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服务中心论文例文 跟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公共阅读服务功能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服务中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9

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公共阅读服务功能,本文是有关服务中心学年毕业论文范文跟基层和文化和公共相关论文例文.

服务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服务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徐同亮

摘 要 阅读权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理应将公共阅读服务纳入基本服务功能.文章重点从工作机制、法规政策等五个方面分析现阶段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承接公共阅读服务功能所具备的基础条件,并从引领价值导向、整合服务资源等四个方面界定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公共阅读服务方面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从完善顶层设计、整合设施资源、强化人才队伍等方面探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公共阅读服务的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公共阅读服务 功能

引用本文格式 徐同亮. 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公共阅读服务功能[J]. 图书馆论坛,2016(7):49-53.

Research on Public Reading Services of Grassroots Cultural Centers

XU Tong-liang

Abstract Reading rights is the fundamental cultural rights of citizens,and cultural centers at grassroots level are supposed to integrate public reading service into its basic func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basic conditions that grassroots cultural centers he to serve public reading,defines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public reading service of grassroots cultural center,and then discusses the initiatives to strengthen such public reading service in the way of improving top-level design,integrating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intensifying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grassroots cultural center;public reading service;function

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基层文化中心”)是由政府主导建立,以村(社区)为服务单元,面向基层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机构.阅读权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社会有责任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享有阅读的权益”[1].基层文化中心理应将公共阅读服务纳入基本服务功能.

1 基层文化中心承接公共阅读服务功能的基础条件

1.1 公共阅读产品日益丰富

公共阅读产品供给条件明显改善,贯穿于生产、推荐、购置等各个环节.出版事业发展迅速,出版规模连续多年在高位运行,2014年全国出版图书44.84万种、期刊9966种、报纸1912种[2],公共阅读产品来源更加丰富.向社会推荐优秀出版物日益常态化,“中国好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等全国性荐书活动连续举办多年,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等创新性全国性荐书活动不断涌现,地方性和行业性荐书普遍开展,这些都为政府购买公共阅读产品提供了重要参考.农村公共阅读产品购置已建立起较成熟的运作机制,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贴近“三农”实际,建立了农家书屋出版物定期更新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书香童年”阅读工程、“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等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拓展了公共阅读产品输送渠道.

1.2 基础设施布点基本完成

村(社区)既有公共阅读设施是基层文化中心开展公共阅读服务的硬件基础.截至2012年,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3];全国援建城乡社区图书室16.7万个[4],这些设施资源成为基层公共阅读服务的“先天禀赋”.为进一步解决基层公共阅读设施基本覆盖以后面临的“空壳”问题,和地方财政每年安排社区书屋(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维护资金,用于补助设备购置和资源更新,这为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定期更新阅读资源提供了政策保障.与此同时,县乡两级公共阅读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3,11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1,110个,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5],为激活村(社区)公共阅读设施资源提供了发展引擎.

1.3 法规政策条件日趋完善

制定法规政策是政府主导基层文化中心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十二五”时期,政府立足于国家战略,出台了多项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向基层倾斜服务的重要政策文件(见表1),为建设基层文化中心提供了宏观指导和政策依据.为落实部署,、国务院制定下发文件,将“读书看报”置于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7方面内容之首.2015年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将“读书看报”纳入基层文化中心基本服务项目.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省级层面的全民阅读和公共文化服务立法不断取得突破,基层文化中心开展公共阅读服务正迈向依法推进新阶段.

1.4 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

各级政府加强公共文化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基层文化中心建设、管理和运营提供了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日趋完善,特别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层面加快组建协调机构,为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统筹利用提供了组织保障.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建设普遍展开,北京、江苏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带动基层全民阅读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在整合基层公共阅读资源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机制建设不断涌现出新探索,特别是图书馆总分馆制和流动服务模式为辐射带动基层文化中心开展公共阅读服务奠定了工作基础.

1.5 现代科技融合日益深入

各级政府利用现代传播方式探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为基层文化中心开展数字阅读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1年启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对省级数字图书馆、市级数字图书馆、县级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量作出规定[6],为改善基层公共数字阅读服务提供了重要引擎.农村(社区)公共数字阅读服务条件日益改善.“十二五”时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3.55万个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70万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7],基本实现覆盖所有乡镇、行政村.特别是建成数字农家书屋2.5万家,其中卫星数字农家书屋1.5万家[8],有效地改善了边远地区农村公共阅读服务条件.全国和多地开设全民阅读主题网站,湖南、福建、宁夏等建成省级全民阅读数字服务平台,向社会免费提供数字阅读资源.基于双向交互网络,国家图书馆推广“电视图书馆”建设,推动经典图书走进普通家庭,打造数字阅读新空间.

2 基层文化中心在公共阅读服务方面的功能定位

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层文化中心将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时值“十三五”开局,研究界定基层文化中心在公共阅读服务方面的功能定位,引领和推动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基层,可谓适得其时.具体来说,基层文化中心在公共阅读服务方面应具备以下功能:

2.1 引领公共阅读价值导向

发挥基层文化中心拥有优质公共阅读产品的资源储备优势和建在民众身边的“三贴近”优势,把服务民众与教育引导民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阅读需求与提高阅读素养结合起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和国家重大改革措施和惠民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先进阅读文化占领基层公共阅读阵地.坚持以服务读者为核心,为民众提供更多更为优秀的阅读产品,建成激发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引领阅读风尚的基层阅读阵地.按照分类指导、阶梯阅读的要求,建立好书推荐机制,发挥荐读导 读作用,引导民众树立科学阅读理念和建立有效阅读方式.

2.2 整合基层公共阅读服务资源

发挥基层文化中心整合公共阅读资源的终端平台优势,提高人才、资金、设施、产品等综合利用率.以基层文化中心为依托,统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数字农家书屋工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中的公共数字阅读资源;推进县域内公共图书资源一体化服务,整合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文化中心),设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层服务点或分馆;整合社区教育工作者、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志愿者等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立基层阅读推广人之家,凝聚共促全民阅读合力.

2.3 提供基本公共阅读服务项目

发挥基层文化中心在基本公共阅读服务方面的兜底功能,促进基本公共阅读服务均衡发展.着眼于保障民众基本阅读权益,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国家关于基层文化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地方关于书香社区、书香乡村建设的指导标准,结合地方财力和民众需求,围绕读书看报、图书借阅、数字化阅读等方面,设置基层文化中心基本公共阅读服务项目,明确服务数量、规模和质量要求,推动实现设施与服务相互配套、“硬件”与“软件”相互契合,为民众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阅读服务.

2.4 提供公共阅读指导服务

发挥基层文化中心在激发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方面的作用,结合书香乡村、书香社区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倡导全民阅读、服务全民阅读的基础阵地.经常性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参与或承办乡镇(街道)以上重点阅读活动,形成富有村居特色的活动品牌.加强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学生等重点群体阅读推广服务,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阅读需求.发挥公众人物、名人名家的阅读引领作用,带动民间阅读组织和全民阅读志愿者参与公共阅读服务.以基层文化中心为依托,丰富艺术普及、科学普及、就业技能等阅读内容和阅读活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民众综合文化素养.

3 基层文化中心开展公共阅读服务的路径探讨

按照关于推进基层文化中心建设的有关部署要求,借鉴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和促进全民阅读的创新经验,笔者认为,应该加强政府主导,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综合施策,将基层文化中心建成全方位整合公共阅读资源、立体化供给公共阅读服务的终端平台.

3.1 以建设基层文化中心为契机,完善基层公共阅读服务顶层设计

近年来,基层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文化站以及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文化中心)等重点阅读惠民工程同步实施,多渠道面向基层提供公共阅读服务.然而由于条块分割、体制壁垒,上层没有合力共建的顶层设计,致使总量不足与资源浪费问题并存,难以形成集中承接的“蓄水池”.加强顶层设计是发挥好基层文化中心公共阅读服务功能的首要任务.建议国家层面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和全民阅读工作协调机制议事日程,对基层公共阅读服务多头建设、多头管理现象进行磋商,推动形成统一高效的基层公共阅读服务的建设管理机制.利用文化事业“十三五”规划集中制定契机,对公共文化服务、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公共图书馆事业等规划进行有效衔接,明确基层文化中心在公共阅读服务方面的定位、职责及其实现举措.对基层文化中心的公共阅读服务功能加以具体化、标准化,制定《基层文化中心公共阅读服务基本标准》,向社会公告服务项目、公布开放时间,建立健全服务规范.抓住公共文化服务立法、全民阅读立法和公共图书馆立法契机,以法律形式对基层文化中心承接公共阅读服务职能作出规定,对所涉各类主体、各方面问题予以调整规范.

3.2 以基层文化中心为终端,推动公共阅读资源共建共享

当前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阅读设施布点已基本完成,但缘于体制原因的资源孤岛现象依然存在,致使基层公共阅读设施难以融合、累积形成综合服务能力.基层文化中心吸纳原有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文化中心)阅读资源,已经难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日趋多元的阅读需求.建议以县域为单元,试点推进、逐步推开基层文化中心与县级公共图书馆合作模式,通过建立基层服务点、流动分馆,保证基层公共阅读资源定期流转、补充和更新.同时,推动公共数字阅读资源有效供给.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58.1%,比2013年提高8个百分点[9],数字化阅读群体迅速扩大.基层文化中心应顺应时代趋势,积极开展数字阅读服务.建议整合数字农家书屋、数字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数字资源平台等数字阅读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地区性公共数字阅读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在基层文化中心标准化配备联网电脑,引入公共数字阅读资源,面向民众提供联网阅览和脱机阅览服务,将基层文化中心建成农村(社区)公共数字阅读资源共享终端.

3.3 以基层文化中心为落脚点,推进公共阅读服务经费统筹使用

“十二五”期间,财政安排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基层公共阅读设施建设以及基层公共数字阅读服务平台建设,地方政府相应安排配套资金.财政资金是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解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问题,关键是提高财政资金综合使用效能.建议将县域范围内的公共阅读服务相关经费集中起来统一支配,在采购图书资源、购买数字资源、培训人才队伍等方面统筹使用,规避图书品种单一、数字资源同质化等问题,让民众看到更加丰富的纸质出版物和优质数字阅读资源.

3.4 以基层文化中心为平台,推动阅读推广人才队伍一体化建设

基层公共阅读服务人才队伍主要由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管理员构成.“指导意见”要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两委”确定1名工作人员.由此可见,原有基层书屋管理员依然是基层文化中心开展公共阅读服务的主要依靠力量.基层书屋管理员身兼多职,带有志愿服务性质,普遍缺乏图书管理知识与阅读推广技能.充分发挥基层书屋管理员的阅读服务效能,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机制.建议将基层公共阅读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培训体系对接,纳入到当地公共图书馆人员培训体系之中,定期开展图书采集、分编、上架、借阅等业务辅导,定期开展阅读通识、阅读技能、领读实务等拓展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公共阅读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服务水平.制定实施基层公共阅读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建立公共阅读服务人才队伍保障机制.同时,通过县、乡两级统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社会阅读组织、优秀民间阅读推广人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多元化解决基层公共阅读服务人员不足和专业化水平不够等问题.

3.5 以基层文化中心为阵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形成常态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基层文化中心激发民众阅读兴趣、引领全民阅读风尚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全民阅读活动整体上存在深入基层不够、常态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全民阅读知晓率和参与度亟待提升.以江苏为例,该省阅读文化较为浓郁且全民阅读工作扎实,但2013年全省居民读书活动知晓率与参与度分别仅为8.8%、9.5%[10].依托基层文化中心,创新发展思路,构建长效机制,是实现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基层、形成常态的有效途径.建议以衡量基层文化中心公共阅读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主要内容,围绕设施配备、资源配给、服务配套、人员配置等方面,制定完善评选标准,建立健全推荐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书香乡村、书香社区创建活动.以基层文化中心阅读推广人为主要对象,定期开展优秀基层阅读推广人评选活动,建立阅读推广人示范典型选树机制.以村居特色阅读活动为主要对象,定期开展优秀全民阅读活动项目评选活动,选树一批扎根基层的活动品牌.建议在一定地域内建立全民阅读结对共建机制,组织社区教育工作者、“五老”(指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校外辅导员等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走进基层文化中心,担当全民阅读义务协管员和指导教师,定期开展阅读分享、读书辅导、好书推荐等活动,打造一支看得见、信得过、留得住的基层阅读推广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王小会. 试论图书馆读者的权利与义务[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1(4):62-64.

[2] 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 [2016-01- 18]. http://www.chuban.cc/hw/yw/201507/t20150717 _168610.html.

[3] 周润健. 中国已建成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60余万家[EB/OL].[2016-01-18].http://news.xinhuanet. com/local/2012-09/27/c_113231254.htm.

[4] 厦门社区建设网.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工作会议暨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业务工作推进会”精神[EB/OL]. [2016-01-18].http://www.xmsqjs.cn/Html/2/13734.html.

[5][7]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EB/OL]. [2016-01-18].http://www.npc.gov.cn/npc/ xinwen/2015-04/23/content_1934246. htm.

[6] 关于加快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意见[EB/OL]. [2016-02-02].http://wap.nlc.gov.cn/newses/ content?id等于12142085.

[8] 总局召开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推进会[EB/OL]. [2016- 02-10].http://www.zgnjsw.gov.cn/booksnetworks/ contents/406/211134.html.

[9]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EB/OL]. [2016-02-10]. http://www.gapp.gov.cn/news/1658/ 249412.shtml.

[10] 江苏居民阅读状况调查课题组. 2013年度江苏居民阅读状况调查蓝皮书[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徐同亮,男,硕士,任职于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收稿日期 2016-03-01

(责任编辑:刘洪)

汇总,这篇文章为关于基层和文化和公共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服务中心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服务中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贴近群众需求弘扬主流价值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一重要的治国理政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从中可以看出,文化建设既是实现伟大.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营策略和管理论
曹文龙摘要在文化馆……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区域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已经主动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市民、百姓和社会主体文化辅助,将民众和基层文化建设单位作为建设文化服务运营策略的.

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运营策略分析以上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例
摘要科技在不断地发展,现代化已经成为各项建设的首要目标 现代化对基层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开始,分析了进行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运营项目研究的重要意义,使更多人认识到进.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市沿河两岸文化标准化建设
【摘 要】文化发展,时间是条件,经济是支撑,人才是保证,创新是基础,运作是关键 要本着立地、注重特色、打造精品、发挥文化整体效益的工作原则,突出政府责任,实施文化惠民,整合沿河两岸公共文化资源,开展沿.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