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科技服务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主题:科技服务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8

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该文是科技服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农业和服务体系和科技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科技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科技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科技论文现代农业科技杂志现代农业科技杂志社农业科技期刊

摘 要:近几年,山西省农业发展停留在增速缓慢期,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也不能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的要求.本文以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为研究内容,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从山西农业科技服务的发展历史、存在问题、现状分析、体系构建等方面分析农业科技服务的发展现状,提出通过发展壮大山西省农业技术市场,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服务发展、促进公益性农技服务与经营性农技服务相结合.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市场;农业科技服务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09-0001-06 中国图书分类号:S03 文献标志码:A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坡,纵跨6 个纬度,东部太行山、西部吕梁山贯穿南北,两山之间分布若干小盆地,农作物主要种植在盆地地区, 面积约3.73 万hm2.农业生产特色鲜明,杂粮、畜牧、干鲜果、蔬菜、酿造业闻名遐迩,被誉为杂粮王国、生态牧场、果菜基地、酒都醋乡,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土豆、胡麻等.气候及地理位置的多变性孕育出多样化农产品,被世人称之“小杂粮王国”,南部地区可满足一年两熟、两年三熟农作物生长要求,是优质冬小麦和棉花生产区;中、北部地区是秋粮产区,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谷子、莜麦、胡麻和杂豆等;东西两山海拔高、气候冷凉,适宜发展红枣、核桃、苹果、梨、葡萄等干鲜果业和中药材;北中部还属于半农半牧区,适宜发展牛羊等草食畜.山西省共119个县(市、区),其中,农业县(市、区)115个,乡镇、涉农街办1m 338 个,农业人口2m 329万人.从山西农业的基本情况出发,要想更好的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的潜力,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1 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发展基本情况

1.1 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发展历史

自古以来农业就是粮食的保障,它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山西省历届政府重视对农业的发展.在近代,政府就开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创办机构,发行农业报刊,配备专业研究人员研发新品、新技术,邀请外国研究人员进行指导.成立农业高校,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抗日时期,战争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被掠夺,农民流离失所.由于农业生产受到制约,粮食减产、粮价上涨,对粮食的需求增大.建国后,山西省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科技对农业的发展受到山西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积极实行农业技术改造,加强相关机构建设,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农业发展使得农业科技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科学研究不断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改革开放后,山西省农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广泛运用,使得科技服务对农业的贡献越来越重要.目前,农业科技服务是运用高新技术对农业进行的全方位服务,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因此我省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省所有乡镇站都理顺了管理体制,核定了全额事业编制, 并对全省的1m 031 个乡镇站进行条件建设,配发了仪器设备,对业务用房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设.

1.2 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发展中的问题

1.2.1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老龄缺编.近年来,由于各地未对乡镇农技站缺编人员进行招聘补充,乡镇农技站人员大量缺失,成为制约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年龄偏大、退休人员较多, 加上各地基本没有招聘乡镇农技人员,缺编现象较为明显,部分县市直接影响到乡镇农站的科技推广服务.我省现有乡镇农技站(区域站)11 075 个(含44 个涉农街道办事处),编制人员41 189 人,目前在岗在位的31 360 人,在编率80%.以忻州市为例,全市乡镇农技站共168 个,共有编制640 人,每站平均3.8 人;但实际在编在岗393 人,缺编38.59%.其中,忻府区乡镇农技站共有编制58 个,实际在编在岗人员仅15 个,缺编74.14%.

1.2.2 农业科研队伍科研建设有待加强.农业科研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水平领军人才严重短缺,学科带头人不足,人才培养投入不多,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缓慢, 创新科研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山西省农科院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联系的高级专家3 人,山西农大联系的高级专家1 人,省“131”人才项目第一层次柔性引进院士6 人.

1.2.3 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投入不足.2015 年,山西省R&D 经费投入占GDP 比重只有1.04%, 明显低于全国2.1%的平均水平,R&D 经费投入排全国第20 位,科研创新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没有稳定连续的经费支持.特别是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平台仪器设备老化、更新较慢,与国内同行业有较大的水平差距,很大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如山西农大承担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1 个是2003 年投资建设,由于没有持续经费投入, 仪器设备难以升级更新.另外,省级重点实验室投资额度较少,每个30~50 万元,造成建设标准低,采购仪器技术参数低,功能弱,而2014 年农业部在我省投资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每个实验室补助在400~500 万元.

1.2.4 基础理论研究不够.争取到的农业重大战略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比较少,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科研项目机会不多,引进国际农业科技计划项目不多.“十二五”以来,在实施的农业科研项目中, 农业基础研究项目的比例不高,取得成果也不多.2014 年,山西省级科技攻关在基础研究项目每项只有3 万元,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在“948”项目引进上,山西省只有7 个,在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转化上有待提高.

1.2.5 科技成果转化不高.“十二五”以来,山西省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及相关农业行业部门共牵头承担农业科研项目627 项,合同经费共计3.01 亿元,共获得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励148 项,同时,在种植业、畜牧业方面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

如省农科院旱农中心完成的“植物抗旱机理的新发现及相关重要基因的发掘”项目,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获自然科学一等奖.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高,还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成果转变率低的原因既有政策支持不够因素,也有体制不顺的因素,既有成果科技含量不高的原因,也有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1.2.6 科研管理体制不顺.山西省存在科研项目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完善,绩效分类评价制度不够科学, 科研成果综合评价和奖罚机制还不配套,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的现象.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方面,由于制度性缺陷的问题,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2 山西省农技服务现状分析

2.1 山西省农技服务机构队伍

截止2014 年底,省、市、县、乡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总数4483 个,覆盖了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化等方面.其中,省级农技推广机构17 个,市级农技推广机构182 个, 县级农技推广机构1~ 243 个,县以下农技推广机构3~ 041 个(乡镇站2~ 511 个,区域站530 个).共有编制数26~ 159 人,实有人数22~ 978人;编制内人员数222 628 人,缺编32 531 人,占编制数的13.5%.如图1.1、1.2:

2.2 山西省农技服务人员结构

据了解, 县级及以下基层农技推广系统共有编制数99 736 个, 其中技术人员有72 423 人、占比76.24%,非技术人员19 383 人、占比14.21%.其中,技术人员专业情况: 农学39 500 人, 植保291人, 土化和资源环保156 人, 蔬菜339人,果树436 人,其他29 701 人.技术人员比重未达标,非专业上岗的比例较大,以忻州市为例, 全市乡镇农技站实际在编在岗393 人,50%左右为非农专业,农技推广生产一线的力量远远不够, 农技人员的后续教育跟不上.如图1.3:

2.3 山西省农技服务队伍年龄结构

县级及以下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年龄情况:30 岁以下654 人, 仅占技术人员总数的8.8% ;31~45 岁49 165 人,占56.1% ;46 岁以上人员29 604 名,占35.1%.数据中,30 岁以下的年轻人所占的比例连总人数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以忻州市为例, 全市乡镇农技站实际在编在岗393 人,55 岁以上农技人员有70多名,占19.6%.农技推广力量不足,技术人员有老龄化趋势.[2]如图1.4:

2.4 山西省农技服务队伍学历结构

山西省编制内农技推广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29 691 人,占56.1%;而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总人数的19.7%.其中,县级及以下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学历情况为:研究生29 人,本科19 509 人, 专科39 116 人, 中专29 099人,高中502 人,初中(及初中以下)有168 人.专科人数最多,研究所人数最少,高学历人才少.如图1.5:

2.5 山西省农技服务队伍职称结构

山西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19 267 人,占总人数的5.6%;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达到79 813 人,占34.5%;初级职称以下的59 530 人,占总人数的24.4%.

其中, 县级及以下基层农技人员的职称情况是:农艺师和助理农艺师最多,分别为29 686人、29 876人, 但是拥有高技术的推广研究员和高级农艺师分别只有3人和382人.数据显示,职称结构不平衡,职称最高的技术人员仅有三人,高技术人员人才匮乏.如图1.6:

3 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形式

3.1 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形式多

(1)健全科技推广网络.山西省正在建立健全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山西省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在2014 年,山西省启动农村青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使得农民朋友们可以通过手机就可以获取涉农信息、农业推广信息等;2015 年2 月13 日苏宁易购自营服务站在山西成立,到目前为止已有60 家.苏宁计划在2016 年继续投资,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50 家, 推动农村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2016 年山西省通过农惠农富农补贴政策将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的投资,支持“互联网+”的现代农业,投资5+ 000 万,建立山西农业云服务平台等[3].现在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已经形成12316 三农服务,科技网络书屋,专家咨询系统信息平台,农科110、科普E 站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科技推广网络;

(2)开展对外交流和科技合作.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山西农业的对外开放工作驶入了“快车道”,向国外派出大量农技人员,国家交流活动频繁.对外交流上,许多国家代表团来山西省访问,山西省也组织代表团进行出访,这样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取长补短.2016 年山西省与国内外9 家企业签订多项农业战略合作协议,有效提升山西省农业科技水平,为山西省农业产业一体化全程服务提供广阔空间,有力促进山西省农业的快速发展.

3.2 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形式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态势.

(1)山西省农业科技园.近些年山西省加大对农业科技园的投资,依托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重点发展农业科技.目前正在建设的山西农谷,作为集产业引导、示范、服务、研发、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园区, 立足山西省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途径,突出功能农业新产业,以提升农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为目标,举全省之力聚集“政策、科技、人才、金融、市场”等资源要素,构建产业、经营、创新、支撑、服务、推广互为补充的六大体系,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培训基地,为现代农业提供资金、技术及服务,将成为功能(食品)农业研发高地、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平台.

(2)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政府的结合.社会资本“下乡”进军农业,是近年来日渐兴起的一股潮流.虽然社会资本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优势,但是对于农业生产和技术方面,却是门外汉.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应发挥其学校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正在筹建山西农谷科技创新城和北方林果科技园两个投融资平台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带动作用.

农业高校、科研院所还应积极与各级政府合作,通过政府这个大平台为“三农”做更多的科技服务.山西农业大学不仅与多个市开展校、市合作,还与多个县开展校、县合作,建立综合示范基地.如泽州县专家大院就是山西农业大学与泽州县政府共建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3)农业专业合作社.早在1938 年,在山西省通过的《经济问题决议案》中就提出建立农民合作社,来改造农业生产技术.在政策的鼓励下,山西农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数量逐步呈上升的趋势,初步统计2016 年我省具有农业专业合作社90+ 120 个,遍布山西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社员共有135 万人,为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服务,促进科技服务方式更加多元化, 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成为现代新型经营主体.

3.3 山西省科技培训体系逐步健全

山西省近几年加强农民培训, 通过农民教育、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1)通过科技特派员对村民进行指导.山西省非常注重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派遣,2014 年山西省委组织部选取232 名大学生村官作为第三批山西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下基层指导农民工作[4].山西省长治县在2014 年就开始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选派了30 多名科技特派员解决农民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现场讲解、示范指导、集中培训.自2015 年以来,长治县政府派遣多名农业科技特派员驻扎在农业生产基地,讲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方便指导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农民在实践中运用科学技术来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对农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5]

+ + + +(2)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2013 年山西计划连续三年选派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深入农业一线指导农民,解决农业中遇到的难题,为农民带去先进的技术,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为基层培养大量农业紧缺型人才.[6] 为充实乡镇农技推广人员,2014 年, 根据农业部、人社部、教育部、科技部四部委文件要求,山西省启动了农技特岗计划,鼓励涉农专业毕业生到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省级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 万元,其余由市县财政安排.目前,忻州市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全面启动农技特岗计划,招聘238 名农技特岗人员充实到乡镇工作.

(3)集中培训.山西省非常重视农民培训,由政府农业部门牵头, 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成立了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对农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开展农业运用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训.2014 年山西省每年拿出一亿元以上资金,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投资力度.2016 年计划组织各类职业培训62.6 万人次,计划每年培育10 万人,计划到2020 年培育70 万人.[7]

4 完善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发展方向

4.1 完善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的总体思路

4.1.1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考评机制.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规模大、数量多,管理上较为松散,存在农技人员积极性不高,农技推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激活科技人员的推广积极性,一方面应加大对现有农技人员管理,将农技人员的考核与人员聘用有效结合,建立差别化农业科技评价制度.对于优秀的农技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评先、晋职方面优先考虑.对于不合格的人员,停止工作并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农技特岗计划的实施,在乡镇农技站缺编人员的招聘中, 使合格的农技特岗人员优先得到录用,进一步完善政策,建议参照“三支一扶”人员,由财政拿出部分补助资金用于特岗农技人员.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农技人员积极性, 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4.1.2 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山西省农业当前面临“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目前还有一半多的农户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状态, 生产效率低,利润不高,农业从业人员趋向于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而随着农业科技服务对象的集约化、高效化发展,势必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从被动输送变为主动需要,供需方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因此,下一步农业发展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组织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大力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吸引年轻人到农村创业兴业.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组建中国现代农业校企联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集团化办学.

4.1.3 充分发挥农业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作用.各高校和科研院是先进科研的聚集地,是推进科技进步的技术高地.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要精准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提高科研成果的技术含量,在广袤的基层推广适宜新技术,让“高大上”的科研接地气.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与服务组织的合作,提供农业技术性指导,致力于现代农业发展.

4.1.4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成为主流趋势,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渗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作为最传统的行业,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发展很快.在新形势下,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完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在网上定期发布农业科技信息,对于农业方面经常发生的问题,归纳整理后,将内容详实且简单易懂的解决方案发布在网上,提升科技服务的广泛性.在农业科技信息网站上设立专家视频求助平台,当农民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可以申请专家求助,与专家在线沟通,讲清问题原因, 指导农民解决问题或将问题降到最小.设立关于农业的网络论坛,专门解决农民在农业方面遇到疑难杂症.

4.2 完善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的总体原则

4.2.1 政府引导原则.农业工作是我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山西省农业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存在弊端,必须有政府参与,提供必要的公益性科技服务.政府引导有以下方面: 第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带动其他合作组织的发展.第二方面是通过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等措施,帮助农民抵御农业市场中的风险,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第三方面是政府要充分利用自身掌握全局信息资料的优势,为农民朋友提供详细及时的信息,引导农民理性规划.第四方面在思想上进行引导,思想支配行动,灌输正确思想,宣传先进技术, 正确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开展农业生产.第五方面是资金上的大力扶持,为基础性的公益服务提供财力保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实施项目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提高农民应用先进技术的组织化程度,打造“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4.2.2 市场导向原则.现代农业最根本的特征是为卖而买、并非为买而卖,科研机构在项目立项时缺乏市场导向,对农民的需求并未了解,只关注科研成果本身, 就单方向将科技成果推广到基层,造成科研成果与农户需求相脱节,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推广缓慢.在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 应更好的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坚持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鼓励农技人员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种养大户等有效对接,积极参与和承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任务,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让农业技术转移形成转化链,打通成果转化的中梗阻.4.2.3 服务体系一体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就是要做到教育、科研、推广一体化发展.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在我国每年科研人员研究出多项科技成果,“报完奖后往铁皮柜里一锁,就睡觉去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真正得到推广的很少.这与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相互脱节有极大的关系.应高度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一体化发展,保障管理体制和制度、经费、创新体系和机制,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由产中的技术服务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农业科研人员+ 农技推广人员+ 科技示范户+ 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

4.2.4 放开搞活原则.随着经济发展,农资企业也慢慢开始意识到农技服务的重要性,导致农技服务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主导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向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发展,所以应当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市场,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和应用、有效连接市场与农户、推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搭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载体,加快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更好的为农民服务.同时市场化运作已经渗透到农技推广领域, 对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采用疏堵结合的措施,打破身份地域限制,为农业科技人员“松绑”,同意公益性推广机构人员与经营性单位合作, 搞好利润分配和奖酬金提取,并注重通过考核奖惩倒逼技术人员加速成果推广.

参考文献:

[1]山西省统计信息网.山西省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sx.gov.cn/tjsj/tjgb/ndgb/201603/t20160302_39250.shtml

[2]刘志峰.山西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太原日报.我省新实施十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DB/OL].http://www.tynews.com.cn/tyrb/jrgz/c/2016-04/13/content_1460429.htm

[4]山西省:232 名大学生村官任农村科技特派员[J].村委主任,2014(12):52-52.

[5]人民网.山西聘任232 名大学生村官为农村科技特派员[DB/OL].http://sx.people.com.cn/n/2014/0515/c189132-21215602.html

[6]黄河新闻网.山西“千人百县”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叫好又叫座[DB/OL].http://www.sxgov.cn/content/2014-05/28/content_4564241.htm

[7]山西新闻网.山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已有20 万人受益[DB/OL].

http://www.sxrb.com/wb/news_13/sx_0/6058650.shtml

综上所述:此文是一篇关于科技服务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农业和服务体系和科技相关科技服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浅述海南州农业科技服务现状与今后的措施
普哇措(海南藏族自治州农林科学研究所,青海海南 813000)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不仅进一步深化农业主体地位,优化农业发展环境,而且可以实现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和农民富裕.

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分析借鉴和以山西省为例
摘要笔者以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做出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农业科技服务现状以及一些可借鉴模式,探讨了山西省在新常态背景下所面临的市场经济体制需求、农业生产.

信息进村入户背景下农业科技服务农户需求文献
黄阻(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 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对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经营方式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以“信息进村入户&rdq.

城郊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
张朝凤(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408000)摘要 农业服务体系的创建,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乡镇由于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其基础作用也表现得更为突出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