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审美类论文怎么写 和电影《驴得水》审美特征分析有关论文怎么写

主题:审美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7

电影《驴得水》审美特征分析,该文是审美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驴得水》和审美和特征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审美论文参考文献:

审美论文参考文献 电影世界杂志电影文学期刊关于水的论文电影杂志

内容摘 要:电影《驴得水》改编自同名话剧《驴得水》,虽然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都籍籍无名,虽然票房只有1.7亿,但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和反响.其立足于中国的现实背景,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精神,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释:第一,电影展示了一个荒诞杂乱疯狂的世界;第二,电影中混杂着悲喜;第三,无意义中蕴含着特定的意义.

关键词:《驴得水》 荒诞疯狂 悲喜混杂

2016年6月上演的改编自同名话剧的电影《驴得水》在社会上获得普遍关注,其中所反映的热点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从美学的角度来看,《驴得水》是一部具有荒诞感的电影,其审美特征很值得我们分析

荒诞这个术语,兴起于西方,是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作品,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传统艺术那种优美和谐静穆的给人快感的审美风格,而是一种躁动不安缺乏和谐给人不快感的审美风格,它们所要表现的是人在现代社会的一种荒诞感.关于它的定义,《简明牛津词典》把荒诞解释为不和谐和缺乏理性或恰当性的和谐.而《*戏剧词典》把荒诞定义为:“人与环境之间失去和谐后生存的无目的性.”陈炎先生主编的《美学》一书对荒诞解释道:“作为形容词,其含义是:可笑的、荒唐的、不合理的、无理性的、不协调的、杂乱无章的;作为名词,它是指人的一种生存处境或状态,即生活于一种无意义或非理性的境遇或状态中,既无目的又无意义.”[1]所以荒诞是人在生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荒谬性,主要是人所感到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失衡与荒谬,人的目的和手段的背离..

电影《驴得水》属于荒诞的审美风格,其审美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电影展示了一个杂乱无章无理性不正常的荒谬世界

在荒诞的世界当中,人们受着本能的驱使,在现实生活中表现的麻木无聊不协调不正常,如同机器人一样死板机械,对身边的单调枯燥却习以为常,看起来是在很努力地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但往往目的与手段无法协调一致,甚至走向相反的方向.对于这样一个违背初衷的结果,人却无能为力也无动于衷.所以荒诞展示的是一个不可思议很不正常的世界,目的与手段的失衡是一个重要表现

在电影里,四个知识分子(孙校长、裴魁山、张一曼、周铁男)怀揣教育报国的梦想,来到边远山区搞乡村教育实验,希望能够开化乡村的民智,用裴魁山的话说就是“为了改变中国农民的贪愚弱私”,这是一个很伟大的理想,目的明确而且荣耀,并且四人还经常要聚聚气儿,高喊口号“团结乐观奋斗”.但这些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毫无阻力的情况之下,一旦出现问题的阻挠,在行动中却变得软弱无力.他们的工作是失败的,至少是不成功的,学生流失严重,到学期末来参加考试的,只剩下六个学生.四个教师教授六个学生,这简直是荒唐的很啊.而四个教师整天在干嘛呢?周铁男只知道锻炼身体,张一曼只顾着梳妆打扮,裴魁山只想着追女人,孙校长只想着应付上头领导的巡视.更可笑的是,他们还杜撰出了一个驴得水老师,只是为了吃空饷.

在具体事件和人物上,同样存在这种荒诞性.比如为了吸引学生来上学,孙校长想出发奖学金的方式,说是鼓励鼓励大家来上学,但裴魁山指出这是用贿赂的方式来笼络他们来上学,这违背了初衷.自古以来都是受教育者给教育者钱物,哪里听过教育者要花钱请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呢?另外奖学金竟然是从那个不存在的驴得水老师身上扣,但这个英语老师的工资还剩下多少呢?大部分都用在孙校长修眼镜、裴魁山装假牙、张一曼买布料、周铁男买运动器械上了,所剩无几,这就是孙校长所谓的驴得水老师的工资“专款专用”,于是奖学金的方案又不了了之.另外一个事件是驴棚着火,周铁男用笤帚救火,笤帚也着了;张一曼用树枝把火挑下来,结果地面的草也烧着了;裴魁山用铁锨铲土,结果毫无用处;最后孙校长抱着棉被跑来,一他指挥的结果是驴棚烧透了.目的是要救火,手段却都变成了变相助长火势.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还有张一曼,这个追求性解放和自由的女性主义者,为了达到说服铜匠冒充驴得水老师的目的,竟然真的采取睡服的方式.铜匠表达能修好电铃的时候,却说些别人都不懂的语言等等.

电影《驴得水》展示的就是这样的世界:因为目的和手段的悖谬,导致人的行为的无理性、不正常和杂乱无章.每个人都在努力,但是越努力离目标就越远.这正是现代社会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矛盾的结果

二、电影混杂着悲喜

荒诞的痛感中混杂着快感,是悲喜剧的混合,给审美主体产生一种哭笑不得的情感体验,这是荒诞艺术的美学特征.法国荒诞派戏剧大师尤涅斯库曾经说过,喜剧作为荒诞的直觉比悲剧更加令人绝望,这种喜剧不提供出路,喜就是悲,人的悲剧是可笑的.

荒诞艺术经常用喜剧的方式表达悲剧的主题,比如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这种滑稽可笑的无望的等待显现了现实生活中人类无奈的生存处境.

《驴得水》便是以喜剧方式表达悲剧主题的悲喜剧.影片的前半部分让我们在笑声中度过,具有一种幽默感喜剧感,这在影片中都有所体现.

这从很多台词中可以体会出来,比如周铁男“一般一般,全国第三”的夸耀;特派员“用这个地方做教室,是不是有点过于堂而皇之了?”“如果吕老师的家世真的像你说的这么显赫,那倒是让我李某蓬荜生辉了”等一本正经地对成语的错用;对张一曼要去准备早饭,特派员严肃地说“去你的吧”

还可以从具体情节中体会出来,比如张一曼问周铁男什么时候向孙佳表白,周铁男豪气地说“那还不随时都能说啊”,结果当张一曼告诉孙佳周铁男有话对她说的时候,周铁男则说张一曼给孙佳剪的头发很好看,明显顾左右而言他,这种对爱情的腼腆也照应了后面周铁男面对武力威胁下的懦弱与胆小.

而影片的后半部分,则呈现出一种悲剧感.这集中体现在几个人物的身上,裴魁山对张一曼的由爱到恨,周铁男从最初的无所畏惧到面对口的懦弱猥琐,铜匠对张一曼羞辱后质朴消失产生了的强烈报复,还有张一曼最后的自杀,都让人产生强烈的悲剧感.

《驴得水》的荒诞艺术的处理既有令人难堪的玩笑,也有无奈的痛苦,既有轻微的讽刺,又有心灵的刺痛,所以既给人强烈的喜剧感,同时也让人体验到强烈的悲剧感.

三、无意义中蕴含着特定的意义

荒诞的主要特点是无意义的,但从这种无意义当中恰恰令人体味出特定的意义来.

《驴得水》讲述了一个荒诞与现实交织的故事.民国时期,在一个严重缺水的小山村里,孙校长带领三位老师建了一所乡村小学.这所学校还有一位特殊人物,即英语教师吕得水,实际上,“他”是为学校运水的一头驴.教育部特派员即将前来视察,大家决定让一个铜匠来冒充这个不存在的吕得水老师.结果铁匠不仅蒙混过关,而且特派员对这位吕得水老师相当欣赏,并决定将他“包装”成教育家以得到来自美国的奖金.事件的发展越来越超乎校长和老师们的预料.为了大局,孙校长不断让步,而局势也越来越失控,最早为了美好初衷来到乡村教学的老师们纷纷变成了另外的样子.孙校长为了所谓的理想不断出卖自己的灵魂,裴魁山因为失恋而变得极端自私,周铁男在强权面前做了孬种,张一曼为了私利不惜出体,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那样的理所当然,看起来他们都有着明确的生存目标,而实际上他们都懦弱自私、有着严重民族劣根性、缺乏生存意义和价值追求.他们不断努力弥补漏洞,结果漏洞越补越大,他们的行为变得毫无意义,给人感觉他们就是一群搞笑的小丑.但是在这种无意义当中也暴露出人类灵魂自私和荒诞的本质,让我们从中获得人生的警示,所以他们的无意义当中透露着特定的意义,而这正是荒诞的主要特点之一.

总之,电影《驴得水》具有荒诞的审美风格,对人的生存状态做了犀利的描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参考文献

[1]陈炎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15页.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该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大学硕士与审美本科审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驴得水》和审美和特征方面论文范文.

《驴得水》电影喜剧对人性道德
摘 要驴得水是一部戏剧冲突和感情冲突强烈的讽刺荒诞喜剧影片,它以悲剧为内核,用戏谑喜剧做外壳 在影片中对于人性的拷问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这是开心麻花团队的第二部荧幕作品,拍摄技术和水平可圈可点,.

衣冠禽兽:人性异化下的现实主义闹剧电影《驴得水》影评
程 淼(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00)【摘 要】电影驴得水是一部讽刺人性与反思教育制度的现实主义荒诞喜剧 影片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构筑起历史架空式寓言,将现实镜像下的人性层层解构 在一幕幕.

电影《驴得水》中的张一曼形象分析
【摘 要】看完电影驴得水,许多人都喜欢上了三民小学的老师张一曼,被她的随性不羁震撼,被她的可爱烂漫打动,为她的多才多艺折服,也为她的悲惨结局落泪 疯狂荒唐的年代,都是吃人的社会,都是进步女性的焚炉 这.

新媒体背景下中小成本电影的营销手段以电影《驴得水》为例
【摘 要】新兴媒体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每一个行业都在不断改革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并更好地推广营销自己的产品 驴得水电影的成功系列营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产品策略方面,准确把握电影本身的话剧基础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