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创新研究方面论文如何写 跟科技新城体制机制与政策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创新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7

科技新城体制机制与政策,该文是关于创新研究类论文范文数据库和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研究和新城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创新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创新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形势政策论文格式大科技杂志科技风杂志社绿色科技杂志

摘 要:科技新城是区域创新资源聚集、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是科技新城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围绕行政管理、开发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对于新成立的科技新城,特别是中西部科技新城提出了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建设模式和政策措施的综合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新城;政策供给;体制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TU981-0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8.09.001

近年来,各地根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谋划和建设了一大批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新城(新区),并赋予先行先试、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的使命,意图在推动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科技创新城、科技新城(新区)在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积极拓宽政策空间、大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在运营管理水平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新鲜的经验.但与发展动能转换的需求相比、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需求相比,一些新建立的科技新城(新区)在创新水平、产业层次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急需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创新能力和新型产业发展的整体跃升[1-6].

1 国内外园区发展模式及科技新城建设运营体制

20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建设各类科技园区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印度班加罗尔等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经过30年的蓬勃发展,我国也涌现出了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光谷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园区或开发区,已经成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各类园区在建立初期都是通过赋予各种优惠政策和先行先试的权力,注重政策和制度的初始设计,以此吸引和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形成创新龙头和发展龙头,进而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个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考察部分一流高科技园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支持措施,其核心政策对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启发价值和借鉴意义[7-9].

1.1 科技新城(新区)建设开发模式介绍

从建设开发主体的角度看,主要有3种模式:新城(新区)自主开发模式、专业化投资运营模式和合作开发模式.

1.1.1 新城(新区)自主开发模式

新城(新区)自主开发模式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力量推动.在这种建设开发模式下,地方政府为园区制定发展战略,设计政策措施,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通过自己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制订优惠的政策体系,吸引国际、国内的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我国大部分科技园区、科技新城都采用了这种建设开发模式,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竹科技园等.

1.1.2 专业化投资运营模式

近些年各地涌现出一些实力雄厚的园区运营商和城市运营商,在新城或新区获取产业用地项目,并投资进行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投资兴建厂房、仓库、研发中心、写字楼等项目建设,然后将其租赁、转让给入园企业使用,这些专业化投资运营机构从中获取房地产开发利润.也有的投资开发商通过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到入园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从而获得产业发展收益.我国四川成都的蛟龙工业港青羊园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国际科技园、越南的新加坡工业园等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1.1.3 合作开发模式

合作开发模式是新城(新区)、开发商和入驻企业三者共同对园区进行合作开发建设.从国内外园区发展历程来看,合作开发模式有望成为未来新城、新区开发建设的主流趋势.苏州工业园区是典型的合作开发模式.

1.2 我国科技园区管理的主要模式

我国的科技类产业园区、产业新城建设起步较晚,其管理模式的形成与演变多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主要有3种管理模式,即政府主导的管委会模式、政企合一模式、投资运营商主导模式.

1.2.1 政府主导的管委会模式

我国大部分新城(新区)使用政府主导的管委会模式.由新城(新区)所在地方政府成立新城、新区建设领导组,负责新城新区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的协调.同时成立派出机构具体承担园区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职能.在这种模式下,新城(新区)与所在区域行政区有的合二为一,有的分别行使部分管理权限.

1.2.2 政企合一模式

在自主开发的模式下,新城(新区)成立初期,鉴于建设发展公司实力较弱,为了让其快速起步和发展,新城(新区)管委会与开发建设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有行政职能又有经济职能,在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政务管理等职能上实行合二为一的体制.

1.2.3 投资运营商主导模式

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的新城(新区)大多采用投资运营商主导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运营和招商引资等主要授权由战略性投资者组成的综合性建设运营公司来管理,政府管委会等派出机构只负责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行政事务.

1.3 科技园区体制机制的创新趋势

近年来,科技新城、高新区作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发展需要,为了给区内企业和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保持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运行机制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值得新城(新区)参考借鉴.

1.3.1 从生产建设型向环境营造型转变

管理机构在园区发展中的作用,要从直接从事生产建设和经营活动向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转变,着力抓好投资的软环境建设.如通过环境治理减少污染,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和监管流程,减少入区企业的制度成本等.

1.3.2 从基础设施建设向制度环境供给转型

以往许多新城、园区都把精力集中在基础设施等硬件完善方面.通过制度创新为企业营造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税收环境、法律法规环境、金融监管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园区之间竞争的焦点.科技新城(新区)应通过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制度供给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1.3.3 从行政管制型向市场调控型转变

从实践上看,发达国家园区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对企业和园区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科技新城(新区)可以借鉴国内外开发区、园区的普遍做法,在制度设计方面全面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并依靠及时、客观的监测手段,实行严厉的退出制度,为入区企业提供优良服务与公平竞争环境.

2 科技新城体制机制创新构想

从以上分析来看,科技新城(新区)的管理体制可借鉴国内外先进开发区、园区的成功经验,在诸多管理模式中选择开发效率和管理效能较高的投资运营商主导管理模式.可以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集规划、投资、建设、运营、招商引资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园区)运营商,使新城(新区)的管理运营由政府主导向专业化投资运营转型,摆脱具体的开发建设事务,集中精力做好发展软环境营造等工作.

1)管委会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应聚焦经济管理,将社会管理职能让渡给区域政府或向社会购买服务.坚持“小机构、大服务”的组织原则,设立精干的管理机构.管委会行使经济管理权限,侧重招商、项目审批和管理,统一管理科技新城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企业落户服务等工作.允许科技新城根据发展需要,自主设置机构,重点加强综合性行政审批机构、招商引资等部门建设,形成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组织架构.还应适应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社会服务职能应主要由政府新城所在区域政府承担,并积极探索创新城公共服务外包,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这样既可以减轻新城(新区)管理机构的管理压力和财政负担,又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按照权责统一、简政放权的原则,赋予科技新委会行政审批权限,提高服务效能.可以参照重庆市向两江新区授权的做法,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权限下放给科技新城.研究制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开辟绿色通道,成立新城(新区)管委会行政审批机构,把分散于各部门、各行业的审批权限集中于“一枚公章管审批”,打造一流的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和效能.对须经省级政府审批的事项,科技新城可直接申报,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简化程序,第一时间受理办结.对须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事项,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转报,做好全流程服务工作.

3)推进和实施管委会与平台公司分离,赋予平台公司开发主体地位,实行市场化开发运行.管委会代表政府行使部分行政性管理职能,负责区内各种政策的协调、各种部门的沟通,保障新城经济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一致.平台公司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主体,是新城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项目市场化运作主体,是融资平台投资主体,负责创新城内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苏州工业园区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物业管理等开发事项的主体是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是中外合资的企业法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开发主体是张江高科开发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授权泰达控股投资集团对区域内的国有资产进行经营.平台公司要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体制、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原则,完善组织结构构架和内部管控,进行具体的组织结构和内控体系的制定,包括公司总部和下属企业的职能分配,内部管控体系的搭建等,使其真正成为科技新城的建设运营主体.科技新城(新区)可以考虑从先进地区引进具有大型工业园区、产城一体化建设运营经验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投资运营,提高新城建设运营效率.

4)通过“一区多园”等方式统筹区域创新资源,提升新城(新区)的规模效应.有效整合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双创孵化器等平台,遵循创新规律,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等相对完整的创新链、产业链平台.这在一些先行地区是非常普遍的管理模式.比如,国家级开发区湖北省吴家山经济开发区原来只是武汉市东西湖区的一个开发区,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利用一个品牌对外招商,引入园区竞争机制,调动各园区的积极性,打造出“一顶帽子”下的一批特色园区.新设立的科技新城要利用好自身品牌,根据区域总体产业布局,将区域内其他开发区和园区作为作为新城(新区)的分园区,接受新城的管理、指导和产业布局的引导,享受科技新城优惠政策,通过“一区多园”模式给予这些创新资源及其他要素集聚区以统一的平台“名分”,推动更多创新要素向科技新城旗下集聚,有效开展招商引资.

3 新成立的科技新城政策需求分析

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持,涉及人才、资金、生态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以“科技创新”为使命的科技新城的政策需求,必须集中创新生态链的各类创新要素,吸引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整合,形成区域创新高地.科技新城作为区域创新驱动的引擎,需要在了解科技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3.1 政策类型不同划分的政策需求

科技创新政策有产业类政策、财税类政策、金融类政策、科技创新类政策、人才类政策以及公共服务类政策等六大类.六种类型的政策需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各类政策需要产生合力作用才会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

首先,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财税支持政策.由于科技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同样会产生“市场失灵”,因而需要公共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支持.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9年的研究,政府每提供1美元原始资金支持企业的科技研发,就会带来1.7美元的社会收益.所以,政府需要采取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激励与引导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

其次,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科技金融支持政策.全球知名的技术创新中心硅谷的经验充分证明,风险投资是硅谷不断壮大的资金基础,这里吸引的风投资金占到全美国的1/3.世界经济的历次技术革命都证明,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技术研发和成果商业化应用都伴随着金融支持.科技新城的发展壮大也必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最后,必须要制定完善的人才支持政策.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科教资源相对薄弱,人才长期处于“净流出”状态,极大地制约了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新城建设要以政策创新为突破口,把人才培养、引进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产业链”与“人才链”交互发展.

3.2 创新链不同环节划分的政策需求

科技新城一般着眼于新型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集群处于创新链的不同环节,对创新政策需求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有要素整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阶段为重点)、研发创造(应用研究与中试)、商品化和社会效用化(产业化)等多个环节.

根据新设立科技新城之实际情况,根据区域创新资源的积累、创新生态体系营造以及“一城(区)多园”错位发展的优势,可以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间试验、商品化、规模化等创新链、产业链各个环节聚集资源,进行协同攻关发力,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高端研发机构,多出快出前沿性技术成果;争取将科技新城(新区)定点为国内外研发机构技术成果转移示范区、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应用;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努力使之规模化、集群化.

4 科技新城重点支持政策建议

为推动科技新城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发挥其示范、标杆作用,需要在了解政策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4.1 技术研发支持政策

4.1.1 开展标准性的研发支持计划

借鉴以色列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经验,在新城(新区)开展普适性的创新支持政策.鼓励区内科研机构、企业、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计划,对获得国家各类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财政按照国家下拨经费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补助.对于区内企业的研发成本,政府可以提供一定比例的支持资金.对获得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的科技成果、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区内科研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4.1.2 大力推进科技资源共建共享

制定新城(新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录,将研发平台、大型科学仪器、检验检测设备等基础设施放入目录,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网上平台,向需要的企业提供服务.鼓励资源所有单位委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市场化运营,连接资源服务与社会需求.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以行业应用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目标,在新城(新区)内建立面向企业全面开放、资源共享的实验室.

4.1.3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政策

鼓励科研人员在新城(新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在示范区产业化或转化给他人的,所得收益中按一定比例用于激励科研人员及团队.在新城(新区)建立包括科技成果发布展示大厅、技术交易大厅、科技成果远程交易站、技术交易服务站等为主的科技交易大市场.科技成果实施登记与挂牌交易制.鼓励根据各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设立新城(新区)的配套产业园区,打造若干个新城(新区)外的经济飞地和创新成果转化扩散基地,利益实行共享分成.

4.2 研发机构设立和引进支持政策

4.2.1 吸引一流研发机构和团队进驻

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行业组织在新城(新区)设立研发机构.对落户新城(新区)的高水平研发机构,给予研发用地购置、家属子女就业就学等方面的优惠支持.

4.2.2 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鼓励进驻新城(新区)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推出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专利和主导产品.对认定为新城(新区)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和机构给予资金支持,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对认定为国家或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和机构,给予研发补助,给予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支持.

4.2.3 积极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借鉴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市场化导向、企业化管理”经验,支持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新城(新区)合作建立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和科学运行机制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借鉴中关村经验,推动新城(新区)所在省市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组建设立新城(新区)协同创新研究院.

4.3 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政策

4.3.1 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必须具备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借鉴国内园区发展的普遍做法,科技新城应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符合新城(新区)发展需要的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科研团队的奖励、资助和补贴,重点支持示范区科技型企业初创阶段扶持、领军型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高层次人才引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等.

4.3.2 支持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和团队

对来新城(新区)组建公司的创新创业科技团队,管委会应设立专项资金,配套支持高端科研人员携带研究成果、高新技术产品及研发技能等入股新企业,并根据其入驻孵化器、组建研发机构、创办公司的情况,给予一定额度的科研资助.对院士等高端人才实行“一人一策”措施,以更大力度协商引进.

4.3.3 支持培养高端研发人才和团队

围绕新城(新区)的重点任务,实施优秀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计划,为科研人员申报重大项目和各类人才工程提供科研资助、研发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支持高层次人才赴国外或国内知名院校开展研发工作.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在新城(新区)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鼓励进驻新城(新区)企业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申报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鼓励优秀的出站博士继续留在新城(新区)创新、创业.

4.3.4 实施人才“绿色通道”和“绿卡”制度

科技新城(新区)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设立专门的人才服务机构,开辟“绿色通道”,为新城(新区)双创人才提供人事关系、社保接续、企业注册等全方位服务.规划建设专门的人才公寓,对不同类型人才给予出售、补助、免费居住等政策支持.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便利.

4.3.5 完善人才离岗创业和评价政策

研究制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期间的工资、医疗等各种待遇和各种社会保险办法,切实解决离岗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借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经验,在新城(新区)实行市场化人才评价政策,将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等指标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破除学历、资历、身份、职称、任职年限和论文数量等限制.

4.4 创业孵化支持政策

4.4.1 支持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创业

科研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在科技新城(新区)创办企业时,应免费提供创业管理咨询服务,符合条件的可以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适当的研发办公场所.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技术成果转移、示范提供中试场地、检验检测、资金扶持、创业辅导等全流程孵化支持,在创业实践中造就科技人才队伍.

4.4.2 实施科技型企业“筑巢”支持计划

对于落户科技新城(新区),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潜力大、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新城(新区)的“小瞪羚”“小独角兽”支持计划,给予大力度研发资助,减、免各类行政服务性收费事项.

4.4.3 大力开展科技创业辅导服务

在新城(新区)内的孵化器建立专门的辅导机制,由公司治理、知识产权、法律事务、财务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家,对科技型创业者进行专门的辅导服务.新城(新区)要设立专业科技园等各类“创业苗圃”,在科技型创业者公司制运作之前进行创业预孵化.

4.4.4 支持科技型创业孵化器发展

设立企业孵化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完善孵化器投资功能,支持孵化器持股孵化企业,对在孵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并用于孵化器硬件设施维护、服务后补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房租补贴等.支持社会资本兴办企业孵化器,并在规划、土地、建设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

4.5 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政策

4.5.1 建立用地优先保障机制

科技新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计划单列,优先用于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等.新城建设用地可在全省范围内占补平衡.

4.5.2 探索开展土地政策创新试点

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建设研发类建筑,可调整用地性质、增加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积极争取国土部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开展工业、商业、办公等综合用地复合开发的土地政策,争取土地二次开发试点.

4.6 科技投融资支持政策

4.6.1 强化财政政策支持

落实财政部“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管理办法”规定,对新城内科研机构开发的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产品实行政府性首购补贴政策.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对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4.6.2 大力促进创业投资发展

科技新城(新区)可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通过直接管理、委托管理、合作设立母基金等方式,实行风险补助、投资保障、收益让渡,吸引境内外创业投资资金等社会资本参与,引导社会资金开展科技金融投融资活动,形成覆盖全创新链的创投风险投资体系.

4.6.3 鼓励资本市场融资

鼓励科技新城符合条件的优秀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对在境内外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的企业给予奖励;支持非上市中小型科技企业优先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进行股权交易转让、私募债券发行等,拓宽融资渠道.

4.6.4 打造科技金融“超市”

建设集“各类投融资服务、全过程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网上一站式科技金融联动服务平台,提供银行贷款、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科技保险、贷款担保、金融产品推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评级、财务管理、法律辅助、管理咨询、企业上市等一站式、全过程的专业服务.

4.6.5 支持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创新试点

积极探索和争取设立科技银行,实现政策突破,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增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面向科技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动产抵押、订单贷款、互联网金融、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融资租赁等新型科技金融试点业务.

4.7 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4.7.1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计划

实施“瞪羚企业”认定和扶持工程,根据创新能力、技术水平、竞争能力、盈利水平等,遴选、认定为“瞪羚企业”的企业,给予创投引导基金、税收减免等方面的综合扶持,支持其做大做强.加快建立由管委会、证券部门和公司、*服务机构联合参与的科技企业上市联动机制,形成“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科技企业上市促进工作体系.

4.7.2 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计划

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认定和扶持工作,每年遴选若干家经济效益指标好、技术创新能力强、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重点企业,给予“一企一策”的支持方式.建立领军企业“直通车”制度,设立专人联络员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具体问题,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吸引世界500强和大型央企在新城(新区)内建设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和高端项目、转型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吸引和集聚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进区落户,形成“引一个、建一个、带一批”的乘数效应.

4.7.3 培育壮大产业基地或特色园区

突出专业化、高水平、差异化,按照特色产业区域分工,对新城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一批规模优势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创新能力强的特色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群,努力打造科技新城产业集群品牌.

参考文献:

[1] 代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1(4):26-29.

[2] 孙严育.武汉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1):12-14.

[3] 杨连俊.二次创业中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考察个案[D].苏州:苏州大学,2009.

[4] 冷希炎.中国开发区制度空间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5] 王剑锋.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

[6] 张靖.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思考[D].济南:山东大学,2007.

[7] 李静.关于曲江新区开发实践中的城市经营理论探索[D].西安:西北大学,2007.

[8] 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EB/OL].[2011-05-11].http://www.most.gov. cn/dfkj/shanx/ zxdt/201105/t20110511_86630.htm.

[9]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青山湖科技城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1-05-11]. http:// www. zjkjt. gov. cn/ news/ node18/detail180201/2016/180201_70880.htm.

(责任编辑 石俊仙)

小结:此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创新研究本科创新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研究和新城方面论文范文.

驻马店市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路径
刘贺梅(驻马店市种子管理站,河南驻马店463000)摘要 依法行政是实施农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粮食生产六连增 但是,深感体制机制对目标责.

滨江一座快乐创业、幸福生活的科技新城
高新区(滨江),作为杭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的发源地,浙江、杭州的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创新高地,杭州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必须在杭州推进国际化、加快世界名城建设中有大格局.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 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优化生产和消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构建符合我国长远战略.

制约东北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问题
振兴东北经济,首先要理顺体制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问题 据中国社科院统计,在东北地区开办企业所需要的程序,是全国各地区中最繁琐和漫长的 因此,当地政府需提高行政效.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