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西游记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跟《水浒传》和《西游记》的当代价值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西游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2

《水浒传》和《西游记》的当代价值,该文是关于西游记相关硕士论文范文跟《水浒传》和《西游记》和价值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西游记论文参考文献:

西游记论文参考文献 高会军论文灌水工业水处理期刊水处理技术期刊关于水的论文

作者黄霖,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原文为《明代“四大奇书”的当代价值》.限于篇幅,本刊取其论述《水浒传》与《西游记》两书的内容.

从明末清初起,人们就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梅》为“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不但在明代文学史上地位重要,而且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也不可小觑.近来有人说,“影响中国世道人心的书,不是政治、哲学、历史经典,也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各种经典,而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文学经典.”遗憾的是,他将小说的作用吹得如此之大的同时,却说这两部小说一是“暴力崇拜”,另一是“权术崇拜”,“都是造成心灵灾难的书”,“是中国人的地狱之门”.而《西游记》,一些人将它看成是“游戏之作”,或许也不认为它能对社会与人生有多大的积极意义.至于《*梅》,在一些人眼里就是一部“淫书”,恐怕更当焚毁了.“四大奇书”果真对当今社会只能产生一些负能量吗?我想,假如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全面地把握这“四大奇书”的精神、特别是主要精神的话,就会看到这些传统的文学经典都充盈着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一些人生智慧与优秀精神,值得珍视,值得弘扬.

《水浒传》:“乱自上作”的历史教训

《水浒传》是目前受非议最多的一部明代小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水浒传》中能看到一些的暴力,甚至是滥杀无辜,如武松血溅鸳鸯楼时为了不打草惊蛇而顺手杀了后槽与丫环,李逵劫法场时板斧乱砍平民,张青、孙二娘卖人肉馒头,乃至将潘金莲等“淫妇”及陷害林冲的陆谦等挖心剖腹等等.这从现代人看来是不能接受的.于是骂《水浒传》好汉是“强盗”,是“流氓”,是“黑帮组织”,是“暴力团伙”的声浪四起,认为“与我们时代不适应”.一些媒体还为此叫好,说“这类观点为大众阅读理解经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其实,以上这些情节故事在一部《水浒传》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小很小的.这些评论家抓住一些个别的、非主要的情节加以无限放大,用一片树叶,去遮蔽与替代一片森林,用这些过分的暴力行为去替代与遮蔽了《水浒传》好汉们绝大多数出于捍卫正义的“暴力”反抗行动,从而踏着明清两代正统文人到现代周作人之流的老路,给《水浒传》定性为“强盗文学”.实际上,《水浒传》作者本身并不认同李逵他们胡来,晁盖就阻止李逵乱砍乱杀百姓、宋江一再告诫部下“休得伤害百姓”等,都说明了小说并没有“崇拜”滥杀无辜一类的“暴力”.除了看问题的方法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之嫌外,更重要的是看问题的立足点要考虑.站在*恶霸、作威作福的群体的立场上与站在下层百姓、被欺压的弱势群体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社会的“平和”是由谁破坏?谁先感到生活的不“平和”?谁先使用了“暴力”?没有卖炊饼的武大郎被毒死,哪会有武松去血拼西门庆、手刃潘金莲?没有弱小的歌女金翠莲被强占,受欺侮,哪会有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史进、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个个走上做强盗的道路,无非是为了求生存,求平等,求自由而被“官逼民反”.没有*恶霸的残酷的“暴力”,就不可能有“反暴力”的英雄.

这一点连400 年以前的金圣叹都明白,他早就揭示了《水浒传》主要表现的是这样一条历史教训,即“乱自上作”.这却被一些现代的评论家们置若罔闻.“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历史教训不可遗忘.

至于说《水浒传》渲染了“有罪”,那些好汉都没有“人性”,主要是这些论者本身把“人性”看得太窄了.“人性”的内涵本是十分丰富的.可是现在有些论者却只盯着“饮食男女”,乃至仅指男欢女爱,更等而下之者,将一些普世社会都认为非法、畸形的“情爱”视之为“人性”.于是看《水浒传》时,只将潘金莲杀夫偷情、宋徽宗私会等视之为“富有人性”,而对于小说中大量描写的对于人性的堂堂正正的各种渴求与赞美都一笔抹杀.其实,《水浒传》这部小说在歌颂正义、歌颂美德的同时正是歌颂了人性.《水浒传》中的不少英雄的“暴力”都是为百姓伸张正义,为弱者包打不平,所谓“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鲁智深语),“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武松语),都是基于尊重普通百姓、弱势群体的做人的与权利.小说中的李逵、阮小七、鲁智深等一些人物,不做作,不掩饰,不拘礼法,不甘束缚,不计名利,不怕欺压,“任天而行,率性而动”,维护了自我的尊严.小说大力渲染的朋友间的“交情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以及如鲁智深救护被人欺压的金翠莲父女、李逵背着瞎眼的老娘上山过“快乐几时”的生活等,都是刻画了人间的大爱,突现了人性的至美.这就难怪当时李卓吾、叶昼、金圣叹等一些批评家盛赞《水浒传》英雄是“活佛”、“上上人物”、“一片天真烂漫”、“使人对之,龌龊销尽”.《水浒传》好汉们之所以被现在有些人视之为没有“人性”,恐怕要检查的是,这些先生们的屁股究竟坐在什么地方,他们心目中的“人性”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性”?

《西游记》:立身行世的一根标杆

《西游记》这部小说现在不大用社会政治观点去解读,不再用诸如“反抗”啊、“人民斗争”啊去看孙悟空大闹天宫与他们去西天取经,而是回到“五四”前后,接受胡适等人的观点,认为“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实出于游戏”.这样,这部小说除了可供人们怡性悦情、消遣娱乐之外,似乎没有多大的社会意义了.其实,这部小说真如明代人说的,“虽极幻妄无当,然亦有至理存焉”.这个“至理”就是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改造过了的心学.作家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求其放心”的“修心”之道,以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但客观上倒是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的追求.

《西游记》中的大量笔墨清楚地表明了作者是想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心学的基本思想是“求放心”、“致良知”,即是使受外物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这与道家的“修心炼性”、佛家的“明心见性”都有相通之处,实际上都可归结为个人的身心修养.小说特别选用了“心猿”这一典型的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用语来作为孙悟空的别称,将他当作人心的幻象来刻画.孙悟空开始大闹天宫,就是处于“放心”的状态,即其心放纵,无法无天,不合规范.然后他被压在五行山下,喻示“定心”.再后经过了漫长的取经道路,喻意其整个“明心见性”的过程,最后达到“魔灭尽”、“道归根”而“心猿归正”、修成正果.所以小说的实际构架是一个“放心”、“定心”、“修心”的过程.这是作者预设的理性框架.但实际上心学本身在发展中又有张扬个性和道德完善的不同倾向,而《西游》故事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又积淀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这就使《西游记》在具体的描绘中,实际上所表现的精神明显地有所突破与超越,向着肯定自我价值和追求人性完美倾斜.具体而言,假如说前七回主观上想谴责“放心”之害,而在客观上倒是赞颂了自由和个性的话,那么以第七回“定心”为转机,以后取经“修心”的过程,就是反复说明了师徒四人在不断扫除外部邪恶的同时也清除了内心的魔障,完成了人性的升华,孙悟空最终成了一个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能忍辱负重,能团结协作,且能保持着自己鲜明个性的人性美的象征.

正因为《西游记》的趣味性比较强,所以目前很受大众传媒青睐,包括日本、韩国、香港等地的电影、电视、动漫等不断地将它改编,这往往会使一些中国的读者感到非常别扭.比如像看到一部日本的《西游记》电视剧,明明是唐代的人物却穿上了日本印象里中国人该穿的旗袍,让唐僧的师父像日本和尚那样生儿育女,就会有一种“糟蹋”了原作的感觉.但我觉得,即便如此,从中也可见到他们对这部名著的当代价值的认同之处.据这部电视的“剧情介绍”说:“这是中国明代的小说.为了追寻维护世界和平的经书,孙悟空、沙悟净、猪八戒追随三藏法师出发前去天竺.途中,师徒四人击退了袭击他们的妖怪.这个描述作为人最重要的莫过于伙伴的故事,不管在哪个时代都一直让人着迷.”这是他们对《西游记》的一种解读与接受.接受的正是人类的一些基本的有价值的精神.当然,他们的改编是为了他们的现代的国人看的,自然要考虑特定的接受对象,只要他们正面地传播我们的文学经典的积极精神,都应该抱欢迎的态度.我们应该用一种开放的、现实的、大众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小说的传播与接受.这不仅是指面向世界,即使是面对中国的读者,也是这样.

上面讲了明代“奇书”的当代价值.这只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例而已.其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对待我们古代的文学经典的问题.本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类是精英的文化,有一类是大众的文化.精英文化,诸如“四书”、“五经”之类,在相当时期内作为统治文化,固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然而,大众文化在民间也有广泛的市场,其作用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场合就不一定比精英文化小.这两种文化,有矛盾对立之处,也有相通交融之点,有时候是难分难解的.但是,不论是《三国》与《水浒》,还是《论语》与《孟子》,不论是对过去,还是对当今,其影响都是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事实上,我们祖宗几千年几百年留下来的、经过历史检验过的文学经典,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其优秀精神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当今仍然能对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是我们要去正确地认识它,阐释它,积极地发掘它,弘扬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摘自《光明日报》 本文作者:黄霖)

上文汇总:本文是一篇关于西游记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水浒传》和《西游记》和价值相关西游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钱财在《水浒传》人物描写中的作用
人生在世,吃穿行住总离不开钱财,需要钱财换来基本的生活需求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财是战略家和阴谋家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手段,又是侠义之士扶危济困的重要途径 钱财有时是身份和地位的.

论《水浒传》的武术价值
摘 要武术文化是中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深刻的技能实践,其中包含了中国先贤们创造的东方哲学思想与智慧 而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产生于明代,将宋、元以来有关水浒.

《水浒传》中的是怎么制成的
文沈家仁水浒传里的趣事莫过于,而且还神奇得很,无论是谁,只要吃下有的食物或酒,没有不倒的 黄泥冈上,吴用、晁盖……八人巧妙地把放在白胜的酒桶里,精明、谨慎的杨志最后还是中计 虽说自己只是喝了半瓢,但还.

《水浒传》人物的动物绰号
有人统计过,梁山一百单八将里,拥有动物绰号的居然有三十多位 都是哪些动物呢首先是神兽,就是那些传说里的神奇物种,像麒麟(如玉麒麟——卢俊义)、龙(如入云龙—&mda.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