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时空静止的通道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时空静止的通道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时空静止的通道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1

时空静止的通道,本文是时空静止的通道方面论文怎么撰写与时空和静止和通道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时空静止的通道论文参考文献:

时空静止的通道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时空期刊音乐时空杂志

万佛山探佛

如果不是那座人工山门突兀而横,像庞然巨兽一排粗糙的齿牙狰狞讪笑,我会疑心自己穿越了渺远的时空,站在了洪荒远古一处沉静的高原上.

山间春雨似乎是唐诗宋词里多情女子的清泪,时不时扯天扯地倾诉着无尽的相思,飘飘洒洒不止,将山门与山脚打了个精湿.满地挨挤的野草披着湿漉漉的葱绿迎风摇曳,全然不管究竟哪位女子堕入了情网.不过,我们一行带着与春思相应的慵懒站在山门前时,这种如泣如诉的思慕似乎处在短暂的间歇期,刚好平息下来.乳白色的云雾却在山峦间一层一层堆涌、升腾、弥漫,依旧漫溢汩汩滔滔的旷世哀怨,将一座座插入云天的山峰裹进一种宗教般神秘气息里,也在空灵的境界嵌入了某种烟火人间的柔情.雨打肥硕的枫叶或者娇俏的梨花,松枝朝树根处的青石板铿锵滴水的声音也渐趋于无时,逼仄的山脚便格外阒寂,似乎重现史前时代山峰从海水挺立而出后的静谧,将我们零碎的脚步与窃窃低语渲染如洪钟大吕.一种柳宗元笔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觉,瞬间也钻入我的心魂与骨髓,却没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念头,而是左右顾盼,兴致更浓,像水帘洞前抓耳挠腮的孙猴子,似乎要将终于从喧嚣的尘寰逃逸而出的喜悦,填满脚边藤蔓倾覆,淌着清澈水流的沟坎.

这是雪峰山深处侗人聚居的万佛山,地理上属于湘西南的通道县.山门上几个遒劲大字,衬着一山的油绿,带着唐楷的风骨赫然跌入眼帘.山而名之为佛,而且众多,号称为万,令我坠入红尘已久的心蓦然有了些许敬畏.衣冠倒不曾刻意整理一番,神情却端肃起来.佛终究尚未见到尊荣,端肃便只一瞬.一缕湿润而幽密的芬芳飘荡过来,是路边的野花还是前面导引的侗妹身上所发出?抑或二者都有?我无暇分辨,心内却悠悠一荡,脚步不自觉地跨上了登山的台阶.

台阶像一行册页里躺着度人的经文,带着苔藓遍身的沧桑,铺陈在亲密对峙的两座山峰间,依傍将登的主峰盘旋而上,被阶旁丛生的灌木与山腰垂下的藤蔓簇拥,似乎仅能容下一双女子小巧的脚.抬头,是摩挲峰顶葱绿却依旧阴着脸的一线天,那些因情困而积蓄的清泪似乎随时又要倾洒而出,像黛玉被宝玉惹恼了的瘦俏的脸.导引的侗妹忽然止住脚步,侧身指着伸手可及的隔壁山峰说,看,一尊佛.侗妹清秀可人,个子不高,白衣,黑裙,布鞋,挽着唐代侍女般高耸的发髻,配以侗家的银饰,小腿肚套上绣花的黑色绑腿,倚在藤蔓间粲然而笑,像纤弱藤蔓枝上长出的朴野的花.我循着她银质的声音跌落之处仰头而望,挺拔而立的崖壁一片赭红,大概因为过高,除了罅隙生出的几茎野草,一无他物,一路倔强而生的藤蔓也没了踪迹.

她又是温婉一笑,裙幅轻摆,耐心指点,说崖壁上的几处裂缝围合的图形刚好是一尊佛.末了,叮嘱说,要发挥想象.我依言凝神想了半天,终究不得要领,佛还是踪迹全无.大概她心中有佛,而我则无吧.

不过,我对崖壁上不知名的野草倒有了兴致.野草形状如兰,就着一处褶皱耸身而出,默然而立.没有了雨,山腰处的风却大了起来,削在脸上已不是山脚柔弱女子手掌的力度,它们却凛然不动,犹如老僧打坐般静默,或许借了山之名,也有了佛的定力吧?能从刚硬的石缝间挣扎而出,对自己孱弱细微的生命不厌不弃,吞一缕阳光,饮一滴晨露,为山峦添一抹翠色,活出最绚烂的自己.这几茎野草已入一味心灵鸡汤的化境,或许就是极好的草药,能救死扶伤,祛除人间的疑难杂症呢.这么一想,我凝眸处便溢满了敬意,如林间清泉般汩汩而出.果然,侗妹介绍说,这都是难得的草药,常有人架着云梯,或者索性像蜘蛛般从峰顶垂吊下来采撷.顽强活着,无欲无求,终又将生命慷慨献出,野草或许才是山间的真佛.

台阶蛇一般曲曲弯弯钻过藤蔓与灌木,引着一双双好奇的脚攀向极顶,到了半山腰,忽然开岔.一条平服些,往右边丛林深处爬伸而去;一条全然凌空架在崖壁上,像诸葛亮北伐曹魏出入汉中的栈道,望之胆寒,腿脚不自觉颤抖起来.侗妹说,栈道尽头,还有通透的玻璃.一行人多半苦着脸,左右瞻顾一会,终往右边而去.栈道与对峙山峰崖壁间的野草毗邻,这边或许也有吧?能和它们亲近,我十分乐意,况且也想见见它们究竟如何在石缝磅礴着绵绵的生命力,甚或击碎石块倔强而出,于是不再犹疑,踏上了栈道.

没有了大队人马的喧哗,山间又静如幽深古井,或者如僧尼的禅房,似乎能听得见漫山草木的接耳私语.我与一两个同道摩挲着崖壁的砂砾踽踽而行,不敢做一声,生恐话语过重,砸在插入崖壁的横梁,将其折断,最终身子随栈道坠入深谷,万劫而不复.崖壁属丹霞地貌,红如关公的脸,又像诸葛亮借来东风,大败曹操的赤壁,却绝无半点刀剑杀伐的痕迹.罅隙间的野草也有,却不是对面山上状如兰的药草,多茎短叶圆,匍匐于地,黯无神采.真正的佛者是孤傲清冷而避居尘寰的,大概来往的人多,浊气秽声弥漫,它们早已隐匿他处了吧.栈道尽头的玻璃也不足为奇,能看得见脚底的崖壁与深谷而已.

接近顶峰,路径陡然一转,出现了一小块嵌入山体深处的平地.高寒处生长的矮松与灌木各显其能,尽呈带着湿润与光泽的苍翠而绕.枝头间横七竖八牵着细绳,挂满了随风而展的红丝带,像布达拉宫前飘摇的经幡.近处一瞧,诸般字体形如蝌蚪,写满了各种尘世的诉求与祈愿,或除疾去病,或求偶成功,或婚姻美满,或老少康健.领着众人从右边台阶赶上来的侗妹,抹了一把白皙如梨花脸上的细汗说,这里曾是一处寺庙,避祸送福,十分灵验,不知何时何故寺毁僧去,只剩下依旧不断的侗家香火与古老传闻.看来,佛在人间,不一定需要一种诸如泥塑木偶类的形式,也无需点油灯敲木鱼念佛不止的布衣僧尼,慈悲在怀,无处不可以化灾解难,普度众生.

登上峰顶,又是一处不宽的岩石平地,似乎削平了整座原本窄窄的山头,四下都是幽暗的深谷.石缝间生长出几株矮松,枝干遒劲,叶脉如针,迎风穆然,像都市角落里花鸟市场摆放的盆景.盆景封闭于屋檐下,需残忍地削绑雕琢数年,“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最终成病态之美,清人龚自珍对此深恶痛绝,说好于此道的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而这些矮松生于极顶,日晒风吹,餐风饮露,得天地山川之灵气,像田间地头劳动不止的汉子,面目黧黑而筋骨毕现,自然、壮实,令人油然而生亲近之意.

凭栏远眺,赤红崖壁的山峰如林,像绿意盎然的丛林中挺拔而出一根根巨笋,又疑似高处俯瞰的少林寺塔林.峰顶均覆盖一抹油油的葱绿,或许是人类尚不曾踏足的原生态森林,犹如戴上了一顶竹叶织就的草帽.山风带着野性的哨音不时荡过来,云脚依旧低垂,压在每一处峰顶.峰腰处是时聚时散的白雾,随风而荡,犹如腾空而上的孙悟空脚边的云团.迷离缥缈的云雾间,群峰忽然像极了一尊尊佛,白发长髯,慈眉善目,一一双掌合十,聆听人间般般疾苦,广结尘寰种种善缘.我披风而立,神情肃然,顷刻间似乎理解了何以名之为万佛山的内涵,也明白了脚下那处没有寺庙的平地,何以香火茂盛.山即是佛,佛即是山,这是山下的侗家之福,也是通道之福.

芋头寨的静

我是被山间的一条小溪引入芋头寨的.

小溪先将淙淙的流水声柔柔飘入耳膜,悦耳怡人,若有若无,像清风里婉约女子的喃喃絮语,或者琴弦上一段缥缈的音乐;而后将我的目光锁定在脚边一条浅浅的沟坎.水并不深,最浅处大概刚好盖住脚踝,偶尔裸露出些许凌乱却圆润的卵石,犹如浮出水面张望的鱼头.溪水叮咚作响,沿着相夹两山的山脚时而匆匆前行,像埋头赶路觅食的蛇蟒;时而跳跃而出,迎着卵石向阳光翻出肚皮,碎成几束雪白的梨花,或者一斛碎银乱玉.这是雪峰山脉深处一眼眼清泉汇聚的溪流,裹挟草木的芬芳,清澈,明净,纯真,像明清小说里待字闺中,尚不曾沾染恶俗的少女.我能想见它出处的清雅、幽寂,一如明清少女幽居的深深庭院.

小溪的确切源头已不可寻,如同唐人贾岛所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另一个原因是,不多久,一座古寨突兀而出,遮住了逆流而上的去路,或者说小溪从寨中穿钻而出,腰身没入其中.

古寨蹲伏在两岸窄狭的平地上,又向对峙的山峦延展着灰黑色臂膀.寨中,一栋栋透着明清风格的吊脚楼或聚或散,错错落落,楼宇都带着侗家民族特性的木墙黑瓦、飞檐翘角,古朴、闲适、随性,像远古岁月里峨冠博带兀自沉吟的一群儒者,将我的脚步凝固在寨中的青石板村街上.

寨子古雅、恬淡、静谧,我疑心跌入了一段静止的古老时空,或者深夜滑入了一个迷离的梦境.隐没在村寨里的小溪深了许多,也宽了一些,似乎生恐惊动了寨中人,收敛了野性,没了淙淙跳跃的声响.阳光像一双纤纤玉手,将岸边几株枝叶浓密的樟树树荫温婉投入水中,几只麻麻点点的鸭子凫游其间,或互相对视,或伸颈啄食,神情怡然.

脚下的青石板村道就着一排吊脚楼脚边蜿蜒而伸,又转入另一处板壁沧桑却依旧锃亮的房屋身后,向山上的吊脚楼艰难爬伸而去.这是大明嘉靖年间铺就的古驿道,一块块青石板被千百年来的马蹄、人足甚或天光云影、晨风夕雨踩踏、削磨,平整而滑腻,像溪水中鹅卵石的脸,一些已豁了口,露出嶙峋的裂纹.山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青石板的豁口却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苍老.阳光从吊脚楼屋檐的翘角安静地涂抹下来,青石板仍然泛着幽冷的寒光.我默然而立,想见一代代侗家男女,在寨中繁衍生息,在青石板上悠然往来,又倏忽间老去,犹如逢春而生遇秋而零的山间丝茅草,不变的是青石板作证的时空,不免也有了古人的感喟:“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于是神情便有些许黯然.

寨中人与我的境界不同,似乎已勘破生死,达观处之.依溪而建的一座吊脚楼前,一位侗家老人端坐在摆出屋外的桌前,桌上堆了些诸如灵芝、茶叶一类的山货.灵芝从松树枯干采摘而来,撑一柄肥厚却不臃肿的伞,呈深褐色,有墨玉的光泽,似乎透着云霞雨露的惊魂;茶叶蜷曲瘦缩,却片片独立、清爽,犹自漫溢花季里的芬芳.东西都是深山间纯天然的上品,吸引了一串不期而来的外人脚步.老人年过花甲,身着深蓝色侗家服饰,布满沟壑的脸上沉静而淡然,对翻检她货物的外来者不卑不亢,偶尔说两句朴野侗语,配着舒缓的手势,答复外来者的询问.她的神情,令我骤然想到了渭水边直钩钓鱼的姜子牙,钓的不是鱼,而是一种优雅的心情.

比她更优雅的是芦笙鼓楼里的几位老者.鼓楼是村民聚会、议事、休息和娱乐之所,夏日遮阴纳凉,冬季围炉取暖.寨中鼓楼共有四座:太和、龙脉、芦笙与崖上鼓楼.芦笙鼓楼位于寨子,依傍溪水而建,最为瑰玮气派,也显侗家先民不凡的建筑艺术.楼宇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宽敞而通透.上有九层密檐攒尖芦笙顶木楼,全木结构,未用一钉一铆,翘檐上下都塑有形神各异的龙凤花鸟图案,景泰蓝衬底,熠熠生辉.

我被芦笙鼓楼牵引着仰头绕了一圈,才发觉楼里坐着三位老人.已是春末,山间犹寒,老人们裹着厚厚的民族服饰,双脚松松并拢,围着一个火塘寂然而坐.火塘里堆叠烧着几段粗壮的木材,火苗如风中的草尖般跳跃,燃得正旺,偶尔遇到不曾干透之处,冒出一丝一缕的青烟,又瞬间消散在从山间荡过来的微风里.老人们的脸都像积年的松树皮,挨挤着一道道深沟,似乎存储了一生大大小小的往事.他们神态安详,已看不出对往事的或悲或喜,像一口口平静的深潭,没有了波纹与浪花.一旁有人介绍说,三个老人,最大的103 岁,其次是90,最小的也有70 了.在最大者面前,那个70 高龄的垂垂老者还只能算小媳妇.我瞪成牛眼,大为震惊,忙上前拉着百岁老人的手请安问好.老人的手粗糙如枯树,嘴巴蠕动几下,听不出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出她的浓浓善意,像这座她生活了一辈子的深沉古寨.仁者寿,老人们一定是宽厚的仁者,以仁慈抚慰了寨中的烟雨、云霞、草木与所有生灵,最终活出了人的极限.我祈愿沾些老人长寿之福,请人拍了我与她们的合影.人生虽“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却也不免祈求与老人一样,能因仁厚而追踪生命的一种极限.

寨中静极.多半屋门虚掩,对村道上的外人行走似乎熟视无睹,甚或门口蹲着的孩童也不以为奇,头也不抬一下,兀自安静地弄着手中土制的玩具.偶尔有三两声鸡啼,如滑过叶片滴落于地的露珠,却更显静谧了.吊脚楼前也有狗儿闲走,低着头,懒懒地向寨子深处而行,却不闻一声犬吠,陌生的身影与人语飘过也如此.那种令人陶醉的“柴门闻犬吠”的乡野风景,大概月黑风高的深夜才会有吧.寨中一角藏伏着一口古井,搭着松木抑或杉木的井棚,因踩踏过多而略凹的青石板井台,内外侧都布满丝丝缕缕的墨绿苔藓.泉水穿过深山腹地,又在黑暗的地下曲里拐弯爬行良久,方从井底凿孔而出,寂然喷涌.些许鱼虾在倒映人影的水中游弋,仿佛寨中人一般雍容、自在、惬意.尝一口,如品仙茗,甘冽异常,直入心肺,似乎润泽与熨帖了每一个细胞.井边竖着一块石板,依稀刻有斑驳的字迹,小心踏着苔藓上前辨认一会,竟写着“乾隆五十年”,可谓字与井俱老,唯有水常流常新.

沿青石板古驿道与道边开满白色辣椒花的小块菜地辗转上坡,到了一处山顶平地,又是一排凛然的吊脚楼.木质墙壁古旧,沉淀着久逝的时光.经过一处屋门时,忽然“吱呀”一声,门开了,一个老者走出来.我突兀问了声好,老人瞥了我一眼,深皱的面皮松弛开来,笑了,说了句侗语.我如听异国之音,一脸茫然,只能报以傻傻的微笑.老人神色归于淡然,从容迈步,向道路不远处的一栋房屋走去.那里是商店,没有揽人的恶俗招牌,门前聚集了一群寨中的男女老幼,却没有山外惯常的喧哗,只是轻言慢语低声闲聊,或者仅仅默坐而已.店里除了土产,也有可乐、王老吉一类的饮料,给古朴的寨子添了一丝现代元素,像那位全身手工民族衣裳的侗妹手腕上戴了只不锈钢手表.

侗妹是此行的导引者.我却习惯一个人自在行走,像澄碧溪水中一尾空游无所依的鱼,似乎要用每一根神经末梢来感受寨中无边无垠的静谧,到了商店才与她会合.侗妹长相俊俏,眼睛明澈如寨中那眼泉水,微笑时露一颗好看的小虎牙,更添一份妩媚了.侗妹生恐我寂寞,莞儿一笑,说了个侗家风俗.青年男子若看上了哪家的侗妹,可以半夜里爬楼扣窗进去,于是便成百年之好.我玩笑道,你家是哪一栋?我先认认,晚上好去爬楼.她也不恼,笑道,你怎么不早说?刚过身了.

玩笑罢,回望山下,吊脚楼鳞次栉比,层叠的黑瓦与满寨的葱绿交相掩映,默然躺卧在暮春的阳光里.一缕青色的炊烟从一处房顶袅袅而起,将古寨从迷离的仙界拉回人间.古驿道犹如一根银色飘带穿村而过,又延展到山头的脚下.我肃然久立,似乎站在了一张遥远而发黄的史书册页前,与智慧而勤勉的侗家先民默默对视.

清风将一抹洁白的云絮移过山头,洒下淡淡的清影,如一丛淡墨的雏菊.时候已不早,侗妹陪我用脚一轻柔一粗笨,扣着青石板下山,穿过古寨的另一侧,照例朴拙、清幽,透着千百年孤冷的静气.这边没有哼着小调的溪流,却有一眼清澈见底的池塘.几茎清荷临风而立,如图画里袅袅婷婷的俏丽女子,也颇似身边笑意盈盈的侗妹.荡漾的微波间挺出一间微缩的小木屋,大小类似于鸡埘,似乎是给鱼虾而建的遮风挡雨之所.风晨雨夕,满池的鱼虾何以都能挤进窄窄的木屋?却也足见侗家人广博的仁爱与悲悯情怀.

步出寨门,我蓦然想起了侗妹所说的爬窗古俗.倒退若干年,乘月白风清之夜爬入一扇芳泽四溢的窗棂,甚而入赘古寨,长做寨中悠游闲人,枕一段云霞,与山水对望,相看两不厌,或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自是人生极快意之事.从不写诗的我,忽然涌出了浓稠如蜜的诗情:

躲过宇宙洪荒的日削月磨/和秦弓汉箭魏刀晋斧的车轮战/寨子用黑瓦木墙与豁口的青石板/凝固山间上古的时空/如一滴散淡的琥珀/封存一处被红尘隔绝的桃源

皮鞋与青石板吻着异乡人的心跳/将寨子摩挲出水酒的温热/觅食或闲逛的鸡犬宠辱不惊/如芦笙鼓楼里烤着春光的百岁老人/用额头褶皱挤出旷古的宁静

今夜,能爬上哪一座吊脚楼的窗棂/与白衣黑裙的温婉牵手/醉饮古井倒映画眉的清流/淌过静谧的油盐柴米/终老在侗家的坟丘/——想象,让冷的血化成寨中那道溪水/晕眩出沸腾的江河

散乱的诗行终归是想象,属于文人惯有的意淫.离开古寨已远,我仍然不时回头怅望,似乎要将暮霭下的古寨卷成一张画,带回即将归去的喧嚣尘寰.

综上而言,上文是关于时空和静止和通道方面的时空静止的通道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时空静止的通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中印边境口岸:世界上最捉摸不定在陆路通道
或许.世界上很难找出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邻国关系了两国人口超过26亿.经济都极为活跃.但两国之间的边贸却少得可怜.甚至还不到中国与尼泊尔的19 中印两国实际边境线长2000公里.为何在贸易上如此&ldq.

白发情人:跨越时空的苦恋
上个世纪50 年代,树锋25 岁,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拉得好一手小提琴,前途无量 而时年23岁的味芳,是上海一所初级中学的教师,风华正茂 在一场婚礼上,两个本无交集的人,相遇了 味芳无意间瞥.

大国博弈往中美关系会在下行通道里坠落?
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势头越来越警觉,开始转变态度,把中国当作“ 头号战略竞争对手”来对付,这就使得很多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从双边关系到国.

贵阳市离休干部眼病防治就医绿色通道正式开通
为解决离退休干部到院看病难、排队难的问题,11月15日,贵阳市委离退局联合贵阳爱尔眼科医院共同举行“关爱眼健康点亮夕阳红——贵阳市离退休干部眼健康大型公益活动&rd.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