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论语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从《论语义疏》看皇侃的君子观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论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6

从《论语义疏》看皇侃的君子观,该文是论语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论语义疏》和君子和论语义疏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论语论文参考文献:

论语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的爱情观论文大学生婚恋观论文我的教师观论文科学观论文

付欢欢

什么是理想人格,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想人格是道德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表现在道德典范人物(君子与圣人)身上的一定道德要求的概括和总结,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共有,是人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的目标(辛亚民:《君子与圣人——论〈周易〉的理想人格》,《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而对于儒家来说,“君子”就是理想人格,是为人修身应该追求的目标,是终生都应努力达至的最高境界.

一、“君子”概念的渊源

“君子”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易经》、《诗经》和《尚书》等先秦典籍中都可见其存在.如《周易·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等.

早期的“君”和“子”是分开的, “君”是对大宗宗子和小宗宗子通用的一般尊称, “子”则兼指“子嗣”和“宗子”两重含义.“君——子”观念的合流可以构成形容“宗子的嫡长子”的概念,如此可以推断后世的“君子”的尊贵性大抵来源于此(周学熙:《先秦君子观念研究》,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6月).殷周时期,人们德性意识开始觉醒,“以德配天”思想开始提出,“君子”这一最初尊贵地位的象征也开始与“德”的概念有了联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倡导入世治世,赋予了“君子”独特的内涵.

二、《论语义疏》中“君子”的含义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107次(参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2版)《论语义疏》中提及君子的有548次(笔者自行统计得出).皇侃在《论语义疏》中对这一概念在不同场景和语境下作了不同的分析,可见其对于阐发和梳理儒家人格培养目标和要求方面的重视.《论语义疏》中的君子几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是君主、圣人、贤人和朋友等,以下将一一阐述.

1.君主

《论语义疏》中多处将“君子”解释为人君、君主,阐述了“人君”应该具备怎样的德行,“君”与“民”的关系,应该如何为政等等.

皇侃在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皇侃:《论语义疏》,中华书局,2013年.文中所有引用《论语》原文和皇侃注均来自此版本,后不再另行标注)中说:“君子易事,不求备于一人,故为教诲之道,若人有钝根不能知解者,君子恕之而不愠怒之也,为君者亦然也.”他以为此处“君子”可作“贤人”解释,也可做“君主”解释,意思是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候,君子应该做到不愠怒,不仅是君子,君主也应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中多处将“君子”和“小人”同时提出,如“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皇疏对“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注作:“君子身之所安,安于有德之事.小人不贵于德,唯安于乡土”,后又引用李充所说:“凡言君子者,德足轨物,义兼君人,不唯独善而已也.言小人者,向化从风,博通下民,不但反是之谓也,故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也.”君子,皇侃认为是“人君也”,君子是德位统一的人,相应的小人也是指“向化从风,博通下民”的一种人.君子和小人是按出身和血统来划分的,这里更强调“位”.君子在上既要有德,又要有位,是具备一定德行的有位者.小人在下也是需要有德,这种德表现为顺从,积极接受教育.君主与民众,能达到一种上行下效的结果.皇侃的不足是对《论语》进行了玄学化的解释:“此言君导之以德,则民安其居而乐其俗,邻国相望而不相与往来,化之至也.”掺杂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思想.皇侃进一步认为“君子怀刑”是君子齐之以刑,其目的是造福于民.用刑也得把握一定的度,否则只是用刑以惠民,就会使得民众离心,“德”与“土”要用“法”与“惠”作为手段来完成.

皇侃将“君子”解释为“君主”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君主都可以被称之为“君子”,而必须是具备很高德行的明君才可以被谓为“君子”.在位者修己立身,则下民方能化而行之,达到上行下效的效果.皇侃以此说明了君主具备德行的重要性,要想治理好国家,君主自身修己立身是首要前提.

《论语·宪问》篇中,孔子对于君主“修己”之事有详细的论述.其原文为: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皇疏:“身正则民从,故君子自修己身而自敬也.”提出先修敬己身,而后能安人、安于百姓.此处引用孔安国的注将“人”释为朋友九族.可见,“修己”是安人、安百姓的重要保障.能够“做到修己以安百姓”已是非常难得,孔子进一步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皇疏在此引用了卫瓘和郭象的注:

病,难也.诸,之也.言先能内自修己而外安百姓,此事为大难也.尧、舜之至圣,犹患此事为难,故云“病诸”也.

卫瓘曰:“此难事,而子路狭掠之,再云‘如斯而已乎’,故云:‘过此则尧、舜所病也.’”

郭象曰:“夫君子者不能索足,故修己者索己.故修己者仅可以内敬其身,外安同己之人耳,岂足安百姓哉?百姓百品,万国殊风,以不治治之,乃得其极.若欲修己以治之,虽尧、舜必病,况君子乎?今尧、舜非修之也,万物自无为而治,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明,云行雨施而已,故能夷畅条达、曲成不遗而无病也.”

修己者最多只能做到内敬其身,外安百姓.想要通过修己来达到治化百姓的效果,哪怕是尧舜,也很难做到,何况是君子呢?郭象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主张“独化论”.他认为“百姓百品,万国殊风,以不治治之,乃得其极.”尧舜并非是“修己以安百姓”,而是“万物自无为而治”.皇侃在此阐述君主需要具备极高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时,受到郭象影响,掺杂了一些玄学化的思想.

2.圣人

《论语义疏》中的圣人观从先秦圣人观发展而来,经过两汉及魏晋学术的熏陶和涤荡,吸收和融合佛道思想而成型,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以儒为宗,融合佛道的特征(邱忠堂:《论皇侃〈论语义疏〉中的圣人观》,载《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S1期).

《论语》中有明确区分“君子”和“圣人”的地方,孔子说他没有见到圣人,能见到君子就已经足够了.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皇侃解释为:“然君子之称,上通圣人,下至片善.今此上云不见圣,下云得见君子,则知此之君子,贤人以下也.”即是说,君子可以上通达至圣人,下可以与有一点善心之人相沟通.本句的君子较贤人、圣人的等级较低,善人是指贤人以下,皇疏中“有恒”谓“虽不能作善,而守常不为恶者也”,即是说“有恒”就是不能做善之事,但是能够守住常态不为恶事.笔者理解为圣人是修己立身的最高境界,要想成为圣人,必须先要达到君子的标准,君子能够继续严格要求自己,终将能成圣人.

皇侃将“君子”解释为圣人时,赋予了圣人有为治世的时代使命,如“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孙绰云:“九夷所以为陋者,以无礼义也.君子所居者化,则陋有泰也.”

马融曰:“君子所居者,皆德化也.”

圣人所在则化,九夷变中夏也.

蛮夷之所以为蛮夷,在于其不知礼义.圣人以自己的德行教化人民,圣人所居,纵使是不知礼的蛮夷也可化其为华夏.圣人不仅要治世化民,还要制礼作乐.子贡认为为至亲服丧三年太长,问孔子是否可以改变.孔子说:“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皇疏注为:

孔子又为宰我说三年内不可安于食稻衣锦也.言夫君子之人居亲丧者,心如斩截,故无食美衣锦之理.假令食于美食,亦不觉以为甘;闻于韶乐,亦不为雅乐;设居处华丽,亦非身所安.故圣人依人情而制苴麤之礼,不设美乐之具,故云“不为”也.

圣人依人情制礼作乐,外在的礼制规范来源于内在的心理情感.正如李泽厚所说:“孔子将‘礼’建立在心理情感原则上,于是儒学第一原则乃人性情感.‘三年’大概是沿袭远古氏族传统‘礼制’,却无理性的依据、解释,正是孔子给了它一个解释,即以心理情感作为最终依据.”(李泽厚:《论语今读》,中华书局,2015年3月)皇疏此处解释“不为”,认为“圣人依人情而制苴麤之礼,不设美乐之具,故云‘不为’也”.可以看出由于受佛道思想的影响,对“不为”的解释难免沾染了一些道家的“无为”思想的气息.

3.贤人

皇侃在开篇第一章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注中提到“君子,有德之称也”.认为“君子”是对有德行的人的称谓.能够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君子了.孔子感叹:“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皇侃引用了王弼的注:“此为圣人与君子异也.然德足君物皆称君子,亦有德者之通称也.”皇侃在将“君子”解释为“贤人”时的评价标准都是具备一定德行的人.

孔门七十二贤人中,德行一目首推颜回.“孔颜之乐”也成为千古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皇侃在疏释“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时就认为:

“此劝人学也.既所慕在形骸之内,故无暇复在形骸之外,所以不求安饱也.‘一箪’‘一瓢’,是无求饱也.‘曲肱’、‘陋巷’,是无求安也.”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基本需要与更高追求,君子之志并不在饱与安,如果君子在物质追求与人格追求、得道与物质之间必须做出选择的话,君子必定选择更高的追求,即使颠沛流离也要去追求道.君子处于贫贱则安于贫贱,颜回之乐在于自己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对内心自我准则的坚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以君子不处也.君子安贫乐道,精神自足,更注重修身立命,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 君子以义为核心,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符合道义的富贵有如浮云,聚散于俄顷之间.

4.朋友

古代对朋友的定义大致可归为两种:1.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周易·兑卦》:“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等. 2.老师对弟子的称呼.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引宋翔凤《朴学斋札记》:“《史记》世家:‘定公五年,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弟子至自远方.即‘有朋自远方来’也.‘朋’即指弟子,故《白虎通·辟雍篇》云:‘师弟子之道有三,《论语》曰‘朋友自远方来’,朋友之道也.’又《孟子》子濯孺子曰:‘其取友必端矣’,亦指‘友’为弟子.”

皇侃在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就将“朋”解释为同处师门之人,将“友”释为志向相投之人.因为师德高远,故而有朋友从远方来,与之同门.更为新颖的是提出“然朋疏而友亲,朋至既乐,友至故忘言”的观点,认为“朋疏友亲”,虽然同处师门已然亲近了一分,但“同执一志”更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皇侃引用《学记》言论试图在“君子”意义上将朋、友统一,亦是强调讲学重在“道同其味”(张波:《皇侃哲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因为“道同其味”,意味相投,所以与朋友交往学习,以此为乐.

三、小结

皇侃在《论语义疏》中从君主、圣人、贤人和朋友几个涵义来分析“君子”这一概念.根据先秦“君子”含义的渊源,“君子”首先是指地位尊崇的君主,但在这里,必须是有德行的君主才可以被称之为“君子”;其次由于儒家入世治世的弘道意识,又赋予“君子”以“圣人”的含义,圣人是修己立身的最高境界,要想成为圣人,必须先要达到君子的标准,君子能够继续严格要求自己,终将能成圣人;皇侃以“贤人”疏释“君子”,以颜回为代表,着重阐发了君子的义利观;皇侃在将“君子”解释为“朋友”时,对“朋”的定义是同处师门,对友定义为同执一志,皇侃引用《学记》言论试图在“君子”意义上将朋、友统一,亦是强调讲学重在“道同其味”(张波:《皇侃哲学思想研究》).此外,由于受到魏晋时期儒佛道融合的影响,皇侃在解释“君子”时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一些佛道的气息.

我们可以看出,要成为“君子”,首先要达到的一个标准是具备一定的德行.不论是否有“位”,有德是基本要求,当代人们对君子亦是如此定义的.这样看来,在这一点上,古今人们对“君子”的定义有一定的相通之处.《论语义疏》中皇侃对“君子”的解读,在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都应该客观看待传统文化中的君子观,做到去粗取精,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作用,生长出新的生命力.

说明:本文系西北大学研究生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秦汉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项目编号YZZ17078)阶段性成果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邮编710069)

该文总结:该文是关于《论语义疏》和君子和论语义疏方面的论语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论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从晁错《论贵粟疏》看教师的言辞艺术
一、验古明今,层层深入论贵粟疏开篇就将古代圣王之时与今之时相比较 这里蕴含着深深的担忧,也是一种不可明说的暗示 接着,晁错就开始分析“畜积未及”的后果和危害 再是,作者展示了一.

《雪夜林中漫步》的语义和语言特征
摘 要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主要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大多描写的是乡村田园生活,着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也有“田园诗人”的美誉 雪夜林中漫步描写了一个旅行者夜晚停驻林边的.

一念红尘越生死,甘为知己抛头颅《聊斋连城》中的知己之爱
摘 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其中“知己之爱”写得最为出众,连城就是代表作 小说描写的连城和乔生的知己之爱,可追溯到中国传统的交友之道&m.

生态优先,绿色《2019贵阳共识》发布!
7月8日下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圆满闭幕,年会发布了2018贵阳共识 本届年会经过充分讨论,深入交流,初步形成以下共识 1 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 坚持平……互助合作共赢原则,加强绿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