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高校图书馆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互动界面对比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高校图书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5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互动界面对比,该文是关于高校图书馆自考毕业论文范文和高校图书馆和学科和界面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高校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药学服务论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金融服务论文图书馆建设杂志

摘 要文章以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互动界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与国外的异同,引导我国高校馆以互动为抓手,更好地开展学科服务.采用网络调查与比较分析的方法,访问国内外20 所高校馆网站,从互动所属路径、互动渠道、互动内容和学科平台利用等方面作对比分析.国内高校图书馆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但逐渐凸显中国学科服务特色.文章提出制定服务总体规划、完善互动页面建设、丰富多元化互动渠道、分类展示互动内容和推动服务平台本土化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服务平台互动界面

目前“创新互动融合”成为促进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促使图书馆思考将互动作为促进学科服务发展的重要抓手.多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致力于通过与用户的良好互动来创新服务模式.本文在对国内外著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互动界面进行网络调查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互联网时代学科服务的发展特点,以期为学科服务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1 学科服务互动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学科服务互动萌芽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帕特率先提出的图书馆应与学科教师互动合作的思想[1].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国外学者纷纷就互动关系的建立、学科馆员角色的转换及其多重功能发挥等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内容包括:(1)互动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和重要性研究.Diaz等[2]通过大学的一组学科馆员和教师互动合作的经验,详细说明了互动沟通、响应能力等技能对建立高效合作关系的重要性;Sullo[3]、Janke等[4]也开展了类似研究;Vassilakaki[5]通过数据库检索,系统揭示了图书馆员的六个角色,强调学科馆员积极参与学习和研究过程的重要性,提出大学图书馆应重视学科馆员在学习过程中互动参与的观点.(2)互动合作途径研究.WU等[6]通过调查罗格斯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在互联网影响下应发挥电子通信的功能,加强与师生的接触;Cox[7]提出学科馆员应作为合作伙伴而不是支持者与高校研究人员建立更强有力的互动联系,提出应通过转变角色、改变人员配置模式以适应新的研究需求;Gessner等[8]研究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LibGuides与用户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互动是评估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方面;Wilson[9]比较了LibGuides、Twitter、Facebook和Blog等使用情况,指出社交媒体互动的重要价值.

1.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多媒体、智能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工作者认识到学科服务中互动合作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如下方面:(1)学科服务互动的重要性研究.吴小茵等[10]通过分析学科馆员与用户沟通行为的博弈关系,认为学科服务的质量好坏取决于学科馆员和用户间的互动;禇兆麟等[11]以人际互倚理论为基础,分析得出同样的结论;王鑫等[12]以7P营销理论为基础,提出互动评估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推广的重要因素;周久凤[13]认为互动是学科服务的核心,学科馆员应通过有效互动来实现知识分享和知识创造.(2)学科服务互动场景研究.金洁琴、赵乃瑄等[14]从图书馆与用户、社会互动的角度提出利用网络社区融入读者社群,实现个性化学科服务;曲永鑫[15]提出嵌入用户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应加强互动;陈文文等[16]指出嵌入学科环境的学科服务应首先从馆藏建设互动开始.(3)学科服务互动模式的构建.盈江燕等[17]根据用户参与服务程度,探讨了自助、互助、辅助和互动四种学科服务互动模式;王吉霞等[18]通过研究国内15所知名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互动情况,提出建立基于学科服务平台的互动模型,从而为学科用户提供动态咨询服务;刘菊霞[19]提出以大数据分析为技术支撑,搭建资源建设与用户利用一体化的多向互动平台,保障资源建设的高成本效益比.(4)学科服务互动实践.一是基于平台的学科服务互动实践,如李剑等[20]探讨了“微信+学科主页”的学科服务实践;郑敏[21]、陆晓曦[22]提出应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学科服务,以加强交流,增强学科服务活力;汤妙吉[23]提出建立图书馆智能化专业学科服务平台,实现多角色交流互动.二是“学科服务+”的互动实践.杨俊丽[24]构建了图书馆“阅读推广+学科服务”的互动途径和互动创意模式;朱方晓等[25]提出在查新馆员参与的重点学科服务模式中应包括信息互动平台.

1.3 研究现状分析

总体来看,现有研究既有关于学科服务互动中的学科馆员角色认知、互动合作重要性的理论研究,也有围绕实践场景和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大多数研究提出建立基于学科服务平台和微信平台的服务互动模式,有些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些研究为学科服务互动的多角度比较和系统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不过,现有研究大多从机构自身出发,较少与其它机构进行横向的比较;较多以学科服务整体为研究对象,部分涉及互动内容,鲜见以学科服务互动作为单独对象的研究.因此,本文针对学科服务互动这一重要内容,通过对国内外20 所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高校馆”)网站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从互动所属路径、互动渠道、互动内容和学科平台利用进行多角度对比,针对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同行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2 中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互动界面比较

本文采用网络调查法,于2017年12月对中外20 所高校馆的学科服务互动界面进行了调研.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图书馆网站各级目录、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图书馆微信和图书馆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鉴于排名靠前的高校更能代表其学科服务发展水平,因此在研究对象选取上,国外选取2017USNews世界大学排名靠前的10所英美高校.国内选取10所“双一流”大学A类高校.通过对20所高校的学科服务互动现状进行多角度分析对比,找出差异,并提出建议.

2.1 学科服务互动所属路径比较

互动所属路径是指包括学科服务互动方式、互动内容和互动渠道等在内的学科服务事项隶属于门户网站的哪一级目录.隶属关系和层级能反映用户需求得到及时响应的程度.通常来说,互动路径所处目录级次越少,越能吸引用户关注,图书馆与用户间的互动频次就越高,越有利于维系良好的馆—读关系.

2.1.1 国外学科服务互动所属路径

在学科服务路径设置上,国外高校馆有着相似性.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和互动咨询不属于同一目录,但大多在一级页面的中部呈现,显示频次多在2次及以上(见表1).学科服务互动咨询内嵌于学科导航页面.在学科服务、学科导航、学科馆员和学科专家等词语下添加超级链接,指向学科数据库、查找文献和学习技巧等更多学科服务内容.Facebook、Twittter、Youtube 等社交平台,“询问我”“联系我们”“意见反馈”“常见问题”等互动方式在主页面中直接呈现.从咨询融合看,国外高校馆重视参考咨询与学科咨询的融合(见表1),注重用户浏览与咨询是否便捷以及咨询方式的智能化与国际化.比如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有“SOLO Live Help”咨询框,用户通过语音、文字与学科馆员即时沟通,提交咨询请求.在非聊天时段,对话框中自动显示“没有空聊天”的中文内容.

2.1.2 国内学科服务互动所属路径

从路径设置看,国内高校馆的学科服务和互动咨询大多设置在二级目录(见表1),路径设置具有唯一性,互动内容与学科服务间的关联不明显,但重视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学科咨询.少数馆在主页设有互动交流版块和“联系我们”“你问我答”等互动标签.另外,仅有2所高校馆在微信二级目录中设置了学科服务栏目.从咨询融合看,少数将参考咨询与学科服务咨询进行了融合(见表1),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主页的“你问我答”提供包括学科咨询在内的7种互动方式;北京大学图书馆可电话咨询研究服务事项.国内高校馆学科互动渠道大多具有唯一性,用户在访问其它页面遇到问题时,需重返咨询页面才能与学科馆员取得联系.

2.1.3 结果分析

从上述对比可知,国内高校馆尚未将路径设置和咨询融合视为重要的学科服务宣传渠道来集中组织和设计,在互动路径多样化选择、内容交叉嵌入、学科咨询独立设置和智能化显示等方面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个别国内高校馆也进行了很好的布局和设置,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将学科服务置于主页显示、拥有独立的咨询页面、学科咨询与邮件及电话等咨询方式融为一体,为国内其他高校馆规范栏目设置和完善互动页面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2 学科服务互动渠道比较

互动渠道是指包括传统面谈、网络咨询和新媒体等在内的多种用户交互方式.渠道标识设计样式、显示频次和选择的便捷性都是影响学科服务互动的重要环节.通常来说,渠道标识越明显,显示频次越多,越利于良好馆—读关系的形成.

2.2.1 国外学科服务互动渠道

被调查的国外高校馆在渠道选择、标识设计和显示方式等都精心谋划,具体有以下特点:(1)互动渠道标识明显.国外高校馆注重通过各种途径使咨询标识鲜明突出,或内容简明,或动态呈现,或颜色亮丽,做到与其它内容区分显示(见表2),让用户眼前一亮;(2)互动渠道选择多样.国外高校馆重视互动渠道的“双管齐下”及其与内容的交叉嵌入,除提供聊天、邮件、预约见面与协商等显性渠道和“研究支持”“学科帮助”等隐形渠道外,还在互动渠道页面嵌入资源使用、课程指导和论文写作等学科服务内容;(3)互动渠道高频显示.国外高校馆大多在主页设有顶部和底部两个导航,以增加渠道显示频次.此外,多点显示“ASK A LIBRARIAN”“CONTACT US”“Chatwith a Librarian”和“ASK US”等互动词语,提高其出现频率,让用户访问更加便捷.其中,牛津大学图书馆和耶鲁大学图书馆的互动渠道均出现了12次(见表2).

2.2.2 国内学科服务互动渠道

国内高校馆大多将互动渠道常规罗列(见表2),标识的独特设计尚未形成普遍风尚.仅有少数馆能让人耳目一新,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将“你问我答”标签设计成明亮并加入动画人物.调查发现,目前国内高校馆也正在开发越来越多的互动渠道以加强与用户的联系,而社交平台更受青睐,但具体又有不同.微博主要用于发布学科资讯,用户反馈不明显;微信互动逐渐成为主流.有7所高校馆的渠道显示在6次以下,且集中于参考咨询.学科服务互动渠道呈现唯一性,在用户有即时需求时,需访问指定页面才能获取答复.此外,与渠道交叉链接的内容较为分散,推送学科服务的意向不明显.

2.2.3 结果分析

从上述对比可知,国内外高校馆都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互动渠道以期为用户咨询提供便利.国外的咨询一体化融合为学科互动增添了更多优势;此外,独具匠心的标识设计、互动渠道选择的多样化、高频次及其与学科内容的交叉嵌入等也是国内高校馆不可比拟的.但以用户基数大、使用黏度高和活跃程度强为独特优势的微信服务平台[26]为国内高校馆和用户提供了一条新的互动渠道,如图书馆开展的微信调查、微信课堂、微信荐购和微信培训等.越来越多的服务项目在微信用户参与下得以有效拓展和实现.

2.3 学科服务互动内容对比

互动内容是用户对学科服务关注程度的直接体现.对互动内容的调查侧重从图书馆网站常用问题、新闻网站、图书馆发展战略规划或年度报告等途径展开.

2.3.1 国外学科服务互动内容

国外高校馆习惯以分类形式显示常见问题,包括标签分类、人员分类、主题分类和关键词分类(见表3).问题大多围绕师生课程学习和科研活动展开,包括资源利用、课程准备、学科咨询和研究技巧等.10所高校馆都有独立的新闻网站,内容涉及不同用户主体的多项活动,侧重从馆员、知识、融合、参与和创新等多个维度展示图书馆工作内容及服务,以构建与广大用户更为紧密的联盟关系.比如,耶鲁大学图书馆新闻网站中列出了其2017 年年度报告,提到“改造图书馆建筑空间,旨在为用户提供激发灵感的环境,构建与用户更为紧密的联盟,展示图书馆支持教学、学习和更新的能力”.

从战略规划看,国外大多数高校馆非常重视战略规划的制定(见表3),侧重以师生为中心,以学校发展为导向,将促进研究和推进教学作为重要任务,从图书馆与用户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学科服务作为重要事项,以互动合作为抓手,自上而下地系统规划各项业务发展.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制定了非常具有执行性和指导价值的2017-2018 行动方案,内容涵盖促进大学研究、知识发现与存取、推进教学与学习3大目标,以及促进交流、优化管理、扩大合作和促进多学科学习等6个子目标,进而细化为改善用户体验、扩大网络与阵地合作等12 项任务,以及19个具体行动方案和预期成果.系统化的战略规划为包括图书馆学科服务在内的各项业务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

2.3.2 国内学科服务互动内容

国内有6 所高校馆对常见问题按主题分类,内容大多涉及设备使用、图书借阅和资源检索等(见表4).有3 所高校馆的分类数目在10 个以上.个别高校馆存在链接失效的情况,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常见问题”超链接无法访问.从新闻网站看,国内高校馆常在“通知通告”和“资源动态”中以条目形式罗列新闻事项,鲜见有标签或分类,侧重从微观角度展示服务动向,内容主要包括资源购买、活动举办和讲座通知等(见表4).

从战略规划看,国内高校馆很少在主页上列出发展规划,大多是结合资源建设与服务情况,以图书馆大数据和年度报告形式展示工作成果,内容涉及馆藏建设、读者服务和用户培训等.有少部分也从支持学校发展的角度去规划图书馆前进方向,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在“面向世界一流2014-2018 行动计划纲要”中提出了涵盖资源建设、读者服务、新技术应用、人力资源建设、空间行动以及社会服务等6个方面的行动计划.

2.3.3 结果分析

上述对比可以看出,国外高校馆习惯以分类形式展示内容,包括常见问题分类、研究内容分类和新闻活动分类,侧重以战略意识与系统思维规划和构建图书馆与师生、学校和社会较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国内高校馆虽有栏目设置,但缺少类目划分或类别不够细化,且在问题页面缺少互动渠道,系统思维不明显,向用户直观展示战略规划的意识不强.但调研也发现,国内部分高校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正在探索和实践以服务学科评价、辅助学科建设为导向的新时代学科服务内容.

2.4 LibGuides平台利用对比

LibGuides 是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学科化知识共享与交互平台,平台导航浏览次数的多少能反映和体现学科馆员与用户间的互动关系.一般来说,浏览次数越多,说明用户关注和利用平台越多,对平台更认可,反映出用户与学科馆员间的互动越频繁,关系更和谐.为使标准统一,利于比较,本文选择LibGuides总浏览次数和平均浏览次数作为比较参数,并以每所图书馆随机选取的3个学科及其导航作为数据对比样本.

2.4.1 国外LibGuides平台利用情况

国外LibGuides平台强调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性,围绕用户的不同层次、不同学科背景以及不同学习阶段展开服务,涉及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特色档案和就业指导等多个用户关注的信息资源,内容呈系统化.平台的导引创建参与人数多,类型丰富,包括学科导引(Subject Guide)、课程导引(Course Guide)和研究导引(ResearchGuide)等.以学科导引为主,囊括研究领域广,注重资源检索和用户咨询,且类目细化,如哈佛大学历史学科细分为70 个导引,耶鲁大学医学学科细分为31 个导引.每个导引页面主题定位明确,内容详尽,组织有序,方便用户多途径查阅和检索相关信息.导引内嵌“ASK US”“EMAIL ME”等互动标签,方便用户即时咨询.浏览总次数在千次以上的图书馆有4所,占有效数据的80%;而此4馆的平均浏览次数均在100次以上.个别馆达到几千次,如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布隆伯格人物研究导航,浏览总次数为4929次.用户利用LibGuides较为频繁,说明平台用户黏性大,忠诚度高,实用性强,能满足大多用户需求.

2.4.2 国内LibGuides平台利用情况

国内LibGuides平台多以大学科为单位创建导航,导引数量少,细化程度不够.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统计、科学技术哲学和会计3个学科与上海交通大学的数学、经济管理学和物理学3 个学科下均无导引细分.但国内LibGuides导引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既有数据库、电子书和网络资源,也包括学习社区、热点追踪和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等指导内容,反映了高校学科服务的变化,凸显了中国学科服务特色.比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可的科研分析、评价和指导等学科知识服务;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会及时发布相关高校和学科的发展动态,通过鉴别和整理,参与学校的学科分析和评价工作.国内部分LibGuides 平台或访问受限,或链接失效,无法获取有效数据.导航平均浏览次数在100次以上的有2 所图书馆,4 所图书馆浏览总次数均在1000次以下.

2.4.3 结果分析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国内外高校馆在LibGuides 利用上存在明显差异.国外导航数量多,类目细化,用户利用频次高,为图书馆与学科用户建立了一条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带来了知识管理的高效益;国内高校馆LibGuides平台学科导航少,后期维护不善,用户对LibGuides关注少、重视低,利用程度不高.从实践发展来看,LibGuides自2010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引入国内后,至今已有8年发展历程,并在国内30多个机构中得到应用,发展势头强劲.但就应用效果来看,导引内容、创建数量和资源组织方式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平台建设程度、用户知晓率和利用率都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源在于国内外学科馆员制度产生的基础存在根本不同,在职业资格认证、馆员专业素质、人员数量和工作待遇等方面存在不少差距.国内学科馆员履行职责与国外相近,但精力和能力不足,导致学科馆员小马拉大车,也致使LibGuides“水土不服”的症状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治愈.但值得欣喜的是,国内高校馆另辟蹊径,利用文献分析工具,开展了学科竞争力评价和学科态势分析等服务项目,开创了一条辅助学科建设发展的新方向.

3 启示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学科互动渠道的多元化,促进学科服务形式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深化.通过上文对比发现,国内外学科服务互动差异明显,国内各高校馆间亦参差不齐,笔者认为,我国高校馆应从以下5个方面着力改善学科服务互动现状.

3.1 制定服务总体规划

作为图书馆行动的风向标,图书馆总体规划的制定有利于明确发展方向,便于以此为行动指南,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变规划为成果.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在战略规划指导下,学科服务才能实现持续发展,互动体系才能不断完善.可以说,图书馆战略规划是促进学科服务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实践来看,国外10 所高校图书馆无不通过行动目标和发展规划来展示自身的远大抱负.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其“2016-2021 五年行动目标”中提出,“扩大图书馆作为教育合作伙伴的角色,为学习和研究提供创新性支持;与大学和学院合作,获取关键研究信息,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大学生命周期管理计划.”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2017-2022五年战略”主题为“以牛津大学为核心,推进知识共享、研究与创新,使图书馆在促进知识创造、教学发展、研究空间利用、学术研究和与社会合作等重要领域成为智力引擎”.反观国内,大多高校馆不习惯在主页公开展示战略规划,但也不乏个例.比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在其“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12)中指出,将“重塑和创新‘大学心脏’的地位与影响,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发挥更大的支撑与辐射作用”[27].2018 年6 月,中国高校图书馆举办主题为“大学图书馆助力双一流建设策略及实践”的发展论坛,拟从学科资源建设、学科绩效评估和智慧图书馆等多个方面进行研讨[28].从调查结果看,国内大多高校馆都提供科研影响力分析、学科态势分析和竞争力评价等服务项目,说明在战略规划推动下的学科服务逐渐呈现出中国特色,并在“双一流”影响下朝着支持创新人才培养、支持院系学科建设和支持学校决策管理的内涵化方向发展.

3.2 完善互动页面建设

通过如上对比和探究不难看出,国外高校馆在页面设计时,以用户感觉舒适和方便易用为原则,从视觉营销的角度,将互动页面建设作为学科服务的重要宣传渠道.国外互动界面风格简约,页面设计简洁,路径设置简化,能更好地迎合用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视觉浏览习惯,提高用户对学科服务及相关内容的关注度.比如,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互动版块大幅留白,配以精炼的文字描述,言简意赅,特点突出;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咨询页面形式简洁,内容丰富,互动标签蓝白相间,跟踪显示,方便用户随时提问.我国大多高校馆互动栏目只作常规罗列,对互动页面建设重视不够,缺乏创新设计思维,虽有好的建设样本,但数量不多.因此,国内高校馆应着力美化页面、整合咨询方式和简化路径设置,以带给用户美的视觉感受和方便的访问体验,使用户真正成为学科服务的受益者.

3.3 丰富多元化互动渠道

纵观国外学科服务互动现状可以看出,标识设计、渠道显示数量、方式和频次都与用户利用程度关联密切.“渠道与内容交叉、词语与目录融合”的特点在国外高校馆网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图书馆的资源特征逐渐弱化,交流合作的特征日益凸显.在接受模式上,用户已对信息推送的服务方式产生免疫,他们更希望在有即时需求时能迅速找到互动渠道,及时解决问题.这也是国外互动渠道遍地开花的原因所在.归根到底,是因为这种多元化的互动渠道拟合了用户需求,所以才收到了较好的服务成效.因此,我国高校馆既要对现有互动渠道进行改革,如更多地显示“学科服务”“学科馆员”“联系馆员”“学科咨询”等服务标签、开设学科服务反馈专栏和增加词语链接等,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互动渠道;又要以新媒体为依托,创新服务路径.笔者通过收集国内10 所高校馆微信公众号一个月(2017.12.01-2017.12.31)的统计数据,发现用户更热衷于利用微信进行浏览、留言和在线咨询.比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月阅读总数达10 万次以上.10所高校馆的平均微信传播指数(WCI)为373.2,说明微信在加强双向互动中成效显著,应成为高校馆关注和发展的重点.

3.4 分类展示互动内容

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图书馆需要在互动内容建设时,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教学和研究.国外许多高校馆都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将学科用户分为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和留学生等,为每类用户提供的内容各有侧重;常见问题按照标签、主题和关键词分类;学科指南依据学科、课程和主题划分;新闻、公告与活动分类显示.从效果上看,内容的分类设置是图书馆从整体上把资源与服务进行条块分割,便于用户从多角度利用,避免查找的盲目性;不同主体的类别划分不仅让用户在查找资源时更有方向性,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存在感,拉近了馆-读间的距离.从实践来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新版网站的页面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分类别显示教学支持、科研支持和图书馆新闻等内容,让用户访问时更有针对性,对宣传和扩大学科服务影响力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3.5 推动服务平台本土化建设

LibGuides 作为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2010 年引入国内后,一直有学者就平台建设和应用进行研究.8年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用户对这一平台还不知晓、导引访问量普遍较低、整体使用效果不理想,且还出现国内应用LibGuides平台减少、更新终止和平台闲置等情况.学者们亦从加强宣传、完善平台布局与内容、加强维护、提高学科馆员素质和加强合作等多个角度提出改进措施,期待这一国际化平台能带给国内用户更多的获得感.但我们务必清楚,引进LibGuides的初衷是以此为依托,更好地开展学科服务.平台是工具,是载体,做好学科服务才是根本目的.而国内高校馆也正是怀此初心,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开发和利用其它平台推动学科平台的本土化.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平台和浙江大学图书馆的情报信息服务平台都推出信息调研和学科分析等服务项目,较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是手段,形成特色才是根本.待以时日,“双一流”影响下的国内高校图书馆一定能建立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学科服务发展模式.

4 结语

学科服务自1998 年引入中国以来,一直是图书馆界研究热点.本文提出的改进学科服务互动建议是基于中外20 所高校馆网站调查提出的,旨在呼吁业界重视学科互动对于提高学科服务能力的影响,不断改进学科服务的途径和方式,促进学科服务的发展.但本文尚有不足之处,调查对象虽是学科服务互动界面,但文中仍涉及到了馆员咨询、常见问题等非学科服务事项.同时,样本选取代表性不强,只收集到了9所中外高校的LibGuides浏览数据,难以反映学科平台利用全貌.总体来看,国内学科服务既要汲取国外渠道开发、内容建设和平台利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人员能力与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提供师生需要的、学科馆员能做的和利于学校发展的学科服务.

上文结束语,上文是一篇关于高校图书馆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校图书馆和学科和界面相关高校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路径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专业建设提供4个方面的嵌入式服务的需求分析和服务路径培养毕业生解决复.

RFID技术对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影响分析即应对方法
【摘要】 随着RFID 技术的日益成熟和逐年降低,其应用日益广泛,如在图书馆领域,很多高校图书馆通过RFID 技术提高了服务效率 但对于流通部来说,RFID 技术引入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岗位设.

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摘要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中较为重要的工作 随着现代信息在图书馆资源中不断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读者服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挑战 读者们对资料的需求更加的多元化,并希望得到更好的、更优质的服务,这就需要在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的问题和
摘 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贯彻落实的措施 高校图书馆为学校师生提供便利的同时应该对社会更广的区域开放,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便利条件 有助于社会与高校的信息资源共享,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