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汪曾祺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汪曾祺:刻画人物如何传神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汪曾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6

汪曾祺:刻画人物如何传神,本文是关于汪曾祺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与汪曾祺和传神和刻画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汪曾祺论文参考文献:

汪曾祺论文参考文献 环球人物杂志人物分析论文历史人物论文人物论文

汪曾祺

作文君: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而他的《胡同文化》《端午的鸭蛋》《五味》等多篇文章也均入选语文教材,想知道大师为什么拥有生花妙笔吗?那就快来看看他的技法吧!

看过一则杂记,唐朝有两个大画家,一个好像是韩干,另外一个我忘了,二人齐名,难分高下.有一次,皇帝应该是玄宗了——命令他们俩同时给一个皇子画像.画成了,皇帝拿到宫里请皇后看,问哪一张画得像.皇后说:“都像.这一张更像——那一张只画出皇子的外貌,这一张画出了皇子的潇洒从容的神情.”于是二人之优劣遂定.哪一张更像呢?好像是韩干以外的那一位的一张.这个故事,对于写小说是很有启发的.

小说是写人的.写人,有时免不了要给人物画像.但是写小说不比画画,用语言文字描绘人物的形貌,不如用线条颜色表现得那样真切.十九世纪的小说流行摹写人物的肖像,写得很细致,但是不易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用语言文字捕捉人物的神情传神,是比较容易办到的,有时能比用颜色线条表现得更鲜明.中国画讲究“形神兼备”,对于写小说来说,传神比写形象更为重要.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人说,画一个人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传神,离不开画眼睛.

《祝福》两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

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顺着眼”,大概是绍兴方言;“间或一轮”,现在也不大用了,但意思是可以懂得的,神情可以想见.这“顺”着的眼和“间或一轮”的眼珠,写出了祥林嫂的神情和她的悲惨遭遇.

汉代乐府《陌上桑》描写罗敷,也是用的这种方法: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种方法,不能使人产生具体的印象,但却可以唤起读者无边的想象.他没有看到这个美人是如何的美,但是他想得出她一定非常的美.这样的写法是虚的,但是读者的感受是实的.这种方法,至少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但是现代的作家还在用着.

我在《大淖记事》里写巧云,就用了这种方法:……她在淖边平地上织席,就有一些少年人装着有事的样子来来去去.她上街买东西,甭管是买肉,买菜,打油……同样的钱,她买回来,分量都比别人多,东西都比别人的好.……泰山庙唱戏,人家都是自己扛了板凳去,巧云散着手就去了.一去了,总有人给她找一个得看的好座.台上的戏唱得正热闹,但是没有多少人叫好.因为好些人不是在看戏,是看她.

这些方法应该说是陈旧的方法了,但是运用得好,却可以使之有新意,使人产生新鲜感.这些写神情、画眼睛,从观赏者的角度反映出人的姿媚,都只是方法,但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只是知道这些方法,还是写不出好作品的.不过,作为初学写作者,知道这些方法,并且有意识地做一些练习,学习用几句话捉住一个人的神情,描绘若干双眼睛,尝试从别人的反应来写人,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自己的艺术感觉,并且这也是积累生活的验方.生活和艺术感是互相渗透,互为影响的.

上文评论:本文是关于汪曾祺和传神和刻画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汪曾祺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汪曾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汪曾祺:赤子心诚,宠辱不惊
程 诚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辞世 二十年过去了,很多读者依然深深地怀念他 他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的文章充溢.

汪曾祺:囊中背着一朵蘑菇
铁凝不忍敷衍土豆的作家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人 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

汪曾祺:我的学问都来自泡茶
Text周重林 李明鲁迅是冷峭的高山,不经历沧桑世事难以明了 胡适是开满鲜花的平原,让人随时随地都能从他那里获得如沐春风之感 汪曾祺(19201997年)是精致的园林,有小桥流水、乱石横空、修竹茅屋,.

喜遇知音:汪曾祺和施松卿
有人这样评价汪曾祺的作品,每于朴素见风流,传神极了,也可用此语关照汪曾祺的爱情 汪曾祺和他的夫人施松卿不能说是神仙眷侣,但平常的柴米夫妻中,又有他们的风流 1920年3月5日,汪曾祺出生在江苏高邮,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