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内容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从内容趣向表达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内容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9

从内容趣向表达,该文是有关内容论文范文资料和趣向和内容和表达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内容论文参考文献:

内容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论文主要内容论文内容论文内容摘要

【摘 要】“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本文围绕“意趣课堂”理念,以此课为例阐述了如何在学生已有基础上教出诗词的文化意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教学变得有趣又迷人.

【关键词】“苏教版”;意趣课堂;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9-0055-02

一、教材解读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这首小令,把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农村常见景象组合在一个画面里,显得格外清新优美.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这样巧妙的构思,把一片生机勃勃、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对自身现实的不满和对沦陷区百姓的深深同情.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词,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在这基础上,如何教出诗词的文化意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教学变得有趣又迷人?笔者想围绕“意趣课堂”,让学生学得快乐而有收获.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学情,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2)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结合想象体会词境.(3)在感知、体验、表达的阅读对话中,体会意境,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宁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

1. 读题,导入课文

(1)由古诗《村居》引入课题.(2)师介绍“词”.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古诗《村居》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更好地把握了词的形式特点.

2. 初读,感知词韵

(1)初读.(2)检查词语:相媚好 翁媪 莲蓬.(3)指导朗读课文,发现韵脚.

【设计意图】初读,读正确,初步明了词语的意思,为理解整首词做好铺垫.在朗读中感受词的节奏之美,押韵之美.

3. 品读,感悟词境

品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自由读.体会“青青草”.(草更多更绿,生机勃勃.叠词,读起来更有节奏.)

(2)指导朗读.

师:作者先介绍美景,还写了什么?

师:自己读一读这几句话,想一想,你喜欢谁?为什么?

小儿:理解“无赖”.看图,想象小儿子剥莲蓬的情景.读出童趣

大儿中儿:说理由.体会大儿子勤劳能干、二儿子心灵手巧.朗读

翁媪:理解“吴音”相媚好.聚焦“醉”字,想象两位老人会说些什么.

4. 朗读

【设计意图】教学中努力把握诗的整体意境,引导学生想象那美丽静谧的田园风光与人物活动.通过“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咀嚼文字,品悟画面,走进词的世界.

5. 拓展背景,体验词情(探究诗人为何而“醉”?)

6. 总结全文

五、改进过程

1. 问题诊断

(1)学生主体意识不明显.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时间不足,回答问题质量也不高.(2)课堂情趣不足,诗词的韵味不足.想像翁媪之间的对话体会“相媚好”,学生没有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词的情趣没有悟到.

2. 改进建议

诗词教学,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语言,找到“最佳路径”让学生走进言语的心灵世界.结合同行的建议,调整思路:(1)观察比较,发现词的形式.(2)读有层次,感受词的韵美.(3)读写入“画”,走进词的意境.(4)拓展背景,探究词的内涵.

六、基于团队协作实践反思的教学设计

1. 揭题,认识词的形式

(1)背诵古诗《村居》.(2)揭题,这是一首词.板书:词. 仔细观察,词与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词与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入积极有效的思考中,观察、比较、思考,更好地把握了词的形式特点.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的发现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词的相关知识.

2. 初读,感知词的大意

(1)初读.(2)检查词语:相媚好 翁媪 剥莲蓬.(3)指导朗读课文:读正确,发现韵脚,读出押韵美.

【设计意图】读有层次,读出词的节奏押韵之美,结合画面朗读.词语理解,关注理解方法,有根据字形理解的,有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的,也有看图直观感知的.

3. 品读,感悟词的情趣

师:有人说这首词描绘了美丽的画卷.轻轻读,看到哪些人物画面?

板书:翁媪相媚、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剥莲

(1)品读第一句.交流.怎样读好这首词,感受那份情趣呢?有人用写的方式.配乐出示:翁媪相媚的片段

(2)静静读.读后交流感受(温馨、快乐、幸福、舒适……)想象着画面读这首词,感觉就不一样了.

(3)指导朗读.

师:怎样把它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呢?(环境描写,写景写人,加入人物神态动作)

(4)感受写法,齐读.

师:3个儿子的场景也充满情趣,想象一下画面,找一个感兴趣的写一写(6~8分钟)

交流 点评 (交流时指导朗读,修改)

例如:小儿剥莲蓬,剥出了一份快乐.

(5)带着想象,配乐朗读下阙.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要求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这首词语言精练,用词形象,三个儿子的场景容易读懂,教从童趣出发,引导学生静心思考,通过想象画面,以读引思,以写促读,引领孩子们走进阔大的词中境界.这样抛弃了烦琐古板的分析,从内容转向表达,变单一为丰富,变枯燥为多彩,在充满趣味的个性化的体验中,让学生感受诗词独有的意境之美.

4. 拓展延伸,吟诵词的情韵

(1)交流探讨:老两口被什么陶醉.(2)拓展资料,探究诗人的醉.

【设计意图】“醉”字,是“词眼”,活了一首词.初解,学生对“醉”的理解是饮酒而醉;但是“醉”在这里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老两口夫妻恩爱,儿子孝顺可爱,家庭和睦,虽然他们居住的是低矮的茅草房,但环境清新秀丽,他们陶醉于这样幸福的时光;补充辛弃疾背景资料,领悟到他们醉心于这没有纷争的悠然恬静的生活.

(3)背诵,吟诵.

(4)总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读懂了词人的向往,也试着用写的方式感受词中的情趣.词是有韵味的,语文学习也是有韵味的.

七、课堂的积极变化

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第一次接触词,多数同学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词的特点均由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体验而得.在画面描绘这个环节中,学生独立思考,边想象边创作.虽然学生的创作是充满稚气的,但能初步解开意象,将画面感表达出来,而且不乏很多的亮点.学生在想象表达中体会这首词的意境之美,课堂情趣盎然.

八、反思与收获

1. 把握文本秘妙,让语言落地生根

郑桂华老师在《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一书中指出:“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一句话,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教师要花工夫去研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要领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妙,更要领悟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理、意、趣这些能打动人心的“点”.把握文本秘妙,确立语文教学核心价值,才能让语言落地生根.

2. 关注“生本”课堂,让学习真实发生

虽然,“以学生为本”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还是会习惯性地以老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学校提出“意趣课堂”,我们精简教学环节,锤炼教学语言,让出时间给学生,更关注了学生的起点与发展.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学习真实发生.

诗和词是最难讲的课文,它的字词、韵律、情趣都不好把握,但这节课抓住文本秘妙,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了内容向表达的转身,上出了它的趣与味,学生在意趣课堂中语言和精神相互融合生长.

(编辑:赵 悦)

本文评论:此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趣向和内容和表达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内容本科毕业论文内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创设表达空间丰富写作内容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写作兴趣不高,普遍感到作文难写,无话可说;教师也感到作文难教,有事倍功半之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曾经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300多名学生中,喜欢.

动词点燃表达之趣
福建省浦城县实验小学沈丽娟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动词,对学生习作起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如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所说 “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生活都是.

微信科普文章的话语修辞和不确定性内容表达以《重磅:这块琥珀里竟然有恐龙!》为例
摘要科学传播的发展历经了3个阶段,而科学传播中的话语修辞也逐步与公众产生关联 本研究采用个案分析的方式,从内容分析的角度针对某篇微信科普公众号文章话语修辞的呈现形式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对其文章的加工策略.

不是生活没意思,是你太无趣
一周围常常有朋友抱怨,觉得生活无趣,毫无生机,每天过得就是单曲循环的日子,起床,挤车,上班,下班,挤车,回家,第二天重来 生活很无聊,很乏味,可是,有趣的生活怎样,他也许从未去探索过 1964年,以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