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脑梗死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主题:脑梗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9

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本文是脑梗死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跟脑梗死和溶栓和节点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脑梗死论文参考文献:

脑梗死论文参考文献 护理论文期刊护理论文范文大全护理医学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

吴慧慧 周建华

摘 要目的:观察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于我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溶栓护理,选择2016年7~12月于我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以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模式开展静脉溶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疗效、安全护理评价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试验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干预后疗效、安全护理评价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模式开展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可提高该类患者的溶栓安全有效性.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静脉溶栓;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7.11.005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系统危急重症类型,静脉深栓治疗对该病种具备闭塞血管再通[1]、降低缺血缺氧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2],但该治疗方案对时间窗的要求极为严格[3],且溶栓治疗存在着多部位出血和过敏反应的风险.急性脑梗死溶栓是一个环节众多且过程繁杂的治疗活动,护理环节疏漏、护理行为迟滞等,均会致静脉溶栓安全有效性下降.故而以优质高效护理缩短发病至溶栓时间差,降低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护理配合的终极目标[4].我科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使用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效果较好,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1~6月于我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8.17&plun;8.51)岁.选择2016年7~12月于我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男41例,女39例;平均年龄(57.89&plun;8.9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溶栓护理,试验组以护理行为节点线索引导模式开展静脉溶栓护理活动,即将整个围溶栓期划分为前中后3个节点,各节点均设计多条护理行为引导线,护理人员按照引导线于各护理节点分工负责,协调有序地开展护理工作.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2.1溶栓前节点护理行为线性引导(1)标本线.迅速采集血液生化、凝血功能、血RT标本并及时送检.(2)观察线.观察体温与脉搏、呼吸与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的动态变化并准确记录.(3)静脉线.选择粗直易于可靠固定的血管行静脉针留置操作.(4)抢救线.快速备齐并检查吸痰器、输液泵、供氧设备及其他静脉溶栓可能用及的抢救工具,必要时立即投入抢救.(5)联络线.与影像室进行DSA检查联络,依据患者现状做出手术特殊准备提示.(6)心理线.以沉稳态度、关切语言安抚神志清醒者,告知其医护人员正在针对其病情开展有效的救护工作.(7)教育线.以简洁语言科普化讲解病程与治疗干预方案,说明静脉溶栓价值及可能的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引导患方良好配合.(8)病史线.采集既往病史,重点询问出血、外伤、抗凝治疗史,协助医师完成用药安全性评估.(9)预见线.从护理角度评估围溶栓期紧急情况,设计应对方案,做好预见性护理准备.(10)转运线.密切观察,审慎评估,提供相关检查及转运护理.

1.2.2溶栓中节点护理行为线性引导(1)给药线.按照静脉溶栓操作流程迅速准确配制药物,静脉推注10 min后将余液于60 min内静脉滴完,遵嘱高质量完成脱水剂与胞二磷胆碱、依达拉奉、降压、降糖等给药护理.(2)监测线.密切监测患者呼吸与心率、脉搏与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与瞳孔、肢体状况、头部症状等动态进展,将血压严格控制于180/100 mmHg以下,防止血压上升所致脑水肿/脑出血等情况.(3)并发症线.预见性观察用药不良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发热、皮疹、寒颤等)以及头痛、血压骤变、呕血、出血倾向(穿刺点、牙龈与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有无血尿与血便等)等并发症,做好并发症紧急处置准备.

1.2.3溶栓后节点护理行为线性引导(1)观察线.继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呕吐症状、头痛剧烈、血压骤升等即刻实施CT检查,早期发现脑内出血.(2)检查线.做好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的标本采集送检与危急值处理.(3)休养线.构造舒适安静病室休养环境,告知绝对卧床休息意义并督导执行.(4)心理线.告知已采取的积极诊疗护理措施,用同类患者良好预后实例鼓励患者重建信心,缓解恐惧、焦虑、抑郁情绪,激发与维护积极乐观的诊疗护理配合态度.(5)家属线.向家属提供科学宣教,强调家庭支持价值,教会家属提供有效家庭支持的方式方法并引导应用.(6)活动线.协助患者翻身,溶栓3 d后患者缓慢坐起于床上伸展四肢溶栓7 d后渐进式下床活动,阶梯式增加活动量,勿过劳.(7)饮食线.制订饮食方案,指导进三高两低(营养、维生素、纤维素高,脂肪、盐低)、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量以防止便秘,少食多餐.(8)康复线.制订个性化康复活动计划并督导落实,防止关节挛缩/畸形、意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不良结局.

1.3评价指标(1)基本治愈标准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降90%以上,预后(BI)评分95分以上,患者自觉功能(肢体、语言、感觉)恢复良好;显效标准为NIHSS下降水平在46%~89%之间,BI评分75~94分,患者自觉功能(肢体、语言、感觉)恢复较好;有效标准为NIHSS下降水平在18%~45%之间,BI评分在50~74分;无效/恶化标准为NIHSS下降水平在18%以下,甚至不见下降反而增加,BI评分50分以下,患者自感症状未出现好转,甚至自感症状更重[5].(2)选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满分100分,评分值与缺损度呈正比.(3)静脉溶栓安全护理的评价指标.观察与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静脉溶栓并发症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置率[6].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c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等于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表1)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后及时处置情况比较试验组干预后出现并发症20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22例.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时处置情况见表3.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因其三高(发病率高与致死致残率高)特性成为我国民众健康重大威胁性病种[7],尽早溶栓重建闭塞血管再循环状态,可大幅度降低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伤害程度,围溶栓期护理质量与溶栓安全有效性密切相关[8].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涉及溶栓前、溶栓中和溶栓后三个关键节点,各节点均包含较多护理项目,如无有效的护理行为指引,护理人员易因紧张的抢救氛围而出现思维混乱、顾此失彼、协作低效等现象,不利于静脉溶栓治疗的高效有序实施.本研究尝试以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模式开展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干预后疗效、安全护理评价指标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以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模式开展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护理,有利于提高静脉溶栓的疗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伤害程度.在常规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护理中,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缺乏清晰的分工指引,在面对紧迫而繁多的护理任务时,临时口头约定分工,信息交流效果差,分工不细且易遗漏,最终导致护理重复、护理遗漏、护理时序颠倒等多种护理缺陷,阻碍溶栓进程,降低溶栓效果.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模式的应用,对三大关键节点各自所包含的护理内容进行线性整理,以形象短语做为线性提示,溶栓护理参与者依据具体情境分工领取线性任务然后按照各短语线所包含的护理内容提供服务,分工思路清晰,分工信息明确,分工交流快捷,分工反应迅速,且能通过两人或多人分工应答对护理内容进行多层检查,杜绝遗漏,可实现多名护理人员同步实施多点、多项有效护理,既可完美填补时间缝隙与护理缺陷,又可形成等量护理时间的效益倍增,从而有效缩短发病至溶栓时间差,确保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黄金时间窗内完成早期溶栓干预,提高脑部血流动力学获得及时改善的可能,避免或降低缺血缺氧性神经功能损伤.表1,表2所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疗效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

以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模式开展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可提高该类患者静脉溶栓安全性.静脉溶栓治疗在为急性脑梗死带来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结局的同时,也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多部位出血等并发症风险,严重者甚至可能因过敏性休克、严重脑出血等而出现致死性不良结局,尽可能提升静脉溶栓安全性方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益.由表3研究结果可见,试验组干预后的溶栓并发症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置比例高达100%,说明试验组溶栓患者虽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溶栓并发症,但均获得了早期发现基础上的及时干预,而对照组同一指标的结果仅为55%.由于静脉溶栓药物本身所具备的特定药效以及患者自身的差异化体质,静脉溶栓并发症存在不可避免性,故而我们将护理维度在这方面的努力方向界定为对各类静脉溶栓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置.本研究中,节点线性引导护理模式应用后,溶栓前节点中的抢救线、病史线与预见性,均为并发症的及时处置进行了超前性的人员用物与方案准备,溶栓时节点中的监测线与并发症线,则为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及时介入干预奠定了坚实的护理基础,溶栓并发症并不仅限于溶栓用药过程之中,用药结束之后的风险亦随时存在,在溶栓后节点中的观察线、检查线、休养线、心理线、家属线、活动线、饮食线等护理内容中,仍处处渗透着对溶栓并发症严密观察、积极预防、快速处置的护理理念.由此可见,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方案中针对静脉溶栓并发症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置这一护理努力方向进行了全面、积极、缜密的全程化设计,故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并发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向红,李海燕,蔡丽勤.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护理技术中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6):150-152.

[2]田强,张美增.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96-198.

[3]黄芳.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9):139-140.

[4]刘汉娥.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83-86.

[5]白玉琴,张素.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12):1095-1096.

[6]潘贤妃.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4):2292-2293.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5.

[8]杜艳丽,陈霞,韩宗利.不同入路行冠脉造影术的临床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88-90.

(收稿日期:2017-02-19)

(本文编辑崔兰英)

上文结束语,本文论述了适合脑梗死和溶栓和节点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脑梗死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脑梗死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和介入治疗对比
郭 胜 刘小娜同煤总医院 山西省大同市 037003【摘 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静脉溶栓与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00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选取自2012 年1 .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
毛楠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外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外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6年13月收治的113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6年46月收治的.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6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最后对结果进行总结和统计 结果60.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