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老有所依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老房子的延承和策略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新农村建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老有所依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老房子的延承和策略,该文是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发展策略和老房子和发展策略研究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新农村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新农村建设论文新课程导学期刊新制度经济学论文农村新技术杂志

董国娟,荆 琦,冯 艳

(滁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摘 要:文章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及老房子的现状为基础,通过研究总结出老屋的延承与发展的思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概括出传统乡村中老房子延承与老房子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为老房子主动适应外部变化(新农村建设)的改造,提供参考性建议;为“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实践及乡村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老房子;延承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0-0064-04

“老有所依”是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老房子的现状提出来的.本文试图从建筑学方向研究讨论,“依”字这里指的是老房子(归宿),(老房子)特指近代的传统乡村住宅.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乡村肌理结构呈现出极速演变态势,近代乡村中传统建筑中的大部分老房子也被简单的推翻重建,既不利于乡村建筑文脉的传承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一、乡村及老房子的现状

现在的农村,老房子因材料多以砖木、夯土等为主,由于年代久远导致破旧不堪且无法供人居住.有少数房子村民也会将其保留,但大多数作为柴房或空置.今天,走在乡村的街头巷尾我们发现,早年间随处可见的地方特色民居渐趋消失,乡村建设逐渐被城市的建造风气“传染”,到处是二层-四层的欧式洋楼、别墅.如今传统村落简单、快速更新,菜单式建筑类型建设此起彼伏,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风貌逐渐丧失.老屋代表了一个地方建筑文化的传承,如果老房子都不存在了,那么该地的建筑也就成了无根之源.传统村落中的建筑文脉如何延承?探讨老房子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及生发的可能性对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探讨老房子的保留改造具有普遍性意义.

二、老房子延承与发展的思路

(一)历史保护不是简单的形态外表的复原保存

近年来历史保护思想发展表明:单一地针对历史遗存“复原”的局限性,复原的历史建筑和事物往往在乡村中成为孤立的碎片,无法与周边肌理发生实际的生活关系.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历史街区的社会生活总体的保护相结合,使历史遗存积极参与乡村空间肌理和邻里关系的构成,用历史建筑来控制和引导周边区域的发展,赋予其传统特征的“保护”和“再生”的双重观念正在得到广泛的认可,其价值在实际建筑活动中已经得到充分的印证.历史保护的实质是对传统的文化根基的守护,绝不简单等同于形态外表的复原保存,这种守护的目的当然是要让传统真正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成为生活的基础性内容,而不是把历史事物划分孤立起来.

(二)坚持有机更新

“辩证做法,有机更新”概括了王澍对“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理解.村落有机更新是指在尊重现存的传统文化与民风、延续村落已形成的空间肌理和生成格局、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等原则基础上,对村落这一有机整体进行循序渐进式地更新、整治与改造.“更新”包括“转型与重建”,主要针对历史文化区块结构的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整和环境的改善,是为了适应当今新生活的需要.有机更新是一个持续行进的而非断裂的过程.“有机”意味着,村庄街巷的更新不是用一块与其场地历史毫无关系的外来肌体来简单替代旧有组织,而是基于原有村庄肌理发生机制的有机生长,是在基于历史传统、社会生活和场地条件理解的“适应原则”上的空间诠释——它既不是无根无由的空中话语,也不是对历史内容和形式的直接重复.老房子的延承与发展(保护与改造)原则应在尊重文脉和历史的基础上要依据房屋现状区别对待,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肌理与老房子的更新不易采用大拆大建的简单应对方式,应坚持有机更新的原则,传统建筑文脉的传承是我们的责任.

(三)乡土特色与地域性是传统乡村住宅的主旋律

无论是保护还是有机更新,最终目的是保护乡村的建筑文脉和多样性,而乡村建筑文脉和多样性主要来源于乡村的地域性特征.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建筑往往有较高的识别性.地域性是在流变中被集体认同的事实.新农村建设及城市化的影响下,菜单式的建筑类型、混凝土框架加面砖的建造模式在各地乡村大量兴建,但是村民在生活上并不认同这种单一的建筑模式,以主房为生活空间,周边渐进地加建辅房,从而慢慢生长,这种自发搭建的模式或者建筑的生长方式目前在乡村还是很普遍的,传统村落的“生长”状态是极其自由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老房子的延承与发展在总体思路上应突出当地的乡土特色、地域性;老房子的保护与更新应保持和发展乡村传统风貌,鼓励运用当地材料.传统乡村建筑的乡土特色和地域性是独一无二的,它显示了一座村庄在历史潮流中是如何行进的.

三、延承与发展策略

老房子的延承与发展不仅是建筑文化特征的重塑亦是寻回乡村传统和意义的过程,新农居其实是在呼唤被遗忘的乡村审美.老房子的延承与发展应该既要满足村民的现代生活方式与需求,又要保证村落的肌理,要走有机更新的道路,不宜采用大拆大建的简单方式,应在注重原有的肌理组织上实现更新,坚持和保护村庄原有肌理专有的乡土特性和多样性.

(一)保护与修缮

乡村不可否认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可以说村庄的任何部分(包括街巷)也是生命体.生命体的新陈代谢是乡村生长的自然机制,村庄肌体总是处于不停地新旧更替之中,这内在的逻辑也是乡村历史现象的根本内容,历史保护同时也需要保护乡村新陈代谢的生长机制,这种保护和对历史遗存的物质保护同样重要.对于具有特定历史价值的单体(建筑与墙体)与片区即完整保存乡村传统气息的历史遗存,采用建筑修复原则:修整复原建筑主体,加固建筑结构,更换腐坏材料,还原历史原貌,修旧如旧;通过区域整合和重点设计,实现组团式恢复和保护.可以以历史保护建筑为核心,扩大保护区域,将历史保护建筑周边关联区域纳入风貌保护范围,化点为面,提高历史保护建筑的品质.随着历史的迁移和岁月的侵蚀,老房子逐渐变得苍老和衰败,加上新农村的飞速发展,这一村庄历史的标本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保护修缮,发掘资源,提升价值,传承文明.加强对建筑文化(老房子的延承与发展)的保护意识,注重的是村落原真性与传统肌理形态的延承.

(二)适应性改造

建筑物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经常面临着其使用功能的改变,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适应性改造(或称改造性再利用).适应性改造指的是改造后的建筑物不仅能适应新用途,同时其本身的特性还能保存(也就是说在维系乡村文脉的连续性的基础上革新功能,以适应时代需要).其目的在于加长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或者说给予某一建筑物多个设计生命周期,以应对建筑承载的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需求.适应性改造的策略:功能更新.人们所说的“改造”也就是功能更新,在这里一般指老房子的再开发,使其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民宿,是文脉传承的新创造.这里选取梁家山村民宿改造为研究案例.泥墙青瓦夯土屋,依山而建的居所是梁家山村的最大特点.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村里的年轻人多数都去城里打工了,孩子们也去了城里上学,梁家山村慢慢地变成了老人们的留守地.梁家山想要通过一种新的方式让山村的现状得到改善,开始尝试通过经营民宿来让山村不再寂寞.所有的新事物对于这里都像一场改革,久居山里的村民们跃跃欲试但又不知如何改变,村里的老书记带头让出了相伴自己几十年的老房子,开始了山里的第一栋民宿改造.这栋老的三合院建筑建于七十年代.因建筑使用年限较长,存在很多问题:立面破坏,墙体开始出现裂纹;庭院单调;室内光线昏暗;屋面侵蚀;木地板破损;并且楼梯陡峭,二楼没有安全护栏、不封闭.在对这栋老房子开始进行改造之前,团队首先对整个村子的夯土房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村里建筑的单元类型——这里的建筑都是以主房为主要的生活空间,采用自发搭建的方式在主屋周边一点点地加建辅房,从而慢慢生长.这栋老房子的适应性改造沿用当地乡村的建造逻辑,采用一种生长的方式来实现建筑的更新.首先拆除西侧快要倒塌的辅房,然后增加一二层卫生间,和二层平台.主屋的东侧保存较好的厨房保留不变,面向院子部分加建两个卫生间.在建筑南侧增加阳台,延续从主体到辅房蔓延生长的建造逻辑,并置入新的使用功能;拆除墙体,屋面,对主房的屋架进行翻新;更换原来木结构中不好的梁柱,调整二楼梁高,拆掉影响空间使用的梁;窗户门洞部分加大,部分保留原有尺寸,门窗重新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相结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村落中的传统建筑,同时又间接促进了村民经济收入的多元化.村里的老房子原本失去了居住的功能,通过适应性改造——功能上的更新——民宿功能置入,他们重新获得了生机.民宿,使得梁家山村重新获得了生命,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返乡.一路走来,有清风,有明月,还有鹊声、蝉声……细嗅,竟能闻到一丝隐约的稻花香.邂逅这里——清风居,是一种缘分.

(三)旧材新用——“寓古于新”

总体运用“以旧包新”的设计手法,一方面使传统形象维系建筑立面,就地取材或循环利用古旧建筑材料;另一方面新旧建筑形式“拼贴”.这种方法称为“寓古于新”.传统老房子的适应性改造或新农居的建设不仅要结合当地条件和传统文化因素,还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当地的材料.“中国有那么深厚的文化,而现在到处在拆古老的建筑,当年古代建筑师用的那些有尊严的材料,如今像垃圾一样被丢弃,所以我要用智慧的方式让它们复活.”2014年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开始试点“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计划,并由王澍教授主持规划设计.在杭州富阳文村的新农居尝试中,王澍用灰色、、白色的色调,外立面设计中使用了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剁斧石,新居旧居有机结合.对于王澍来说,新农居的实践,其实是在呼唤被遗忘的乡村审美.他回收的拆除的旧砖瓦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地面与屋顶上重新获得生命;他曾用30个被拆掉村庄里回收的40多种600多万块废砖旧瓦作了宁波博物的基础材料.王澍想告诉人们,曾经的城市生活是怎样的.以前的宁波是一个海港城市,有多个传统村落.而如今,几乎所有的村庄都被拆除了,这里几乎变成了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城市.“我用了我在这个地区收集的所有旧建筑材料,想建造一个有自我生命的小城市,他能重新唤醒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在建造赋予新意义的建筑时选择传统的建筑形式,其本质上也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深入理解.

王澍说:“老房子就是活着的历史,历史都没了,还有什么根基?”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房地产碰到瓶颈的情况下,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了农村,建筑师们自然也不甘落后的蜂拥而至.村庄同化的趋势正在形成,假如乡村特有的地方特色和多样性不存在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将无从谈起.建筑师们要反思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建筑作品能否让村民们既住着舒服,又不失传统乡村应该有的风貌?村庄的地方文化特色和乡村的个性显现了吗?建筑师的尝试,为这个村子带来了什么?

我们要留住建筑文化的种子,要延续建筑的文脉,要让乡村仅有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

——————————

注 释:

梁家山村民宿改造图片由树林建筑工作室提供.

参考文献:

〔1〕朱霞,谢小玲.新农村建设中地村庄肌理保护与更新研究[J].华中建筑,2007(7):142-144.

〔2〕刘少瑜,杨峰.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J].建筑学报,2007(6):60-65.

〔3〕张晓婧.有机更新理论及其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7(11):29-32.

〔4〕陈金金,杨茂川.“软装饰”地域性室内空间[J].艺术与设计,2011(6):62-64.

〔5〕ABBS.王澍爆改新农居——为小乡村带来“乡愁经济”[EB/OL].2016-06-17.http://www.abbs.com.cn/news/read.php?recid等于35618.

〔6〕柳蓬,陈佳.王澍谈农村规划与村居设计:辩证做法 有机更新[EB/OL].2014-07-29.http://zjnews.zjol.com.cn/system/2014/07/29/02016846 9.shtml.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本文总结:此文为一篇适合发展策略和老房子和发展策略研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新农村建设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新农村建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
李瑞(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套海镇人民政府,内蒙古五原015113)摘要在中国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环境下,农村经济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一直将水利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础性项目,尤其重视农村的农田水.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
辛胡民(海阳碧城工业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山东海阳 265100)摘要在社会发展当中,农业经济发展十分关键,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综合国力进行充分体现 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大力开展农业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

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瓶颈问题与
摘 要当前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力提升,然而新农村建设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出现许多瓶颈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探讨永修县新农村建设呈现的瓶颈问题提出几条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文艺创作
王 勇 (山东省蓬莱市文化馆 265600)摘要群众文化创作是文化艺术事业关键组成内容,对新农村建设来说,群众文艺创作是确保建设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 尤其是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中关于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