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保险制度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跟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新径探析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保险制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新径探析,本文是保险制度相关论文范例跟养老保险制度和事业单位和改革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保险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保险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论文养老保险论文新制度经济学论文保险论文选题

肖燕娜 福建农林大学人事处

摘 要:阐述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针对其改革存在养老保险资金抗风险能力弱和社会化发放程度低、职工的参保意识较弱、心存疑虑担心利益受损、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力政策和法规保障等问题,提出了应提高基础养老金的统筹层次、建立职业年金、加大基金征缴工作力度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提高职工参保意识、加强宣传形成共识、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加快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以及推出相应的工资制度改革配套方案、重视新旧制度转化问题稳步推进改革等对策建议以确保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

我国目前实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于20世纪50年始建立,几十年来,该制度对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保障、干部队伍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约有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有3000多万人,显然退休人员也是庞大的,养老不仅是个人经济负担问题,也是关系着国家财政供养,社会稳定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凸显出来,因此,改革是众望所归.如果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险改革缺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那么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就不健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会受到影响.况且,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体制不一致也暴露了各种问题,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研究,探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对策,对推进现阶段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

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存在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差距大的主要原因,由此产生的不平衡,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事业单位从20世纪90年始就不断探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体经历了1991年到1993年的改革启动阶段,1994年到2013年的改革试点阶段,2014年改革破题阶段和2015年开始的全面实施落实阶段.

1991年到1993年的改革启动阶段.国务院在这期间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从而拉开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序幕.

1994年到2013年的改革试点阶段.国务院在这期间下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等文件,全国有涉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2000多个地方相继开展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改革试点地区探索了养老保险的缴费模式,资金统筹层级,退休待遇与缴费的相互联系,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改革试点有成功的做法,但也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2014年被称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破题之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于2014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充分的法律依据.

2015年养老保险进入了全面实施落实阶段.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间为2014年10月1日,开始全面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突破,给实施60年的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划上了句号.《决定》开启了统账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模式,结束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免费时代,缴费时代正式起航,具有里程碑意义.

《决定》是国家全面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合理、具有可持续性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举措.首先,破除了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促进了两类不同单位性质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趋于统一,更加公平,为建成“老有所养”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并推进了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其次,有利于全面体现工作人员的劳动贡献.

现行退休费是根据工作人员退休前一个月的工资和工作年限来计发的,退休待遇与工资和工龄长短有关,与实际缴费无关,在职员工贡献未能同退休待遇全面挂钩,因此对事业单位提升人力资源应用效率形成了制约影响.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是根据个人缴费标准高低、缴费时间长短计发基本养老金待遇.如果缴费标准越高、缴费时间越长,退休之后的待遇就越高.因此,新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更加客观、更加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力贡献,对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最后,促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2014年10月1日之前,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性质不同,所属职工实行的退休制度也不同,导致职工受聘到不同性质的单位时,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遇到了制度上“瓶颈”,因而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打通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瓶颈”,必将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促进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为了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能更加顺利地推进,很有必要分析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确实可行的改革对策与建议.

二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在一些省市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进行改革.改革虽然积累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在基金统筹、人员实施范围、职工参保意识、缴费基数、社会化发放等方面不同程度暴露了许多问题,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资金抗风险能力较弱

很多试点地区实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都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比例没有做到规范统一,统筹层级较低,使得社会保险的调剂功能难以发挥,一些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低的地区几乎没有基金积累;管理比较松散,挪用社保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在2012年社保资金的审计结果中显示,违规使用的社会保障资金有17.39亿元,其中被挪用于政府部门经费的有5.95亿元,挪用于购建基层单位办公用房的有8590.28万元,挪用于购建基层单位职工住房的有3664.80万元,挪用于购买汽车的有295.74万元,挪用于委托理财的有5.44亿元.除此之外,社保经办机构对上级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全面,导致难以充分发挥基金互助共济作用,从面削弱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

(二)职工的参保意识较弱,积极性不高

虽然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早在1992年就开始启动,但由于退休制度与待遇计发办法不完善,大部分事业单位仍是根据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按照职工工作年限的长短和“最终工资”来计发退休待遇.职工在职缴纳的养老保险水平与退休待遇不挂钩,无法体现多缴多得的缴费激励机制作用,导致职工个人认为参加养老保险,在职时多缴费,退休后又没有提高待遇,缴与不缴,缴多缴少一个样,没有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和待遇与贡献的相关性,削弱了单位和个人的缴费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导致养老保险收入增长速度减缓趋势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08年到2013年每年征缴养老金的增幅分别为23.4%、18.9%、16.5%、25.6%、18.0%、13.2%,2014年就更低了,增幅仅为9.7%.

(三)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程度低

我国不同省市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的比例较低,这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已基本实现100%社会化发放相比,相差甚远.由于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很多还是由单位管理,养老金也是由单位发放,社保机构将养老金拨付到参保人员所在单位,再由单位发放给退休人员.这种管理模式会造成养老保险金未能按时足额地发放到退休人员帐户等问题.还有的地方社保*部门,为了提高本地区在职人员养老保险征缴率,往往等在职人员养老保险费征收到位后再拨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导致部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能按月、足额、及时领到手,增添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规保障,没有法律约束力

不管哪种制度,只有以法制为基础来建立,并且要强制其依法实施,才能有效提高其社会化和制度化水平.旧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却缺失了法制基础,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规保障,存在操作随意、信息失范、服务缺失与冗余并存等问题,也缺乏正确的政策引导.我国各个试点地区的养老保险改革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法律约束,致使其无法实现统一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统筹项目和统筹范围也各不一样,这给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工作带来了许多困境.

(五)职工心存疑虑,担心利益受损,阻碍改革发展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长期以来依赖财政供给,早已习惯了旱涝保丰收的体制.他们的退休费是按照本人退休时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70-90%比例计发的,同时按不同职级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实行养老制度改革,不仅在职时每月需从工资中扣发几百元的个人缴费金额,而且养老金的替代率下降了10-15%.大部分事业单位职工,特别是改革前参加工作在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即所谓的“中人”心存疑虑,担心利益受损,对养老制度改革有抵触情绪.这部分人又是当前事业单位中的主要群体,大大阻碍了改革的发展.

三、顺利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

(一)提高基础养老金的统筹层次,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根据社会保险大数法则,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应提高基础养老金,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统筹管理,以增强基金调剂和支付能力,才能可以更好地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完整与安全,发挥社会保险的调剂保障功能,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第一,遵循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到社会养老保险的各个环节,如将养老金待遇与职工在职时缴纳的保险费直接挂钩,调动职工缴纳保险费的积极性,以增加基金征缴额度.第二,加大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力度,确保养老保险费应收尽收、及时足额缴纳;第三,充分利用有限资金,提高社会统筹层次;第四,把社会统筹的长处和个人账户的优势结合起来,改进和完善“统帐结合”的筹资模式;第五,拓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

(二)加强宣传,提高职工参保意识,加大基金征缴工作力度加强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形成共识.为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进行,不仅要加强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而且也要及时、准确、有效地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主要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利用各类新媒体,正确解读政策,让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正确的认识,并给予充分理解、大力支持,以主人翁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这有利于形成“要我参保”变为“我要参保”的良好氛围,增强工作人员的投保积极性和自觉性.人社主管部门应对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有利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职业年金,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力度.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职工都会担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必会降低他们的退休待遇,从而影响其切身利益,势必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决这种改革困境,可以建立职业年金,实现养老保险的多层次保障,基本保障由政府来主导,保障基本水平;补充保险由市场来主导,形成员工的补充待遇.建立职业年金有利于为工作人员的待遇提供更充分持续保障,优化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结构,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并重.实际上,在2008 年出台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已提出:用"职业年金计划"来弥补因改革而降低的养老待遇.但是由于改革受到各种阻力,一直未能出台具体的职业年金有关政策措施,因此也就从未建立过职业年金.《决定》明确要求职业年金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办法按照《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执行.这从政策上为建立职业年金保驾护航,实现了养老保险的多层次保障.

(三)建立健全养老金发放制度,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建立健全养老金发放制度,对发放的时间、手续、程序及有关政策作出明确规定,做到及时足额地发放养老金.为参保人员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由社保经办机构通过养老金发放系统直接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到各自的社会保障卡,利用信息平台将发放明细以短信的形式告知退休人员,实现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加快社区人力资源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及老年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更方便、更全面、更快捷的服务.

(四)加快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进行提政策保障

我国养老保险改革试点阶段因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使得改革很难全面实施.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实践主要依靠行政机关颁布的文件和政策指导来推动,这种缺乏法律依据的做法,无法保证我国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朝着预定的方向稳步发展.因此我们国家要加快养老保险改革有关法律法规建设,尽早制定社会保障法以完善事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能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和法律的约束下更加规范和快速地推进这项改革.

(五)推出相应的工资制度改革配套方案,妥善解决新旧制度转化问题,确保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自从2006年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以来,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未做过调整与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物价变动严重脱节.目前的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进行改革就是要改变现有的养老金来源渠道单一的模式,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金.国家将原先用于养老金支出的财政划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在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适当提高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使他们在缴纳养老保险个人部分以后,收入不至于降低,甚至有所提高.

妥善处理好新旧制度转化问题,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过渡.可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上,针对转制为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区别对待.对有经营属性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职工按企业养老保险制度领取退休金的同时,还可享受部分旧的职工福利;具有社会公共管理属性的事业单位转制为行政单位,其所属职工按照系统内的制度运行.采取不同的措施分类管理,可以降低改革的抵抗力.同时,由于每出台一项新制度,都会面临“老人”“中人”“新人”,要确保新老政策的平稳过渡和待遇水平合理衔接,要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计发办法,分门别类,保证“老人”待遇不降低,充分体现“中人”的利益.必须充分考虑到改革前已经参加工作的,对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的这部分“中人”的实际利益,在设计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时可以设置过渡性养老金,并给予一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其养老金采取新旧待遇计发办法比对,保低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总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势在必行.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细化分析,提出有效科学的对策,确保待遇水平与激励机制的有效统一,凸显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效果,赢得大众广泛认可,确保社会稳定团结,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慧娴. 养老金“双轨制”兴废[J]. 中国财政,2015,(5):22-24.

[2] 张玉杰.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10-112.

[3] 朱奎.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及改革路径研究[J]. 人才资源开发.2015(3):39-4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EB/OL]. (2015-01-03)[2015-01-1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5-01/14/content_9394.htm

[5] 养老金被挪作他用情况[EB/OL]. (0215-03-04) [2015-03-04]http://www.sjzjgbx.gov.cn/col/1291097367937/2015/03/04/1425452603961.html

[6] 李唐宁. 养老金缴费人数占比持续下降[EB/OL]. (2015-07-01)[2015- 07- 01] ht tp://j jckb.xinhuanet.com / 2015- 07/01/content_552954.htm

[7] 冯菲. 事业单位养老路在何方——浅析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5,(6):144-145.

[8] 褚安世.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 北方经贸.2015(3):20-21.

[9] 褚安世. 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应当兼顾公平与利益[J].经济研究.2015(3):29-30.

[10] 杨良初, 林太平.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析[J].中国财政.2015(5):25-27.

上文结论,本文论述了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养老保险制度和事业单位和改革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保险制度本科毕业论文保险制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完善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工作开展状况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 文章立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与完善.

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张英(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250102)摘要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发挥良好的监督作用,从而加速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并提高公共服务的.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
2009 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国10 的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 此后“新农保&rdq.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许多企业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建立其专有的内控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 反观行政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虽然也做了努力,但部分制度依旧比较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