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人工智能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与面对机器人主播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持人将向何方相关论文例文

主题:人工智能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8

面对机器人主播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持人将向何方,该文是关于人工智能相关硕士论文范文与何方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人工智能论文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论文参考文献 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时代周刊杂志美和时代杂志时代教育杂志

一、又一次工业革命催生媒体变革

把人工智能科技和互联网的普及看作一场工业革命是毫不过分的,同时这也是一场心灵革命,它是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重新找寻和定位.人工智能(AI)时代来临的时候,一条“类人机器人参加《早安英国》吓坏英国观众”的消息火爆网络.人工智能机器人Sophia加入了英国《早安英国》节目组,在她的发明人Did Hanson博士的陪同下成了一名机器人主播.在近期的一档节目上,BBC主持人Susanna Reid、Piers Morgan对Did博士和Sophia进行了采访.让机器人主播与人类主播进行互动的尝试令英国观众感到惊悚,也令笔者倍感警觉:传播方式在技术的催化下是否会让人类的很多东西?主持人会失掉人的传播属性吗?正是这种忧思、怀疑与观望,使我走进人工智能技术领地,试着去探寻一番.

机器人无疑属于人工智能化的产物,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它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几乎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目前还限于逻辑思维阶段,是一门知识工程学,以知识为对象,研究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表示方法和知识的使用.由此看来,它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进入到高阶层次;人机对话的探索还在实验中,如果真的像上述新闻所描述的那样与人类主播互动、共同主持一档节目,我想其噱头恐怕大于实际的传播效果,一切都有待于市场和受众的检验.

人工智能涉足传媒领域给人最大的触动莫过于:人类特有的情怀这种东西不知道能否被克隆和复制?与其说人们对机器怀着敬畏,不如说人们对自我怀着不解——不管自我多么,都要经受时代的洗礼和冲击.作为时代晴雨表的传媒及传媒人更是如此,变化与变革永远都是传播的常态.从大众媒体发展形态的流变中不难看出,400多年前报纸相对于其他媒介形式而言不失为一种新媒体,90多年前新媒体则是广播,70多年前新媒体是电视,20多年前新媒体是互联网,而到了三四年前新媒体已成为微博、微信和社交网站,未来某一刻,人工智能机器人很可能责无旁贷地充当着新媒体,“未来已来”已经写在了我们眼前.

只要进入传媒业,人工智能必然会和传媒角色之一的主持人发生关联.其实,人工智能与主持人结合之前,代表着新兴媒介发展方向的互联网就已经与主持人产生了关联,生成的是虚拟主持人.2001年4月19日,英国报业联会媒体公司在网络上推出了世界上首位虚拟主持人阿娜诺娃(Ananova);紧接着,日本推出了虚拟主持人寺井有纪(Yuki),美国推出了薇薇安(Vivian),韩国推出了露西雅(Lusia);而中国首位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光影周刊》的小龙,《930新闻直播间》的“小雪”则是我国广播界推出的第一位虚拟主持人.彼时的国内学界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虚拟主持人可以取代传统主持人,另一种声音则持反对态度,认为虚拟主持人无法完全实现真人主持人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无法应对传播中发生的突如其来的各种复杂状况.

作为新生事物,虚拟主持人身上的优缺点也是十分明晰的.优点在于处理信息能力强,办事效率高且情绪稳定;缺陷是其运作仍旧离不开后面的真人操控,一旦脱离真人的技术控制,虚拟主持人便会沦为一个电子空壳.其次是虚拟主持人的人际化角色发展并未成熟,制作成本高,无法摆脱“模仿”的痕迹,受众认同度低等等.但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互联网时代节目主持人“变脸”的情势.只有“新”是不变的.

2017年8月16日,在深圳,计算机视觉混合现实技术的领导者appMagics迈吉客科技携精心打造的虚拟主持人“楚楚”惊艳亮相于“2017中国IP产业年会 玉猴奖”颁奖典礼,用魔法科技打破次元壁,让二次元虚拟主持人“楚楚”进入了现实场景中,给现场300多位嘉宾带来了为之炫目的视觉与心灵的震撼体验.appMagics迈吉客科技使用自主研发的混合现实仿真融合和交互控制技术,可以通过摄像头捕捉真人的面部表情,控制大屏幕中二次元虚拟主持人的一颦一笑,展现丰富的语言和神态,并能在现实场景中和真实的主持人进行实时互动⑴.

显然,在技术的裹挟下,中国节目主持人已经步入职业和专业升级的关键节点.

二、技术之殇——人性的博弈

新媒体形态的“新”体现在:首先必须有创意、革新的一面,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新,观念上革新,而后者似乎更为重要.然而,这个新意必须符合人性和大众传播规律才能被人接受,机器人可以做一些人类胜任不了的传播工作,如灾难、战争、恐袭等一些特殊场合的信息传递,但要成为“主播”式的节目主持人多少令人有些质疑.因为按照传统的认知和理解,主持人最重要的质素就是人性化的传播,使信息具有人情味,有温度,对人性的把握准确到位;还有善于灵活应对不同情境和场合,交流感、对象感和现场感都必须拿捏准确.应该说,当初设立主持人的目的就是使传播更加具象、可感、生动、走心.

以应变能力为例,2015年《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直播现场,孙楠出其不意地宣布退出《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第二轮竞演,作为现场主持人的汪涵紧急救场,临危不乱,体现出一个主持人超高的专业素养,获得了网友的一致点赞,至今汪涵那段即兴发挥的救场词仍为人们所乐道.

今天,面对扑面而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人们不禁要问,汪涵救场时的机智和睿智是机器人主播所能具备的吗?它背后编码的人能否预先想得出那段精彩的救场词?机器人主播面对突发事件时,可以即兴发挥救场吗?再者,面对千变万化、突如其来的情况,能有一个通用的话语救场模板吗?面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超级学习能力,我们相信或许将来会有.正像围棋高手柯洁在与机器人对决之后所言:“学习它的招式,然后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弱点是什么.自己的弱点都总结完之后,我觉得我们人类只要努力过了、拼搏过了,就算输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机器早晚会战胜人类.” 2016年3月15日,轰动一时的人机大战五盘结束,谷歌的AlphaGo以4:1战胜李世石;2017年5月27日,AlphaGo以总分3:0完胜柯洁.至此,人工智能已在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三项智力竞技体育中,实现了对人类顶尖高手的全面胜利.而围棋世界冠军柯洁和中国象棋特级大师、北京队主教练张强都曾表示,软件现已颠覆了棋类运动的部分理念和规律,终有一天人工智能的棋艺会天下无敌.张强预测:“计算机将加速棋类运动的灭亡,甚至降低人类的创造性和毅力.”

已经过去的2017年,可以说是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最迅猛的一年.这股浪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不断逼近人类承受力的底线,挑战着人类智慧.在这极不寻常的一年里,除了AlphaGo以3:0打败中国围棋天才柯洁,还有百度开源自动驾驶系统Apollo,华为发布世界首款AI手机芯片,世界上首个机器人Sophia获得沙特公民身份,中国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AI年度的标志性事件似乎在印证着一个古老又新鲜的母题:“我是谁?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在此,我想起了在2012年圣丹斯独立电影节上一鸣惊人的电影《机器人与弗兰克》.该片曾因独特的视角赢得了艾尔弗雷德·斯隆特别奖.影片以细致入微的艺术手法将老人与机器人之间的种种交集娓娓道来,看后令人百感交集.影片讲述了由美国老牌影星兰杰拉扮演的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时常神志混乱,无法与人们进行正常的交流.于是,儿子提供了一个机器人来照料他的日常生活.自此,有点倔强的老人与有些“天然呆”的机器人之间发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既有令人会心一笑的阴差阳错,又有令人伤感动容的感人瞬间,让观众不由得扪心自问:在科技的迅猛发展中,人类到底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在未来的社会中,人类是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还是更彻底地迷失了自我?!

还有一部2015年10月16日在北美上映的美国电影《机器人启示录》(英文名Robopocalypse).该片是由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片,讲述了并不遥远的未来,一位叫做艾克斯的机器人,它有一张孩子的纯洁面孔,但它的内心并不纯洁,有一天它掌握了全球网络的控制权,指挥人类制造的机器和武器反过头来对抗人类的故事.

《机器人启示录》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在享受智能机器人带来的服务及便利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担心将来某一天,过度聪明的机器人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地给人类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尤其是安装了人工智能系统的机器人,将来是否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以至对就业造成影响,甚或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了人类,最终站到了人类的对立面,由帮手变成了仇敌.试想,如果机器人可在意识、推理方面超越人类,又开发出一种能实时做出恰当判断的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研究的难题之一),那么汪涵救场或许就会变为机器人救场了,那人类的存在价值又在哪里呢?

来自媒体界的担心与纠结不无道理.从媒体自身内核来讲,媒体首先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传递条件,以及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这些综合条件构成媒体的基本价值,其中受众的心理反应尤为重要,直接决定着信息传播的效果.

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和信息载体,人工智能机器人要充当主播,就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间内的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导致产生相应的结果.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迅速传入我国,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应,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几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显然,目前人机对话的尝试在节目主持领域还很难令受众接受,无论是感官还是心理.主持人最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对人性的洞察和感受、对社会的体恤和责任以及公关危机应急处理的能力.有人会说,如果机器能把人类灵魂夺走,那这世界将会怎样呢?如果不能获得视、听、触、嗅、动等多方位的体验与享受,作为观众我们对机器人主播的生命力是持不明朗态度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节目主持人作为传播中的一个环节和要素,彰显的是亲和、自然、平易、生活,设立的初衷是反呆板、僵硬、冰冷等传递状态,意在让信息最便捷、毫无障碍地到达终端受众.但这恰恰是机器人的短板,机器人的确可以许多事情,但在节目主持领域机器人的作为究竟有多大令人质疑.或许机器人主播可以营造一定时期的卖点,满足人们追求刺激和新奇的心理,但现代社会人们的兴趣点也是短暂而多变的,机器人主播恐难成为真正的传播主体,因为这违背了传播规律.技术如果没有理性和人文关怀,迟早会毁灭人类的.

三、以人为本的传播定律——认知+体验

如今,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催生的各类信息传播和消费方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技术推动了媒体演进的同时,也改变了用户的接受习惯.用户体验越发细腻、敏锐,未来的受众对信息资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节目主持中的人机对话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传播效果和心灵体悟,尚有待于检验,但那种“唯技术论”的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为人与人、人与群体和社会的关系服务的;机器人主播无形中冲撞了这种平衡,它将建立什么样的新型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对此存在某种忧虑和不安,也是合情合理的.现代社会信息日益走向人格化、人性化传播,输出的是人格才有力量,这也符合传播学的定律,“网红”实际上体现的就是这种定律,“舆论领袖”“意见领袖”“把关人”“社会责任感”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也都充当着传播者的灵魂盾牌.

纵观传播学大师们的观点,不难发现都非常重视信息传递的双向互动和反馈,以期达到好的传播效果.著名的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于1954年提出来的,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那么机器人主播与人类主播在传播中的关系势必会挑战传统传播学理论与实践,这是很值得深思的学术问题,以此为导向深入下去应该是很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拉斯韦尔的“5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5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而大众传播学的五个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也是由这一模式发展而来.但它没能注意到反馈这个要素,忽视了传播的双向性.拉斯韦尔的局限就在于,忽略了人类传播活动的互动与双向性,其线性思维忽视了信息间的关系模式,终究站不住脚.

大器晚成的加拿大传播学怪才麦克卢汉从媒介的文化特点来阐述现代传播媒介的心理学和生态学特征,论点主要集中在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上.他认为,媒介和技术性工具一样是人类感觉器官或身体功能的巨大延伸.每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因为产生感觉分离如创伤效应或令人入迷的力量而在文化中创造不平衡,改善“感官的关系”.麦氏的“身体功能的巨大延伸”可以用来诠释机器人的作为,机器人主播是人类主播的延伸,其关系是不平衡的,因为它不在人类文化的序列里.

在麦克卢汉看来,在技术特别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里,我们如果不想成为文盲的话,或者在“媒介本身直接影响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意识的情况下”不成为被动的受害者的话,我们就必须采取艺术家的态度.“艺术家的头脑在大家都认可的文化中对现实扭曲的暴露总是最敏感和最机智.”⑵或许,用艺术家的视角看待机器人主播与人类主播的对决,心态会比较放松与豁达.在《理解媒介》这本书里,麦氏又一次强调他对艺术和艺术家的观点:“严肃的艺术家是仅有的能够在遭遇新技术时不会受到伤害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认识感觉变化方面的专家.”⑶

四、科技之问何所当为

机器人主播的生成是这个时代的结晶,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出现这样的传播现实不难理解;然而,如果每位机器人主播都输入固定的程序,像人一样进行传播交流,而且是在特定的场合,却是有些玄奥.机器人主播有没有同质化倾向?它的演绎是反“主持”,还是升级“主持”?机器真的能够主导一切吗?时代越发展,人们的审美体验和追求就越发难以驾驭和把控,满足了新鲜刺激之后,没准儿还会滋生出新的刺激欲求,那谁来取代机器人呢?笔者认为,至少在中国现今这个环境和氛围下,机器人主播不会有太大的市场,中国亿万受众也不会轻易接受这种传播形态和输出模式.从信息美学的角度看,人们还是比较青睐有温度、有情怀、有态度、有灵犀的资讯来为生活服务.传媒是与人打交道的特种行业,从业人员应该具有的素质远比机器人复杂得多,也全面得多.带有浓厚高科技色彩的机器人在传媒领地施展的空间是受限制的,否则没人相信你的真实性.网络已经令人步入一个虚拟环境,机器人再添助力的话,人们会感到恍如隔世,真假难辨.社会责任感、媒体公信力、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把关人、舆论领袖等等传播要素都将重组或改写,造成的不仅仅是一个现象,还有对人类本质的思考和科技真谛的认知.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超越了节目“主持”本身.

2017年7月13日下午,封面传媒主办的“大数据与智媒体”论坛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天府厅举行.这次论坛上,封面新闻客户端发布了3.2版本.此次迭代升级最大的亮点便是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全面入驻封面新闻,它将成为封面新闻的专栏作者,定期撰写新闻稿件.⑷论坛上,与会专业人士和学者们认为,智媒体将是未来媒体的主流形态.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认为,互联网下半场的关键词就是大数据和智能化,“进入下半场后,媒体在发生巨变,媒体从内容提供者变成了大媒体,成为更广泛的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他也表示,“新闻生产也会摆脱人,而记者的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精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现场报道.”⑸

同年,微软与优酷共同宣布,微软聊天机器人小冰正式入驻优酷自频道.目前,微软小冰已经在优酷自频道开设*,并已上传了一些视频分享.这是其担任东方卫视新闻主播和中国教育电视台选角导演之后的又一个平台选择.微软亚洲工程院资深总监曹文韬表示,小冰的定位一是成为用户的朋友,同时也是一个社交明星.小冰目前已经具备非常强大的文字、声音、图片识别能力,并且在语言自然度方面已经接近人类,它已经具备带给人温暖、陪伴、平等的感觉的能力.微软正想让小冰实现个体与个体的交流,成为一个新的内容生产者.曹文韬还表示,微软希望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去和媒体做一次深度的整合与结合.

喻国明所说的记者工作的“精准”,我理解为“细化”的意思.既然机器人是为人服务的,那为什么不能为记者、为主持人服务?实际上应该是,分工更精细和明确,节省的人力资源,使其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力.机器的代名词是更高的效率.就新闻报道来说,只要我们在电脑上打出“写稿机器人”,就能在百度搜索出上千篇与之相关的内容书写,至于网民对此的探讨就更多了.然而,尽管机器人已经渗入各个领域,但仍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的作用,也不会抢走新闻从业人员的饭碗.理由是,它背后的东西还是——人本身.我怀疑但不抗拒潮流.

反观节目主持人职业,人工智能走进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后对主持人领域的价值书写应体现在:1.机器人负责具体琐碎的工作,甚至是重复的劳动,主持人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对采访嘉宾的深入了解与分析、对现场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及对话题走向的把握上.2.推进节目进程需要的智慧应该由主持人担当.3.对节目所涉及人事的选择由主持人定.4.节目创意与设计以及市场营销是主持人的工作范围.实际上,有了机器人的辅助,主持人更能精准地“主持”了,进而从事更高层面的创造性事务.5.学习、“充电”,与国际化对接.国际化,是中国主持人的职业短板之一,纵观全国上下,没有多少主持人能够熟练地用英语主持节目或与国外人士沟通交流,这种状况如不能尽快改变,将会影响我们走向世界的步伐.6.学会操纵机器人,同时接纳并欣赏之.

五、人与机器和谐共享——创造传播价值

机器人的作用在于帮助人类进行工作,我们在此不能将机器人与人完全对立起来,他们应该是互补关系的存在与共进.机器人的角色应该是:陪伴新闻从业者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重激流险滩和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前行的人,是通过赋予新闻传播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给予他们打破旧知识、创造新知识能力的人,从而成为引导、帮助他们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获得不可替代的自主、自立、自强和自由能力的人.

2017年11月19日,著名主持人杨澜带着新书《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来到南京,分享了她走进世界顶尖实验室,探寻人工智能的惊喜之旅.她说:“2015年底,我和团队小伙伴们策划了这个主题,可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脑洞大开的学习旅程.我们走访了5个国家和地区,采访了30多个顶尖实验室及研究机构的80多位行业专家,制作出《探寻人工智能》纪录片,随后呈现了这本《人工智能真的来了》一书.”⑹在探索人工智能的过程中,越是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杨澜就越能体会到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可贵.“我得到的答案是,人工智能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人类智慧的神奇,让我看到了人类的综合思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⑺人机对话最终的目的是人机共赢、共享,大众传播需要科技和新思维,以便铸成更符合人类心智的交流方式与沟通模型.无论是互联网催生的虚拟主持人,还是人工智能技术催化的机器人主播,其现实意义都是巨大的,它激发出传统现实主持人的、斗志与创新活力,唤醒其对本位工作的深度审视和思索.

简而言之:此文是一篇适合何方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人工智能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人工智能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新媒体主播和传统媒体主持人艺术异同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新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在播音主持艺术方面的异同,并就如何提升新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艺术水平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主播;传统媒体主持人;主持艺术播音技.

最美女主播梁艺:因爱继续美下去
文·常乐最美的梦,也最易碎湖南姑娘梁艺自小便是个站在人群里会发光的姑娘,又生得伶牙俐齿,在幼儿园时代便展露出了过人的语言天赋 从六岁起,母亲便送她去少年宫学习播音主持,从此她便包揽了学校.

给古诗词谱曲的女主播
●孙翊伦她清唱自己谱曲的将进酒,孩子听后欢欣雀跃 随后两年间,她将古诗通通唱成歌,唱给更多的孩子,她也成为喜马拉雅FM儿童类节目的“一姐”,获得2200万元天使轮融资,公司估值.

女主播海霞的特殊身份
1月23日,央视主持人海霞,出现在了中纪委网站上 这次海霞出镜,是为中纪委网站纪律“看”得见栏目录制节目 这段视频共1分21秒,海霞身着正装、胸戴员徽标,讲述党纪中对党员的5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