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少数民族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与困境和出路: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问题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少数民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9

困境和出路: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问题,本文是少数民族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和学校教育和少数民族和出路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少数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少数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学校教育杂志学校教育是正规期刊吗学校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崔 榕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地域发展不均衡性、相关工作不落实以及经费、师资无保障等困境.这些困境的出现,是由于对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价值认识不够、应试教育的压力、相关决策缺乏民族全局观、相关制度不健全等复杂因素造成的.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要走出困境,需要增强对民族文化传承价值的体认,推进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探索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学校教育;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地区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7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1332(2016)02 -0102 -04

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自信心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表征,“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都应当作为人类的经历和期望的见证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代代相传,以支持各种创作和建立各种文化之间的真正对话.”[1]100 -101,10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中,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受到巨大冲击,传承面临严峻挑战,有些甚至面临着衰落、断裂甚至灭绝的危险.针对此种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及各部门出台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要求拯救、发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要求,在民族工作会议中也明确提出要“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学校教育是关键,因为学校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现代学校教育具有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和形式的稳定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它具有其他场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传承优秀文化的理想场域.因此,倡导文化传承的各种主体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学校教育在优秀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功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行动计划中,指出学校教育是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多样性文化的实现途径,要求“通过教育.培养对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意义的意识,并为此改进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在必要时,将传统的教学方法纳入到教学工作中,以保存和充分利用有关文化所特有的交流和传授知识的方法”,[3]45.53即通过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法》第七条明确指出“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强调学校教育在优秀文化传承中的功能.《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进一步细致规定了教育部门通过学校教育传承优秀文化的具体思路.建设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学校教育则是这项系统工程中的核心.

那么当前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困境是什么?如何寻找突破这些困境的出路?这些问题亟需民族理论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并科学回答.本文从学校教育传承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困境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推动下,部分省或自治区的民族地区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培育和引进师资、开展课堂教学.打造校园文化、组织课外活动等系列方式,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工作.但毋庸置疑的是,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也遭遇了一些困境,亟需引起注意.

(一)文化的教育式传承发展不均衡

调查发现,各省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传承状况呈现较为明显的发展不均衡性,云南、贵州等省份的学校开设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相关活动较多,而其他省份则明显较少.例如,2000年时贵州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学校大约有100所,2005年发展到500所左右,2007年增加到1500所左右,2009年达到4000所左右,2011年底已达到5300多所,2014年甚至增加到7700多所.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但据教育部门估算,2014年底,正式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中小学约为2100所.湘西和鄂西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各类中小学共有1639所,仅102所民族学校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活动;湘西自治州各类中小学共有各类中小学1408所,仅93所学校开展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教育活动.四川省、湖南省和河南省的情形与湖北省相近,这种地域差异致使一些地区的民族优秀文化无法传承,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传承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落实

学校在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存在着种种形式主义的现象,如不少学校在“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期间,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热热闹闹,可一旦活动结束,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又冷冷清清;有些学校在迎接上级检查时做得有声有色,可检查组离开后变得悄无声息;在一些将民族优秀文化纳入课堂的学校,虽然课表上写明是民族文化的内容,可老师却挤占为语文或数学课;一些学校下发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校本教材只是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由于校方没有任何监督和考核,不少学生几乎没翻开过.贵州省教育厅杨姓官员介绍,虽然教育厅和省民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实施意见》,但由于省内各地市州的民族分布情况不一,考核制度也不健全,因此,此项工作并没有得到普遍落实.

(三)经费、师资较为缺乏

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师资队伍.出于极其复杂的原因,许多地方财政并没有给予充足的专项经费.广西玉林市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的韦姓官员表示,由于财政经费有限,学校用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预算经费都被大打折扣,民族地区学校普遍反映,由于经费紧张,师资培训、外聘师资、编写印刷教材、购置服装道具、开展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玉林市凤山镇一蒋姓校长反映,学校的经费都是专款专用,而专门用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经费很少,开展活动时教师的加班费、购买设备和租借服装都需要钱,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老师们没有动力,活动开展不下去.

师资成为制约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又一瓶颈.大多数学校都没有专职教师,师资配比失衡.如贵州有文件规定,学校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县镇为1:21 - 24、农村为1:23 - 28,而贵州安顺市所辖少数民族自治县小学教师应配5772人,实际现有5602人,缺编170人;初中教师应配教师2966人,实际现有2556人,缺编410人;高中教师应配576人,实际现有487人,缺编89人.在贫困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人口和教学点分散,导致这些地区小学、教学点往往出现“一师多班”、“一师多科”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地区根本没有能力再配置从事民族文化教学的专职教师.此外,各地教育局也没有定期组织相关的教师培训活动,同时,教师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云南丽江白沙堆中学张老师介绍,“评价老师主要是看主科,参加民族文化方面的培训,对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没有多大用处.”在教师的消极心态下,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活动效果大受影响.

二、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困境的原因

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陷入如上困境,有其深刻的原因和复杂的背景,但究其实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下方面:

(一)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认识不够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总是在不同的行为策略中选择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相关主体在民族文化传承上也遵循着理性选择原则.由于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自豪感、提振文化凝聚力上,然而这些价值更多体现为民族的集体价值,又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体现,所以在个体的价值排行板上,往往优先关注那些能带来现实功利价值的事项,而将民族文化传承置于较后的位置.

云南省大理自治州的一高姓县长坦言:“我关注更多的是怎么让农村寄宿学校条件好一点……至于民族文化传承,我们目前还没有精力来顾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新房小学的杨姓家长则反问:“学了那些东西有什么好处?能当饭吃吗?”在这样的认知状况下,政府的经费投入和制度建设、学校的具体规划和教学安排、家庭的配合和社会的舆论环境都会大打折扣.

(二)应试教育的压力

民族地区学校民族文化教育面临的最大阻力在于应试教育.一方面,虽然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9年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入学,小学生没有升中学的考试压力.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是,在现实中,中小学存在着显性的或隐性的层级分化,教育行政部门的等级评估将学校的层级显性化,各校间教学质量的差距形成了学校隐性化分层.在学校内部,普遍存在着“火箭班”、快班、次快班和平行班之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校(班)层级划分的依据,仍然是主流学科的学习成绩;教师的评价体系,也是紧紧围绕着考试成绩进行设置.但是,应试教育的重心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民族优秀文化,却难以进入考试的内容,无助于教师、学校在层级制中向上流动.

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伍姓校长直言不讳地说:“我本人是布依族,我也觉得传承布依族的传统文化很重要,但是,现在学校之间的竞争太大了,我在民族传统文化上花的精力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怎么保证?学校的发展怎么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一位莫姓家长说:“我只会讲本地话,不能到外面去赚钱,只能在土里刨食……我希望我的孩子学好知识,今后能走出去……学校教那些东西(布依族文化),对孩子有什么用?”

另一方面,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三申五令要求“减负”,呼吁减少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这种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课程要加入本已压缩的课程中,在主科占据考试内容的体制下,民族传统文化课在学校与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这是导致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存在形式主义的根本原因.

(三)相关制度不健全

制度建设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工作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制度保障.由于在经费投入、师资培训和课程设置、教师考核方面,尚没有配套的制度予以保证,导致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工作不能规范化运行.如大多数学校未把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容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从事双语教学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在工作量核算中却未得到反映,导致教师没有积极性,被动地按照学校安排进行相关教学活动,活动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促进学校教育中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出路

学校教育中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要走出困境,基于以上对于原因的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如下出路:

(一)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价值的体认

价值体认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包括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各级党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官员、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开展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和培训,认知民族文化的人文价值.另一方面,要将民族文化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发掘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在现代化的功利取向中,民族文化只有与社会经济生活相联系,体现出现实价值,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因此,要对民族文化进行产业开发,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旅游业,让相关主体成为参与者、组织者和受益者,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经济价值的体认,进而支持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二)推进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制度化建设

民族地区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众多部门、若干环节和庞大群体,要想得到全面推行和持续开展,必须用恰当的制度安排予以保障.一方面,应当建立起包括经费投入、教材内容、学时安排、教师培训、教学评估、教师考核和校园文化等在内的制度,保障其规范化、长效化运行;另一方面,在现行的中、高考制度下,将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到中、高考考试内容中,从根本上解决其他科目挤占民族文化传承时间的问题,也激发学校、教师和学生投入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探索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

由于民族地区的巨大差异性和时代、手段的不断进步,学校应因时、因地不断探索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如在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播放民族文化的纪录片是十分有效的传承方式;将民族文化的内容自然融入其他课程的方法,如语文课以某一民族文化事项为作文题目,历史课增加一些民族发展简史,让民族文化的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进入课堂;组织不同民族间的同学到家互访,既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增进不同民族间的友谊;在学校公共走廊、文化墙等醒目位置,悬挂或绘制民族文化的图片或文字,让学生在课间嬉戏时不知不觉地学习相关知识;开展一些民族文化知识方面的竞猜活动,激励学生去学习民族文化知识.

归纳上文: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学校教育和少数民族和出路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少数民族本科毕业论文少数民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教育公平下的分层教学认识、困境和出路探析
摘 要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公平思想与分层教学思想不断交融,“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之间的讨论愈发激烈 实际上,分层教学与教育公.

幸福教育:追求教育原生态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基于幸福教育理念的学校课程建设
托尔斯泰在幸福论中指出“人生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理想.

之鞋:质量好坏关键看合不合脚多国政要、智库学者谈危机背景下制度的困境和出路
2017 年3 月24 日,对外联络部“万寿论坛”系列活动之“危机背景下制度的困境和出路”主题对话会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 中联部研究室主任栾建章、拉美局局.

制下的俄罗斯左翼政党:困境和出路
进入21世纪以后,俄罗斯左翼政党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日益式微,除了外部现实政治环境不利之外,各左翼政党内部和彼此之间矛盾重重,不但没能把握住发展机遇,反而陷入困境 左翼政党要想走出困境,一是通过议会道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