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三仙图》的文化符号意义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三仙图》的文化符号意义,本文是文化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跟符号和文化符号意义和《三仙图》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 李艺

(北京联合大学 师范学院 中文系,北京100024)

[摘 要]五代十国(前蜀)著名画家支仲元的《三仙图》,曾被宋朝御府所*,北宋灭亡后,这幅画从宋朝的御府流转到了金朝的御府.在金末元初,全真教掌门人丘处机曾给支仲元《三仙图》题诗.但是在丘处机题诗之前,此画的内容、题材已经在金代有流传,金代已经出现了对《三仙图》的仿作,这从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人马钰《题文山孙会首画<三仙图>》藏头拆字诗中可以看出.另外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也写有一首七言律诗《三仙祠》.从这些诗中我们看到,“三仙”其实已经成为金朝人们潜意识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根深蒂固地生存于民间的日常生活之中了.《三仙图》文化符号的长久传承,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三仙图》;文化符号;金代社会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7)03-0155-05

doi:10.3969/j.issn.1672-8610.2017.03.021

支仲元,五代十国(前蜀)凤翔(今陕西宝鸡西北)人,著名画家.北宋《宣和画谱》卷三“道释三:五代”部分载曰:“支仲元,凤翔人,画人物极有工,随其所宜,见于动作态度,多画道家与神仙像,意其亦物外人也.又喜作棋图,非自能棋,则无由知布列变易之势,至于松下林间对棋者,莫不率有思致焉.今御府所藏二十有一.”共计有“《太上图》一,《大上诫尹喜图》一,《太上度关图》一,《三教像》一,《五星图》一,《三仙图》一,《七贤图》二,《商山四皓》,《四皓围棋图》一,《围棋图》一,《会棋图》一,《松下奕棋图》二,《勘书图》一,《尧民击壤图》二,《林石棋会图》二,《棋会图》二.”从宋朝御府所*的此二十一幅画作,可看出,支仲元确为“物外人也”,绘画多为道家神仙题材.①

宋朝御府所*的此二十一幅画作中,有一幅《三仙图》,历代图籍记载中均未提及具体三位神仙人物为何人.在金末元初,邱处机的徒弟李志常写有《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此书写成后并未广被人知.一直到了清代(公元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清朝文学家钱大昕在苏州元妙观翻阅《正统道藏》正一部时,偶然发现了这部书,他便将此书抄写出并传于世人.其后这本书的价值被广受重视.如有王国维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以及现今的《<长春真人西游记>选注》、《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等专著出版②.《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载有,丘处机曾看到支仲元所画这三位神仙是“得一、元保、玄素”③,但历来对这几位神仙的记载比较少.不过关于“三仙”,有这样的流传:传说三国吴主孙权之祖孙钟,以种瓜为业,有三仙人诣门乞瓜,钟厚待之.《三国志补注》卷六载:“《幽明录》曰:孙钟,吴郡富春人,坚之祖也,与母居,至孝笃明.种瓜为业,忽有三年少诣之,乞瓜,钟为设食.临去曰:‘我司命也,感君之知,何以相报?此山下善可作冢.’复言:‘欲连世封侯,而数世天子邪?’钟跪曰:‘数代天子固当,但何处便为定墓?’曰: ‘君可出百步后,顾见我去处,即是坟所也.’山下行百步,便顾见悉化成白鹤也.”还有一种版本如《列仙传》卷下《服闾》:“服闾者,不知何所人也.常止莒,往来海边诸祠中.有三仙人于祠中慱赌瓜,顾闾,令担黄白瓜数十头,教令瞑目.及觉,乃在方丈山,在蓬莱山南.后往来莒,取方丈山上珍宝珠玉卖之.久矣,一旦髠头著赭衣,貌更老.人问之,言坐取庙中物云.后数年,貌更壮好,鬂发如往日时矣.”这些故事情节虽有所不同,但关键词均是“三仙”和“瓜”.《全唐诗》卷八五四载杜光庭《题都庆观》诗曰:“三仙一一驾红鸾,仙去云闲绕古坛.炼药旧台空处所,挂衣乔木两摧残.清风岭接猿声近,白石溪涵水影寒.二十四峰皆古隐,振缨长往亦何难.”唐李峤也有《瓜》诗曰:“六子方呈瑞,三仙实可嘉.”可以看出此时“三仙”已成为一个专有称谓了.这些记载或为“三仙”文化符号的较早版本.但这里均未提到“三仙”的具体称呼,这给后人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邱处机的徒弟李志常在《长春真人西游记》里记载了全真教掌门人丘处机以七十余岁的高龄,于1220年,跋涉数万里,远赴西域雪山行营见成吉思汗的故事.关于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会面以及成吉思汗的问道情况, 李志常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有详细记述:

上悦,赐坐,食次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师曰:“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上嘉其诚实,设二帐于御幄之东以居焉.④……

丘处机以他的学识、镇定、毫无虚妄的对话,博得了成吉思汗的赞赏.在随后的几次对话中,丘处机又向成吉思汗进言,劝谏蒙古民族应效仿中原的孝道,还应该止杀保民,并且把这些道理与蒙古民族所崇奉的尊天敬天联系在了一起,因而都得到了成吉思汗的首肯.丘处机西行觐见成吉思汗归来之后,被迎住于燕京的大天长观,元太祖二十二年五月,成吉思汗又传圣旨,改天长观为长春宫,又赐给丘处机以金虎牌,让他统领天下道教事务.于是全真道教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鼎盛时期.《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载曰,丘处机在燕京长春宫统领天下道教事物,当时有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人士,带来一幅五代十国(前蜀)时期著名画家支仲元所画的《三仙图》,让丘处机题字,遂有丘处机《题支仲元画得一、元保、玄素<三仙图>》诗云:“得道真仙世莫穷,三师何代显灵踪.直教御府相传授,阅向人间类赤松.”⑤

我们知道,支仲元的这幅《三仙图》,最初是在宋朝的御府里所*,而到了元朝初期,为什么流落到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普通人士手中的呢?仔细品味丘处机的这首题诗,实际上已经指明了这幅《三仙图》流转的路线.丘处机在诗中说:“直教御府相传授”,即是指出这幅画从宋朝的御府流转到了金朝的御府.金朝的女真统治者钦慕中华文明,对辽以及北宋的封建文明全面接受,金朝初期,金统治者大量收求辽、北宋的图书、文籍,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三所载:“靖康元年(112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甲申,金人索监书藏经苏黄文及古文书、《资治通鉴》诸书.金人指名取索书籍甚多,又取苏文墨迹及古文书籍.开封府披拨见钱収买.又直取于书籍铺.”等等.这种风气还表现在金朝最高统治者皇帝身上,比如金章宗就对前代的一幅《虢国夫人游春图》摹本爱不释手,并且亲为题跋:“天水摹虢国夫人游春图”,(“天水”是金章宗时的年号).由此可知,支仲元的《三仙图》确为从宋朝御府转相传授于金朝御府的.但历史有时候往往会惊人地相似,金朝后来又被元朝所替代.而元朝初期对中原文明成果并不太在意.这样,《三仙图》就又从金朝御府流出,转落在金末元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手中了.

丘处机在题诗中说:“阅向人间类赤松”,这涉及晋干宝《搜神记》卷一记载的这样一个传说:“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倶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晋葛洪《神仙传》卷二也记载有类似的故事,《皇初平》:“皇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而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忽然不复念家.其兄初起,入山索初平,历年不能得见.后在市中有道士善卜,乃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今四十余年不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皇名初平,是卿弟非耶?’初起闻之惊喜,即随道士去寻求,果得相见.兄弟悲喜,因问弟曰:‘羊皆何在?’初平曰:‘羊近在山东.’初起往视,了不见羊,但见白石无数.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但兄自不见之.’初平便乃俱往看之.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初起曰:‘弟独得神通如此,吾可学否?’初平曰:‘唯好道便得耳.’初起便弃妻子,留就初平.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诸亲死亡略尽.乃复还去.临去,以方授南伯逢,易姓为赤,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其后传服此药而得仙者,数十人焉.”

这两则传说,晋干宝的记述,还带有原始野性的味道,其产生应该早于后者.但是两者的故事核是一样的:均是某个人物,由于某种原因,很长一段时间消失了,然后又再次出现,且仙术高强等等.因而这两个故事可以划为同一种类型.而支仲元的这幅《三仙图》,正像是神农时的雨师赤松子和晋朝葛洪笔下的皇初平一样,经过了北宋至金末元初一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阅尽了人间无数,现在又失而复现,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不过,在丘处机给支仲元《三仙图》题诗之前,此画的内容、题材已经在金代流传开来,金代的画家已经出现了对《三仙图》的仿作,有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人马钰的题诗为证.

马钰(1123—1183),字玄宝,号丹阳子,宁海(今山东省牟平)人.原名从义,字宜甫.出身巨富,家饶于财,世通儒术,为当地大户人家.其家有农庄、有当铺等,资产号千万,为宁海当地首富,在当地号称“马半州”.(入道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马钰生于金太宗天会元年五月二十日.(事见《道藏》第五册)书载其幼时常诵乘云驾鹤之语,及长,习儒不乐仕进,乡间有“轻财好施”之名.金大定七年(1167)七月,重阳真人于宁海布道,马钰在怡老亭与重阳真人相遇.大定八年二月,为王重阳度化出家入道.随其居昆仑山烟霞洞、文登姜实庵、宁海州金莲堂等地.金大定十年,重阳卒后,马钰与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入关至终南刘蒋祖庵守孝.十八年,西游陇华亭,居陇州佑德观.二十二年,东归宁海.二十三年,马钰卒于莱阳.元世祖时封赠丹阳抱一无为真人.

马钰《题文山孙会首画<三仙图>》藏头拆字诗曰:“洞得遇妙玄传,志修持一纪年.载环墙常念汝,男了了好修仙.(拆山字起)⑥”

诗题中的“文山”在今山东威海文登市,“孙会首”是指全真教在山东文山一位姓孙的会首,他也画了一幅《三仙图》,这说明《三仙图》的文化符号在山东一带也是广为民众熟知的.马钰的这首题画诗采用的是藏头拆字诗体,在诗的最后专门标明了“拆山字起”.用藏头拆字的方式创作诗词是金代道家特有的一种创作方式,在诗的最后都写有“拆起某某字”.这首诗后标明了是“拆山字起”,就是把诗的最后一字“仙”字的“山”字拆下来,移到前边,作为第一句的第一个字,然后再把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传”拆下“专”给第二句作首字,以下各句依此类推.

按照全真道这种拆字法,拆装后的诗便成了下边的样子:“山洞得遇妙玄传,专志修持一纪年.十载环墙常念汝,女男了了好修仙.”题诗先回顾了与孙会首的“得遇”,以及对孙会首专心致志修道的赞赏.多年来,我们分头练功,但我是一直很思念您的.让我们全力以赴,努力能够修道成仙吧.很明显,这是在鼓励孙会首及其当地的全真教徒们,要专心修道,要有面壁十年的决心,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像图中所画神仙那样一心修道,要忘掉尘世间的男男女女一切杂事杂念.这时马钰已经是全真教的掌门人了,(此时王重阳已经仙逝),他的题诗必会产生巨大的引领作用.以他“马半州”的人格魅力,对全真教的早期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看出,全真教在宣扬他们的教义、学说过程中,是很好地利用了民间诗歌,甚至还有绘画艺术等等这些不同的文学艺术手段的.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在金朝之时,有关“三仙”的故事,是广为流传的.

比如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也写有一首七言律诗《三仙祠》:“三仙祠下往来频,憔悴征衫满路尘.箫鼓未休寒食酒,樵苏时见旧都人.吹残芳树红仍在,展放平田緑已匀.西北并州隔千里,几时还我故乡春.”⑦

我们知道,金朝在汴京失守(1233)以后,元好问等人被蒙军羁管于聊城(今山东聊城),两年后元好问移居冠氏(今山东冠县).一直到蒙古太宗十年(1238)元好问才离开冠氏回到自己的家乡.元好问的这首诗就是写于暂居冠氏之时.当时是国破家亡,形容憔悴,恰逢寒食踏青之际,在冠氏这里时常能碰到故国汴京的旧人.这里离元好问的家乡还有很远的距离.太宗十二年,元好问才回到自己的家乡忻州.从诗中我们看到,“三仙”其实已经成为金朝民众潜意识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根深蒂固地生存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了,甚至于在寒食清明节时,也要到“三仙祠”中祭奠一番了.这说明在当时的山东冠氏地区,是有着“三仙祠”的存在的.另外,元好问在诗中没有明确指出“三仙”名称.而传说“三仙祠”里供奉张果老、吕洞宾和文昌君等,应是再后出现的.现在我们通过《长春真人西游记》的记述,可以知道在金朝末期、元朝初期的时候,所谓五代画家支仲元所绘之“三仙图”应是指“得一”、“元保”和 “玄素”三位神仙.

非常可惜的是,曾经被宋朝御府所*的,五代著名画家支仲元所画的《三仙图》,在经历了被金朝御府*、金末元初流失民间、又被全真教掌门人丘处机题诗之后,便再次销声匿迹了.直到明朝时候,北京城里有一位著名的大权臣严嵩被查抄了,据明汪砢玉撰《珊瑚网》卷四十七所载,嘉靖四十四年籍没严氏画品手卷目录,即在对严嵩的抄家罚没物品清单中,再一次出现了“支仲元、《三仙图》”的字样.这幅画的曲折流传过程,不由地让人们唏嘘不已.从此,支仲元《三仙图》这幅画就再没有出现在世人的视线中.但是,“三仙”这个文化符号,已经深深地刻印在了人们的心灵深处,再也不会消失了.直到今天,各地仍然有称为三仙祠、三仙观、三仙台的等等,尽管具体说法有所不同.就连在民间魔术戏法中,也有所谓的“三仙归洞”⑧表演.看似轻松的魔术表演,竟然也有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从《三仙图》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发展,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 注 释 】

①历史上支姓名贤多有喜欢宗教者,如汉代就有佛经翻译家支谶,三国时有佛经翻译家支谦,东晋有佛教学者支遁等.据文渊阁《四库全书·释文纪》巻六:“支谶,月支人也,汉桓灵之世,来在中国,凡所出经,类多深玄.支谦,字恭明,一名越,亦月支人也.其父亦汉灵帝之世来献中国,越在汉生,似不及见谶也.”《太平广记》卷八十七:“支遁,字道林,本姓关氏,陈留人,幼有神理,聪明秀彻.”至五代时支仲元喜欢道家神仙题材,也就不足为怪了.

②王国维《<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载王国维《蒙古史料四种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陈正祥《<长春真人西游记>选注》,载《中国游记选注》第一集,第三篇,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79牟7月版.尚衍斌、黄太勇《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③得一、元保、玄素:得一、元保两位神仙仙踪已无考.玄素:宋张君房撰《云笈七签》卷五十九载有《大威仪先生玄素真人要用气诀》一文,但没有具体人物介绍.《旧唐书》卷七十五载有唐太宗时有一著名谏臣张玄素,传说张玄素善用异法治病等等.另,民间传说有玄素为太乙真人的徒弟,曾在赤壁玄素洞修炼等等.

④《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载《道藏》第三十四册.见赵卫东辑《丘处机集》,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6月版.

⑤《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版本同上.

⑥薛瑞兆、郭明志《全金诗》卷二○,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⑦《遗山集》巻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所谓三仙祠、三仙观、三仙台等等,其源应出于孙钟之三仙人乞瓜,或曰得一、元保、玄素之三仙.而所谓“三仙归洞”,其源则于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一《三仙》故事相近,谓一士人赴试金陵,途中夜宿三秀才处,以文会友,因睹其文,以是擢解,此三秀才实乃蟹精等等.

The Meaning of the Three Immortals Picture Culture Symbols

Li Yi

(Teachers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4)

Abstract: The period of Five Dynasties famous painter Zhi Zhongyuan’s the Three Immortals Picture, ever he been Song and Jin Danasty of the national collection by books department. In the late Jin Danasty, Quanzhen religion head Ma Yu and Qiu Chuji wrote poetry for the Three Immortals Picture. In addition, Jin Danasty famous writer Yuan Haowen wrote poem the Three Immortals Picture too. We can see from these poems, “Three immortals” has become a cultural symbol.It shows 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he a long time!

Key words: the Three Immortals Picture;Cultural symbol;Jin Danasty society

言而总之,这是一篇关于经典文化专业范文可作为符号和文化符号意义和《三仙图》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袁江《骊山避暑图》和袁耀《巫峡秋涛图》
首都博物馆的“翰墨载情·丹青传心—首都博物馆典藏精品书画”展览中,展出了清代画家袁江与袁耀的作品各一幅,这两幅作品是他们的代表作,画作展现出的高超画技.

再读杜甫《八阵图》文学解读和历史验证综合
摘要八阵图一诗末句“遗恨失吞吴”向来解读甚多,大致可分为文学研究和历史分析两类 文学研究多以此诗咏史之性质,重视对基本史实的了解,分别考证仇注四说之正误,抑或新论 历史分析重史.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文化价值批评
【摘 要】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把底层小人物融入到义乌从小集市到大市场的嬗变历程中,准确捕捉到了义乌人笃信传承的生意经,但是其作为影视的文化价值却没有充分表达到位,没有参透市场经济的要旨,从而升华到对社会主.

《澹仙诗话》对如皋诗学的集成和性灵诗学的推进
聂欣晗(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关键词澹仙诗话;熊琏;如皋;性灵诗学摘 要女诗家熊琏的澹仙诗话集成式地再现了清代乾嘉时期江苏如皋诗坛的区域性崛起与地域性主题特色,表达了诗坛.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