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传统方面论文例文 和诸葛对司马,传统中国的政治脚本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传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2

诸葛对司马,传统中国的政治脚本,该文是传统相关论文例文与司马和诸葛和政治脚本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 赵义

说中国人,离不开三国,说三国,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搭档”更是绕不过去.

正好以司马懿为主角的电视剧《虎啸龙吟》为我们再次回味诸葛亮和司马懿的龙争虎斗提供了一个契机.虎,是冢虎司马懿;龙,是卧龙诸葛亮.

当诸葛亮成了司马懿的背景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手戏,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主角,而在《虎啸龙吟》中司马懿是主角.王洛勇和“波叔”吴秀波的表演都很成功,但因为剧情的原因,失败的地方也很突出.

先说失败的地方.《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在和诸葛亮的智谋较量中总是处于下风,甚至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还被戏弄了一番,上演了一出“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而《虎啸龙吟》在很多地方并没有跳出这个窠臼,仍旧使用了空城计、送女装这些桥段,只不过因为诸葛亮成了“配角”,要突出司马懿,于是在剧情上进行了过于大胆的想象.

比如空城计,电视剧说,司马懿其实已经看出是空城,然后通过他的“幻想”来了一次和诸葛亮的对话.司马懿不是因为诸葛亮谨慎、绝不弄险而产生狐疑犹豫,真的怕中埋伏而撤军.

《三国演义》的这个桥段,其实更合理,因为当时情况下,的确是双方主帅的一场高级心理战.虽然是虚构的,但种种细节的描写所烘托的氛围,比如抚琴自若,几个老弱残兵在城门口扫地,还是让人有很强的紧张感和代入感.而在《虎啸龙吟》中,完全变成了一个惧怕“狡兔死、走狗烹”的功臣的内心独白,诸葛亮更像是一个点燃引线的赌徒——说白了,不是你忽悠我成功了,是我自己迫不得已放你一马.

更夸张、也是被人吐槽最多的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送女装想激他出战.在电视剧中,情节变成了司马懿化身女装大佬之后,在渭水河畔,摇动一把破扇子,吟诵《出师表》,活活把诸葛丞相气得吐血倒地.

这就很有些无赖的味道.刻画政治人物的阴谋算计和黑化,处理不好就变得很无聊.如此刻画下来,诸葛丞相是被活活气死的,这其实衬托不出司马懿的厉害之处,反而显得有些拙劣了.

电视剧中围绕司马懿展开的阴谋实在是太多了,从本国的曹真、张郃、曹爽到敌国的诸葛亮,可以说无处不算计.为了给司马懿“洗白”,不仅是阴谋无处不在,还要刻意贬低司马懿的对手.如果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画得近乎妖,电视剧则是把这个手法直接用到了司马懿身上.这是电视剧最大的败笔,没有之一.

而成功的地方,恰恰也在于对诸葛亮的去魅.很多情节体现出诸葛亮的权臣色彩.尤其是李严在后方捣鬼(没有例外,这次又是司马懿的计谋),回到成都的诸葛亮上殿问罪,直接让魏延带兵上殿抓走李严.并且,诸葛亮还要求后主把李严进献的后妃李氏赶走,痛苦的后主下跪抱着相父的大腿苦苦哀求,但相父无动于衷.

严格说,这样的情节在正史中是不可能的.根据正史,李严同样是托孤大臣,对他的处理是很棘手的,诸葛亮的做法展现了一个大政治家的风采.对李严的处理,是重臣们联合上奏的结果,不是诸葛亮像皇帝一样乾纲独断.对李严之子也是妥善安排,继续重用.

但对《虎啸龙吟》中的此处情节,还是应当肯定其想象力.如果从中性的角度来看,诸葛丞相的权力就是等同于一个权臣,并且和大多数权臣还不一样,他是直接有废立之权的.

可以设想的是,当诸葛丞相天天在后主耳边念叨先帝的时候,后主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什么亲贤臣、远小人,而是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也可以合理解释,后主为什么会中反间计,正如曹魏方面也会中诸葛亮针对司马懿的反间计一样.

说诸葛丞相是权臣,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他老人家的合法性是足够充分的.司马懿的合法性稍弱一些,但也不一般,因为他同样是托孤大臣.司马懿还更艰难,因为曹睿的托孤安排,结构上是世族军功大家和宗室的平衡.

诸葛亮依法治蜀,大家一碗水端平,自身清廉自守,接班上没有父死子继,所以死后也没有遭到清算,儿子还以身殉国.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而司马懿的处境,则是一种常态,权臣不是被清算,就是在政治角力中奋起一搏,成功了的就变成了“乱臣贼子”.司马懿又特别能活,做了“四朝元老”,最后还装了近十年的老弱病残,去世前两年才成功发动政变.

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司马懿才代表了常态,而诸葛丞相只是个案,过于稀缺了.从制度上说,根子要追究到皇权身上.诸葛亮代表的是一种皇权和相权(皇家和国家、皇室和政府、内朝和外朝)的一种分工模式.

但诸葛亮的相权模式,有太多不可复制的地方.别的不说,就看《出师表》的一句话:“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侍中、侍郎是皇帝身边的工作班子成员.历史上,皇权和相权的博弈的主要线索,正是皇帝不断新设身边办事机构以制约外朝.

而《出师表》提到的侍中、侍郎都是皇帝的身边人,诸葛丞相说是先帝留给陛下的,其实也是丞相自己信得过的.丞相选择皇帝的身边人,这也根本不是传统政治的常态,是一般皇帝所无法容忍的.我们太感动于诸葛丞相的忠贞不二和鞠躬尽瘁,而忽略了他的执政模式在传统政治中几乎没有可复制性.

而司马懿,纵然他想当诸葛亮一样的贤相,但一是没有诸葛亮那样充分的合法性,二是处于和宗亲力量的你死我活的绞杀之中,走向“乱臣贼子”的结局几乎是必然的.至于他成功发动政变之后,坚辞不受“拜丞相、加九锡”的待遇,只不过稍微保留自己的一点清名罢了.

如果不考虑纯粹的权力斗争,仅仅从一个主政的政治家这个角度来说,司马懿的风采是不亚于诸葛亮的.这在正史中有大量记载,不赘述了.

其实,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垒这种题材,也体现出我们对政治往往有进行泛道德化处理的倾向.但由此我们也非常纠结一个问题:为什么道德上高尚的最后失败了?艺术当然可以通过塑造悲剧,来对人们的精神进行净化,但从政治角度来说,还是应当追问:政治竞争一定必须通过压制道德、不择手段才能获得胜利吗?

这方面,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垒,事实上并没有太多的可言说的地方.无论小说还是正史,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垒更多的是军事斗争层面上的.

但三国时期,的确出现过在政治上进行道德竞赛的情况.在看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垒的时候,我就经常想到正史中三国后期晋国的羊祜和东吴陆抗之间的故事.两位大帅常年在荆州南北对峙,但军事斗争不是主要的,上演的却是互相争取民心的一种政治竞赛.

根据历史记载,双方百姓自由往来、自由通商.双方的军队到了对方地盘,也都有风度得很,比如晋军在吴国境内收割稻米,但羊祜会马上用同等价值的绢送给吴国,进行补偿.晋军士兵打的猎物,有时候跑到吴国境内才倒地,陆抗则要求士兵把这些猎物还给晋军.两位大帅之间也是惺惺相惜,你送我酒我打开就喝,我送你药你也坦然使用,颇有古君子之风.

这种事在历史上真的很少,文学艺术作品中也很少有这种题材,但越是看现在的三国影视剧,我就越怀念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我们关于中国人的叙事中不能缺席.因为,在我们的二十四史中充斥了太多的阴谋,以至于让人忘了我们中国人哪怕是在残酷的权力和军事斗争中,也曾经那么有风度、有风采、顶天立地地活着.

如果让我虚构诸葛亮和司马懿见面聊天的情节,我一定会写他们是怎么谈治国理想的.我相信,如果他们见面,一定会谈这个的——当然,权力巅峰的高处不胜寒也会谈的.我乐见活在今天影视剧中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也来一次治国理念的竞赛,正如真实历史中的羊祜和陆抗两位大帅那样.

(摘自《南风窗》)

上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传统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司马和诸葛和政治脚本相关传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走进二十四节气,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2016年山东淄博现代文阅读小满解析与拓展演练江苏 周俊根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立心铸人,通情达魂评话剧《司马迁》
【摘要】大型历史话剧司马迁艺术地展现了司马迁荣辱起伏的命运遭遇,从人物由“忍辱”到“不朽”的痛苦挣扎中刻画出一个高尚的灵魂,体现出创作者们立心铸人和文化.

诸葛和司马终生为敌,其后代却亲如一家
“司马八述”与诸葛“龙虎狗”东汉献帝建安六年( 公元201 年),曹操将盘桓汝南的刘备再次击败,刘备势力又一次流亡,这次他去了荆州,投奔同宗刘表 时任汉.

谒司马迁祠墓
阳春三月,陕西渭北高原还有些凉意 路上吆车挑担的老人、后生,地里挎篮剜野菜的女子,都还没有褪去那一身臃肿 路边的白杨依然没有发芽,不过细看那秃着的枝条上,分明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鹅黄 太阳却艳艳的,越冬.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