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理想信念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跟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径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理想信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径,本文是理想信念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与理想信念和路径和大学生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理想信念论文参考文献:

理想信念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理想信念论文坚定理想信念论文大学生理想和现实论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论文

【摘 要】本文阐述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现状,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通过网络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优势,探索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理想信念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42-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的涌现,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纷繁复杂的虚拟和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强烈的冲击,一些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模糊、理想信念迷惘、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缺失、心理素质不佳等问题.因此,探索网络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面临的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从网络这个资源世界中查找学习资料,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和丰富的各类信息.但同时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和虚拟的非主流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带来不利影响.

(一)从宏观层面看,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给大学生理想信念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反主流文化纷纷涌现,大学生在价值选择和判断时出现困惑、盲目和迷失等问题.特别是西方国家主流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思想通过网络渗透的方式进行蛊惑,很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因为生活阅历较浅,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从而易受蒙蔽,动摇了理想信念.

(二)从微观层面看,网络影响大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形成.网络时代,丰富多彩的媒体和*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信息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能很快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能敏感地体会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但是,虽然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社会理想对于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性,但真正能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前途联系起来的不多,他们更偏重个人理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甚至有时候在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心方面有缺失,缺乏正确的行事原则和道德底线.相对于传统社会比较规范的管理和监督,因为网络的虚拟化特征,一些大学生误以为自由的网络生活可以不受道德舆论的约束,从而产生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自我道德管理不断弱化.

(三)从人际关系层面看,网络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实际人际关系,异化其行为.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害怕吃苦,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处世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较弱,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牢固.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有意无意地过度关爱,很多独生子女很少经历挫折,有很强的优越感,面对社会各种复杂的压力和挫折时,要么选择逃避,要么表现极端,反映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抗击压力的不足.在刚进入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时,许多学生不愿意对同学、老师敞开心扉,反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网络上,通过虚拟的网络身份构建一个理想的自我,从网络世界获得慰藉感和成就感.长期陶醉在这种虚拟生活中,他们的实际人际沟通能力会下降,从而淡化对这个世界的认同感,弱化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通过网络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优势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一)在教育内容上,网络上更容易因材施教,培养大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传统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通过外在强制性的灌输,其效果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自觉接受相应的教育内容,则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需求,相应的教育内容.比如,根据学生喜欢上网追剧、购物、玩游戏等特点,我们可以在学校思政宣传网站上加入相关内容,在热门的网剧和网游中融入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建成以用户为主体和中心的教育新模式.比如在网游中合理设置游戏的内容,增加如自由平等的精神、合作与竞争的意识等富含道德信念的知识内涵,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升自身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

(二)在教育方式上,网络提供了更为便捷和丰富的知识传播手段.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各种交友软件平台和手机A PP等,构成了大学生的日常信息来源.通过网络,很多时候大学生无须在规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场所接受教育,学生理想信念的传统培养模式,如主题班会、集体性的活动等呈现弱化的态势.相对的,通过网络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如通过班级群、微信群布置工作任务或作业,交流各种信息,拓宽了学生的交流领域,提高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三)在教育效果上,网络改善了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拉近了双方的距离.网络技术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世界间的界限,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往方式.相比传统教育的思想表达,在新媒体这个平台上,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他们更容易摒弃顾虑,毫无负担地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就便于德育工作者更快和更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或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网络新媒体改善了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师生交流不平等状态.学生在借助网络与教育者进行交流时,因为交流环境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双方更容易感受到人格和尊严的平等,从而形成融洽轻松的氛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提高交流双方的信任度和友好度,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三、网络背景下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路径

(一)高屋建瓴,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网络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发挥它的引领作用,必须注重对校园网路文化从制度到管理的顶层设计.通过建立完整的可实施的制度框架来保障校园网络文化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在体制上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对涉及管理学生的所有职能部门和人员,上到校党委书记,下到二级学院的辅导员,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学校校园网络建设中的职责.结合高校党建工作,利用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构建一个专门负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小组,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合作,网络中心技术人员负责维护,“两课”教师和辅导员作为基石.学校要在管理的过程中,给予人、财、物和技术等方面的充分支持.

(二)注重实效,创新网络教育新载体.在教育载体上,我们应该注意传统教育手段与新的网络教育载体相结合,充分发挥新载体的优势,新旧互补,全方位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模式.首先,应该挖掘手机媒体的教育功能,并把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增强手机德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在手机上开辟“手机小说”“微视频”“手机报”“手机论坛”等板块,定期发布相关内容或信息,这些信息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以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如广西师范学院宣传部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寻找我身边的‘张丽莉’活动”,全校师生通过网络积极参与推荐人选,活动效果很好.其次,加强网上班集体载体的建设.通过网上群、微信群等召开主题班会、发布班级活动信息,供师生交流.力争把网上班集体打造为集管理、交流、服务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德育新平台.

(三)以人为本,强化大学生教育的主体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广义上看,人文关怀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承认人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存在;承认人不管是在促进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价值方面都居于引导性的核心地位;承认人的价值,寻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时,就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个体的差异性,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愿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例如,对于一些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如就业、升学、出国、恋爱等,可以运用体验式、互动式、咨询式和案例教育等方法展开主体性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舆论和社交平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上,高校首先要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多种情境和模式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同时在课堂上开展专题讨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德育工作者还应重视社会实践教学的作用,通过设计一些与时下热点相关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道德课题,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展调研,通过了解和思考,巩固课堂所得,从而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信念.

(四)顺应潮流,构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网络背景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还要对时事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手段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意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各种网络知识培训活动,提高自我网络应用能力.其次,可以建立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网上的最新的信息和言论,及时对之反馈和引导;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有效地开展“我的中国梦”等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紧跟趋势、顺应潮流,及时了解网络上学生所喜爱的交流方式和网络语言,注意填充有时效性的德育内容,转变教育的方式,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郝晓玫.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2(1)

[2]梅友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教育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8)

[3]张利先,刘静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及施教对策[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0)

[4]赵燕,乔德阳,王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J].改革与开放,2013(5)

【作者简介】卢红屹(19 8 0— ),女,广西师范学院科研管理处助理研究员.

(责编 卢 雯)

本文点评:这篇文章为大学硕士与理想信念本科理想信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理想信念和路径和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探究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摘 要大学生承担着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其理想信念坚定正确与否,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 目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仍存在着弱化倾向 因此,该论文着眼于.

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
崔新生1,2(1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2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中国梦与理想信念教育有很好的契合点 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特点
【摘要】为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本文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展开分析,认为其教育目标具有导向性与层次性,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与阶段性,教育内容具有理论性.

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30摘要公共管理学作为在我国起步较晚的一门融合多种学科理论知识的人文社会科学,其在高校的人才培育的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