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历史小说方面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井上靖与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创作特色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历史小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3

井上靖与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创作特色,该文是历史小说方面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与井上靖和历史小说和创作特色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历史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如何写历史论文

肖海艳

(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陕西 ·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 I313 文献标识码: A DOI : 10.16871/j.cnki.kjwhb.2017.10.070

摘 要 井上靖作为一位著名的历史小说家,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在创作方式上有其独特的形式.他的创作模式也曾遭到日本文学评论家的猛烈批评,为此他一直在找寻一种平衡,如历史小说叙事中纪传体和编年体、史实和虚构、 中国题材和日本传统美之间的平衡.他的作品中及无不弥漫着一种诗意的抒情和淡淡的哀伤,人物身上无不体现着一种壮美、 孤寂和命运的无常感.正是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和人物形象构建了他的历史小说的基调.

关键词 井上靖 历史小说 中国题材 创作方式 物哀情节

1 纪传体和编年相互糅合的叙事模式

历史小说的创作离不开史书典籍的影响,一般史书多以纪传体或编年体展开叙事.所谓纪传体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 反映历史事件; 编年体则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我国的 《史记》 、 日本的 《大镜》 都是典型的纪传体形式,这种叙事形式有利于推动人物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对人物性格、 人生轨迹的刻画, 有较大的虚构空间, 但这种形式缺乏时间上的整合性.编年体叙事形式始于我国的 《春秋》 ,日本的 《日本书记》 《荣花物语》 等也采用了这种叙事形式.这种叙事形式有清晰的时间轴,利于总览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 但一般对人物及社会文化的描述较简单.可见两种形式各有利弊.井上靖在创作过程中尽量避其短处, 利用其长处对二者进行融合应用.例如, 在 《天平之甍》 《楼兰》 中他采用的是编年体的叙事方式来叙述鉴真于公元 732 年东渡日本到 763 年圆寂于日本唐朝提寺等历史故事,但同时他还插入了五名虚构的日本僧人的故事来丰富故事情节.

另外在 《楼兰》 中将元朔五年至南朝元嘉二十二年西域楼兰国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按编年体的叙事形式展开叙述,与此同时对人物的描写和楼兰这个西域国家的国势衰落的过程及国民心理的刻画也是细腻多彩的. 《杨贵妃传》 这部人物传记看似一部人物传记小说,但井上靖认为自己采用了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杨贵妃从唐开元二十八年被唐玄宗召见至天宝十五年被赐死于马嵬坡的故事.其实这部作品中同样横向插入了以主人公为中心的多个人物命运的发展.井上靖正是通过糅合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种形式来进行创作的.井上靖通过将二者糅合的方式进行创作旨在发掘历史真相的同时增添小说的趣味性.这种创作风格是也正是井上靖历史小说的特色之一.

2 尊重史实大胆虚构的情节设置

如何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中把握史实和艺术虚构是困扰小说家的一个大问题.历史是不可逆转的, 历史记载也是无法篡改的, 而要使小说生动有趣, 作家在创作中难免要设置虚构的部分.井上靖在他的历史小说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取得二者之间的平衡的呢?他的早期作品 《漆胡樽》 比起还原历史事实, 更重视小说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他在创作 《漆胡樽》 之前无意间在博物馆见到了两个漆胡樽, 漆胡樽实际上是中国西域地区用来储存、 搬运水时, 驼在骆驼背上的一种工具.井上靖很想知道博物馆*的这两个漆胡樽是怎么从万里之外的西域来到这里的.然而他发现几乎没有关于这种器具的史料记载.因此他以漆胡樽为主角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虚构故事情节描绘出一幅中国西域图景.在《异域人》 中他叙述了班超伟大的一生.创作开始前他参阅了无数相关史料,然而这部小说最打动人之处却在他虚构的结尾部分.结局中班超三十年后回到故国已经完全不像一个胡人了, 他毕生的努力化为了泡影.这种与前面章节完全逆转的收尾形式无形中唤起了读者对历史的无限思考.

除此之外, 他早期的如 《天平之甍》 《敦煌》 《楼兰》 等作品取材于中国历史记载, 其真实度很高.尤其是 《天平之甍》以中国僧人鉴真东渡日本的史实为创作素材, 被称为 “事实小说” .然而这些早期的历史小说的创作中虚构成分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即便是真实性很高的 《天平之甍》 中也有很多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虚构部分.其中和鉴真一起东渡的五名日本留学僧人就是作者虚构出来以增强故事性的.井上靖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创作视角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模式来激活单调乏味的历史文献,在主体遵照史实的基础上为小说增添无限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楼兰》以考古学者挖掘出的一具楼兰女史为开端, 进而展开对楼兰国的存亡进行叙述.在井上靖开始创作该作品时他能找到的关于楼兰国的史料记载很少.在有限的史料基础上他融入了大胆巧妙的虚构情节.小说中虚构了赵行德、 朱王礼、 尉迟光这三个主要人物, 其中西王李元昊、 敦煌太守曹贤顺、 延惠等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但这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并不是井上靖笔下的主角. 《敦煌》 的创作则始于敦煌千佛洞中发现的佛典,同样加入虚构和想象来构建当时的历史风貌.

总而言之,井上靖早期的作品以中国历史记载为主框架的同时融入了大量的大胆想象和虚构的部分.这样的创作方式既有利于避开史实的单调和平面性,又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吸引读者.对于这样的创作方式有评论家认为太过于主观臆断缺乏真实客观性, 过于注重小说的趣味性,很难划定为历史小说;另外也有评论家认为他巧妙地把握住了史实与虚构的平衡.业界关于他的创作方式的争论在《苍狼》 发表后达到了顶峰, 引发了有名的 “狼争论” .

争论的发起人大冈升平对井上靖的这种创作手法给予了猛烈的抨击.首先他提出蒙古根本就没有关于成吉思汗出生的秘密之说,也没有蒙古男子视狼为自己祖先的化身及精神导引之说, 更没有所谓的 “大征服” , 很明显这些都是井上靖的想象和虚构.其次, 《苍狼》 中人物的设置和描写都是为了迎合大众之口而经过加工的, 缺乏真实性.因此, 大冈升平认为井上靖的这种创作方法太过于偏离史实,不能称之为历史小说.井上靖就大冈的评论给予了回击, 他反对大冈的将历史和小说等同起来的观点.井上靖认为自己所写的历史小说是将历史学家无法考证的历史进行了续写.他的历史小说是从表面上看不到的 “历史” , 但却在灵魂深处渗透着 “历史” .这次争论虽分不出谁胜谁败, 但井上靖开始重新思考和反省自己的创作方式了,逐步开始重视史实减少虚构和想象的部分.代表的转向之作有 《杨贵妃传》 《洪水》 等.其中 《杨贵妃传》 是他严格按照史料记载以编年体和纪传体糅合而成的作品, 有很高的真实性.

总之, 继 “狼争论” 后, 他的创作方式转向了以史实为重的创作方向, 这也是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小说家认真、 负责态度的体现.

3 中国题材中蕴含日本传统的物哀理念

读井上靖的历史小说不久让人体会到历史的沧桑感,还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和细腻、 幽美的抒情基调.此外, 他朴实平淡的笔锋中还激荡着对于壮美、 崇高的追求,在悲壮中追寻凄美是井上靖历史小说独特的审美视角.这种审美旨趣集中体现在日本美学传统 “物哀” 上.同日本的众多作家一样, 井上靖也继承了这种传统美学. “物哀” 是江户时代日本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物哀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是 “真情流露” , 即人心在触及外部世界时为之感动、 自然流露出的情感.喜悦、愤怒、 恐惧、 悲伤、 思恋、 婉转、 憧憬等细腻的情感都是懂得“物哀” 的表现.物哀是日本自古就有的美学思想, 仅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 它也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方面.物哀并不是我们望文生义的悲哀之感. 《源氏物语》 中出现的 “哀” 多达上千种, 是 “物” 和 “情” 的一种结合.其内涵更加丰富, 包涵赞赏、 亲爱、 喜爱、 可怜、 共鸣、 同情、 悲伤、 怜悯、壮美、 感动、 失望等诸多情绪.我国作家王蒙评论井上靖小说道: “他写得深沉、 细腻, ……同时他又写得相当 ‘平淡’ ,……作品中表达出一种悲天悯人的心肠,一种超越最初的情感波澜的宁静, 一种饱经沧桑的对历史、 对社会、 对人生的俯视, 一种什么都告诉了你的直截了当, 同时什么也没有告诉你的彬彬有礼.他的风格很独特, 很有味儿.”①

《天平之甍》这部作品中塑造了鉴真这位命运多舛、 不屈不挠的悲情僧人的形象.井上靖通过朴实无华的笔锋描述鉴真东渡日本的艰辛.另外有一名叫业行的日本留学僧人在异国他乡的寺院夜以继日抄经, 尝尽了孤独、 寂寞, 最终在垂暮之年返回日本途中遭遇暴风雨连同佛经一起葬身海底, 这无不让人感叹命运无常、 生死难料的悲悯人生.井上靖对这一平凡的留学僧命运的设定与他自身所带有的日本传统 “物哀” 情节脱不开关系.另外他的这种纤细、 哀婉之情还多体现在西域题材的作品中.

《敦煌》中赵德行与回鹘王女告别时有这样的描写 :“他发现女子的悲伤不知不觉地渗入自己体内的脉搏去了.”②151 并且,“女子纤纤细手的冷意, 留在了赵行德粗糙的手掌上.”②151 从此以后,“行德想念女子想得胸痛, 并且每当想起女子时, 总是在手掌上感觉到女子手掌的丝丝冷意. ”②152这种细腻、 哀伤的笔调流露着一种淡淡的惆怅, 这种浓郁的哀伤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巨大冲击, 同时也唤起读者共鸣.另外, 《敦煌》中的主人公赵行德在等待会试时不由得睡着而失去了考试资格,井上靖一反常人的思维没有描写赵行德的懊悔, 而是以他所吟的孟郊名诗中的两句“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来表达了主人公当时难以抑制的悲伤, 并深深地触碰到了他的心理变化.

井上靖笔下的男主人公无论戎马半生的班超,抑或面对洪水徒劳抗争的索劢,还是被出生秘密所困扰的成吉思汗和他的长子, 他们都是孤身奋战、 顶天立地的英雄, 他们身上有着挥之不去的孤独感.评论家山本健吉曾经这样评价井上靖西域题材历史小说中的人物: “我们从作者要跟古人讲话的感情中,可以看出井上氏倍感孤独的心情.他把无法对任何人讲出的感受,变成对古人诉说的语言.并且在这种情况下, 井上氏尤其喜欢选择由于被无法诉说的热情所驱使在异域活动的人们.这些人是对自己活动的真实意义被埋没,不为任何人知道而又毫不介意的孤独者.在井上氏的作品里出现的人物, 正是作者梦幻中所向往的驰驱在沙漠中的自己.”③568 在孤独之外他们又都带有某种英雄情结,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去完成使命,即便失败也是宿命无常的安排, 但他们都认真对待人生, 与命运抗争, 有不轻易放弃的壮美风骨.井上靖所塑造的这种豪迈、 悲壮的男儿形象一方面是他汲取了中国典籍中的人物形象精髓,另一方面他又赋予了这些人物日本传统的精神因素, 如物哀、 武士气质这些因素.特别是井上靖认为赞美一个男性没有给他赋予武士的气质更好的方式了.日本有句俗话, “花中樱花, 人中武士” 就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诠释了.

综上, 井上靖作为一名杰出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家, 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构建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和一幅幅画风细腻的中国图景.他的作品在创作方式和人物刻画中既汲取了中国传统因素又赋予了日本文学所特有的细腻和哀伤、 无常之感.他的这种兼容并举的独特方式吸引了一批批中日读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作品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归纳上文,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井上靖和历史小说和创作特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历史小说本科毕业论文历史小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剑扫烟尘评长篇历史小说《凤舞花溪》
小说的容量极大,历史、人物、风物、风俗、故事…………都可以进入,读者都能够从里面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小说评论,也力图从不同侧面对作品进行解读,或认同,共鸣,或提出异议,反对 小说凤舞花溪写活土司制度.

精神考古和灵魂重铸评徐观潮长篇历史小说《名将陶侃》
最近,徐观潮先生推出其历时数年打造的四十万字长篇历史小说名将陶侃1,读罢启发感触良多 陶侃(259—334),祖籍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 作为晋朝的名将,陶侃.

中国写实油画在中国绘画历史中的作用
摘要中国写实油画一直占据着中国油画发展的主流,它的存在具有主导性,这与中国国情有关,所以分析中国写实油画的作用有一定研究性,从写实油画的系统性的引入,对中国传统绘画及现、当代中国油画发展都起到了关键作.

相关评论往历史机遇期不会再和中国擦肩而过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国家都有过很多机遇,但真正能把握住机遇的凤毛麟角 今天历史在一个恰当的时空交汇点再次眷顾中华民族,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了民族的伟大复兴,整个国家和人民踌躇满志 这一历史机遇期是真实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