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思想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的逻辑关系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思想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5

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的逻辑关系,本文是思想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逻辑关系和逻辑关系研究和全面开放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新教育时代杂志新时代新青年论文开放时代杂志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

作为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为新时期扩大开放战略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很好的理念, 既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更是指导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的行动指南和开启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建设新征程的根本遵循和全新探索.

为全面理解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的主要逻辑关系, 本文主要以十九大报告所阐述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及其系列安排为蓝本, 结合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既有经验和最新进展, 立足当前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总要求, 从全面开放新格局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系、全面开放新格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全面开放新格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全面开放新格局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系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希望能为科学理解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以及更好把握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总体方向和战略任务提供有益参考.

一、全面开放新格局与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 开放促增长促发展构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的理论和实践逻辑

经过四十年对外开放, 我国已由一个封闭半封闭型发展中大国成长为全球性开放型经济大国, 走开放式发展道路被视为中国经验、中国智慧的重要内容.开放促增长促发展并非我国特例, 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欧、东亚各国的发展经验所证实.“开放促增长” 的理论机制在于, 开放型体制为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知识等各种生产要素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对外市场规模和促进技术进步创造了条件, 最终为推动增长和生产率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一增长机制不仅是斯密增长理论的精髓, 也得到现代西方计量经济学最新经验研究的验证(姜荣春, 2015).

纵观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史,开放促增长促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和时代背景下承担不同历史使命,每一次对外开放都与解决具体现实问题有关, 都有鲜明问题导向性质.当前我国基于成本优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遭遇较大挑战, 如何成功摆脱片面强调增长的思维惯性, 找到中长期可持续增长新动力, 实现有质量有效率的增长, 是当前经济治理领域的首要实践问题.另一方面, 我国主要社会矛盾出现历史性变化,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型,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健康、环境等方面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成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与增长相比, 发展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为发展提供动力机制、要素支持、发展经验和制度参照, 特别是急需扩大开放, 从而培育和引入高质量转型所急需的高级要素和复杂制度.

因此, 开放促增长促发展不仅得到主流经济学理论支持, 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发展实践所验证,更是基于我国发展现实需求做出的战略选择, 构成新时代全面开放思想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在这一背景下, 十九大在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和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旨在继续沿用“开放促增长促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原理和既有发展经验解决我国当前重大现实问题, 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和动力转换, 完成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历史使命.

(二)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实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体路径

十九大系列部署为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了具体路径.一是全面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具体包括: 第一, 以全球价值链分工为基础构建新型贸易政策体系,削减中间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推动企业向价值链中上游攀升, 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二, 实施积极进口政策,满足国内中高端消费缺口和产业升级需求, 为世界提供市场空间和增长动力, 如进一步下调进口关税、提升进口便利化水平、举办进口博览会、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等; 第三, 支持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第四, 主动塑造和全面提升贸易话语权, 努力在贸易议题设置、议程制定和规则治理特别是新兴贸易领域规则塑造方面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二是实施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加快服务业开放, 稳步推进金融业开放; 尽快研究出台统一的《外商投资法》, 全面落实外资企业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合法保护外资权益, 全面消除所有制歧视.三是优化开放布局, 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开放.通过将“一带一路” 建设与区域开放发展政策相结合, 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包容性发展、协调发展和平衡发展, 带动中西部地区、周边国家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四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大对“一带一路” 沿线投资, 以市场为主导,以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遵循, 构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新型商业生态系统.五是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 结合国家战略和当前发展需求,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 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如近期上海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的相继开通以及海南设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 意味着我国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迈出新步伐.

二、全面开放新格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 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是开放型经济成功的基本经验

回顾四十年对外开放历程, 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改革为开放创造体制基础和内在条件, 开放为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活力源泉, 二者相互依存、协同共进.深化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由于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市场经济, 对外开放意味着放弃计划和行政手段, 实行市场经济和调节, 才能参与国际竞争.因此, 对外开放过程也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制度变迁过程,核心是政府将管制经济的权力下放给市场.为履行入世承诺, 和地方政府分别清理各种法律法规、部门规章2300 多件和19 万多件,大大促进了市场化转轨进程(王子先、姜荣春, 2008; 高尚全,2018).总体看, 过去四十年, 改革助开放、开放促改革是贯穿始终、相互依存的过程, 外部市场不仅在器物层面补充内部市场的不足, 也在规则和制度层面助推了市场化转型过程.

进入新时代, 我国已成为具备较高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大国, 需进一步扩大开放满足国内外预期; 另一方面, 发展模式转变也急需得到更高开放水平的有力支持.在新历史条件下, 有些过渡性治理模式不适应了, 有些体制机制约束变突出了, 有些则是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还有因认识不足和各种局限导致的一些错误做法和失误亟待矫正.例如, 出口导向型政策在开放早期有利于积累外汇、降低债务风险, 但在外汇储备和资本已相当丰裕的当下, 支持进口既有利于满足我国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需求, 也是构成我国新时期比较优势和发挥大国影响力的关键要素, 因此, 我国贸易体制急需向支持进出口协调发展的中性贸易制度转型.

改革本质是调整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关系, 必然是与经济发展演进相伴生的制度变迁和治理体系变革过程.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应深入研究新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要求, 继续以深化改革为基础条件和动力, 遵循问题导向, 持续推进涉外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 进一步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二) 全面开放新格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发展的核心

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十九大报告指出, 实现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结构改革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通过改进和优化制度供给, 协调好经济主体的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 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机制( 方福前, 2017), 核心仍然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即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和机构调整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把政府对微观市场机制的直接干预转向提供更好服务, 并在宏观层面加强调控和监管能力, 更好发挥作用(刘鹤, 2018).

在开放实践中, 就是把扩大开放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调整涉外经济领域的各类政策扭曲和制度安排, 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 降低各种商事费用和交易成本, 营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例如,“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必然涉及外商投资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将政府角色从事前准入管理调整为事中事后监管; “扩大服务业开放”,就要深化服务经济改革, 打破长期存在的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 放开市场准入;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要求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 构建基于市场规则的国际化经济治理模式, 优化营商环境.此外, 深化涉外经济领域改革还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从思想意识上破除出口优先、更重视引进来及与企业所有制有关的歧视性做法.

应注意到, 作为一个大国, 直接面对市场的更多是地方政府, 考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必须深入研究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不同角色和互动关系.此外, 在新时代扩大开放实践中, 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已排上重要日程, 必然要更多考虑与国际经济制度相兼容.例如, 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已超越贸易逆差和利益分配层面, 涉及经济治理理念和体制机制问题, 根本在于中美对于政府角色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知存在深刻分歧.另一方面, 由于经济发展在网络和大数据时代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新规律, 传统政府和市场的角色也在发生快速调整,认知水平相对滞后于实践, 也会对政府经济治理带来挑战(江小涓等, 2018).

上述复杂因素决定在扩大开放实践中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必然是一个广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理念的规则重塑过程, 不可避免会引发国内外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和权力再分配, 有待于通过较长时段的创新探索提供更多“实践智慧”.

三、全面开放新格局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 对外开放与区域发展战略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对外开放与区域发展战略始终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是从沿海发展战略起步的, 实为区域发展战略.从1979 年对广东、福建实施特殊政策到1992 年南方谈话,对外开放进入新, 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开放格局(田纪云, 2015).2001 年年底, 我国加入WTO, 由政策性区域性开放进入制度性全方位开放阶段(王子先、姜荣春, 2008).由于开放战略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高度吻合, 优先开放的东部沿海实现快速发展, 不仅成功“让一批人先富起来”, 也带动我国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同时,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水平持续提升, 国际上的中心—半边缘—边缘经济社会格局也影响到我国区域格局( 李培林,2011),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展差距不断加大.为解决上述问题, 1999 年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3 年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战略, 2006 年推出“中部崛起” 战略, 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四大板块”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核心目标是缩小区域差距和实现协调发展, 推动“先富带动后富” (刘慧、刘卫东, 2017),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发展压力, 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与东部沿海的显著差距.十八大强调扩大开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开放模式, 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 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 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创造性提出“一带一路” 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推动形成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新格局(王一鸣, 2017).十九大报告要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推动全面形成新格局, 要以‘ 一带一路’ 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从最新发展动向看, 雄安新区与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新时放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密切结合、协同发展的新样板.由于雄安新区和海南仍与周边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上述重大决策不仅彰显了我国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坚持走开放式发展道路、勇于承担开放责任的大国担当, 也可视为在新历史条件下推动后发展地区加快开放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区域振兴战略.

(二) “ 一带一路” 倡议成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深度调整和我国进入全面开放大背景下, “一带一路” 倡议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和开启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平台, 把内陆和中西部地区推到新一轮对外开放前沿, 当之无愧成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在促进西部和沿边开发开放方面, “一带一路” 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澜湄与中国—东盟合作、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战略对接、协同发展, 使西部、边疆、革命老区、民族贫困地区有更多机会联通国际市场, 加快开放发展.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云南和广西掀起对外开放新热潮; “数字丝绸之路” 使西安成为国内领先、全球知名的软件生产基地; 新亚欧大陆桥带动新疆转变为面向俄罗斯、中西南亚以及中东地区扩大开放并向欧洲腹地延伸的前沿重镇.

在推动中部崛起和扩大开放方面, “一带一路” 倡导的互联互通将广大中部地区与欧洲市场连接起来, 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构筑“大开放新格局”.郑欧班列的开通使郑州一跃成为驰名国内外的陆港新星; 合肥不仅是中欧班列枢纽和主要货源地节点, 还在引进高端制造业和出口高技术产品方面迈出新步伐, 与德国、以色列等在教育和高科技产业投资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武汉设立了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 采用“一区两园” 模式, 战略对接“一带一路” 和长江中游经济带, 正在掀起以临空经济和空港新城建设为主的创业新浪潮.

在东北部, 《中国的北极政策》发布正式宣告我国将参与对北极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积极筹划与俄罗斯联合开发北极航道, 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一旦实现东北航道的开发利用, 将大幅度提升“沿北极经济圈” 的互联互通水平, 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复兴.此外,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俄罗斯远东开放开发战略、朝鲜半岛局势趋向稳定以及朝鲜当局宣布转向和平发展也有望为“一带一路” 倡议和东北振兴带来新契机.

总体看, “一带一路” 倡议作为新时代推动全面开放的战略性举措发挥着顶层设计的作用, 正在成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纠偏机制, 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区域发展战略也对“一带一路” 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未来应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发挥“一带一路”贯通南北方、横跨东中西、连接国内外的纽带作用, 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更好衔接(刘慧、刘卫东, 2017).

四、全面开放新格局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 高度重视安全问题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改革之初, 对外开放面临极为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为保障国家安全, 我们坚持开放进程基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风险承受能力,自主掌握开放方向和路径, 精准把控节奏和进度, 采用了由点到面、由易到难、先试点再推广, 即“摸着石头过河” 的循序渐进开放模式(谷牧, 2009; 李培林, 2011), 不仅区域开放有不同次序, 不同部门和产业的开放进度和水平也不相同,从而有效规避了系统性重大风险,使开放战略始终以国家安全为前提,围绕国家战略利益服务.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比, 在对外开放中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 成为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之一, 并得到国内外各界广泛认可(吕政, 2003; 埃勒曼, 2003;夫, 2008; 张军, 2018).

(二) 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应继续坚持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为底线

新时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重要变化.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为底线.

首先, 保障经济安全应谨防发生系统性经济危机的风险.无论马克思还是熊彼特、凯恩斯都认为,周期性经济波动是商品生产与市场经济的必然.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中国日益广泛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 当周期性世界经济波动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与国内经济周期叠加, 必然加剧国内经济动荡.研究表明,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2009 年美国金融危机都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压力(温铁军, 2012).随着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进程加快, 内外部经济叠加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加之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 我国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 夯实防范和化解周期性系统性经济危机的制度基础.

其次, 与发达国家相比, 金融业向来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薄弱环节.当前如何正确处理扩大金融业开放与维护经济安全的关系成为新时期开放战略中的焦点议题(周小川, 2017; 徐忠, 2018; 魏尚进, 2018).现阶段由于中国金融业总体竞争力与主要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对外开放务必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 确保经济安全为底线, 保持自主、有序、审慎、可控的渐进模式, 使开放进度与监管能力提升相匹配, 同步进行配套措施改革和风险防范工作, 加快研究探索金融安全立法.此外,我国应尽快规范国内金融市场, 严控金融风险, 打造良好金融生态.

再次, 新时代产业安全、贸易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但局部问题将长期存在, 个别领域还可能激化, 一些新型安全议题不断涌现.如由于我国对于进口能源特别是石油和上游部分核心零部件产品的高度依赖, 能源和关键技术安全在较长时间内仍是敏感领域; 主要贸易通道安全、海外机构和人员安全日益成为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带一路” 实施加快, 中西部和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 恐怖主义、人口和毒品等各种跨国犯罪风险增加; 全球进入网络信息时代, 网络和数据安全成为大国博弈和安全治理新议题.

总之, 有效应对新时代经济安全问题, 应充分考虑当前时代背景和复杂局势, 加强顶层设计和全面统筹, 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五、小结

从形成背景、历史条件和内在逻辑看, 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既非纯粹的理论推演, 亦非特定意识形态驱使, 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我国主要社会矛盾和发展任务发生重要变化以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的情况下, 就新时代扩大开放战略做出的重大部署和顶层设计,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系统化表述, 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关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对外开放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

有两点需要强调.第一, 在思想和理论体系上, 上述几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能割裂的有机统一体, 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 都隶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目标.例如, 高质量发展要求摒弃片面追求高增长模式, 实现充分平衡发展,必然要求扩大开放, 提高质量和效益, 缩小区域差距, 而上述目标和要求只有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 对外开放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又为推动体制改革和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供了动力和实现机制; 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与上述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依存、互为因果.

第二, 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严格遵从问题导向与实践逻辑, 具有鲜明实践品格和现实指向.正如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那样, “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 好的思想理念和理论框架属于顶层设计, 只有与基层探索有效互动, 知行合一, 在循环往复中实现迭代更新, 才能在服务实践中获得持续生命力, 并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可以预见, 作为一个演进和发展中的动态开放体系, 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的具体内涵及其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主要逻辑关系也将随着实践发展和具体环境变化呈现不同形态, 未来有待于结合各领域的具体实践进展进行细化聚焦, 通过深入研究新的阶段性特征, 揭示出更具有一般性的发展规律, 在扩大开放实践中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

该文总结:此文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逻辑关系和逻辑关系研究和全面开放方面的思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核心素养就是要构建一个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三方面的认知系统 它关注的是生活,唤醒的是生命,旨在强化个体的生命意识,挖掘其生命潜能,彰显其生命价值 ——如何让学生成为.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
十九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科学的论断不仅标志着.

我市推出10项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加快构建新时代全面对外丌放新格局
8月6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对外开放人会 市委书记陈伟俊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外开放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全省对外丌放大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聚.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经济
文 韩保江刚刚闭幕的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并将其确立为我们党领导未来经济工作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