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谣言方面论文怎么写 与百条微信谣言四成涉与养生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谣言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3

百条微信谣言四成涉与养生,该文是谣言类本科论文怎么写跟微信谣言和养生和涉及类论文范文资料.

谣言论文参考文献:

谣言论文参考文献 微信营销论文微信投稿平台微信投稿关于微博的论文

2018年10月最新数据显示,微信用户中55岁至75岁的用户达6100万,仅占总用户数的6%,然而,他们却是谣言的易感人群,在微信谣言防护机制触发用户中,50岁以上的用户占了43.5%,大幅超过其他年龄层.老人们朋友圈满天飞的都是什么谣言?子女又有什么办法?记者展开了调查.

案例:家族群成谣言集中地

“一早醒来,我妈微信发来《热柠檬水是“碱性水”能释放抗癌物!》的文章,嘱咐我早上记得喝;我刚在朋友圈发布‘想吃麻辣小龙虾’,我妈立刻发微信对我训话,说‘常吃小龙虾,身体会长虫’,还附上视频;知道我睡前爱刷手机,《年轻人眼癌增三成!熄灯后看手机会失明》的文章,父母隔三岔五地就要发一遍.”90后小南对于“养生狂魔”的60后妈妈感到很无奈,“养生谣言全天候‘呵护’我”.

小南说,妈妈文化水平不高,为了照顾家人也一直没有出去工作,两个女儿陆续在外地成家立业,微信就成为她关心女儿和打发时间的新工具.“妈妈时不时转发给我们姐妹一些耸人听闻的文章.”想到妈妈的辨识能力有限,小南一开始是劝,“都是夸大其词,没有科学依据的”“消息来源不可靠,乱七八糟的公众号不要关注”.然而收效甚微,小南又尝试“以疏代堵”,给妈妈推荐了不少权威的健康类公众号.本着对养生的热情,小南妈妈兼信一一进行了关注,结果有所好转,“发来的内容,一半是靠谱的.”小南略感欣慰.

然而,一次经历让小南开始全方位“剿灭”妈妈的养生谣言.“有一次,妈妈来广州和我住了两个月,洗澡时不能先洗头、微波炉不能用、鸡肉不能吃……因为这些无厘头的规矩我跟妈妈争执了好几次,不住一起还不知道谣言有多可怕.”小南说,妈妈回老家后,只要一给她发养生谣言,她就悄悄点击微信上的“投诉”.“处理得很快,妈妈发现点不开后,我就解释,可能是谣言被处理了.”小南说.

谣言特征:谣言易引发恐慌情绪标题语不惊人死不休

从谣言的特征看,“爱心接力!”“不转不是中国人!”“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太可怕了!”……这些谣言通常带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唤起人们的恐慌情绪;有图有视频有真相的背后实际上是素材拼接、移花接木的伎俩;在文字表达上,通俗与深奥穿插,很多医学原理被通俗的解释曲解,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玄之又玄的理论,让老年人似懂非懂又深信不疑;常常攀扯大人物、权威机构,实际上只要稍微求证,谣言一戳就破.

比如“《人民日报》请你立即停用微波炉”这一条谣言称,《人民日报》发布文章呼吁停止使用微波炉,因为“如果食用微波炉煮热的食物会把癌细胞养得肥肥壮壮的,保证癌细胞会很高兴吃”,并以1991年的诺玛·乐维特官司为证,“一名妇女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这位妇女却去世了,因为输的血是微波炉加温的”.作为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及时进行了辟谣,表示从未发过这种文章.而“诺玛·乐维特官司”确实存在,但死者的死因是因为血液加温时间控制不当,使血液产生溶血现象.

建议:年轻人应加强“反哺”引导父母用辟谣工具

“爸妈信谣传谣的背后既有对衰老、疾病的恐慌,也有对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的不足.归根到底是远在外地的子女关心得不够.”小南认为,父母学会使用微信的初衷是为了和子女增进感情联络,子女却未回馈对等的关心,“如果能经常对他们的身体嘘寒问暖,在他们触网的过程中不断提醒,他们不会这么迷信养生谣言.”

今年7月25日,腾讯研究院与深圳大学周裕琼教授团队联合发布《吾老之域:老年人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报告,这份报告通过956个家庭的3051份样本研究了以微信为代表的老年人(55岁以上)数字生活现状.

《报告》显示,在微信功能使用上,能使用社交功能(发语音、发文字、视频聊天)的老人占比85%;能使用信息类功能(阅读公众号、发原创朋友圈)的降到了65%,能使用支付类功能(转账、微信支付)的更少,只有50%.年轻人对老年人用微信更多的是发红包、发语音等工具性的技能指导,而关于公众号、转发文章等内容阅读方面的指导较少.

《报告》建议年轻人加强这方面的“反哺”,引导父母关注权威公众号、使用辟谣工具,从而提高谣言甄别能力和网络陷阱警惕性.

据了解,2017年,微信公众平台设立的微信辟谣中心通过引入包括国家食药监系统289家机构、5家级媒体、32家网信中国系列*等超过800个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联合辟谣,例如国家食药监总局、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网信中国、江苏网警等*.

微信团队相关工作人员建议:“子女可以给父母安装‘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不仅可以主动搜索谣言,用户阅读或分享过的文章,一旦被鉴定为谣言,用户将收到提醒.”

养生谣言近四成爱借用权威名义

养生类谣言占了十大谣言中的近四成,“粉丝是塑料做的”“吃活蝌蚪可以治病”“空腹吃水果可治癌”等简直是无稽之谈;而社会奇事类迎合猎奇心理,“甘南地区现‘漂浮汽车’”“八百余人团伙抢小孩”“加油站扫二维码引起爆炸”等多为以讹传讹甚至凭空捏造的内容,却屡试不爽,这个月刚辟完谣,过几个月又登上十大谣言榜.时政消息类反映了中老年对养老、医疗话题的关注,“五年内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6000元”“60%药品将在两三年内下架,由保健品代替”等内容断章取义,甚至借用权威部门的名义增加说服力.

以“甘南地区现‘漂浮汽车’”谣言为例,一段汽车行驶中突然悬浮起来的视频大量传播,谣言中称“在甘南地区发生灵异现象,当天中科院研究人员到场,部队封锁方圆5公里的地域”.经过调查,甘肃南部简称甘南地区,黑龙江一个县叫甘南,而这两地的宣传部门均对此消息予以否认:视频画面与当地风貌不符,也从未发生此类事件.专业人士分析,从画面中人和车的反应来看,该视频应该是一段事故视频,经过人为加工特效制作而成.而这个谣言在2月被辟谣后,又登上7月的十大谣言榜.

有谣言专门针对手机和微信创作

围绕手机和微信也有不少谣言,比如“要求转发5个群才能观看的视频含有”“付款码截图能财产”“手机能做的4件很重要的事情”等谣言,反映了中老年人在手机和微信的使用上缺乏掌控感和安全感,易相信不实信息形成担忧甚至恐慌.

比如以下一则谣言,手机能做的这些重要的事被不少爸妈记下,“紧急情况下,手机即使是没有信号都可以拨打紧急救援号码112;如果手机没电,按‘*3370#’键,手机就会自动重启,电量会增加50%;在手机输入‘*#06#’会出现一串15位数的序列号在手机屏幕上,一旦手机被偷,只要把序列号给电信局,不管小偷在哪,就能找回来……”

其实,这些功能都不能实现,没有信号手机无法拨通任何电话,手机快没电时按什么键都不会自动有电,而我国的运营商并没有启用序列号识别设备锁定手机.这些年轻人都知道的常识却不为老年人掌握,从而让谣言钻了空子.

(摘自12月10日《广州日报》吴多文)

上文总结,这是一篇关于微信谣言和养生和涉及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谣言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谣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一人也成虎:因微信谣言,老农13亩菠菜被抢光
时事引读 >> ·原创·2017年3月23日,一则10秒的视频在济源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疯转,视频里一大块绿油油的菠菜田一闪而过,一个女声用浓重的济源话说“酒务村.

一条东方红用户的微信留言
宋贤敏“感谢中国一拖的微信小编,我的拖拉机修好了 ”近日,微信“粉丝”方先生(化名)在中国一拖微信公众号上留言说,非常感谢中国一拖微信公众号,感谢一拖的.

论微信谣言传播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黄璐云1  王 宇2(1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 2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湖北 恩施 445000)摘 要在微传播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成为热点,微信作为一种新.

微信谣言传播的类型和特点基于微信安全中心206条微信谣言的内容分析
【摘要】本研究对微信安全中心公众号“谣言过滤器”的206条微信谣言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微信谣言的内容类型、情绪类型、传播方式和标题使用,试图发现当下微信谣言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