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遗产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族掷柶戏在吉林市的开展、传承和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主题:文化遗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7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族掷柶戏在吉林市的开展、传承和,该文是文化遗产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朝鲜族和吉林市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广泛开展“掷柶戏”活动的体验、展示、交流,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及培训,不仅保护传承了吉林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提高了吉林地区朝鲜族群众的审美趣味、精神追求.

关键词:朝鲜族掷柶戏 挖掘 传承 创新 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吉林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负责收集、保护、传承吉林地区朝鲜族民族文化遗产,近年来依托本地优良资源,挖掘整合特色文化,为传承发扬朝鲜族传统文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掷柶戏”的挖掘与保护

“掷柶戏”是朝鲜族传统游戏中历史最为久远、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游戏,从创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通过投掷四根*(尤茨)并按其点数在游戏盘上走马以决胜负的游戏.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每逢年节,朝鲜族都以家庭、朋友、同事为单位聚在一起玩“掷柶戏”.参加游戏者分为两组进行集体比赛,每组5 人,参加者将4 根刻有标记的短木棍抛向空中,再根据木棍落地的形态记分,每组4 个棋子,按分数在棋盘上规定的路线内走棋子,先走完者获胜.对于掷柶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古时朝鲜族的祖先为了养好五种家畜,开展竞争活动,从中发明出这种游戏.从历史上看,朝鲜族的上古初民曾经把畜牧业作为主要的生计之一,当时的官职名称也反映重视家畜的风俗,含有一些家畜名称,如马加、牛加、猪加、狗加等.因此,在掷柶游戏中,计算走马步数的点数之称呼,也以五畜命名,一点为猪,二点为狗,三点为羊,四点为牛,五点为马.如今的掷柶已演变成在我国朝鲜族居住地区以及在朝鲜、韩国,利用春节期间家人在一起玩的传统游戏.掷柶有很浓厚的民族特色,活动规则简约,难度不大,但趣味性很强,老少皆宜,是一项既锻炼应变能力,又考验心理素质的游戏.每当获胜时,人们都会载歌载舞以示庆祝.

吉林地区的朝鲜族群众“掷柶戏”活动开展的历史比较悠久,从20 世纪50 年代到70 年代,除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掷柶戏”活动外,有些地方还以生产队为单位,分组进行比赛.后来,我馆根据吉林地区朝鲜族“掷柶戏”活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这一特点,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开始组织更为正规的“掷柶戏”活动.并根据民间流传的“掷柶戏”比赛规则、道具、比赛方式等,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逐步加以完善和改进,使吉林地区的“掷柶戏”活动在保留原有民俗性的基础上,更加便于操作,更加有利于传承.现在经过我馆不断挖掘“掷柶戏”民俗活动的文化底蕴,还将该项目的活动器具不断改革完善,多次将“掷柶戏”活动的内容整理印刷成册进行宣传推介.在报纸、杂志等朝鲜族纸质媒体中也都进行了大力宣传,使其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活动影响力.

为保护吉林市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我馆已经把一楼200 万平米的办公楼作为“掷柶戏文化展示馆”专用展厅.吉林市“掷柶戏文化展示馆”是国内外唯一一家掷柶戏展示馆,展馆定期向朝鲜族群众进行掷柶文化宣传及展示,并为此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广泛开展“掷柶戏”活动的体验、展示、交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及培训.这不仅保护传承了吉林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提高了吉林地区朝鲜族群众的审美趣味、精神追求.

二、“掷柶戏”活动的传承与发展

吉林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对“掷柶戏”的传承发展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由过去的我馆主办已经提升为市政府主办,市文化局和民委承办.吉林地区每年在正月十五都举办全地区范围的“掷柶戏”大赛.该活动已成为吉林市的“三节”文化活动之一,活动规模也从过去的几十人参加发展到目前的上千人参加.每年大赛的活动现场节日气氛浓烈,参赛者身着朝鲜族传统服饰,脸上洋溢着笑容,手中拿着被称为“尤茨”的4 根短木棍,认真地投掷着.而旁边围观的群众,有惊呼别人运气好的,有打趣别人掷得糟的,一片热闹非凡的场景.活动开展的同时,组织方还特别增设了“掷柶戏”文化展、民俗画展和“掷柶戏”文化画册免费赠送环节,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朝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2014 年,吉林省民委将吉林市朝鲜族艺术馆列为“吉林省掷柶戏传承基地”.

为了进一步扩大该项活动的辐射范围,我馆创新载体不断加大“掷柶戏”活动的影响力.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掷柶戏”大赛基础上,将活动植入到每年的“朝鲜族端午民俗文化节”“阿拉底辣椒民俗旅游文化节”中进行群众性的掷柶戏比赛和活动,进而传承发展掷柶文化.2012 年,由吉林市政府主办,吉林市文广新局、吉林市民委承办的“第十一届朝鲜族民俗文化节”在北山公园风景区隆重举行.以此为契机,同时举办了“首届全国朝鲜族掷柶戏比赛”. 共有24 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除吉林地区代表队参加外,还邀请了黑龙江、辽宁省代表队参加.“朝鲜族掷柶戏比赛”在民俗文化节中举办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参与面广,不仅本地区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外省代表队也来吉参加了民俗节“掷柶戏”比赛,扩大了我地区的民俗活动影响;二是首次在户外进行“掷柶戏”比赛.为了保证户外比赛的顺利进行,组委会将“掷柶戏”比赛的全部器具进行改良,以便适应户外的需求,保证在任何户外条件下都能够有效地进行比赛.“掷柶戏”大赛的对抗性、趣味性更加突出,为民俗节增添了节日氛围,是民俗节中的又一亮点.三是对“掷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普及推广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往的“掷柶戏”仅仅是被朝鲜族群众所熟知,通过广场进行,许多其他民族群众也喜爱上“掷柶戏”活动,这对于“掷柶戏”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三、“掷柶戏”活动的创新与普及

吉林市朝鲜族艺术馆依据时代要求不断进行创新,实施民俗教育进校园计划,努力将“掷柶戏”民俗文化扩展进校园.2014 年11 月5 日在吉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建立了朝鲜族民俗教育传承基地.为传承和发扬、普及朝鲜族优秀民族文化,我馆将掷柶戏推向吉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吉林市朝鲜族中学、吉林市农业科技大学等学校,成立传统文化教学基地,开展相关的传承教育.使之成为吉林市朝鲜族民俗教育传承基地、传承校.通过专人培训,讲授掷柶戏的由来、种类、走法、比赛规则以及掷柶戏在吉林市的历史等,让学生们对掷柶戏有充分的认识,并通过不断地练习,掌握掷柶戏的运动技巧和棋法规则.通过开展“掷柶戏”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改进普及推广成果,使孩子们从小领略朝鲜族民俗文化的魅力,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此外,我馆还向本地区朝鲜族老年协会无偿赠送“掷柶戏”比赛器具,使得该活动在社团、社区内广泛进行.针对不同年龄层制作适合的规范性教学图书,便于各层次群体都有适宜的规范教学操作.制作适合各年龄段的“掷柶戏”器材,针对少儿调整适合的“掷柶戏”规则、规范活动,增添活动趣味性.同时制作专题电视片,进行宣传播放.

四、“掷柶戏”活动的推广与提升

通过“掷柶戏”载体的不断创新,目前的“掷柶戏”活动不仅在吉林地区深受朝鲜族同胞喜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大的活动规模.吉林市“掷柶戏”开展的规模可以说是全国最大的.随着“掷柶戏”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普及,除了朝鲜族以外,汉族、满族、回族等民族也广泛参与.2011 年至今,每年有50 多名其他民族成员参加掷柶戏活动.因此,“掷柶戏”活动由原来的朝鲜族民俗活动,转变成各民族广泛参与的节庆民俗体育项目,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面对现在的成功普及,我馆仍秉持尊重传统注重创新原则,为能让此项目在今后的开展中不断迈向新台阶,在报纸、杂志等朝鲜族纸质媒体中进行宣传,在网络媒体中做专栏进行宣传,在不断宣传中此项活动的文化影响力也逐步扩大.现在只要在百度中搜索“掷柶戏”就会链接到吉林市开展掷柶戏的介绍内容和开展活动情况,起到资源优势,促进“掷柶戏”对外的积极影响.

现如今“掷柶戏”活动通过我馆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和积极推荐后,2005 年顺利被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 年“朝鲜族掷柶戏”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由于吉林地区在“掷柶戏”的传承和推广中的影响,2013 年,吉林省民委将“掷柶戏”列入吉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此次活动于2013 年8 月14 日在延吉顺利举办.2017 年8月14日在松原举办的吉林省第七届民族运动会上,“掷柶戏”正式列入比赛项目,活动的规则、器械、裁判长均以吉林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提供的标准为准.10 个“掷柶戏”参赛队伍熟读规则,比赛赛出水平,让我们的“掷柶戏”再一次得到了推广和传承.

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要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传统民俗体育项目,抢救濒危传统项目,把朝鲜族“掷柶戏”民俗体育项目打造为吉林市的优秀文化品牌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普及文化知识的平台它不仅要整合各方力量,还要形成浓郁的氛围和强大合力,使文化阵地这个平台担负起守护、传播、传承、创新、弘扬优秀文化的重任.

(作者简介:金艺花,女,本科,吉林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创编部主任,研究方向: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 肖英奎)

括而言之: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朝鲜族和吉林市方面的文化遗产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其经验基于深圳的实证
【摘要】本文分析了深圳在非遗发掘保护、传承和研究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深圳非遗保护的两大创新举措——“非地非遗”“非遗文创”,认为非.

关于对永顺县双凤村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现状调查
【摘 要】湘西永顺县灵溪镇双凤村位于永顺县城西南方向九龙山之巅的一处凹地,至今完整保留着古老原始的土家族民风民俗,是中国土家族上千年历史文化的再现和缩影 在建国后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国务院特派民族学.

人文生态视野下的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非遗作为人类宝贵的资源财富,其艰难的处境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如今仍有许多民间珍贵的非遗亟待抢救性保护 中国非遗保护与研究工作已进展十几载,高校作为传承文化、思想创新的重要载体,在非遗保.

数字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摘 要】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转化和应用,具体表现为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渠道;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限制;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充分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