,如果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甚至可能会出现执政合法性资源枯竭的后果.所以,加强执政党的合法性建设,就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共识,也就是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先进的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利益的核心价值观;它既有助于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优化执政能力,更有助于加强执政自信.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执政党的价值引领,它的践行能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这对于吸引和凝聚人民群众向执政党靠拢,进而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增强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共识都具有重要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着不良思潮的冲击

从实现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考虑,要想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既要加强理论自觉,同时也要抵御敌对思潮的冲击,这就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身建设力和力.如今,信息化促进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种思潮加快了向中国涌入的速度,人们的思想也随着社会的开放而逐步解放,这就加剧了西方一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程度.现在的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动荡因素导致了一些社会负面现象产生,加上现阶段中国人群的社会阶层分化严重,主流与非主流思潮对人的思想拉扯力度加大,面对诸多似是而非的价值观,很多人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进而产生了精神焦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诉求进行了很好的表达,并且对于规范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主流意识形态自身建设的诉求.

现实环境要求主流意识形态要增强力.一直以来,西方社会企图对我国的“和平崛起”战略进行堵截,文化入侵是他们对抗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重要手段,社会越开放,西方这种“和平演变”的行为就越猖獗,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西方社会的文化入侵,加强主流价值的免疫力和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它的提出在充分考虑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对中华文化进行了有效整合和高度凝练,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表达力和宣传力,同时,也增强了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思想诉求,夯实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基础,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实现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考虑,既有助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建设力和力,也有助于对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形成震慑和打击.二、主流意识形态公众认同面临的现实困境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各种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加速了各种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多元格局及利益关系彼此交锋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给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此刻,要清醒认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只有积极面对、主动出击,才能化矛盾为动力,在多元文化交锋中立于不败之地.1.多元文化交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众认同构成心理藩篱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在文化交流中汲取其它文化的精华,为自身成长提供“营养”.同时,多元文化交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注意力,弱化了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力度,构成了主体认同上的藩篱.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由于改革开放而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指出“为了搞经济,需要实行两个开放,一个是对内的开放,一个是对外的开放”[4(] P232).对内对外开放互动,扩大了政治、社会生活、文化以及对外来思潮的开放程度.这一方面为我们的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中国经济借此迅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为各种思潮进入中国提供了可乘之机.西方国家利用文化霸权,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以多种形式渗透到中国社会,形成了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针锋相对的局面,这使得公众对一元主导思想的认同力度式微.此外,伴随中国现展过程中滋生的历史虚无主义不断猖獗,特别是在当前的转型期,面对观念的转变和价值的重建,一些人在价值选择上出现了迷茫,他们缺乏用唯物史观辨别某种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的能力,有的人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蛊惑和欺骗,对历史断章取义,动摇了曾经坚守的价值信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消解.再者,一些腐朽的社会思想构成了本土文化中的糟粕成分,它们也会对人的价值信仰构成危机,如一些人表现出的浮躁骄奢、拜金恶劳等思想,面对这些负面文化,个体一旦缺乏警惕性,很容易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动摇.当然,除了这些文化外,还有一些文化也会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影响,如虚拟文化中充斥的淡化责任、漠视*等现象反映了一些人在主流价值践行上的背离.总之,在信息充分融通的社会,多元思潮共存是客观的现象,对于执政党来说,要把握好一元指导思想对社会多元思潮的统领力度,明确核心价值导向,承认多元化,在多元中树主导、在多变中争主动,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组织活动中创优势,从理论自觉,内容凝练,宣传力度,实践路径等多方面着手.既不因为某些思潮不合己见就对其“视而不见”,否认多元化的存在;也不要因为多元化存在而采取消极态度,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

2.主流意识形态价值依归与公众认知状态出现分野

当前中国处于转型期,社会上各种思潮尤其活跃,这就给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作为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社会,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它始终同国家和社会的最高价值标准保持一致.然而,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去意识形态等多种思潮同主流意识形态并存,冲击了很多人对一元主导思想的认同,冲淡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信仰,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依归与公众认知状态出现分野.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西方多种意识形态不断通过各种形式,诸如电影、书籍、网络等干扰着大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知,这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既形成了压力,也构成了挑战.当前中国处于改革的关键期,新旧交替难免会有一些尖锐的社会矛盾或问题出现,如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差距突出、环境污染蔓延、公众幸福感指数降低等,这些问题既有后工业化的影响,也有的是一个大国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必然现象,这也是中国转型期要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我们用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如果这些现象被仇视社会的人、反动组织等利用,煽风点火、恶意造谣势必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失去信心的严重后果.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主要采取对主流价值观进行价值解释和宣传的方式,这种“扬善”的教育方式有两点不足:一是内容上缺少对资本主义各种思潮的批判,导致公众对资本主义思想入侵的意图认识不清,客观上会弱化他们对西方思潮的警惕;二是单纯的正面教育内容不足以在受众内心产生共鸣,容易出现话语失语的现象.在崇尚现实的现代社会,加之多种社会思潮广泛传播的背景下,培育内容如果脱离对主体情感诉求的观照,难免因空洞乏味而说服力式微,很难产生预期效果.

3.信息环境加剧了各种思潮监管“放”与“收”之间的难度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价值观培育工作随着社会一起步入变革和转型阶段,这要求我们要紧跟时代以一个“放”的态度去面对各种思潮;同时,转型期的各种不稳定性要求我们要适当对各种意识形态进行监管,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收”.“放”不代表纵容,“收”不代表管死,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张力,是意识形态工作应深刻思考的问题.社会处于转型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难免要面临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以自媒体为主的新兴传播载体加速了各种思潮的传播速度,过渡期接受新观念和剔除旧观念都需要时间,这导致很多正面的、负面的思潮将在一段时间内共存,并且影响着对主流价值观的认知;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多元思潮,其甄别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过程中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性的“收”的过程,是一个艰难和长久的过程.“放”是意识形态本身发展的客观过程,“收”是执政党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和影响力的现实要求.如今,网络的发展,特别是自媒体出现以后,使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各种信息,这给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等负面思潮提供了可乘之机,加速了思想宣传开放与监管之间的矛盾发展,自媒体的普及性、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倒逼主流价值观要改变宣传工作方式,所以,如何利用与控制好自媒体平台,利用其技术先进性和大众普及性的特征,在众多不良思潮的冲击下,充分进行主流价值表达,迎合主体的思想诉求,是意识形态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众认同的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要求,对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起着关键性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认同,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增强价值认知、强化价值认同、把握舆论话语,积极促进“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创新话语体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认同.

1.强化公众的价值认知,巩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阶段的价值指向,是二者的契合与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认同,一方面要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认知,另一方面要让公众认识到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表达,而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传统文化内容的“复习”.

首先,它暗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的呼唤,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5(] P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显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价值功能,在不同时期它总能根据实际需要表现出先进的理论品质,从“革命”到“斗争”,如今又发挥着“发展”的理论导向,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关键时期,它总能跨越理论思辨的藩篱,与时俱进,彰显出它的时代特性.如今,中国转型期表现出的各种社会群体利益诉求差异性加大,社会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尖锐等现状,这为马克思主义的公众认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它需要理论自觉来增强其对矛盾诉求的力度.

其次,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指向,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旨,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创新,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正是时下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呼唤和需要的精神主旨.在实践时,要把握它与主流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着手,加强文化自信,注重阐释其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价值,特别是对于党的领导干部,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倘若不能引领这一国家的其它社会思潮,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将会失去精神上的独立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6](P170)另一方面,注重阐释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强调它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效益的积极作用,注重多维度、多层次的细节阐释,让公众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红利,对于促进物质利益公平分配的重要意义.

总之,从渊源阐释、背景解读、意义表达等方面着眼,加强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知,进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巩固其阵地基础.

2.重视利益诉求,增强公众的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获得公众认同就要解决他们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价值和理论吸引力.“理论的使命或意义不仅在于人类思想意识领域的思辨和认知,还在于要演变为一种客观实在的物质力量,改造人类生活的主观和客观世界”[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依归也是为了满足认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当然包括但不限于物质利益.其实,各种社会思潮都是反映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思想趋势,其产生的根源就是特定环境中群体的利益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现阶段的主流意识形态,要想在公众内心中占据主导地位,必须要为他们带来实际利益.从战略设计来说,它的提出在于理清社会生活领域的思想脉络,缓解价值冲突,这为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共同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向前迈进提供了思想动力.这就要求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做好理论宣传与解决实际利益同步前进,切不可只顾呐喊,不干实事.

首先,科学地进行理论“灌输”,注重利益表达.意识形态建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通过对主流价值阐释来寻求主体认同,较少的注重他们的实际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人们的利益意识被唤醒,在意识形态建设时要注重对其利益的满足,引导、规范、解决其实际利益需求,这样才能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牢牢把握话语权.

其次,创新宣传方式,注重对理论的本质阐释和内涵解释,深化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观要想被公众接受,不能仅仅通过简单的内容展示进行宣传,这样僵硬的宣传形式不足以在公众内心产生共鸣.要注重对理论的溯源、内涵、功能等进行解读,激发公众的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

再次,物质利益、政治利益、精神利益同步建设.物质利益关系到人的生存发展,是人们利益的基础;政治利益体现了人的社会地位,是社会利益的核心;精神利益是人追求的最高利益形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注重满足公众经济、政治、精神方面的利益诉求,不能只顾经济利益而为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提供机会.

最后,关注个体利益.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无疑要弘扬集体主义、国家利益,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需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不注重对个人利益追求的承认,甚至把对个人利益追求视为洪水猛兽,这会使意识形态建设失去活力,也不利于主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所以,在尊重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的同时,让个体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标准.

3.把握舆论导向,注重网络渠道的建设

网络的普及在当今时代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成为各种思潮必争的“制高点”,可以说谁控制了网络渠道谁就掌握了舆论话语权和领导权,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8]现阶段,要想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话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重深耕传统渠道,转变话语方式,用生活式话语阐释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24字的核心价值观既形式简单,又内涵丰富,既便于宣传,又容易理解.所以,注重发挥传统渠道的培育功能,用接地气的生活话语讲清、讲透内涵道理,增强主体的内在认知.

其次,宣传内容要与人们的思想形成共鸣,找准利益契合点,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认同.网络时代,中国要时刻警惕西方和平演变,应认识到“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与颠覆活动从未停息...... 针对我国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大肆攻击、丑化社会主义制度,试图影响我国民众对中国以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政治信仰与价值认同”[9].所以,要想抵抗住和平演变,就要加深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增强其免疫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获得人民的认同,认同分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意志认同和实践认同,只有当达到实践认同时,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必须加强认同的最高层次,即实践认同.

再次,利用好网络平台,主动出击,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中,加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如今,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西各种思潮都在努力扩展自己的“殖民”范围,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一味地防守,难免处于被动,现在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动出击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所以,适时而动,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斗力和吸引力,为意识形态安全做出贡献,是明智手段和必要措施.

此文评论,此文是一篇关于经典核心价值观专业范文可作为意识形态和视域和公众认同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探究
王 羽,王立荣(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诚.

提升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方法意识形态视域下
苇(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摘 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逐步凸显 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析现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的挑.

比较视域下的诚信价值观保障机制探析
【摘 要】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障机制 中国传统社会诚信保障机制和西方社会诚信保障机制对于当代中国诚信保障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社会依赖宗教文化、法律体系、诚信道.

学科核心素质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
作为新课改下全新的育人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框架中的核心构成,不仅要从整体上对全面的教育环节进行推动,同时也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实现全面的育人体系构建 包括高中化学在内的各个学科中,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