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社会方面论文范例 跟访惠聚背景下新疆社会基层治理长效机制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社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1

访惠聚背景下新疆社会基层治理长效机制,本文是社会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长效机制和治理和新疆相关论文范例.

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普惠金融论文社会心理学论文和谐社会论文

“访惠聚”背景下新疆社会基层治理长效机制研究

周建鹏张华

(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内容提要 ]活动是党和政府从供给侧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制度供给,稳疆策略的继承和创新,

“访惠聚”既是对传统治疆、也为解决新疆基层治理资源匮乏的困境提供了重要的切入口.本文立足于新疆社会基层治理的现实状况,在分析和归纳

“访惠聚”活动以来新疆社会基层治理的成效、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强组织领导机制、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机制、探索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机制、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和舆论宣传机制、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机制”、构建反恐维稳的常态化机制等方面进行理论阐释和制度建构,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制定有关新疆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基层治理长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访惠聚基层治理长效机制

[DOI编码]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7.01.04

[中图分类号] D26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287(2017)01-0016-06

[作者简介]周建鹏(1981~)男,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管理学博士,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系系主任.研究方向:基层治理;张华(1982~)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 ,法学硕士,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府法治化建设.

[基金项目 ]本文系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背景下新疆社会基层治理长效机制及对策研究》

:‘访惠聚’(2016D07018)”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 ‘访惠聚’活动背景下南疆社会基层治理长效机制研究”(2015BZZ006)自治区教育

;“;厅委托项目:‘访惠聚’用好,(201601)自治区文科基地—中亚与中

“贴近活动主题,‘五把钥匙’推进新疆社会治理与转型”;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XJEDU040315B01)新疆师范

“新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评估及推进策略研究”;

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新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XJNUBS15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2014年 3月,为认真贯彻新疆工作会议精全干部住村(社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从 神,积极应对“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新疆维吾尔2017年起,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自治区党委决定,以群众路线教育在新疆的具体实员 5年轮流住村一次,实现干部住村(社区)工作常践为切入点,利用三年时间( 2014-2016年)精心组态化,有效覆盖了全疆以及边远地区所有的重点村织和安排 20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全疆各地州重点村和社区.可以说,开展和深入推进“访惠聚”活动是(社区),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下简自治区党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结合新疆实际,做称“访惠聚”活动).目前,自治区各级部门、驻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考虑到了新疆问题的疆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全区 8668个行政村、 复杂性和多样性,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固1985个社区下派 3批次 “访惠聚 ”住村工作组、 本之策,也是对新疆社会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也24277名干部,覆盖了全疆以及边远地区所有的重是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社会治理向法制点村和社区. 2016年 10月,自治区党委下发了关化、制度化方向迈进的重要举措,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此次“访惠聚”活动是在当前新疆特殊发展时期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并不是解决新疆面临各种复杂问题的长久之计,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还面临着很多的难题.因此,本文立足于新疆社会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深入挖掘目前新疆“访惠聚”活动涉及的乡镇、村(社区 )在基层治理中的经验与启示,积极探索新疆基层治理现代化和长效治理机制的有效路径,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制定有关南疆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新疆社会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1.民族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宗教多样性问题比较突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之地,呈现宗教种类多、信教群众多、宗教场所多、宗教人士多、信教民族多五个显著特点.一是宗教种类多,存在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道教、东正教、萨满教等多种宗教;二是宗教活动场所多,根据 2015年资料统计,目前全区约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 2.4万座(处),约占全国宗教活动场所总数的 1/4;三是宗教人士多,以伊斯兰教为例,全国伊斯兰教宗教人士约 4万余人,而新疆伊斯兰教界的宗教人士超过了全国基数的 2/3以上,人数高达 2.9万多人;四是信教群众多,仅新疆的穆斯林群众人口总量就超过了新疆总人口的 1/2,也超过了中国穆斯林人口的 1/2;五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多,我国 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这些民族在新疆都存在,而且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等 6个民族的全部或主体部分都生活在新疆.

2.民生问题突出,扶贫任务艰巨.由于地理区位、产业结构、经济基础存在差异性,近年来随着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南北疆不同群体得贫富差距问题逐渐突出,以南疆四地州为例,该区域是国家确定的 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域之一,也是全区扶贫攻坚最困难的地区.目前,在该区域 24个县市中,有 1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 21个贫困县市,贫困人口超过了四地州人口的一半,达到了 55%左右 ①截止到 2014年底,南疆四地州总人口约 923.22万,,占全疆总人口的 41.3%,其中贫困人口有 217.25万人,占全疆扶贫对象的 84.8%,到 2015年,全疆人均 GDP为 40569元,南疆四地州人均 GDP为 17422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致使部分干部和基层群众产生心理不平衡,收入差距问题又时常被贴上民族差异的标签,增加了该区域解决扶贫和民生问题的复杂性.

3.风俗习惯宗教化现象加剧.由于受到世界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中亚伊斯兰政治化现象、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传播等因素的影响,新疆宗教世俗化正常演进的步伐被打乱,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被贴上宗教的标签,并以宗教信仰是否虔诚的标签强制改变人们的传统习俗,为世俗生活宗教化的逆流推波助澜.一是打着宗教的旗号,泛化“清真”和妄断“阿热木”(非清真),例如,给日常生活用品、服饰、食品、公共设施均帖上“清真”标签,以至于出现清真肥皂、清真衬衣、清真铁锅、清真道路等荒唐现象;二是以极端宗教思想裹挟传统风俗习惯,刻意混淆风俗习惯与宗教的界线,肆意扩大宗教领域,以极端宗教言论妄解正常民族习俗,要求“婚礼不许笑,葬礼不许哭”、妇女穿蒙面罩袍、青年男子留大胡须、言语威胁和行动恐吓穿着时尚的各族群众;三是宗教极端势力绑架伊斯兰教,将宗教功修与文明进步对立起来,挑起信教群众内部以及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仇恨,甚至煽动用暴力恐怖手段残害、消灭异教徒,诱惑信众以所谓的“殉教”方式进“天堂”,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煽动宗教狂热,挑起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也造成了新疆广大穆斯林形象被严重“污名化”,维吾尔族群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贴上了暴恐分子的标签,严重影响了和谐民族关系的建构.

4.极端化思想渗透,威胁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长期以来,国际势力、“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将新疆分裂出去的图谋,在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等方面恣意编造、捏造和散布反动观点,对新疆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也带来了深层次的破坏.一是在国家观方面,宣扬和散布“论”、“东突厥斯坦论”、“新疆历史虚假论”、“民族建国必然论”等歪理邪说,对“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一基本原则进行言论攻击,否定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统一性;二是在民族观方面,编造和捏造“少数民族地区论”、“民族不平等论”、“汉族和其他民族外来论”等违背基本历史常识的谬论,鼓吹和泛化民族问题,以民族身份作为判断问题是非曲直标准,甚至将民族分裂问题、刑事犯罪问题、家庭财产问题、交通事故问题等称之为民族问题,无限放大民族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三是在宗教观方面,鼓吹和叫嚣、“神权政治论”“宗教至上论”、“异教徒论”、“圣战殉教进天堂”、“阿热木”论、“学校禁止宗教活动违法论”等极端宗教思想,扬言“要用伊斯兰教”治理国家,打到和压垮“马克思主义”,污蔑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制造不同宗教信仰者、信教与不信教的民族、同一民族信教与不信教成员之间的对立,进而达到破坏民族团结的目的;四是在历史观方面,杜撰和编造“民族至上论”、“汉族侵略论”、“泛突厥共同体论”等谬论,违背民族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潜移默化地否定国家的“五个认同”;五是在文化观方面,宣扬“文化宗教论”、“突厥文化论”、“文化同化论”,将宗教与民族文化混为一谈,否定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诬称党和国家的“双语教育”政策,破坏各民族间正常的的交往和交流;六是在社会现实方面,叫嚣“资源掠夺论”、“民族灭绝论”、“新疆建设无益论”、“新疆暴恐被逼论”等耸人听闻的言论,否定和攻击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口援疆政策、反恐维稳政策,恶意发布和传播一些违背常识的负面信息,对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指手画脚,指桑骂槐,给新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

5.基层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基层法制法治力量薄弱.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在于基层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和基层司法机构的完善,由于受到基层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基层法制机构不健全、法治人员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任重道远.一是在个别地区,部分群众对教育不够重视,加之,近年来未就业大学生比例增加,“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地区重新抬头,尤其是南疆地区,一些偏远山区,90后、00后学生的退学辍学现象严重;二是一些基层群众受到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思淡薄等因素影响,存在“知教不知法”,“信教不信法”的情况,个别地区甚至存在“野阿訇”现象,这些人利用信教群众的朴素信教心理,断章取义地传授宗教的教义教规,蒙蔽和欺骗信教群众,致使部分地区出现宗教氛围浓厚的假象;三是在南疆部分地区,基层司法机构和法治力量不健全,基层普法宣传力度不够,村民维权和法律事务纠纷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从而影响了基层群众对法律的自觉遵守.

三、“访惠聚”活动中新疆社会基层治理的成效和做法

1.正信正行,农村宗教极端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基层现实条件与文化素质等多方面原因,南疆部分农村群众对宗教信仰认识不清,存在极端化宗教思想的情况,各级工作组在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基础上,广泛开展了“大宣讲、大揭批、大讨论”活动,驳斥和拒绝“婚礼不许笑”、“葬礼不许哭”、“念尼卡替代结婚证”

“圣战殉教进天堂”等歪理谬论,农村群众秉承宗教正信、正行的信仰传统得到恢复,妇女蒙面和青年男性留大胡须的现象基本消失,适龄青少年入学率明显上升,早婚、早育等婚姻违法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很多群众面对极端化思想“反社会、反文明、反进步”的荒谬言论“一度不敢言的盲从心理”得到了矫正,活动也使基层群

“大宣讲”众深刻认识到宗教极端思想对社会稳定的危害,村民们主动揭发违法犯罪线索,上缴暴恐音视频等非法宣传品的人越来越多,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和蔓延得到遏制,基层社会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2.协同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机制逐渐生成.基层治理是基层的各个治理主体协同管理社会生活,实现基层群众公共利益的过程.自“访惠聚”工作开展以来,基本完成了重点乡镇、村组、偏远居民点的有效覆盖,重点推进六项任务(转变干部作风、促进宗教和谐、加强民族团结、保障改善民生、强化基层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和三项重点工作

(突出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组织、推进去宗教极端化),基本形成了“工作组+村委会+村警”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工作组、村委会和村警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工作组发挥出了自己的组织优势和政策优势,当好村党支部的参谋助手,为农村干部开展工作撑腰打气;村干部发挥出了乡土优势和管理优势,当好工作组的向导,有力地支持工作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村警发挥出了保障优势,确保农村社会环境安全稳定有序,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有效推进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

3.建章立制,逐渐形成共生性治理的制度结构与规范.现代乡规民约既包含了传统乡规民约中具有的“广教化而厚风俗”、稳定乡村基层社会秩序的功能,同时又融合了法制性与制度性,具有了社会整合的独特优势,它是社会各阶层表达自身诉求的良好渠道. 2014年 11月,自治区党委制定和实施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为此,各级工作组积极协助村(社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制定切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尤其是把不参与

“三非”活动、不穿蒙面罩袍、不在公共场合做礼拜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对农村(社区)损毁公物、违章建筑、打架斗殴、破坏环境、铺张浪费、不赡养老人等陈规陋习作出明确规范,以此作为推进社会现代化治理的有力抓手,不断强化村(社区)自我管理的工作合力.

4.项目进村,以惠民生凝聚民心.“访惠聚”活动重点在“访”,要义在“惠民”,核心是“聚民心”.自“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工作组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推进“访惠聚”工作的突破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问题清单,通过“民情地图”、“便民卡”、“结对子”、定向捐助、援疆省市帮扶等方式,已经实施民生工程项目 5万多个,为 9409个村落实了 10355个项目,总投资近 90亿元,平均每个村安排资金超过 80万元,帮助转移就业近 30万人,帮扶困难群众 168万户,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超过 50万件,通过农村电网改造、通村公路硬化、便民服务中心兴建、自来水管铺设、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种养殖小区建设等项目,重点解决了基层群众行路难、吃水难、致富难等方面困难,现在广大基层地区,道路宽了、路灯亮了、腰包鼓了,人人有笑脸,处处有歌声,党群关系更加密切.

四、“访惠聚”活动中新疆社会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遏制非法宗教活动的立法力度亟须增强.宗教活动的“合法”与“非法”本是属于法律范畴,应由法律一锤定音,可直至目前,合法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区分的界限仍然模糊不清. 2011年以来,自治区下发了《关于界定非法宗教活动的意见》、《关于制止非法宗教活动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统一几个思想认识问题的意见》、《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等文件和地方性法律,为深入开展“去极端化”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行为的渗透、蔓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但是,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自治区及各级有立法权主体要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去极端化”、互联网管控、打击暴恐音(视)频等方面的立法工作.

2.新疆基层宗教事务管理、交流机制尚待完善.新疆基层宗教事务管理、交流机制建设滞后,区域化、碎片化、封闭化情况比较严重,尽管为期 3年的驻村“访惠聚活动”基本实现基层、干部“全覆盖”,然而,机制化的基层宗教事务管理人员全区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保障的流动、交流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优秀爱国宗教人士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忧虑、意见尚未被充分倾听.

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存在脱节现象.人的成长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相互协作,共同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共同培育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在实际中,三方面的教育环节存在脱节现象,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长辈未传授给晚辈应有的知识或传授了歪曲的知识,致使孩子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方面的养成教育受到影响;二是社会教育未能起到典范作用,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重男轻女之风屡禁不止、离婚率高的现象,导致出现“女子地位低下 ——高离婚率的发生 ——儿童失学比例和黑户人口比例增大”的恶性循环问题,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三是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南疆很多地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优势教学资源、双语教师力量薄弱、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在实现城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不少差距.

4.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形势的日益复杂性以及极端势力蔓延和暴力恐怖活动多发所带来的冲击,严重影响了新疆地区的基层政权建设,对基层地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带来严峻的挑战,新疆地区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宗教活动、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工作上的被动和不适应局面.例如,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准确、有效、清晰地界定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礼仪实践活动,不能正确区分正常宗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回避宗教领域内的敏感问题等,在满足信教群众的正当合法诉求工作中出现畏难情绪,管理和服务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

五、“访惠聚”背景下新疆社会基层治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1.加强领导组织机制.自“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先后召开动员会、党委会、领导小组会、推进会、座谈会和表彰会,研究解决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安排部署工作.各地州、市、县(区)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各派驻单位认真抓好干部选派、人员培训等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基层工作管理格局,使得社会基层各个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理效果.因此,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必须把加强和改进领导组织机制放在优先位置.一是各级党委要树牢“一个总目标”、贯穿“一条生命线”、把握“两个关键点”、健全“一套好机制”、做到“四个努力实现”、营造“一个良好局面”,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领导干部要亲自管、直接抓基层热点难点问题;二是突出南疆这个棋眼,强化重点村(社区)、提升一般村、巩固放心村,坚持所有村

(社区)全覆盖,干部全覆盖,干部任第一书记全覆盖,重点村(社区)、一般村选派工作组全覆盖,放心村采取“一托二”、“一托三”的形式选派工作组全覆盖;三是制定问题责任清单,制定干部包村、包组的制度,做到基层情况清,底子明,层层抓落实,把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快速转变成具体行动和实际效果.

2.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核心在党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党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一是要选好配强乡镇党政班子,选拔政治坚定、民族观正确、实践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的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二是持续整顿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采取机关下派、住村工作组*、先进村交流等方式,遴选党性靠得住、致富办法多、抓稳定敢管理、百姓信得过的村支部书记,配强“村三委班子”,着力提高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执行各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的推动者和组织者;三是全力推进“五好”支部建设(即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思路好、群众反映好),落实好“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好经验、好做法,夯实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

3.探索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基层治理中,干部是核心要素,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基层治理的成效.当前“访惠聚”工作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之一就是自治区给新疆基层嵌入了大量

的人才资源.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基层干部人才流失问题依然严峻,部分地区乡镇干部、医院医生、乡村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仍然很突出,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直面这一难题.一是要加大基层各级干部的遴选力度,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政治标准,注重培养选拔使用政治上靠得住、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分裂、敢于同“三股势力”作斗争的各级干部队伍;二是注重在复杂环境和反分裂斗争一线培养、考验、选拔干部,重党性、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干部,大力选拔对党忠诚、关键时刻敢于发声亮剑、有较强群众工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干部;三是完善落实改善干部职工待遇的相关政策、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通过设立基层工作补贴、住村工作津贴的方式,适度提高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特别是要制定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引才政策,鼓励更多的干部扎根基层;四是加大基层干部培训、轮训力度,采取选派优秀基层干部到自治区单位、兵团市团场、地州市挂职、赴援疆省市交流等方式丰富基层干部的工作阅历和增强工作履职能力.

4.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机制.当前,新疆基层宗教氛围逐渐淡化,这与两年多以来“访惠聚”工作组在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中宣传“正信”、

“正行”、集中整治、严格管理宗教事务是分不开的.为此,要保持现有的工作态势,必须探索新疆宗教事务法治规范和长效管理的机制.一是严把宗教人士的“人口关”,规范宗教人员的聘任和解聘程序,进一步明确宗教人士的产生要严格按照村(社区)党组织推荐、信教群众评议、乡镇(街道)党委审查、县市(区)宗教工作部门备案的规范程序;二是完善基层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体系,采取委托爱国宗教人士带培、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培养、疆内高校与政法委等部门集中开班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爱国爱教的中青年宗教教职人员,切实提高他们解经讲经、辩驳极端思想、辩驳大是大非的能力;三是探索基层宗教事务管理人员的进入退出机制,鼓励住村工作组干部协作管理宗教事务、优秀村支部书记抓本村宗教事务,试点和引入宗教人士区域内轮换制任职制度,通过“选人”和“派人”结合,“进入”和“退出”结合,为基层宗教事务管理队 伍建设提供常态、科学、持续的人力支持;四是完善爱国宗教人士的激励保障机制,对爱国宗教人士、基层宗教事务管理人员要在生活、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以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物质保障.

5.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和舆论宣传机制.新疆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解释疑惑、争取人心的重心也在基层,因此,加强基层舆论宣传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一方面,一是要讲透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将新疆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民政策讲透彻透,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二是讲清极端思想的形式和危害,坚持用“正信挤压、文化对冲、三管齐下”的宣讲方法,增强各族群众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各族群众对宗教思想的免疫力;三是讲准现代文化引领方向,以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墙为阵地,组织一批反映群众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材料,充分发挥草根宣传员的作用,讲清“真善美”、揭露“假丑恶”,以现代文化引导群众生活向世俗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6.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机制.“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自治区党委在深入调研、系统思考、反复研究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新疆民族团结作出的一项决策,也是“访惠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各级行政部门要选好用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载体,按照“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要求,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成效充分体现在围绕总目标、实现总目标、服务总目标上;另一方面,广大学校和科研院所要充分发挥好阵地建设,广泛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 (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 )活动,切实把各类学校建成培养维护祖国统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阵地.

7.构建反恐维稳的常态化机制.打击和防范宗教极端势力,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长治久安.从各种现实来看,打击宗教极端势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一是基层政府和住村工作村人员要按照“四知四清四掌握”要求,从“漫灌式”普遍访、“喷灌式”重点访、“滴灌式”深入访等方式出发,摸清存村情、社情,甄别异常“信息源”,揭盖子、挖幕后,重点查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

“两面人”、煽风点火、拨弄是非的坏分子、鼓吹“圣战殉教进天堂”的极端分子、参与过“爆恐活动”和“伊吉拉特”的外逃人员、留大胡须、着吉里巴甫服

的奇装异服人员等群体,探索社会面的群防群控机制;二是认真落实“情信研判定位一批”、“基础调查掌握一批”、“卡点检查过滤一批”、“道路盘查控制一批”、“发动群众一批”、“抽丝剥茧深挖一批”的工作措施,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

六、结语

“访惠聚”活动是党和政府从供给侧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制度供给,既是对传统治疆、稳疆策略的继承和创新,也为解决新疆基层治理资源匮乏的困境提供了重要的切入口,分析和总结“访惠聚”活动以来新疆社会基层治理的新经验、新做法,是推动新疆社会基层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的基础.本文以“访惠聚”活动为抓手,从“访惠聚”活动开展的价值、当前新疆社会基层治理的复杂性、

“访惠聚”活动以来基层治理成效、存在不足和长效机制构建等五个方面探索新疆社会基层治理的新思路和长效治理机制的内容,深化了社会治理理论的本土研究和经验质感.本文认为新疆社会基层治理长效机制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加强领导组织机制、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探索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机制、强化舆论宣传机制、构建反恐维稳的常态化机制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够逐步实现新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竹效民]

参考文献:

[1]富友谊 .浅论推进基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战略体系建设[J].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6(1):54-56.

[2]王宏丽 .开展“访惠聚”有效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J].新疆社科论坛, 2015(3):41-44.

[3]陈彦杰 .新疆“访惠聚”活动长效机制构建问题研究[J].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6(4):22-25.

[4]李晓霞 .论新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73-78

[5]马黎晖 .党在新疆基层治理中的实践与启示—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 2015(02):49-51

[6]杨萍 .加强农牧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来自“访惠聚”基层一线的调研报告 [J].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16 (3)14-17.

[7]周建鹏,黄锦峰,“访惠聚”朱斌 .背景下新疆社会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 2016(5):36-39.

[8]黄锦峰,周建鹏 .活动背景下新疆新型党“访惠聚”群关系的构建[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6(1):5-8.

括而言之:此文是关于长效机制和治理和新疆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社会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社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沙漠植绿洲希望照人心新疆经信委访惠聚工作组住村侧记
本报记者王慧芳临近年关,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库木库都克村的维族小伙子努尔艾力经营的“刀郎情果园”网店,生意日渐红火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在给全国各地发快递 &ld.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中小城市社区治理
一、张家口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借助举办冬奥会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特殊历史机遇,张家口的城镇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带来小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张家口市主城区面积由868 96 平方公里扩大到6377.

双一流大学背景下宁波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机制
这个时代和未来时代的竞争在于思想 从战略上而言,国家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科学文化的整体规划,意在振兴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 复兴之路需要心智与品性的完全人去实现 &l.

新时期背景下博物馆社会服务职能
黄华乐摘要新时期背景之下,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是博物馆面临的迫切的现实问题 文章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及思考,从创新服务理念,创新展览内容和形式,创新技术手段,完善配套设施四个不同的侧面阐述了新时期背景下提高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