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评价体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建设和完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主题:评价体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0

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建设和完善,该文是评价体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支教和评价体系和大学生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评价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评价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投稿大学生小论文范文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摘 要:大学生暑期支教受到广泛争议,主要是由不同主体评价内容不同、评价体系不健全引起的.针对评价体系的不足,分析了建立和完善暑期支教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指出暑期支教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必须遵循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全面性、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视活动的持续性和创新性等原则.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211-02

暑期支教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因其大众性、非精英的特点[1],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每年暑假大批学生前往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目的是感受社会、增长才干、锻炼能力.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头戏,各高校每年都会有数十乃至数百名志愿者前往乡村支教,大学生开展支教、奉献爱心的报道也屡见报端.但也有另一种声音如暑期支教是形式主义、“作秀” “游乐团” “旅行团”.一篇题为《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的文章,用孩子口吻把暑期支教“占用假期” “传授的知识不切实际” “大学生作风不检点”等几大弊端一一指出[2-3],而被支教学校拒绝接收支教团队也时有发生,这都对大学生暑期支教构成了严重挑战.

面对暑期支教的质疑,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使支教团队优胜劣汰,用倒逼机制提高支教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自2014年以来,先后4次带领大学生暑期支教团队前往贵州思南、甘肃平凉、江苏泗阳等地开展支教,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文献研读等方法对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行探讨.针对当前存在的多种支教形式,本文讨论的是由高校正式发文确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暑期支教团队(以下简称:支教).

一、当前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方式的不足

1.被支教地和被支教学生的主体缺位,评价结果说服力不足

在当前评价体系中,评价人员多为高校学生工作负责人、专业老师、主管部门等,其关注点在大学生身上,支教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否提高、综合素质是否加强等是评价重点.而支教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被支教学校、被支教孩子作为支教受众却没有被纳入评价体系.被支教主体的缺位,造成评价结果说服力不足,这是支教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

在现实中,被支教地对支教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被支教地如果对活动评价较高的,会主动提前联系高校讨论来年支教主题和课程安排等;被支教地对活动认可度不高的,往往借助“校舍维修、天气恶劣、孩子安全”为由拒绝支教再来.对被支教孩子来说,朋辈身份让他们与大学生建立了亲密关系,支教后常保持书信、邮件联系,甚至建立被资助关系.很多孩子期待暑期支教的到来,这也是支教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但在当前评价体系中这些都没有得到体现.

2.评价内容较为简单,难以满足不同利益主体诉求

支教是在高校指导下,大学生在被支教学校开展的活动.因在校外开展的特点,支教涉及高校、被支教地、支教团队、社会等多个利益主体.因侧重点不同,各利益主体对支教活动的诉求也存在较大不同.作为支教的负责单位,高校侧重大学生知识的应用、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认识等方面变化;被支教地侧重当地孩子们学习成绩提高、教学状况改变等;被支教孩子侧重于精彩的暑期生活等;支教团队多在乎孩子们的反馈、被认可的程度和个人感受等;社会侧重支教传播的正能量,大学生的变化,对当地教育的改变等.但当前评价中,仅侧重于调研报告质量、新闻媒体报道的篇数、活动的影像材料等,难以满足不同利益主体诉求.

3.评价形式单一,不能有效展现支教全貌

对支教的评价多数仅有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表彰.支教团队通过总结材料递交、现场答辩等参与评比,高校根据材料或现场展示,给予团队不同评价.这种做法能有效促进志愿者把支教成果化、可视化,促进了支教总结转化,但在实施过程中,更多沦为一种形式,“做得好不好,全凭展示效果[4]”.而对支教过程中深层次触动学生灵魂的不可量化的因素,如对孩子们兴趣培养、志愿者价值观改变、支教中难以忘记的回忆等,往往却不能展现.对志愿者个人来说,评价主要就是被支教学校开具的证明,而对支教感悟、总结都不再重要,大量志愿者也无法获得认同感.

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教是一种最为常见且易于操作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形式,建立和完善支教评价体系对完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4].支教具有地点固定、受众具体的特点,是研究暑期社会实践效果的理想平台.通过研究支教评价体系,把暑期社会实践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对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2.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引导支教活动健康发展

志愿者的行为对支教实效性有决定性作用,而当前部分支教学生“作风问题”饱受非议[2].在支教前期,志愿者满怀热情地投入支教,但随着热情的消退,青山绿水的山村变成了交通闭塞、娱乐缺乏的山沟,纯真、朴实的孩子变成了不守纪律、大吼大叫的捣蛋鬼.在缺乏过程考核的情况下,志愿者也放松了自我要求,采用糊弄的态度[5],课堂上与学生聊天、打闹,造成课堂秩序被破坏,课堂成了游戏场.甚至在志愿者离开后,暑假结束正式开学时,课堂仍需要一段时间调整才能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课堂外,志愿者游山玩水、乱扔垃圾、不注重谈吐,破坏“教师”形象[2].建立和完善支教评价体系,可以有效避免支教中“游玩化” “旅游化”现象的产生,为支教提供约束和保障,让志愿者在评价体系约束下,端正态度、精心策划、高效执行,对支教规范化、长效化、持续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3.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支教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过程,大学生到基层贫困地区支教,是全面接触社会、增长才干的过程,贫困地区的体验更能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需要完成支教策划、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材料总结等大量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有研究表明一场效果明显的支教需要三个月准备[4].而学生的身份要求其精力主要放在学业上,这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其安排部署、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方面能力.支教中,大学生在教学、生活、合作等方面遇到困难时,需要实地去摸索、领悟、总结.支教后,得失分析、活动总结、活动展示等都为学生锻炼能力提供了机会.全方位支教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为期待通过支教提高能力的大学生提供指导.

三、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的主要原则

1.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原则

在评价主体方面:支教活动是一个系统性工作,涉及多个主体,主要有高校、被支教地、支教团队和社会.高校是支教的策划者、组织者,在支教评价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高校从人才培养角度,鼓励以师范生为主体的支教,把支教与师范生的教学实习、考核相挂钩,目的是为了提高志愿者组织协调、语言表达、专业技能、社会认知等综合素质.被支教地包括被支教学校和被支教孩子,作为支教活动受众必须参与到支教评价中,通过与支教团队前期沟通,对人员配比、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等提出意见,并从受助者角度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支教团队作为参与者、执行者在评价体系构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实践目标和客观条件,对活动中目标制定、活动执行、志愿者感受应该做一个客观公平的自评.社会指除被支教地、支教团队外关注支教活动的专家、媒体、学者等,根据社会舆论为支教整体做出评价.

在评价内容方面:支教需要进行大量前期、中期、后期工作,支教评价内容也要包括前期准备、活动开展、活动总结三个部分.活动前期:主题选定、活动宣传、人员招募、策划编排、课程安排、教案设计、培训设置、物资准备等.活动中:教室布置、课程教学、团队凝聚、人际沟通、生活照料、危机应对等.支教后:后期联络、图片整理、影像制作、特色展示、项目总结等.以上所有材料都应纳入团队评价体系中[5].

2.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目前支教效果评价指标主要由新闻报道、研究性论文、总结性文章和影像资料构成.作为实践育人的环节,除终结性的材料外,过程性材料同样重要.志愿者在教学活动中把知识、经验传递给被支教者.被支教者根据心智情况选择性接受,教者与被教者产生共鸣和彼此认同.支教的意义即在于此,通过活动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轨迹,增强志愿者综合素质.但在支教中,志愿者因动机不同,其行为也有较大差异.部分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上,认真准备教案和教学计划;但也有不少志愿者敷衍了事,把教学游戏化、活动娱乐化,这是当前支教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支教地往往处于偏远地区,支教负责人因团队和谐需要或教学能力缺乏等常常较少过问,使教学“娱乐化”现象越发严重.支教健康发展亟待加强过程监督,把当前评价时机由“终结性”转变为“全过程”[1],把志愿者个人在教学实践、团队凝聚等方面表现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在长效机制上,把志愿者支教中表现与其教学实践的评价建立联系[6].

3.重视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持续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打一换一地”是当前支教被诟病的现象之一,持续性是影响支教效果的重要因素.固定的学校、连续的队员对形成支教品牌、扩大队伍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支教团队与被支教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于被支教地对支教认同、课程开设、支教效果等有很大裨益.志愿者连续支教有利于经验传承、缺点弥补.2015年笔者带领团队第二次前往贵州思南某小学支教,以“薪火相传,续爱思南”为口号,有效传承了团队建设、教学活动等方面的优秀经验.此外支教持续性还体现在支教后与被支教学校联系情况,与被支教学校、孩子保持长期联络,延续支教感情,对彼此认同、活动顺利开展都有裨益.

创新是支教长期开展的保障.在对被支教地校长、老师的研究中发现,被支教学校期望开展与日常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的教学内容.除单纯教学外,支教团队也会开展募捐、家访、运动会、汇报演出等.在每年大批学生支教队伍中,如何凸显出支教亮点和不同点是每个团队必须思考的问题.例如,把一线小学教师纳入到支教队伍;创建众筹平台为贫困地区购买图书、购置桌椅;为被支教学校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拍摄微电影等,都为支教提供了新的创新借鉴.

支教评价体系构建要发挥高校、被支教地、支教团队、社会四个主体的作用,结合实际对前期策划、支教过程、活动成果等内容安排不同权重,力图做客观、公正的评价,让支教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婧.王天夫.何以肩负使命:志愿行为的持续性研究——以大学生支教项目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2(5).

[2]阳锡叶.支教作风需改进[N].中国教育报,2013-07-27.

[3]谢铭.不要“点水支教”,只要真诚相伴[N].工人日报,2012-

09-08.

[4]袁圆.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教学能力问题[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5]陈立力.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

[6]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

本文结束语,该文是关于评价体系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支教和评价体系和大学生相关评价体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课堂体系的建设对适应新兴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保证就业创业成功率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从现实需求出发,针对新常态就业创业形式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课堂体系的建设能够.

多层次全方位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和实践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训练,轻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 而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迫切需求 高校应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平台、国际交流与合.

加快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高度重视青年诚信体系建设,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党政关心、社会关注、青年关切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全国 100余所高校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进行调研,就加快.

建设国家品牌的关键是找到信誉标准评价体系
国务院决定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在第一个“中国品牌日”到来的那天,我有幸目睹了“国家品牌”信誉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