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化产业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对口生培养模式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文化产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4

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对口生培养模式,该文是关于文化产业类学术论文怎么写和文化产业和专业对口和高校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文化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医学生论文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专业在高校也在迅猛发展,为响应国家“对口招生”政策,不少高校的文化产业专业开始招收对口生源.对口生有不同于普高生的群体特征,为了适应对口生特点,符合文化产业专业特色,应明确专业定位、修订课程体系、提高实践能力、编制合适教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普通本科应用型转型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文化产业 对口单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0-0079-02

文化产业专业是教育部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置的较新的本科专业.按照《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文化产业要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高校作为文化产业高级专门人才重要输出地,对于弥合人才缺口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从1991 年开始实施“对口招生”政策,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对口生避开高考的独木桥也同样走进了普通高校.

2015年开始,淮南师范学院文化产业专业招收了80名对口招生学生,2016年和2017年都招收了90名对口生.尽管学校针对对口招生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课程体系、授课模式、考核方式等仍然采用统招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并没有做出大幅度的调整,为了更好地培养对口招生的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与变革.

一、对口生生源特征分析

1.专业认知不足,基础薄弱

所谓“对口招生”其实不太对口.根据生源统计16级文化文产管理班级很大一部分同学在中职院校学习的是文秘专业,报考对口招生考试时对文化产业专业一无所知,这是由于中职院校与高校专业设置不吻合造成的.几乎所有同学在进校时都对专业认知方面存在偏差,导致开学教育很大一部分时间花费在对他们进行专业介绍,激发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上.开始教学活动以后很快感受到对口生在基础素养方面十分薄弱,偏科严重.尤其是在历史和英语方面表现十分明显,历史知识知之甚少,张冠李戴;据统计2016级两个班总人数90人,仅仅只有16人报名参加了CET4的考试,最终结果也是全军覆没.这样会导致他们对英语丧失兴趣,也会很大程度打击他们学习自信心.

2.学习氛围不浓,自制力差

由于中职院校没有统招生高三那样高强度的学习阶段,其竞争意识较弱,对口生普遍学习习惯不佳,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会预习和复习.对口生倾向于一般性的记忆型知识,很少考虑知识的连贯性、积累性、知识融合应用能力差,导致班级一直以来学习氛围不浓郁,很少有主动看书、问问题的情况.同时自制力较差,对于课堂纪律没有办法保持,给今后学习增添不少难度.

3.心理素质不硬,敏感自卑

通过一年对16级文化产业对口生的接触能够感觉到对口生在心理素质方面有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主要是由于刚进入大学生活不适应再加上出身中职院校的背景,导致进入高校后如果学习跟不上节奏和进度,从而造成他们自信心不足,人际交往中比较敏感自卑.

4.就业意愿明确,焦虑不安

对口招生的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学习基础的限制可能未来考研考编情况有限,通过了解,大部分对口生都希望毕业后马上工作或者自主创业,就业的意愿相比统招的大学生要强很多.很多同学从大二起就开始在校外找,一方面补贴生活,一方面积累工作经验.但也都表示对于未来的工作很迷茫,担心找不到满意理想的工作,未来发展方向不清晰,内心焦虑不安.

5.课堂互动性强,思想活跃

对口生区别于统招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思想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和参与意识都较强,这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由于文化产业专业特点的原因,课堂上经常是师生互动教学,不管是分组讨论还是案例分析,对口学生总是表现的尤为积极,也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发言和见解.虽然课堂纪律可能会一时难以把控,但总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也会随之提高.

二、高校文化产业专业教学特征分析

1.课程知识更新快,时效性强

现如今的文化产业对人才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文化产业的课程知识更新速度相当快,要求对前沿信息和科技动态十分敏锐的把握.几乎每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都要根据社会发展、行业需求来调整课程,几乎每门课都要经历频繁更换教材的情况.紧跟时代潮流和发展的课程会丰富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尽快对接.

2.多学科交叉跨界,复合性强

文化产业专业的课程包含管理学、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统计学、公共关系学等多个学科,涵盖会展、新媒体、动漫、出版、影视、综艺等各个领域,专业知识多元跨界,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多样化思维方式,这无形中就对学生提高了要求.

3.探索多样化手段,创新性强

文化产业专业教学尤其注重给学生营造自由创新的环境.在授课方式上积极求新求变,探索包括智慧课堂、自主性学习、讨论式教学等新兴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激发灵感;在实践环节上,通过市校共建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为学生的科研、实践搭建平台.同时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探索创新,参加学科竞赛.

三、文化产业专业对口生培养模式创新思考

针对目前文化产业专业的教学及考核体系与对口招生学生之间的不适性分析,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明确专业定位,优化培养方案

针对前文提到的对口生专业认知不足的问题,目前在第一学期开设文化产业导学课的经验值得推广.开设一门18学时的专业导学课,可以让学生对未来的专业教师、课程、考核有初步认识,也可以给学生先灌输一点专业知识,提升他们对专业的热爱.

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相比普高生针对对口生的培养更要定位准确,要在文化产业涵盖的众多范畴里选定一到两个具体方向来培养人才.各地高校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尤其是对口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定位要立足于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结合学校办学层次与专业特色,兼顾生源特征,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

2.改革教学方法,增强课堂互动

针对对口生课堂气氛活跃的特点,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对口生思维活跃的优势,比起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找资料,自己去分组讨论,自己来发表结论.运用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新鲜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过程中锻炼收集资料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

现有的考核模式与对口招生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偏弱,不擅长试卷考试存在不适应性.在考核占比权重方面可以改变原有的平时30%+期末70%的权重,换成50%平时+50%期末的权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平时课堂、出勤、作业的重视,切实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弱化理论考试技巧及考前突击等因素的影响[4].在考核方式方面可以考虑以提交作品、完成小论文、撰写课程设计等多样化的形式替代试卷考核方式.

3.拓宽实践渠道,专注技能培养

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使同学们在校期间多多地接触文化产业的现实问题.要求我们所开设的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增加实践性的内容,将相关课程的内容及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地方文化产业调研、相关企业考察等方面的活动内容[5].

不仅仅是校外实践,在校期间,要针对开设的课程和方向积极组织专业活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不仅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未来工作模式,将学习到的理论更好应用于实践,更好的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4.编制适合教材,提升学习热情

文化产业政策多变,行业发展迅速,教材一旦落后案例必然过时.对口文化产业的学生适合用最新的,理论性较弱,案例及行业最新动向较丰富的教材,而文化产业专业多学科交叉、范围广、更新快的特点[6],更增加了教材建设的难度.目前文化产业专业教材真正有水平且能够大规模应用的不多,适合对口生的就更加有限.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根据授课经验编制适合对口生的专业课核心课程教材,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化案例分析的内容,以提高学生们课堂学习热情.

5.关注心理健康,鼓励树立信心

与统招生相比,对口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在对口生一进校后就要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加以重视,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衡量与评价自己.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对口生真挚交流,倾听他们的困扰,排解他们的难题.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播放励志向上的电影,以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勇往直前的面对困难.举办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冬梅、陈东彦、宋显华.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考核方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7):52-53.

[2]宋丽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03):48-50.

[3]孔羽.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94-95.

作者简介:张心悦(1989-),女,淮南师范学院,旅游学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文化产业教学.

陆耿(1975-),女,淮南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综上而言,此文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文化产业和专业对口和高校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化产业本科毕业论文文化产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高校师范专业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摘要针对目前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高校与中小学联合培养师范人才缺乏动力、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缺乏有机结合、课程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相对脱离的现状,提出推行双导师制,培养师范专业人才的对策 具.

高校全媒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变路径
□刘 娅【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媒人才的知识结构及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全媒型人才方面还处于严重滞后的模式中 我国全媒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路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新构建.

新工科背景下生培养模式和改革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和社会亟需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 然而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约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在.

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使翻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单独的机翻和人翻无法满足庞大的翻译市场需要,因此出现了人机合作的新型翻译模式,即计算机辅助翻译 随着现代翻译的进一步发展,翻译内容大量增长,行业分工具体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