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师专业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跟新课标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建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教师专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1

新课标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建构,本文是教师专业类有关论文例文和高中语文和新课标视野和素养有关论文例文.

教师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教师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论文新课改论文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订阅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摘 要:2017年版的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以“立德树人”为使命,沿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方向,全面提升“教书育人”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必须自觉同步地完善提升自己,实现“育人”与“育己”的协同发展,着重锤炼“五大素养”,即讲政治、重实践、广涉猎、善组织、会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师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经颁布实施.新课标修订组负责人王宁先生称,这是“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1].“兴国必先强师”,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师队伍,是新课标贯彻落实的关键.执行好新课标、深化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除具备教育理论、课程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等必备专业素质外,还必须自觉同步地提升自己,实现“育人”与“育己”的协同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要着重锤炼“五大素养”,即讲政治、重实践、广涉猎、善组织、会研究.

一、讲政治:语文课程时代性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开宗明义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2018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突出强调新时代教师要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确立,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普遍要求,也是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最起码的素养.

语文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课程,它既要面对现代社会的语文生活,又要面对现代语文生活中最活跃的、成长中的现代青少年,语文教师与广大学生的联系最密切、引领示范最直接、言传身教最具体.长期以来,语文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研究教材、总结教法、提升专业素养上,或多或少地忽视了自身的政治素养,或者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分内之事,与己关系不大.其实,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政治素养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其一,只有两个翅膀同频共振,两个轮子同向发力,才能更好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语文课程改革,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教师要把讲政治作为首要素养,贯穿于能力提升和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从大环境来看,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看,青少年又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具可塑性的关键时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加强思想武装,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中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红色引擎和时代动力.必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清醒认识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育人能力,热爱脚下的三尺讲台.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完美结合,最终将统一于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虔诚,对语文教师岗位的无比热爱.正如语文教学名师宁鸿彬所说,“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对自己的工作矢志不渝地热爱.”[2]

二、重实践:语文课程工具性的本质要求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就如同开山的斧、收割的镰,这是语言的天然属性.工具的意义在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反馈、校正,语言这把“工具”才会愈加锋利.语文课程重在学习语言,新课标对语文课程作出了明确定位,即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进一步证实和确认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师进行语言文字教学,必须重视语文实践,用实践检验语文学习的成果,用语文的成果更好地指导实践,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方法论在语文课程中科学具体的运用.

学生时代的就特别注重从书本走向实践,用生活检验所学.1917年的暑假,和他的好友萧瑜结伴游学,不带分文,一路靠写对子,抄抄帖子,换得饭食.他们步行游历了全湘十几个县,并写下了厚厚的考察笔记.对这此游学感触颇深,常对同学讲:“我们不仅要读‘有字之书’,更要去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3] 这次游学是对语文学习实践方法的最好运用,使得青年完成了由书本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一次升华,这符合认识和实践的一般规律.游学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值得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师借鉴.

注重实践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此次新课标修订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凝练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是“四对关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语文独特的专业素养,它最重要的手段和来源便是实践.学生只有在语文实践中才能提高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教师要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强化个体经验的积累、反思与感悟,更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现实需求,更多统筹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资源,让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大学”实践共促并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要提高对学生开展语文实践的指导能力.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社会实践、身边资源,通过多种形式语文实践的开展,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规律.

三、广涉猎: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必然要求

学习语文的关键在于读书.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外显形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新课标把“整本书阅读”“跨媒介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实用类阅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列入课程结构,特别是近几年热度很高的“整本书阅读”理念、方法,在这次新课标的修订中占有较重的分量,阅读的要求得到较为完整的体现.这对语文教师的阅读量、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引导作用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通过广泛涉猎,成为博采众长的“杂家”.

较之2003年版课标,新课标要求阅读和背诵的数量呈大幅增长态势,明确要求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总量均不低于150万字,这个量的要求是空前的.背诵篇目从14首(篇)增加到72首(篇),强调古诗文要“背诵”积累,背诵篇目都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难度和广泛性也大大提升,并且还给出了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求更高.乐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专题读、思辨读、读整本,是新课标在阅读上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鲜明导向.

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在阅读中,教师要扮演好引路者、同行者和鼓励者的角色.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教学相长”;要帮助学生选择好推荐书目,同时关注不同学生的读书习惯和兴趣,“因书施教”“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自身要广泛涉猎,先学一步、读深一层,“学为人师”.至于学习、阅读的路径,可以立足语文教学的主体,克服自身阅读喜好的局限,从文学史出发,多读经典名篇名著,建构中外文学史系统知识架构;以此为圆心,将阅读视野向文化史拓展延伸,系统研读一批文学史之外的文化史经典以及今人研究文化史的著作,学会在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解读文学作品[4];在此基础上,把知识结构扩展到历史、哲学、政治、逻辑、*、宗教和自然科学等领域.这样就进一步拓宽了自身的思维视野,充盈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建立了语文课程的知识大背景,具备了引领学生阅读的文化素养.

四、善组织:语文课程综合性的内在要求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一门文化内涵深厚、包罗万象的学科.新课标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组织课程的新方式,18个学习任务群分列于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三大版块,内容之丰、涵盖之广、要求之细,在以往的课标中是不多见的.“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5]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策划、善于组织,避免课程实施的随意性,增强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这是“学习任务群”目标达成的内在要求.

整体而言,18个“学习任务群”构成一个完整系统,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对语言运用基础能力的需求,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课程的实践能力.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师生互动,这是“学习任务群”释放的强烈信号,是课程内容的主体,直接影响到学业质量水平.

至于课程组织的方法,因人而宜、因地适宜,极具语文教师的个性特征,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果颇多,在此不再赘述.单从“学习任务群”体现出来的要求来看,语文教师要找准“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既“不抢跑、不越位”,又不能“失语、失位”.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有新突破、新思路,摒除中规中矩、因循惯例的教学模式,注重以专题的形式展开教学,选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安排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五、会研究:语文课程专业性的客观要求

语文是一门学科,有其科学的规律性;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有其自成体系的专业性.语文名师洪宗礼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就是“承认语文这个整体内部各要素的存在,用心寻找和探索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的规律,并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语文整体和各个系统分支各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6]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抽丝剥茧、鞭辟入里,以治学的精神做好研究.

比如,在古诗词、文言文的教学中,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传统“小学”的知识有所研习,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清字理,杜绝误读、讹传,挖掘深层的语言文字讯息,让现代语文教学“活色生香”.再如,教学实践中要多思考一些课程理论,多运用一些学理依据,对开展的课堂教学多变幻一个视角,从更高、更多的维度上予以考查,如学科本体性质、课程知识框架、教学教育原理、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等.读书和研究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双引擎”,如果说广涉猎、多读书是呵护语文教师职业发展的根基,那么研究探索则是在阅读、思考基础之上绽放的绚烂花朵.活跃于教坛的语文名师,如宁鸿彬、洪宗礼、王尚文、王栋生、赵克明等,无不是在教法创新、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颇有建树、成果丰硕.

首先,语文教师要会引导学生研究、创新.新课标突出强调探究学习,要从贴近学生的课程内容和生活实例切入,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发现问题、敏锐捕捉,进而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语文教师要积极尝试撰写学术论文.不断反思实践、勤于动笔总结,这是语文教师的优势,也是一门“看家本领”,教学经验的积累凝聚,教学改革的成果展示,课题研究的组织成文,这些都必须通过论文来物化成果、固化提升.最后,语文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学术“小领地”.要在语文学科内有自己的学术兴奋点,寻得一席之地,站稳脚跟,不断深入挖掘、开拓,融入自己的学术涵养、精神气质、文化品质,从这个“小领地”出发,去攀登更为高远广阔的学术群山.语文教师应有这样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自信.

以上提出的高中语文教师“五大素养”,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其中,讲政治是政治学方面素养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政治建设的要求;重实践是哲学方面素养的突出反映,是语文工具性天然属性的要求;广涉猎主要是从文学方面素养考虑,进而扩展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范畴;善组织是管理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学习任务群”目标的要求;会研究则是把语文学科当作一门科学而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治学精神在教学领域的体现.“五大素养”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只谈其一,均是新时代高中语文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王宁》,《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第1期.

[2] 宁鸿彬:《怎样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4期.

[3] 张锦力:《解读青年》,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25-133页.

[4] 谭邦和:《语文教师传承传统文化的知识准备与观念调整》,《语文建设》2017年第6期.

[6] 洪宗礼:《语文整体观的哲学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1期.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汉语言学系)

[责编 夏家顺]

上文汇总:此文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高中语文和新课标视野和素养方面的教师专业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师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新课标下如何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
引言高考改革后高中化学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化学学科具有较高的地位,然而教材体系、考试内容、教学安排、考核标准、要求能力……的种种变化、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策略
教师需要积极调整自身学习方法,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现代教育需求,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培养,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能力 情境教学法地有效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地保障,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法
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需要将学生看成是课程教学的主体,能在情景创设活动开设之际,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用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业优化的策略分析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进行相应的重视和培养,这种特性在高中语文的作业设计上也应该有所体现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应该使学生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