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聊斋志异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聊斋志异》中的报恩情怀有关论文范例

主题:聊斋志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7

《聊斋志异》中的报恩情怀,该文是聊斋志异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聊斋志异》和报恩情怀和报恩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聊斋志异论文参考文献:

聊斋志异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家国情怀论文社会主义情怀论文

  【摘 要】《聊斋志异》是作者蒲松龄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造奇设幻,描绘出精彩纷乱的世界,带给人们光怪陆离的新奇故事.其中“报恩”主题不仅体现了蒲松龄对当时世风日下、道德缺失的劝善惩恶的救世婆心,还展示了一些永远值得人们珍视的传统*道德:真诚善良、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等等.蒲松龄是以报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报恩来警戒世人的贪淫邪恶.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故事类型;报恩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6-0244-01

  一、报恩故事的类型

  《聊斋志异》中的神鬼狐妖摘去法术外衣后,他们的精神内核与普通人非常相似,因此,它们的报恩方式也与普通人相差无几,只是在报恩行为上略显神通.本文以报恩带来的结果将《聊斋志异》里的报恩故事分成五大类,以便清晰探寻作者的报恩情怀.(一)解决困难.《聊斋志异》中的受恩者在报恩时,基本都以恩主的需求为主.蒲松龄对那些不顾恩义的堂堂为人者,常发出这样的感慨:“人有惭于禽兽者矣.”[1](二)赠物送金.在报恩故事中,恩主大都是普通百姓,而受恩者多为狐鬼精怪,这些狐鬼精怪常赠具体的金物来回报恩主.(三)结姻牵缘.书中报恩类的婚姻故事大致有一定的模式:受恩者为报答恩主,常以身相许结为婚姻;或者化为人形,结百年之好.当受恩者是年迈的长辈时,便将家中的侄女或女儿许给恩主为妻.更甚者,为了报恩化作月下老人,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四)延命成仙.当恩主性命堪忧时,受恩者往往舍身相救,也有受恩者将法术传授给恩主,或使恩主成仙的,这些都是常见的模式.(五)功成名就.在《聊斋志异》中,助人成就功名也是一种报恩方式.蒲松龄虽在科举上蹉跎大半生,但他笔下人物依然为功名努力.可以说,许多作品中的主角都是作者某种理想的外化.

  二、报恩故事流露的情怀

  经过以上对《聊斋志异》报恩故事类型的梳理,我们可以试着挖掘蒲松龄在“报恩”这一主题中所反映的报恩情怀,分析作者的创作心理,*狐鬼精怪报恩行为所反映的现实生活.

  (一)示孤愤之情.《聊斋志异》承袭了我国发愤著书的写作传统.腐朽的官僚、横行的地痞等,都使蒲松龄深恶痛绝.书中的孤愤还包含对现世不公、道德失衡的无奈,才华横溢的蒲松龄无法在科举考试上功成名就.在《叶生》一文中,蒲松龄借叶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他的痛苦.此外,蒲松龄的孤愤之情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有对爱情的崇仰却无法实现的痛苦,有渴求知音而苦苦寻觅的孤独等.故而,蒲松龄把心中的“理想社会”寄托在了《聊斋志异》之中,这部小说成为作者抒发悲愤情怀的物质寄托.

  (二)劝善讽世之情.《聊斋志异》叙述了较多因果报应故事,蒲松龄之所以这样描写,其目的在于劝善惩恶.明清之际,社会风气日益不堪,很多出身儒家的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时体现出劝善惩恶的思想内容.蒲松龄就是典型的文人之一,他在《聊斋志异》中怀着劝善惩恶的救世婆心,鼓励人们多行善事.

  蒲松龄曾以“二十年来,习俗披靡”[2]来表达他对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的痛心,他有意借《聊斋志异》来劝世醒世,欲图复归淳厚古风,故而书中多借鬼怪写人,并常发出人不如鬼怪的感叹.在《二刻拍案惊奇》中凌檬初也有类似的感慨:“其间说鬼说梦,亦真亦诞.然意存劝戒,不为风雅罪人,后先一指也.”[3]蒲松龄巧妙地把花妖狐魅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到一起,以饱含深情的笔墨书写知恩图报的故事,广泛运用因果报应观和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观念,以此对抗现实世界的昏暗与污浊.

  (三)承知恩图报之情.在蒲松龄众多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体现了对报恩美德的继承.在《聊斋志异》一书中,更是对“仁者爱人”的思想有所传承,“对于遵从儒家道德规范、有大爱的人,都得到厚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报恩的终极目标.”[4]数千年来,知恩图报思想所宣扬的道德准则和高尚品质,被蒲松龄所珍视,无论是父母养育之恩,还是夫妻扶持之恩抑或兄弟救命之恩,“恩”被认为是所有情义之根源.蒲松龄在作品中表达出的那些重情重义、知恩必报的道德风尚,也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罗敬之先生曾赞叹道:“志异之所以能传诵古今,流播中外,即是其深具雄厚的道德力量.”[5]

  三、结语

  《聊斋志异》的“报恩”故事中,传达了一些值得被人们永远珍视的道德规范.蒲松龄通过报恩作品,集中表现出他的儒家道德理想,借作品中知恩图报的故事,抨击颓败的世风,力图救世.虽说这包含一定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消极意味,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蒲松龄对“报恩”的大力提倡,具有提高民众的道德素质,挽救社会风气的积极作用.《聊斋志异》中的报恩作品虽大多带有一种理想化的色彩,但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美好品质的集中和概括,同时也是他在落败的现实中对美好人性的憧憬与呼唤.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2]盛伟.蒲松龄全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3]凌檬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梁玉金.中国古代灵异报恩小说的文化学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

  [5]罗敬之.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M].国立编译馆,1998.

  [6]王立.婚姻报恩与《聊斋志异》恩报主题[J].辽东学院学报,2007(6).

  [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8]叶春雷.论《聊斋志异》报恩型作品的两大范式及其文化内涵[D].华中师范大学,2004.

点评:这是关于《聊斋志异》和报恩情怀和报恩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聊斋志异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聊斋志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聊斋志异》和因果观
聊斋志异与因果观赵玉霞(淄川区教育中心,山东 淄博 255100)摘要因果观是中国传统的宗教观念 深谙佛法及民间传统因果观念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写了大量因果报应的故事,以达到劝善惩恶的创作目的,同时也.

真幻流转:《聊斋志异》的壁间世界与佛道之思
真幻流转聊斋志异的壁间世界及佛道之思王一雯(台湾大学 中国文学研究所,台湾 台北,10617)摘要聊斋志异中有多篇涉及异界空间书写,其空间叙事美学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但对于聊斋志异中的真幻叙事艺术仍有可.

《聊斋志异》家庭小说续论
聊斋志异“家庭小说”续论方盛汉1 贺佳欢2(1 安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2 安庆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处,安徽 安庆 246133)摘要聊斋志异对于家庭教.

《聊斋志异》中的狐意象与文化意蕴分析
【摘 要】狐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狐意象塑造上达到了新高度 文章从人性与狐性的对立统一,寄托审美理想的“人化”之物以及冲破封建礼教.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