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课程建设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和认识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主题:课程建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7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和认识,该文是有关课程建设专升本论文范文与实践和课程和建设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课程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图书馆建设杂志新课程导学期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摘 要]为实现智慧育人、育智慧人的目标,清溪镇中心小学根据校情和学情开发与实施了“三结合”课程,即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德育课程和乡情课程.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包括田野课程、创编课本剧课程、英语话题整合课程,校本德育课程包括心理干预课程、礼仪教育课程,乡情课程包括客家风情课程、非遗课程、少儿工艺美术课程,这些课程极大地丰富了“三结合”课程内容,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校本课程;德育;特色;核心素养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的教育,引领学生智慧成长,促进教师生成教育智慧,实现智慧育人、育智慧人的目的,清溪镇中心小学根据校情和学情开发与实施了“三结合”课程,即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德育课程和乡情课程.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包括田野课程、创编课本剧课程和英语话题整合课程.校本德育课程包括心理干预课程、礼仪教育课程.乡情课程包括非遗课程、客家风情课程和少儿工艺美术课程.我校组建了课程开发小组,通过分析现状,找出发展特色,拟定目标,编制课程方案并定期评价,不断改进.这套课程具有系统性、渐进性、特色性.由于课程的实施尚在探索阶段,很多地方尚需改进,如实施的深度和广度、资源的有效整合等,我校将不断打磨,积极促进课程及其体系的完善.

一、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

根据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践的总体要求及“慧教育”本土特色课程建构愿景,我校整体规划与建构课程,开展有效的课程学习活动,探索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课程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

1.实施田野课程

田野课堂强调以学生生活为中心,为学生创建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自然的环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使学生进入成为现实情境中的一员,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田野课堂尊重学生生命,尽显人文关怀本色,还精彩于学生,是实践“慧教育”的良好载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实施了田野课程.

(1)开发田野课程资源.

我校坐落在中国最美小镇——清溪镇,毗邻清溪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在校园内,学校引种语文课本中描写到的部分植物和地方特色植物,让学生去观察,真实体会.

如六年级学生种植毕业树时,学校引种了东莞市树白玉兰,表达了对白玉兰奋发向上的精神的敬畏;引种了清溪莞香园里的莞香树,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和莞香文化的教育;引种火红如血的凤凰树,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种的木棉树和火焰木,营造温暖的氛围,使学生沉浸在团结友爱的气氛中……

(2)整合各学科教材资源,编制田野课程方案.

各学科组组建课程开发小组,认真研读教材,找出适合田野课堂的内容.如语文教材中描写植物、动物、环境的内容,数学教材中的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做社区小主人”主题活动,美术课中的写生等内容.然后课程开发小组根据学校及周边资源,选取场地和教学资源,形成初步的田野课程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完善的校本田野课程方案.

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是社区小主人”的活动中,为了实现“做社区小主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目标,在开题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做社区小主人,了解社区的文化、环境.通过讨论,学生决定分成三组分别调查社区环境、社区文化和社区的邻里关系.

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利用放学时间和周末走出校园,到清溪各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学生在现实场景中,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和发现.在成果展评课上,学生分成“心系社区绘蓝图”“左邻右舍一家亲”“文化之水细长流”三大组汇报实践后的收获.三大组的汇报均基于选题开题课时发现的社区问题.“心系社区绘蓝图”组通过开展小义工的社区服务活动,汇报解决社区环境问题的收获;“左邻右舍一家亲”组的汇报使学生认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文化之溪细水长流”组的汇报,让学生认识到社区的意义,对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物产特色、民间风俗有所了解.展评课的材料全部是学生自己实地调研得来的.学生自己录制视频、制作课件、写汇报稿,知识与能力在田野课堂的实践中得到积累和提高.

2.创编课本剧课程

不喜欢上语文课,觉得语文课沉闷、枯燥;怕写作文,习作言之无物是我校绝大多数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生好动、爱表现的特点,语文科组引入了创编课本剧的课程,引导学生进行选文、研读、改编、编演、评议.

(1)研读环节.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进行认真研读,深入领悟文本主旨,掌握文本所描写的背景,弄清文本的艺术特色,把握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研读,学生自然能熟练掌握课文.

(2)创编环节.

小编剧依据文本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丰富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训练学生的创作能力.

(3)评议环节.

评议环节要结合文本内容,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来评议学生的表演是否到位.学生可以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是否传神生动等方面进行点评,也可以从环境的铺垫进行点评.把课本剧上传到班级群,进行线上点评,不仅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通过课本剧及点评体现出来,让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课本剧和提出的问题进行第二课时的备课.

开设创编课本剧课程以来,我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与实验班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而且在与课本剧有关的比赛中频频获佳绩:科普剧《小海龟奇遇记》获市科普剧表演比赛一等奖,幕课案例《微课、课本剧相结合的预习模式》获市幕课创新案例评比三等奖,课本剧《景阳冈后记》获镇课本剧比赛一等奖、市优秀奖,课本剧《森林的呼声》获市三等奖.

3.构建英语话题整合课程

在东莞市“慧教育”理念的辐射下,我校英语科组逐渐摸索出一套教学理念——“3C智慧课堂”,即Critical(批判性)、Cooperative(合作性)、Creative(创新性).同时,为了优化和丰富英语课堂,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英语科组认为话题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我校开展了小学英语话题式教学资源整合研究,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探索出“话题+任务单”的自主学习模式,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话题式教学;开发“互联网+”、人工智能学习资源,并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重视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充实英语智慧课堂教学理论.

通过实践,我校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使教师教学方式得到了有意义的创新和变革.

二、建构校本德育课程

为了提升教师德育智慧,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校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建构校本德育课程,创新德育方法,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打造心理干预课程

小学阶段是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的重要阶段.当前学生因压力较大,存在不同形式的心理问题,如厌学、偏执、自私、说谎、敏感、自闭、怯懦、暴躁等.针对这一现状,我校开设了心理干预课程.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我校的心理干预课程主要分为群体干预课程和个别干预课程两个方面.

群体干预课程主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课堂授课方案或活动方案,由班主任在班会课或思想品德课上实施,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启蒙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个别干预课程主要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社工针对以下五类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一是受刺激后心理或行为出现异常的学生;二是因学习压力大而心理或行为出现异常的学生;三是因上网成瘾而影响学习的学生;四是性格内向且心理或行为出现异常的学生;五是因人际交往障碍心理或行为出现异常的学生.

如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干预,为了达到“让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的课程目标,我校设计了以下活动:①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家庭情况、表现情况以及每一次谈话的情况和效果;②组建“单翼的天使不孤单”的单亲大家庭,定期开展座谈会等活动,让学生宣泄痛苦及委屈,并在交流中互相关爱,互相鼓励;③开设“悄悄话”群,为学生提供倾诉的平台;④积极应对学生遭遇不幸,如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或树立优秀的单亲孩子榜样,让其现身说法激励其他单亲孩子,让他们明白有时候困难、挫折、不幸是一种财富,它能催人奋进.

2.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形成的.我校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礼仪课,由专门的教师授课,从社会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使学生学会尊老爱幼、礼貌待人,懂得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同时,我校每个学期都会评选“文明礼仪标兵”,开展礼仪教育实践.

三、建设乡情课程

1.开发客家风情课程

清溪镇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客家风情浓郁.我校充分利用这一本土特色,开设清溪客家风情乡土课程,并通过查阅书籍、参观客家风情展等方式,让学生解清溪客家“战乱——逃亡——迁移——求生——安顿”的全过程以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逐渐壮大、不断发展的史实.通过实地考察、访问老艺人、制作客家传统美食等多种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了清溪的民俗风情、人文风貌,继承了客家人坚韧、豁达、勤奋的族群性格.

2.开设非遗课程

麒麟舞可以说是清溪的一张名片,传达着喜庆与祥瑞.2011年,清溪镇麒麟舞成功申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教育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为了传承这些传统民间艺术,使麒麟舞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普及,我校推出少儿麒麟舞蹈校本课程,对少儿麒麟舞的教学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传统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2011年,我校组建了小学生麒麟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麒麟舞,我校请来了清溪镇麒麟舞的重要传承人黄鹤林先生.传统麒麟舞比较适合成年人表演,对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我校领导和音乐科组教师与黄鹤林先生共同探索了更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表演方式,将传统麒麟文化艺术元素植入少儿舞蹈中,创作出一种新的麒麟舞表现形式——少儿麒麟舞蹈,并用四个月的时间编排了第一个麒麟舞蹈节目《清溪小孩舞麒麟》.在学生的演绎中,麒麟的形象生动传神,时而威风凛凛,时而谦恭有礼,十分讨人喜爱,体现了麒麟艺术与儿童泛灵性的完美结合.

我校麒麟舞蹈队曾获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会演的金奖、广东省第四届麒麟舞大赛铜奖等殊荣,并多次受邀参加清溪镇春晚表演,2017年登上了东莞市少儿春晚的舞台.

3.开设少儿工艺美术课程

KT 版画是手工与绘画相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材料易得,工具简单,具有强烈、明快、纯朴的独特艺术效果,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局限.我校KT版画进驻课堂始于2010年,2013年通过市级立项课题《小学生KT版画教学的实践研究》,2015年获得东莞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衍纸艺术制作在三维创造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创造性,我校对衍纸手工进行了探究,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结合KT版画和衍纸手工的探索成果,开发了《少儿工艺美术》校本课程.该课程以清溪客家风情为题材,以儿童视角进行采风和创作富有童趣的工艺作品,很好地将美术与本土特色风情融合起来,是对美术教材的有益补充,具有开创性.目前,此课程已经在五年级及我校少年宫项目中开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本土特色课程的建设实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仍在探索阶段,难免存在不足.我校将不断开发新的符合校情和学情的校本特色课程,以丰富校本特色课程门类,完善校本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对现有的特色课程,我校在实践中将不断打磨、改进,积极促进课程及其体系的完善.同时,我校将进一步分析特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元素与师生思想、行为、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关联,诊测特色课程实践的成效,以“智慧育人,育智慧人”为目标推进课程改革,引领学生智慧成长,促进教师生成教育智慧,实现智慧育人、育智慧人的目的.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实践和课程和建设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课程建设本科毕业论文课程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心慧心理校本课程建设和实践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为例
【摘 要】开发心理校本课程有利于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通过分阶段进行心理渗透教育,细化校本课程内容,灵活选择实施方式,活化校本课程内容,创新家庭作业形式,丰富校.

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推进课程变革
【摘 要】解析国家的教育政策,追溯江苏省常州市国英小学的史,调研学校师生的发展需求,国英小学提出了“德泽”文化,建构了德泽课程,实施特色课程,深化课堂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积.

中职学校剪纸课程教学的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43摘要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渗透剪纸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而且有利于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毓德正校园,秀雅品学子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以番禺区毓秀小学为例
校园文化包含物质和精神方面 校园文化的物质环境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物化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能从一个侧面展示一个学校的历史传统、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校园环境的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以教师、学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