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博物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厦门市博物馆藏陈元光漆线雕塑像相关论文范文集

主题:博物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6

厦门市博物馆藏陈元光漆线雕塑像,该文是博物馆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博物馆藏和陈元光和雕塑方面论文范文集.

博物馆论文参考文献:

博物馆论文参考文献 博物杂志订阅

摘 要:漆线雕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厦门独有的民间手工艺精品,至今已有 300 多年历史,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蔡氏家族已历经13代传人.厦门市博物馆*的陈元光漆线雕塑像,是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大师的作品,它体现的造型、线条、装饰、彩色、画脸,都是漆线雕最传统的工艺,堪称这门技艺的生动教材.

关键词:漆线雕;陈元光;蔡水况;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厦门市博物馆精心布置陈列的馆藏精品文物展展厅里,珍藏已久的文物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风采,精美的瓷、温润的玉、典雅的字画、高贵的青铜器……岁月悠悠,每一件文物都闪发着历史的宁静之光.这些精致的文物中,一尊制作精美的漆线雕陈元光塑像静静伫立一旁,造型精巧,手工精微严谨,十分特别.

一、失而复得的“开漳圣王”漆线雕塑像

这尊陈元光漆线雕塑像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技艺传承人、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大师的作品.圣王陈元光面色赤红,圆睁着双目,颌下留着数绺长须,高1.5米,宽0.8米,纵深0.72米,身披龙袍、盔甲,盔甲“甲花”结构严谨精美细致,九吞十八结变化多端,头戴有双龙抢珠图案的圣王冠,裤腿上是常见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缠枝草花纹,非常精美.所坐的椅子扶手还有蛟龙盘绕.造型生动准确,神态端凝,把一个威风凛凛、功勋卓著的统帅威武神勇的风采展露无疑.它的发现也很巧合.1991年,蔡水况大师受第五码头附近的陈元光庙委托制作了这座塑像,1992年10月完成.可惜的是,那座庙只存在了3个月就被拆掉了,塑像从此下落不明.1993年厦门海关查扣了一大批运往海外的重要物件,其中便有此塑像.海关随后将塑像送往厦门市博物馆,因无合适的展出机会,此后的近20年,它都*在博物馆库房里,直至馆藏精品文物展开展,才重见天日.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生于唐显庆二年(公元 6 5 7年),河南固始(或称光州、岭南)人,自小聪明敏慧,文武双全.为进一步确立唐朝在漳州的统治,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唐高宗进封陈元光之父陈政为朝政大夫,领岭南行管事,率领府兵及将士前往福建,镇压少数民族的起义.陈元光以鹰卫将军身份,随父领军入闽,镇压漳州地区起兵反唐的“蛮獠”(今畲族祖先).仪凤二年(677年)四月,陈政逝世,陈元光以鹰扬将军身份代领父众,袭左玉铃卫翎府左郎将之职.历经百多战,基本平定了“蛮獠”的反抗,稳定了岭南一带的局势,换来该地区此后二十多年的和平时光.

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上书《请建州县表》于唐朝廷,请求于泉、潮二周之间,新建一州,变原来的七闽为八闽,并委派地方官吏进行管理.在他看来,仅靠武力征服不能解决泉、潮二州之间的问题,要根本改变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落后状况,必须建立州县,发展经济和学校教育,进行思想感化,从而实现各民族的融合.唐朝应允了陈元光的请求,建立漳州,下辖漳浦、怀恩二县,并令陈元光首任漳州刺史.漳州建立后,陈元光便率领部众“剪荆棘,开村落,收散亡,营农积粟,兴贩陶冶”,积极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他开创了漳州地区的屯田制度,命令驻军开垦荒地,自给自足;他还收容流民,让他们开荒种地.这些人充分利用了漳州优越的自然条件,带来了从中原地区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使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同时,陈元光也十分重视文化、教育的建设,着手兴办学校,将中原的优秀唐文化传承到闽南,使闽南一带走上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漳州地区的经济面貌和风土人情,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中原南下的北方人与漳州当地的汉族以及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慢慢开始融洽.陈元光被尊为“开漳元祖”“开漳圣王”,千百年来,不止在漳州,福建其他地区、台湾等地的人们也将其升华为“护国佑民”的保护神,用各种形式供奉和祭祀陈元光的英灵.

二、厦门(蔡氏)漆线雕的工艺与特色

这尊陈元光漆线雕塑像,体现了蔡氏漆线雕的传统工艺与特点,值得我们好好欣赏、体会.漆线雕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厦门独树一帜的民间手工艺精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蔡氏家族已历经13代传人.漆线雕技艺是唐代彩塑艺术的遗脉,它的发展有赖于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和民间宗教的兴盛及.宋元时期,它受当时的线雕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等工艺对其影响深重.明末清初,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到清代中期已十分成熟.清末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影响,漆线雕艺人生活朝不保夕,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有所下降,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重新发展.2006年,厦门漆线雕被正式批准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蔡氏漆线雕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漆线雕最初被用于神佛塑像的装饰,最早的制作基地在同安县马巷镇.有姓名可考的蔡姓艺人,现在最早可追溯到约清嘉庆年间,为第8代传人蔡善养.至蔡氏第11代传人蔡文沛时,马巷蔡氏作坊“西竺轩”迁到厦门.蔡文沛先生是蔡氏传人中承前启后的人物,他摆脱了漆线雕用于传统神像的桎梏,尝试用其来表现历史人物.打破传统,广收学生,公开家门绝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的冲击,佛像生产被严令禁止,依附于佛像生存的漆线雕工艺也面临生存危机.蔡氏漆线雕第12代传人蔡水况决定对漆线雕工艺进行改革性尝试,大胆地将漆线雕的各种吉祥纹样设计在器物表面,创造性地使漆线雕成为新派装饰艺术品.一经推出,大获成功,这种新工艺的表现形式由此成为了现代漆线雕的主流.漆线雕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蔡水况大师的艺术作品也得到了业界的肯定,中国工艺美术馆*有他的经典作品——《还我河山》和《波月洞悟空降妖》,蔡氏漆线雕也由民间工艺品晋升为殿堂艺术品.

漆线雕的工艺十分复杂,它是将胚子雕塑完成后,把陈年的砖粉、熟桐油和大漆等材料调合,反复捶打,逐渐形成柔软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利用手工,搓“土”为“线”,是为漆线,最后在涂有底漆的胚体上用漆线塑造出精细而有浮凸效果的图形,常用工艺是盘、结、绕、堆.这种独特的技艺为厦门独有,成为厦门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标签之一.鉴赏漆线雕艺术品可以着眼四个方面.第一,线条之美.不同于沥粉挤压出的线条,漆线弹性极好,随意粗细,随心盘结,用材料的原始属性表现线条自身的艺术张力,展示了中国古典美术重意不重形的审美视角;第二,色彩之美.漆线雕 “错彩镂金,雕缋满眼”,组合中国传统色彩,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宫廷文化汇纳于一,中国封建时代森严的等级观念也在一个作品上归为平等;第三,图案之美.漆线雕艺术品汇集了丰富的传统图案,北方南方,西域南洋,兼收并蓄各大门类艺术的图案精华,同时又以独创的风格表现.新瓶旧酒,老歌新唱,虽为传统工艺,却具有着鲜活的时代精神,也可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强大包容性的缩影;第四,手工之美.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是传统的漆线雕制作工艺的四大方面,一件漆线雕作品的完成,经历条、盘、缠、堆、雕、镂、刻等十几道工序,往往需要数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匠心独运,妙手偶得,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漆线雕工艺品.所以说“手工”,是漆线雕的灵魂,学会欣赏这种“手工”是对传统匠人精神的尊重.

三、结语

漆线雕造像系列可以看作是闽南地方文化史的标本,从中折射出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的风俗、人文、历史、宗教,值得深入研究.除了精湛的传统手工艺水平,漆线雕本身闪耀着的中式古典审美的光芒,赋予了它极高的经济价值,也成为我国政府向国外友人赠送的精美礼品,其精湛的制作工艺,浓郁的中国味道,被国外友人视为珍宝.这尊陈元光塑像体现的造型、线条、装饰、彩色、画脸,都是漆线雕最传统的工艺,堪称这门技艺的生动教材.它的展出,为厦门市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增添了一抹独特亮丽的色彩,也让民众有机会更亲近了解漆线雕这一厦门本土的古老工艺.

该文点评:上文是关于博物馆藏和陈元光和雕塑方面的博物馆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博物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古代瓷器》出版如是观
中国是世界上制造陶器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发明瓷器最早的国家,一万年前已有陶器生产,三千多年前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从7世纪开始的唐宋时期,中国制瓷业突飞猛进,形成以汝、官、哥、定、钧为代表的五大名窑 .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石涛《苦瓜和尚书画册》考释
内容提要石涛是中国绘画史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石涛苦瓜和尚书画册进行考释,结合石涛的遗民身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石涛的艺术风格进行解读 本文认为,石涛在苦瓜和尚书画册中通过图.

天津博物馆藏清前期绘画精品
编者按改朝换代使艺术家产生更广泛更复杂的人生体验,艺术家也因此迸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明清易祚,清代前期即为绘画史上一个极为特殊阶段,比如山水画,众多绘画风格并存,名家荟萃,流派纷呈,其成就之高,.

武汉博物馆藏清代书画概述
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和一些私人收藏机构是搜集、庋藏和保护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作品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对所藏书画进行展示,向公众宣传、研究、出版、普及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重任 武汉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