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中日文化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中日文化中的阴翳之美类论文范文集

主题:中日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9

中日文化中的阴翳之美,该文是关于中日文化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阴翳和中日文化和浅析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中日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中日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阴翳作为一个美学风格在中国和日本文化中均有所体现.虽中日同属于亚洲文化圈,但相较于日本极端的“阴”,中国文化的审美风格相对“阳性”,当然也不乏阴翳之美.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观点,而审美情趣与文化又有着紧密的关联.本文将结合《阴翳礼赞》,分析形成阴翳美这一日本传统审美情趣的原因,对比中日建筑、文学等方面审美风格的差异.

关键词:阴翳;中和;中庸;物哀

[ 中图分类号] :I1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18-110-02

谷崎润一郎自幼接触日本古典文学,并培养汉学素养.1923 年关东大地震,谷崎润一郎移居关西,逐渐从东西方文化比较中进行反思,重新认识了东方的传统,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转变.他在《阴翳礼赞》中强烈表达了其回归传统审美意识的愿望.首先,他强调了引进西方文化要加以改造以适应日本民族传统的重要性,接着详尽描述了从日常生活到传统艺术的种种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情趣,并与西方相关方面进行比较,强调了日本民族审美的独特性.伊藤整评价道:“《阴翳礼赞》是日本美学的认识论.在论述日本美学的众多文章中,我还从未读过如此迫近本质的论述”.

中国虽无系统的美学理论体系,但其审美文化绝不似日本那样“极阴”,在中华文化漫长的积淀之中,“中庸”已深入人心,亦阴亦阳,亦刚亦柔.

一、阴翳美的产生

为何日本文化尚“阴”,不尚“阳”呢?追其本源,首先,与日本所处的自然环境分不开.日本是个岛国,其孤立岛屿的地理环境确定了岛国根性.从气候特征看,日本作为岛国,海洋性的季风气候使得空气的湿度大,全国1/3 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山岳、村落、都笼罩在朦胧的水气之中,线条、色彩都极为柔和、淡雅,自然环境中充满着含蓄美的神韵.日本人正是充分吸收了这种自然环境和气候中的养分,形成了一种温和的性格.他们的基本性格和审美情趣也受到影响.从风土特征来看,日本哲学家和辻哲郎认为不同的风土产生不同特征的文化,和辻哲郎在其著作《风土》中将风土类型分为季风型、沙漠型和牧场型.日本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是“湿润”.这种潮湿、多雨、少晴的天气自然有种压抑与黯淡的感觉.

其次,单一的皇室维系统治下国民缺少“革命”的思想.改良和温存是政治发展的基本风格;单一的大和民族使日本人形成了保守和完美的心态.

其三,生活和艺术上,日本人都追求纤细和纯朴,以小为美;穿着上喜简素和淡泊,禅和简约;语言含蓄而暧昧,语体概念模糊,留有余情;民族性格内向而极端,讲究无言的美,贵死,还具有细腻和狭隘的匠人气质.

其四,这些风土人情反映到文艺观上表现为物哀,自然伤感;幽玄,雅静.而艺术表现则为文体形式偏于短小,如和歌与俳句;内容含蓄简约,暧昧,主观;感情易于感伤,有自我毁灭的倾向;其性情容忍分离,重视身体和身体的权利.

反观中国审美观念的发源,就大不一样.首先,大河文明孕育之下的中国与日本有气候条件、自然环境上的差异.中国地域广袤,气候类型多样,既有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也有南方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景观;既居于亚欧大陆板块,又有狭长的海岸线,既不孤立又不封闭,很难用一两个词将中国的自然环境加以概括;其次,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替频繁,绝非“万世一系”,改朝换代常伴随着战争与革命,而在皇权一步步集中的过程中,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力度也一步步加大,主流价值观彰显,积极进取,追求功名利禄的趋势并不允许仕人一味沉沦,走“阴翳”的审美路线.其三,中国的地域差异较大,因此饮食、穿着、建筑等的风格会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如,北方干旱少雨,则建筑以平顶居多,讲究平整、方正;南方湿润多雨,则建筑以尖顶居多,注重排水散热.

但这些并不能说明“阴翳”之美在中国就毫无体现了,相反,“忧郁”这种“阴性”的情绪成就了大批瑰丽绚烂的文学作品.中国文人向来不平则鸣,他们郁郁不得志时尤有佳作出现.南唐李后主词作哀婉绵长,寄托着深深的亡国哀音,触人肺腑,令人惊叹.忧愁、哀伤、沉郁的写作风格与日本人所崇尚的“阴翳”有许多相通之处.

二、“阴翳”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源氏物语》中“物哀”的文学理念已为人熟知,其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内心的感触有很大衬托作用.而整部《源氏物语》的哀伤基调与作者营造的具有“阴翳”之美的环境密不可分.这些环境描写在《源氏物语》中的《夕颜》、《须磨》、《博云》三卷尤为突出.

书中曾描写到光源氏与夕颜一同观赏的景色:“这庭院狭僻,稀疏伫立着几竿淡竹;花木上的露珠与晓月相映,晶莹透亮,与宫中无别;只是秋虫的唧鸣声,散漫各处,仿佛尽在耳边,听来使人难受.……只见丛树之间,寂寥无人.院中些许花草,也已衰弱无力;池中水草,枯萎零落,眼前正是萧条凄凉的哀秋.那距此甚远的篱屋里,仿佛住着人.”此章节以夕颜畏惧死去而结,阴森恐怖,暗夜之中唯有水珠的反射略添光感.起初以为该情景的描述是因为与夕颜的死结合在了一起,让人感到格外死寂,极端的“阴惨惨”,但这样的描写在《源氏物语》中随处可见,若再配上凄凉的日本古典乐,实在令人觉得脊背发凉了.这与日本人敬鬼神,同情弱者、死者的民族情结相关.“阴翳”与死亡、“阴灵”皆有联系.

而类似环境描写在《红楼梦》中却有另一番景致.同样写住处的竹子,林黛玉所居的*馆则是:“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贾政等都到*馆前:“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这种“阴”不似夕颜的住所,不是一味的素净,而多了一抹“翠”.《红楼梦》的“阴”多了一味“雅”.

虽然曾有学者将《源氏物语》视为日本的《红楼梦》,但读完这两部古典名作,仍能明显感觉到《红楼梦》的血肉丰满,环境描写色彩丰富,而《源氏物语》却只在读者心中留下黑、白、灰的寂静与阴森感.

三、“阴翳”的女性美

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提到日本古代女子用铁浆染黑齿的化妆术,“我思考当时的目的,恐怕是想把脸以外不留空隙地都罩入幽暗之中,连口腔都不放过,让它变黑.……我总认为中宫寺里的观世音菩萨的塑像,似乎就是日本妇女典型的落体像了.地平如纸,胸如平板,腹部比胸部还要平瘪,没有一点凹凸,从脊背至腰身到臀部是笔直的,没有曲线,身子同脸、手、足相比更显不相称的瘦弱,简直不像肉体,倒像是等粗的木筒.……她们的所谓身体不过是为穿衣服的一棍棒而已,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似的.”《源氏物语》对绝世*紫姬的妆容描写确是如此.谷崎润一郎幽默地点评:“当我想象古代的少女在摇曳的灯光下,从青色的嘴唇不时闪烁出漆黑发亮的牙齿,回眸微笑的样子,真像墓地里飘曳的鬼火一样”.再看中国古代极尽阴柔之美的林黛玉,纤弱而灵动,绝不使人感到害怕.

日本的“阴翳”女性美不免太过极端了,明暗的对比若是太过突兀只能让人感到生硬与刻板,面部与身体线条的柔美都被黑暗所吞噬,而如同棍棒一般的女性躯体又如何能吸引异性呢?我对中国古代的“缠足”、“裹胸”的女性装扮虽不能认同,但不论是环肥还是燕瘦,不论是丰腴之美还是病态之美都强调一种生动的神韵,毕竟人是活物,而非冷冰冰的“衣架”.

四、建筑、器物之美

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从日本建筑、家居、艺术等方面谈及阴翳美,并把阴翳美的本质概括为光和影、明与暗相互作用之下产生的和谐关系.对于日本房间所呈现出的光与影所交织成的阴翳之美,谷崎润一郎不禁感叹道“我们天才的祖先把室内所有的空间随意遮蔽起来,自动产生个阴影的世界,拥有了超过任何壁画与装饰的幽玄气氛.”他认为不论是日本的建筑,室内装饰又或是生活器物之美,大都以“暗淡”作为条件并对光影加以巧妙地运用,形成了一个个有着阴翳的空间或角落;而西方则是一种明朗的美,他们似乎一直在去除“阴翳”,让事物看起来干净又明亮.中国和日本在建筑和器物的使用上的确有很多共同之处,共同形成具有东方特性的美学风格.譬如建筑,东方的建筑大都拥有大大的屋顶,其荫庇下充溢着浓“暗”,西方的建筑虽也拥有屋顶,但它们只是用来遮蔽雨露,同时要求室内充满阳光,尽量减少阴暗;又比如餐具,西方人的餐具大都由铝、钢等金属制成,打磨得光亮耀眼,而东方人或用木质,或也用银、锡等金属制成,但却不怎么打磨,带着点沉滞的暗淡.二者相比,谷崎润一郎更喜爱那种含蓄的、暗沉的东方之美.

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国与日本在建筑与器物上的审美是具有相通之处的,自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起,日本在佛寺的建造上深受鉴真大师的影响,其他的建筑风格也颇具盛唐之风;而日本的茶道也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不可分离,茶器的材质选用亦有类似的地方.中日文化共同代表着东方文明的审美倾向,与西方有着更大的差别.如早期东方建筑的主要材质是木材,而西方则选用石材,一暗一明,差别更为显著.古希腊罗马雕像线条明晰,注重几何构造、力学原理,处处凸显阳刚之气.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对实物描摹要求分毫毕现,而中国画讲究写意,只突出关键部位.西洋的水彩画光鲜亮丽,而中国的水墨画色泽阴暗单调,充满着素净之美.

五、结语

日本关于“阴翳”的审美文化的确别具一格,能鲜明地表现民族个性和特色.虽不能将“阴翳”同样视为中国审美文化的特性,但阴柔、阴郁的属性也一定程度上融入进了中国人的美意识当中.比起日本极端的尚“阴”之美,笔者更能接受中国的阴阳结合,中庸、中和之美.此外,由于地域的差异,东方与西方在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众多不同之处,如建筑、室内装饰、器物的设计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但不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似乎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慢慢被“西化”的境况,东方的“阴翳美”逐渐被人遗忘,西方的明朗之美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模仿和追崇.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造就了可悲可叹的“千城一面”,大都会里耸立的建筑大都为外籍建筑师的作品,传统民艺也一直在何去何从中摇摆……而日本在面对设计“西化”的现象时,发出了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日本的”反思,他们希望在自己的艺术品中传达出日本之美,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上文点评,这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阴翳和中日文化和浅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日文化本科毕业论文中日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传承中华文化天下观
在一国之内孕育出以整个世界为思考对象的政治意识,淬炼关于世界治理的文化体系,可谓人类文明史上一大奇观 这便是中华文化 这个“世界”,即是迄今中国人笔下热词—&mda.

新时代语境下的迷影文化传播特征
摘 要尽管苏珊以及影评人安托万 德巴克都认为,迷影文化产生于二战以后,消退于1980 年代电视普及,但实际上它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存在 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时期具有特有的艺术性特征.

赤水市:依托康养之地,助力文化养老,共建银发之家
近日,赤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吴维伦,市老年大学校长袁莉带领老年大学教务科干部到葫市镇天岛湖、天鹅堡社区调研 据了解,天岛湖、天鹅堡社区是主要面向四川、重庆……外省市游客打造的高山旅游度假小区.

节日欢歌  绽放精彩茅台集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第五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举行
近日,茅台集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第五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举办,离退休党支部组织近100人的队伍参加本次活动 茅台集团职工文化艺术节每四年举行一次,以各基层党组织为单位组队参加 在本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活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