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经济体制论文范文 跟专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我参和起草的三中全会《决定》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经济体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专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我参和起草的三中全会《决定》,该文是经济体制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跟经济体制改革和高尚全和三中全会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经济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体制改革期刊副主任护师论文经济体制改革杂志金融经济杂志社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 | 北京报道

责编:曹煦

作为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下称“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是中国经济改革重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1982年,国家体改委成立,高尚全于当年来到这里工作,之后历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从1984年到2003年,高尚全先后6次参加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其中3次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而这期间也正是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走向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重要历程.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高尚全两次给提出建议,包括建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名称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建议成立“”.

如今,89岁高龄的高尚全仍然和年轻人一样,每天上午9点准时来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办公室上班,在满室书香中继续进行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研究工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高尚全回忆了他所亲历的参与三中全会重要文件起草工作的过程,也畅谈了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思考和建议.

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商品经济”

“改革开放的重大突破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高尚全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回顾40年,中国的改革事业充满了曲折与挑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每一步改革实践都离不开思想的解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近6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高尚全受命参与起草这份《决定》.他回忆称,这份《决定》有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就是第一次提出了“商品经济”的概念.“承认了市场的作用,提出要发展商品经济,这是中国和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创举.”

改革开放之初,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的弊端逐渐显现,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理论界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要性,然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确立过程十分艰难.高尚全回忆,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党和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先后8次和起草小组进行了座谈,共同修改文件,但“商品经济”的概念却迟迟得不到认同.

“当时大家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么能提商品经济呀?提商品经济不是搞资本主义了吗?”但高尚全竭力主张把商品经济写进文件.通过各地调研他深深感到,哪个地方经济搞得活,老百姓比较富裕,就是因为那个地方搞了商品经济.他举了个“广东人吃鱼”的例子:广东人爱吃鱼,可是搞计划经济没有鱼吃了,因为管死了.后来逐步放开,养鱼的人有积极性了,市场上鱼就多了,多了以后也下降了,老百姓就有鱼吃了.所以,搞商品经济没有错.

然而,高尚全的观点未能在起草小组中达成共识.“我当时是以体改所所长的身份参加文件起草的,力量不够,反对者的职务都比我高.”高尚全说.

面对许多“老资格”,在商品经济概念多次被否定的情况下,1984年9月初,高尚全以中国体改研究会和中国体改所的名义,在西苑旅社组织召开了一次理论讨论会,童大林、董辅礽、蒋一苇等近20位思想比较活跃的学者到会发言.高尚全首先提出:“应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这是当前经济改革要求在理论上的一个关键突破.”专家学者经过认真讨论,认为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经阶段.

高尚全把会议讨论的结果反映给决策者:第一,改革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扫清道路;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绝不会模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第三,发展商品经济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革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按照发展商品经济和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自觉运用价值规律.

这一建议引起决策者们的高度重视.“领导同志的智慧,和中国社科院等各方面的努力,商品经济的概念被吸收进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之中.”高尚全说.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高度赞扬这份《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

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劳动力市场”写入文件

第二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高尚全也参加了这份《决定》的起草工作.

“根据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精神,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明确了,怎么建立?当时心中没数.所以专门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研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尚全回忆,当时,温家宝以书记处书记的身份主持起草工作,文件起草小组共有25人.起草小组下面分为几个分组,高尚全任市场体系分组的组长.

在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第一次写入“资本市场”,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另一个突破是写入“劳动力市场”,这背后的历程堪称曲折.

按照传统观念,“劳动力市场”与剥削剩余价值挂钩,而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就是消灭剥削.可想而知,“劳动力市场”写入党的文件经历了怎样的艰难.

“在《决定》草稿中,只提出‘劳动就业市场’,提‘劳动力市场’阻力很大.有人说劳动力市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成了国家的主人,因此不存在劳动力市场问题.我说这个不行的,劳动力市场肯定要提,我们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劳动力和资本是最重要的要素,如果要素不能进入市场,不能搞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么建立起来?但是起草小组还是通不过.”高尚全谈道,一直到1993年11月3日,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决定》修改稿,还是只提“劳动就业市场”.

关于最高决策层的这场会议,高尚全回忆说,温家宝作为起草小组组长作了汇报,之后就是常委讨论.

“本来这样的会议轮不到我发言,但是我当时憋不住了,因为如果我不站出来发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肯定出不来.所以我鼓足勇气举手发言,一下子讲了5条理由.”高尚全讲的这5条理由是:劳动力的价值只能通过交换才能体现出来;确立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开放劳动力市场可以解决就业压力;现实生活当中已经有了劳动力市场;提出“劳动力市场”不会影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会议没有继续讨论,时任总书记只问了一句:提出劳动力市场,社会上能不能接受?我说只要提出来肯定能接受.第二天我找了温家宝同志,我说我有点内疚,这么重要的会议不该我发言.但我担心如果不发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就出不来.温家宝同志很敏锐,他说:我赞成你的意见,但能不能上文件我也没有把握.你把材料给我,我转给总书记.”高尚全回忆道.

之后,温家宝将关于劳动力市场的材料报送给,江又批转给各常委,各常委表示没有意见.“劳动力市场”终于写进了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当时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渐成形并日渐发挥巨大效益.

高尚全回忆,当时有人认为,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搞得差不多了.但实际上,改革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正是由于整个经济体正大踏步地迈向市场化,新旧体制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新兴市场主体的壮大对市场体系、金融体制、投资门槛、国企垄断以及政府职能等一系列体制性障碍提出了新的改革诉求,市场化的经济基础对整个国家的体制机制形成了更进一步的改革压力.

在此背景下,及时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创新点之一,便是明确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传统观点认为,由于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它是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结合在一起的.在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要厘清公有制为主体的内涵问题.

在全会文件起草过程中,高尚全曾两次在起草组会议上发表意见.其中一次是2003年6月9日的起草小组会议上,他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个理论问题,其中主要谈关于公有制为主体的内涵.“实践中,公有制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发生了变化,非公经济已成为主力军而不是生力军.”

当时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两股道上运行,甚至把两者对立起来.例如按照不同所有制经济来立法,制定政策,实施管理.

“要使两股道变成一股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使之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高尚全提出,一是通过实行股份制,发展混合经济.有的可通过上市变成社会公众公司,实行资本社会化;二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财产组织形式,使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我建议把‘公有制为主体’,完善为‘公有制为主导’或‘国有经济为主导’.十六届三中全会接纳了我的建议.”高尚全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两次给提出建议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前,高尚全两次给提出建议.

第一次是2013年5月,高尚全给提出《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的建议》.建议主要有三个内容:

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名称建议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二是,关于《决定》的主要内容.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而是对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都要作出部署.例如政治体制改革,可把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作为突破口推出.为了减少阻力,在操作上可实行三个“率先”:新当选或新任命的官员率先公示:新任官员中领导干部率先公示;财产中不动产先公示.

三是,建议成立,由总书记任组长,国务院总理任副组长.

第二次建议是在2013年7月,高尚全向提出《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进一步发挥智库的作用,建议选四五个智库,限期交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这样,起草小组和智库两条腿走路,可以丰富文件的内容.二是,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建议设立专门网站,让广大干部群众来参与献计献策.同时,还呈送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30条建议供参考.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我的两次建议,上报后都得到了的肯定、批示,并吸收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去,这是作为一个改革者梦寐以求的事情.”高尚全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他告诉记者,2014年10月27日,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多次强调要发挥智库的力量,我想与我这次建议是分不开的.”高尚全说.

建言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用“一二三”理论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改革是我这一生的追求,也是一生的牵挂.”年届90岁高龄的高尚全,仍然保持对改革的极高热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针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高尚全谈了他的思考和建议.

高尚全说,“《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从最早的计划配置资源,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现在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高尚全也指出,在实际中改革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往往不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而是行政决定资源配置.

对此,高尚全提出了用“一二三”理论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即政府需要解决一个矛盾——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

“二”即政府要搞好两个服务.政府要更好地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机会和提供服务.同时,政府需要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和谐、可持续的环境.

“三”即政府需要坚持三个创新.第一个创新,应当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财富主体的理念.第二个创新,坚持“非禁即入”的理念.政府不应该层层审批,法律不禁止的,企业都可以干.第三个创新,坚持依法行政的理念.政府按照法律授权干好应当做的事情,不能有随意性.“政府管的事要尽量少一点,不该管的事要让市场去管.”高尚全说.

该文汇总,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经济体制改革和高尚全和三中全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经济体制本科毕业论文经济体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三维价值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融汇古今智慧,汲蓄土洋经验,具有廉政、勤政和善政三重价值 其志高远,其命常新 改革国家监察体制,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 在学理上,这项改革具有廉政、勤政和善政.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何以成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
2018 年初,十九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强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要依法建立党统一领导的败工作机构,构建集中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
2016 年11 月7 日,印发了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确定了新的监察体制改革思路 根据党确定的方案,同年12 月25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在全国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据新华社10月29日电近日,印发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探索实践,完成省、市、县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