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师范教育论文范文 和唐波:师范教育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课题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师范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8

唐波:师范教育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课题,本文是有关师范教育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唐波和师范教育和课题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师范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师范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师德教育论文教育杂志社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唐波

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山东师范大学校长,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 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入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

一场大雨后的济南,天气格外朗净.在山东师范大学的千佛山校区,校园被西垂的日头暖暖地照着,教学楼的墙面有岁月流过的斑驳痕迹,尚未红透的爬山虎贴满了墙面,历史的厚重深深浅浅地藏在了一景一物间,使校园显得深远而悠然.

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唐波教授在这里已经度过了24个春秋.24年前的1994年,唐波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并留校工作,而此时,渤海湾另一边的山东师范大学还没有博士点,硕士点仅有20来个,尤其是化学学科,基础薄弱,亟需优秀人才作为科研骨干推动学科建设.一个恳切的眼神,一句承诺,而立之年的唐波义无反顾的来到了齐鲁大地.就在同一年,学校职称评定递上副教授申请材料的唐波被专家评审组破格晋升为教授.

24年里,唐波的身影出现在课堂、实验室,各大高校和研究院.即使当了校长,繁忙的公事也没有打乱唐波潜心科研、教学的节奏.带博士做实验,给研究生上课,研究领域前沿学术动态是他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他所在的团队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师这样描述他:“前脚下飞机,后脚就迈进了实验室的大门,穿上实验服就开始研究.”搜索唐波的名字,出现最多的词条是唐波领衔的课题组取得的多项突破.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长长的24年这些人生的高光时刻,唐波说得平淡而轻快,而在谈到我们此行的主要采访目的——师范教育,可以明显感受到他谈论中的思考和严谨.

师范教育是教师培养的源头

随着我国教育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教育及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而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优质师资.如何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唐波直抒己见:“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我们师范教育是教师培养的源头,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教师教育.”唐波认为,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师范教育是基石.

经济社会的竞争最终是教育的竞争.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正在向新师范教育转型,面对师范教育改革的艰深命题,唐波认为:“师范教育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结合.”当下,不少师范学院纷纷想摘掉“ 师范”的帽子,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对于“师范性”被弱化的现象,唐波看得很透彻:“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密切相连.基础教育涉及方方面面,责任重大”,在人才培养上,师范院校应该有自己的定位,不能丢掉师范的“根”.采访中,唐波没有回避当前师范教育出现的问题,对于社会上出现的“现在的师范院校还不如当年的中师”的声音,唐波认为,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带来了专业设置的增加,这对师范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只要全社会对师范教育重视起来,师范院校就能实现“ 弯道超越”.

唐波认为,经济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最终落脚点还是教育的竞争,师范教育要回应时代关切,与国际教师教育动态发展相适应,并从我国师范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多途径拓宽和整合办学资源,改造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升现代大学治理水平.“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师教育质量,以师范教育创新发展推动教育系统变革,这几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改革仍在路上.”唐波有感而发.

教育的发展要用科学的实证方法作支撑.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师范教育?唐波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推进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并做好制度顶层设计,构建政府、师范院校、基础教育部门等多方合作育人的治理体系.政府是师范生人才培养的投资主体,师范院校是师范生人才培养的组织者,而基础教育部门是师范生的需求方及实践场地的供给方,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上述诸多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教师教育质量和效率才能大大提升.其次,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这十五年是儿童青少年的大脑发展完善最迅速的阶段,所以,基础教育阶段要更加关注儿童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大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自身的再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要做好衔接,才能形成完整的未来教师培养链条.第三,再从前沿交叉科学的育人功能来看,“要通过多学科融合实现育人水平的提升”.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把握科学前沿的动态及前沿交叉学科的研究,把前沿的科学知识转化到教学中,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转化到教学领域,成为教学内容,是师范教育的关键.

在谈到多学科合作育人时,唐波打开了话匣子.“从交叉学科角度看,医学的发展具有典型性,因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应用,加快了医学的现代化进程.”唐波说,医学的学科门类是最全的,医学有分子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电子科学等,其吸收了多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疾病的诊治是“眼见为实”,通过应用如影像技术等比较科学的仪器和检测方法,使医生可以判断出人有没有病,病到什么程度,并根据不同人、不同体质、不同年龄阶段来精准分析病因和确立治疗手段.“这是思辨和实证的结合.医学的多学科应用可以给教育带来借鉴和启示.师范教育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课题,更应该关注科学的研究方式,教育的发展要用科学的实证方法作支撑.”唐波表示.

关于山东师范大学的多学科合作,唐波有自己的思考,他把目光投向了全球高等教育,“要向名校学习”.他举例说,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等都高度重视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发挥多学科优势联合攻关,促进相关学科有机协调发展.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早期从事多学科结合的雷达研究,带动通信、电子、计算机、生理学等成为了世界一流学科.牛津大学的医学材料研究项目促进了固体力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密切合作.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凭借其经济学、人口学、统计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工程学等学科合作研究课题,帮助解决了社会发展进程中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使各学科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得以快速提升,在服务社会对人才需求层面也做出了很好的探索.

唐波认为,一流学科为育人而生,在服务社会发展的同时,既要惠民济世,又要反哺自身发展.“开展学科研究联合攻关,打通学科壁垒,融合学科资源、要素,为未来教师培养提供更好、更多的平台,我们目前正在探索实践中.”多学科交叉实现了知识与知识的重新链接,是知识创新的过程,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师范教育更应关注多学科融合育人方式,才能培养好未来教师.”

师范院校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指数关系

采访中唐波提到最多的是“创新”,他说:“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主力军,一流的师范院校呼唤一流的教师.教师的质量决定教育的质量,唯有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教师,方能培养出创新型师范生.”他笑谈,教师的创新思维太重要了,一个师范学校的老师培养一千个师范生,一个师范生投身教育再培养一千个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指数关系.师范院校中,老师的学术水平高,上千个师范生受益.毕业生走向教师岗位,又使上千个学生受益,效益是成倍增长的.“现在教师和学生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是探索未知的学习共同体.”唐波表示,随着对教师工作复杂性认识的深化,要以平常视角来看待与理解教师,视教师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专业工作者,关注教师成长,不仅仅是专业层面的发展,对教师这一职业要有更多人文价值的思考.

青年教师是开放的力量.教育国际化日益影响和推动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跨国、跨地区流动已成为新常态.这种资源的流动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使得各教育要素主动和自发地在国际流动,教育资源在自主和他方不断交织中寻求优化配置.面对世界各国间日益频繁的教育交流,唐波认为,师范教育要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建立“国际化”的教师教育发展方式,师范院校作为“教师教育”的主要阵地,更应成为国际教育交流的积极参与者与支持者.唐波表示,青年教师是推动师范院校上升的活跃力量,更是开放的力量.山东师范大学要为青年教师施展才华搭建多样化舞台.

“领军人物是决定一个学科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唐波尤为看重有强劲创新能力、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在他的倡导下,山东师范大学实施了“百名博士”招聘计划,储备面向未来的青年才俊,以“学院+领军人物”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引领能力.山东师范大学筑巢引凤,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投入教育事业.人才“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让他们“留下来”,山东师范大学特别制定了“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让有科研潜力、学术水平的教师,通过到国外先进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所进行国际访问;对学术带头人实行三年自主培养,让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教师为教学科研工作带来新鲜血液和生机活力.

在职教师继续教育要接轨一线.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师是示范者和先行者.唐波敏锐地察觉,师范院校中老师的科研水平高,但缺乏教育一线的经历,这一矛盾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日益凸显,在职教师的职后培养为教师的基础教育实践素质提供了继续提高的机会.“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唐波主张,师范院校的教师是“未来老师的老师”,要“接地气”.“做幼儿教育到幼儿园去,做基础教育到中小学课堂上去”,高校的老师要从幕后走到台前,课讲得再好、职称再高也不能脱离教学一线.唐波引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内容说道:“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唐波认为,现有的教师聘任制度僵化,教师基础教育实践素养“先天性缺血”.为此,山东师范大学实行了本校教师和优秀中学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一方面,加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提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逐年扩大中学特级教师、教研机构教研员等教师队伍,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实导师队伍.建立、实施与优质中学双向挂职、岗位互聘机制,建立教师教育师资共同体,加强科教融合,实施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支持鼓励教师把科研课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吸纳师范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师生合作”教学模式成为常态,同时也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培养“ 站得住讲台”的未来教师

师范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唐波和全体教师的探索实践中,山东师范大学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唐波说:“我们首先从课程入手,改变课程设置不合理现状.大学的产品不是学生,是课程.”山东师范大学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教师教育类课程比例,课程设置更加关注多学科的合作和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仅知识的传授单向度的“满堂灌”等陈旧、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更加关注知行合一与教学活动设计互动,并改变以往技能训练不到位、基础技能训练不足等情况,增加教育实习、实践的时间.“讲课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递和记忆,而要着眼于知识转化和应用,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不是手把手地一点儿一点儿地带,而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老师的“看家本领”.唐波这样定义老师.

“学科+教师教育”培养未来教师.师范教育的发展与基础教育紧密相连.师范生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师范教育肩负着培养师资的重任.“师范生是师资队伍的后备力量,应该有综合的知识和能力,科学、适合的培养方式很重要.”唐波说,山东师范大学突破单一的师范教学模式与老化的教学手段,调整师范教育学科治理结构,采用“学科+教师教育”的师范生培养方式,即学科、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加上教师职业能力专业性、系统化的训练.“在教学方式上,以微格教学、小班化授课为主,确保山东师范大学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唐波十分强调科研创新,教育技术学科开发的“微课程平台”、小学教育专业创建的“浸润式实习模式”都产生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使教育事业阔步迈入新时期.信息技术推动了优质资源的共享,也给未来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信息时代,师范教育也不能在场外看热闹.人工智能使知识迭代更新加快.唐波认为,未来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与时俱进.为此,唐波特意将山东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系调整到教育学部,为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自如地运用数字化教育平台铺垫.唐波对教育技术的重视,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正是他对应用型教师教育的模式前瞻性的理解.“要时刻记得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教师,他们得站得住讲台.”唐波如是说.

新形势新时代呼唤更为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师范教育与社会需求共振.在唐波眼中,公费师范生作为农村中小学教育主力军,需要诸多知识和能力整合内化成一种教师的专业素养.山东师范大学回归“ 一专多能”的全科教师培养方式,以知识全面、能力突出的优秀全科教师为培养目标,将公费师范生单独编班,并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十余个专业课程群模块,学生选择一个与第一专业不同的专业课程群作为辅修专业课程.山东师范大学对师范生的培养突出教师教育的跨学科的属性和跨专业属性,使师范教育从闭环走向开放,呼应了社会对全科教师的诉求.

教育实践是师范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学和科研训练的出发点是面对实践.唐波承认,教师资格证向非师范生开放,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准入门槛降低,口径变宽.但师范生真的失去优势了吗?唐波并不认同这一说法.通过了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并不意味着就能教好学生,更不意味着教学时就能熟练地运用.“教育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和经验的积累,教育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唐波提倡,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磨炼教师的基本功,以此真正领悟教育的规律和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基于此,山东师范大学与中小学联合成立了培训基地,增加实训环节、实践学分比重,构建了“教育考察—观摩见习—模拟教学—专项训练—集中实习—反思研习”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的教育实践内容.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试讲、师生点评、课堂讲授”等环节,提升每一名师范生的执教水平.教师成长发展自有其规律.许多人忽视了教学的验证周期,唐波清晰地认识到,新教师的适应期短则两三年,也有老师需要三四年甚至更长的适应期,教师的适应期越长,学生成长的负效应累积就越多.“ 我们告诉学生,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教学岗位适应期缩短.”

“让师范生走进真正的课堂,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在一线的教学课堂上发现问题.”唐波说,山东师范大学师范生的论文紧扣基础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以教育教学为研究内容,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形式多样,并建立以档案袋分析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技能测评方式方法.山东师范大学的师范教育始终在教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轨道上稳步推进.

以教育创新为教育的生产力提供动能.教育应该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各种文章中,“创新”总和科技进步相连.近代中国山河破碎,那段屈辱历史恍然如昨,而如今,全球核心技术的竞争更为激烈,知识分子骨子中的“ 家国情怀”让唐波的眼光放得更为长远.创新不仅要指向企业技术的革新,还要指向教育科研成果.唐波不认同割裂科研和教学的关系.

唐波认为,高等师范教育要有协同性,不仅要和基础教育紧密衔接,还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为此,山东师范大学建立了“ 大协同”机制,打破学科间、高校间、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壁垒,组建跨单位、跨部门、跨学科研究团队,围绕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现代化建设、文化产业、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推动创新平台发挥智库功能,拓展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共建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研究、建立实践基地等方式,积极探索研究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产学研不仅要“ 顶天”也要“ 立地”,要以教育创新为教育的生产力提供动能.“ 没有必要争论教学和科研孰轻孰重,它们是一体的.”唐波认为,有声有色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成果密不可分,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受益.唐波介绍说,山东师范大学以高校的教师与教学一线的教师两支教师队伍作为师范生导师.师范生的校内指导教师深入基地学校参加实践,外聘导师加入高校教学和科研团队,加强校内导师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认识和了解,提升校外导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素养.两类导师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带着学生下基层、进课堂,进行实践研究和教学指导,把真实案例植入课堂与研究.“ 这种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对教育硕士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唐波说.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基础教育和高等院校的师范教育的无缝对接,又使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得以迅速完成,并持续推进.山东师范大学“ 科教融合”的育人方式,为我国的师范教育贡献了“ 山师大经验”.

接近发稿时我们获悉,唐波教授被任命为山东省科技厅厅长.我们不知,他是否还有时间穿上实验服走进实验室;我们也不知,他是否会在闲暇的空隙,偶尔也会怀念讲台上的自己.我们对未来有许多期许,未来也有无数可能,亦如科学研究的蜿蜒求索与人类的艰难跋涉一样曲折和充满挑战.我们对未来无法给出清晰的判断,但是可以预见,在深度变革的磅礴浪潮里,唐波教授必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影响一个区域的科技发展.

此文总结,这是一篇关于师范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唐波和师范教育和课题相关师范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唐波: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存在
2016 年12 月3 日,在国际残疾人日这天,湖南成立了省轮椅驾驶委员会 这是全省轮椅驾驶者的家,唐波是成员之一 而这里也成为越来越多和唐波一样,渴望突破身体限制、怀有驾车梦的残疾人之家 残疾人实现.

曹洪波:文学是一生的不了情
陌陂,这两个字,十人九不识 人们不明白这两个冷僻之字背后的隐喻,就像,读不懂曹洪波的如水才思缘何而来一样 “陌陂是个被时间淹没了的古镇 在南阳之东 之东就是南阳盆地的盆沿了”,.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学校音乐教育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有各自的民特色,如今民族音乐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开展的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从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民.

靠海吃饭: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
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越族”……,自称“京族” 19.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