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金融机构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跟山东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论文范本

主题:金融机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3

山东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该文是金融机构方面论文范本跟金融机构和农村和山东省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金融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金融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金融杂志关于金融的论文金融经济杂志社金融博览杂志

摘 要:自2006年底,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全国各省市纷纷响应落实组建工作.如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这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下简称三类机构)已经走进了第12个年头.值此之际,文章将对三类机构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并以山东省为例探讨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献策献力.

关键词:山东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5-131-02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是我国农村金融存量改革思维向增量改革思维的转变,是对我国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创建竞争性农村金融环境的关键一步.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三类机构的发展状况对改善省内农村金融环境和提高“精准扶贫”效率至关重要.

  就设立状况而言,根据山东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山东省内共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68家,其中法人机构127家,从业人员共计6331人,资产总额总计832亿元,较之2015年增加43.45%,增幅较大.三类机构中,尤以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发展较好:2015年年末小额贷款公司已达421家,累计发放贷款958.6亿元;2017年新增2家村镇银行,截止目前辖区内村镇银行共计127家,总量居全国第一,县域覆盖率超过90%,且2015年村镇银行民营持股比例已过半数,达52.38%,股权结构明显优化.

  就支农支小效果而言,2015年末,山东省三类机构存款规模和贷款规模均居全国第四,存贷余额分别为449.4亿元、335.4亿元,其中存款余额约53%为储蓄存款,存款稳定性逐步提升.贷款总额中,涉农贷款达到301.7亿元,占比接近90%;另据统计,贷款余额中95.29%面向农户和小微企业,共计382.63亿元,支农支小定位清晰,效果明显.

  就机构监管指标而言,2015年末,辖区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1.41%;平均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皆高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分别达到300.12%和4.24%,约76%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达到2.5%的贷款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省内三类机构统算资本充足率24.04%,其中一级资本达到23.10%.总体来看,辖区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稳中有进,监管合规,运行有效.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

  随着外部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以及三类机构自身的不断发展,诸多风险和问题开始暴露,作为增量改革起点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否有效发挥其“鲶鱼效应”和“汤水效应”,令社会各方堪忧.

(一)资产质量存在下滑风险

以村镇银行为例,辖区内该机构信用风险不断暴露,2015年末其不良贷余款和不良贷款率“双升”: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42亿元,达4.73亿元,1.41%的不良贷款率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实质较年初升高0.85%.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本就面向农民及小微企业一类的“长尾市场”,缺乏抵押担保物品,风险暴露大,加之未能有效利用自身灵活多变的机制优势,信用风险逐步显现.另外,受不良贷款的影响,部分批量设立的村镇银行整体发展缓滞,存贷款业务开始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二)三类机构发展极不均衡

  如前所述,从机构设立数量和存贷款余额方面来看,辖区内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皆已走向正轨,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截至目前农村资金互助社全省只有两家,发展进程近乎停滞不前.这一现象就全国范围内来讲也是如此,截止目前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小额贷款公司8610家,而农村资金互助社只有49家,对比悬殊.此外,三类机构合计规模也远远不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具体对比结果可见表1②,机构总数仅占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75%,资产总额占比仅为0.78%.

(三)市场定位有待进一步加强

  王曙光等人通过对比大型银行的客户和微型金融客户,认为后者更能为金融机构带来盈利空间,也更易分散风险.因此,进一步加快网点下沉进程,充分利用“软信息”约束和发挥自身的机制优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完全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但是,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末,山东省内依然有22家村镇银行尚未达到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目标,且盈利能力偏低,资金闲置现象较严重,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有待进一步强化.

(四)三类机构经营条件贫溃

  首先,三类机构作为新兴金融机构,在农村领域的公信力和知名度皆不如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直接造成了其吸储能力低下,资金来源受阻,进而影响其放贷能力,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双未能完全实现;其次,征信体系不健全,多数机构达不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标准,山东省127家村镇银行只有55家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以接口方式加入的更是只占14%;最后,三类机构经营范围狭窄,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支付结算处课题组(2014)通过调研辖区内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业务发现其中间业务匮乏,及电子支付业务发展滞后等问题,盈利方式单一.

  三、关于促进三类机构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优化经营治理机制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较于传统机构的优势就是前者更加贴近农村,机构设置小而灵活,更能适应农村的“熟人社会”特征.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机构并没有发挥这一优势,反而由于诸多原因出现了“脱农化”现象.因此,三类机构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商业化、本土化和创新化”的经营模式,根据所在地域的风土人情开创更为灵活的信贷方式,积极联合村组织及农村合作组织,实现联动经营.

  (二)增强三类机构的公信力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群众基础天生薄弱,后天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使得三类机构尤其村镇银行公信力远不如同业.通过国外成功社区银行的分析,不难发现统一的品牌管理、灵活的网点策略、精细的客户管理、产品设计的整体服务功能是提高金融机构知名度和增强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大型商业银行面向高端客户制定个性化产品,同样三类机构也能针对农户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设计特色产品.

  (三)落实政府扶持政策

  在三类机构成立之初,政府确实对其实施了较大的优惠政策,例如对于上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和上年末存贷比达到监管要求的村镇银行,按其上年贷款平均余额给予2%的补贴.但是诸多政策并未明显使其和农信社这类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区分开来,在同样的竞争环境下先天基础薄弱的新型机构难以与之抗衡.因此监管机构要实施差异化监管,完善扶持体系,引导其纠正并明晰自身的市场定位.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15年山东监管局年报.

  ②数据来源:山东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数据整理.

  参考文献:

  [1] 朱林.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 林艳萍.山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模式探讨[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 倪雯璟.从内外因共同作用看村镇银行发展路径-评《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J].经济研究参考,2017(13)

  [4] 岳婷.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71000)(责编:纪毅)

结束语,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金融机构和农村和山东省方面的金融机构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金融机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金融机构制度和产品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环境
葛鸣,王一斌(长春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600)摘要随着国家聚焦“三农”发展,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保障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金融发展,各类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 新.

营改增倒逼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改革
苏竞翔对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来说,营改增绝不仅仅是1 个百分点的改变,更是一场对自身经营管理结构的大改造,必须调整升级自身管理、主动适应新的规则,才能真正享受到税改带来的实际利润增长 当然,金融业营改增细.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金融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是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程度低、融资困难……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如何对农村金融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促进新型城镇化成为.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特征与政策效果
王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中图分类号 F832 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9923(2017)01编者按目前中国农村正处于金融抑制的状态,广大农民获得信贷和金融服务的权利.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