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双师型教师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主题:双师型教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本文是关于双师型教师毕业论文怎么写跟双师型和会计和高校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双师型教师论文参考文献:

双师型教师论文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的论文题目会计专业论文题目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摘 要:应用型高校的教育是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能力和知识并重的教育,即培养出具有高层次和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以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基础.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其师资队伍建设要选用“双师型”建设策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师资队伍知识技能的双向优化,以同时具备系统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为导向,融知识与能力互动提升为抓手,实现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会计“双师型”教师 内涵分析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7-217-02

教育部等三部委颁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是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引擎.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由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转向能力和知识并重的教育,即培养出具有高层次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作为财经类院校的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以学生可以有效、全面的掌握其实务操作技能和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质量的保障就要以拥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会计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基础.

一、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分析

“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如同内在的“魂”,引领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方向.但迄今为止,教育部还没有对应用型大学的“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做出明确的认定标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一些应用型高校根据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等要素,相继建立了高校自身的认定标准,进行应用型大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在全国还未能形成一个统一、规范、便于衡量的认定标准体系.

从目前一些高校的认定条件来看,多数注重的还是容易操作并可量化的显性指标.无论是执业资格证书、行业实践年限及其阅历,还是承担应用研究项目的数量,均是容易测度计量的认定条件,至于教师是否真正拥有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尚不能通过对相关指标的定量评价而全面得知.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会计专业“双师型”的教师认定,存在着一些共性认定条件,大多适用如下三个限定标准:一是执业证书,二是从教经历,三是适用能力.在证书上,要求双证齐全,即教师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在经历上,具有一定年限的企业会计实践经历,或者要求每年在一线指导学生会计实践实务达到某一固定的学时;在能力上,要求近几年主持过会计专业方向的实践性研究项目或其研究成果被应用后取得过一定的收益效果等.这里的“双师”,并非简单具有“双证”或“双职称”即可.其重点均强调教师要拥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可以保证实践教学内容覆盖面和质量,同时也应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既可以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训教学,熟悉会计专业对应的行业最新财务会计发展动态,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最新应用性技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不足的原因分析

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试点高校要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

目前,鉴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其学历在博士及以上者很少,主要分布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加之对双师型教师“教”与“做”没有作出明显的比例规定,部分教师尽管其手持双证,拥有了“双师型”教师的称谓,但并没在会计从业阅历的能力评价等方面有量化的表征,从而导致资格证书级别与实践能力水平存在不完全等价问题.具有相同级别资格证书,不能说明已是具有同级别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而只是具备了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潜质,需在实践教学中,持续提升应用能力,反映在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中,从而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健全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会计实践教学团队,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大部分由理论课教师兼任.纵观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与教学实践的差距,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引进人才的方式比较单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是各个高校的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在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并缺少相应行业、企业的从业经验和经历的情况下,就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应注重实务与操作技能的学习,但学院虽有实践教学的要求,并给予相应到企业一线实践机会,由于后续跟踪和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实践质量难以保证.

2.激励措施不够完善.教师普遍缺乏由“师”向“双师”转变的主动性,激励措施的不完善导致教师的能动性未被充分激发.主要原因是对“双师型”的认证程序缺少必要的导向性,缺乏完整的“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不够明确,使得无法按照相关标准体系实施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在职称评聘、职位晋升、评优奖励等活动中缺少相应的鼓励措施,未能有效激发教师提高实践技能的主动性,从而不能很好地引导教师向“双师”转变.

3.受时间、培养经费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到企业一线学习实践的机会有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较重,学院又缺少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安排,导致了绝大多教师没多空余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学院对“双师型”会计教师的培养经费投入也十分有限,目前对于教师的培训大多仅限于岗前培训,缺乏会计专业方面知识性和技能性的深入培训,缺少与相关企业的实质性合作,一些教师单纯为拿证而考证,实践教学能力亟待提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会计专业教师钻研自身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无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会计教师.

4.难以吸引来自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阅历的会计师资.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学校引进具有性质的企业会计人员比较困难.一方面,是由于从业人员所在单位的工作才是具有本职属性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在企业工作的会计人员所重视的,而到学校进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教学时间和工作时间之间的矛盾,从而在学校会得不到工作单位支持.其次,在企业从业的会计人员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毕竟不是教师,没有接受过执教艺术与能力的系统的训练,讲课对他们来说,还需要有充足的备课时间,做好站好讲台的充分准备,加之学校课时薪酬不是很高,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企业会计人员到学校.

三、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方法和路径

当前,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展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政策大背景下,审视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向会计专业的“双师型”队伍建设转变,持续注入新活力,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会计“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理解和认定,如一把“指挥棒”,决定着会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方向,因此,学院应该认真研究应用型转变发展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把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院应用型转型和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和学院发展实际,组织教育领域、专业领域和行业领域内专家,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会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从实践操作为区分的切入点,明确理论讲授型和“双师型”教师的区分标准.

2.建立多元化人才引进机制.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通过人才交流等方式,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交换机制,改变过去主要由高校引进人才的方式,为会计专业教师的引进、培养提供空间,探索从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渠道引进人才,不断优化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重视搜集企业、事业单位优秀会计人才信息,以此作为“双师型”人才的重要信息来源.聘请企事业单位中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会计人员来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实务互动活动,将新的行业法规、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的应用与经验相结合,在丰富而新颖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潜在的会计从业能力.在具有实践创意性的一线会计工作人员和校方教师相结合的课上、课中、课下三课一体的活动中,为学院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实务案例和专业指导,优化构建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大环境.

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当前,尽管不少高校通过拓展校企合作,建立会计实务为内容的校企合作平台,但是由于会计专业数据的特殊性,校企之间实务型的合作还存在一定困难.具体分析,一是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企业运行的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在校企合作的初期出于企业信息保密,需要找到数据替换方式,而学校一方的渴求则是需要通过企业真实数据的演练,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得具有真实数据模拟的会计处理能力.二者要实现基于实务数据的深层实务合作,必须增强有利于双方利益的合作结合点,其关键在于运用政策与行动的博弈,使合作双方获得“双赢”局面,从而提高二者合作主动性的机制.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政府要借十九大新制定的法律法规,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企业与学校的双向知识与技术盈利机制.其次,要制定教师校外的相关政策.会计作为一门实务操作技能强,又关系企业核心数据的学科,教师只有真正而不是虚拟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才能了解最新会计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动态,接触到最真实的最新业务的会计表述,从而提高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把会计工作折射的实践经验与学生共享,并用于真实的典型的会计案例,在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接轨中,培养师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制定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与激励制度.“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制度是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统领,也是合理分配教学、科研、实践教学所占比重的依据.为全面激活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与机制,对教师入住企业进行实务教学改革实践的时间、人数、地点、方式等要有同校内课堂教学相配套的实务安排,这不仅是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总体收益的关键,也是评价院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建设,有其自身特征,某些评价指标也应有所区别.例如,来自企业会计的“双师型”教师,其优势在于社会工作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能,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实践课程内容改革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对学院青年教师提高实践教学也有指导意义,其课堂教学或科研工作评价指标的比重就可与本院教师有所不同.同样,学院自身培养的会计“双师型”教师,其优势在于会计理论的课堂教学以及科研工作, 在企业学习实践操作期间,其课外实践指导的比重也应与企业聘请的教师进行差别化计量.最终目标在于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师转为会计“双师型”教师的主动性,使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得到持久、有序发展.

为此,学院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在“双师型”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应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充分运用教学津贴、年终评优等手段,努力为“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用政策激励机制激发“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将尽快建成一支年龄结构接续合理、职称结构科学,具有系统会计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学院会计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 葛敏.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培养机制探索[J].高教论坛,2013(10)

[2] 段贞锋.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5)

[3] 刘家瑛,陈一平.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6)

[4] 汪文婷.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3).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作者简介:张晓雪(1986—),女,山西人,研究方向为会计学;王凤华(1982—),女,河南省人,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责编:李雪)

结束语: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双师型教师专业范文可作为双师型和会计和高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双师型教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卢慧聪,钟越(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摘要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就是持有双职称类的教师,是目前高……教育学校师资建设的一大特色 然而,缺少专门培训、&ldq.

校企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提升实习设计能力
盖陆祎 李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挂职锻炼、与企业的行业专家深入交流与合作……方式,提升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实习设计能力 可以在专业建设上保证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职业岗位要求,并具有职业发展能力;.

双师型教师建设探究
摘 要“双师型”教师与职业教育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提出来的,其本质是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特征,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同时,“双师型&.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和
一、何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最早在1990 年12 月5 日,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王义澄老师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建设“双师型&rd.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