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初中语文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的教学策略相关论文怎么写

主题:初中语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0

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的教学策略,本文是初中语文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和教学策略和古诗词和初中语文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初中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杂志

【摘 要】本文论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的教学策略:教师可先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想象意境;而后采取异质同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意境;也可以采取实景临摹的方式,再现意境;最后延伸创作,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意境.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特征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A-0095-02 意境可以理解为人们思想情感中“思维感觉”与“情感共鸣”的共存状态.“意”是一种流动情感的思维状态,而“境”则是具有一定实景铺垫、与界限有关的概念.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再现、领悟意境,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一、古诗词意境特征 (一)借喻性 古代诗人、词人创作时侧重于对事物内在神韵的玩味与表达,追求情景交融、回味无穷的艺术理想.讲究虚实结合,意达而词不达的表现手法,利用“形象”的借喻,营造形神“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的艺术氛围.如牟融《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其中“衣冠重文物”代表对友人人品才华的赞美之意,“风流”是指友人在性情、才思、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这种“言尽意不尽”“借物喻情”的效果,也是诗词意境魅力的特别之处,能够用片段化的描写烘托出整体意境. (二)抒情性

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往往会在作品中融人较强的情感色彩,或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迁移到作品之中,或受作品感染而临场抒情.中国古代诗词大多偏重对思想情感的代人与内化,诗人的才思与身影会在作品中隐隐闪现,使得诗人的情怀与物境达到浑然一体的状态,读者需要深入品读,方能发现藏于诗中的诗人形象.例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既是作者情感的表达,也是作者忠君爱民形象的写照. (三)多义性

自古以来,在诗词的翻译与注解方面有着较多的分歧,翻译者大多数是根据自身经验选取最贴合作品取材、最能反映作品原意的词汇来对诗词进行注解与翻译.读者在品读作品时,基于自身文化涵养与认知水平的不同,对其解读的思路与评价也会不同.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诗词创作中善于运用含蓄、朦胧的手法,部分作品具有“隐晦迷离,难于索解”的特点,后人对其作品的注释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不同的读者能够解读出不同的意义,这也说明多义性是诗词本身诸多特点中较为显著的特点.

二、古诗词意境教学策略 (一)品词析句,想象意境 清代文学家、思想家方东树认为:“诗必兼才、学、识三者.”古代诗词与其他文学表达形式相比,更具有韵律美、格式美与意境美,其词汇的选择与运用往往是作者才华的凝聚与体现.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每一首古诗词都折射着语言艺术的光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赏析价值.古诗词作者将自身的所思、所见、所想揉进笔端,读者只要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便能顺着词句的指引,触摸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学习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苏轼)时,教师可以抓住诗句中的“把酒”“乘风”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的是“把酒”一词,而不是“凭酒”“举酒”或“端酒”?一个“把”字,体现出作者视青天为朋友、豪爽洒脱的文人情怀,而“乘风”二字,使得整篇文章呈现出“仙气”十足的一面,也是作者想象力的浪漫呈现.八月仲秋正是秋风送爽的时节,诗人苏轼与友人一同喝酒,将皓月当空的青天视为可随意攀谈的朋友,那青天之上的“琼楼玉宇”更是“乘风”可往的地方,这是多么豁达、超然的心胸与情怀!教师通过对关键词的把握与引导,可使学生快速融人到对作者诗意的想象中,体会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二)异质同构,体验意境

“异质同构”是格式塔派心理学提出的概念,是指从不同领域对事物形成相似的作用力的模式结构,从中获得审美经验的方式.初中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受时间、空间等条件所限,对诗词的联想会缺乏准确性.教师单纯地利用引导、激发、提示等方法促进学生展开想象,有时也无法达成理想效果.此时,在教学中运用“异质同构”的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代人情感,从而领会诗词意境,促进自我建构.

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杜甫诗三首》中的《春望》一诗时,很多学生不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真正含义,有的学生会误以为是战争导致纸贵,所以“家书抵万金”.由于时代与环境的差异,学生难以体会到在战争年代“家书”的重要作用及意义.笔者引用当代的伊拉克战争使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有直观的认知,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可假设一下,如果我们的亲人被派往战争区域工作,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同学们会生出怎样的心情,我们是不是最渴望载有亲人消息的‘家书’?”经过这样的代入,学生会很快理解这句诗的真正含义,体会出“家书”对于亲人的特殊价值,在之后的诗词品鉴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够领会诗中的意境.

(三)实景临摹,再现意境

北宋文学家张舜民曾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便是对诗词意境之美的最好诠释.诗与画通常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常态形式,很多诗人都曾临画题诗或以诗评画.古代诗词作者尤其偏爱以景喻情、以情衬景或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所以,不少古诗词就好似一幅绝妙的图画,给人带来强烈的画面感与美的感受.例如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他的作品素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所以,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作品画面的“模仿”或“再现”便可以营造较好的诗词意境,促使学生进行有依据的大胆想象,从而产生实景再现之感,深入到对作品“情”与“景”的赏析中.

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只是学生仅凭字面含义,较难对文中的情景进行想象.上课伊始,笔者利用多媒体对王维的身世背景进行简单介绍,又通过视频向学生进行“情景临摹”:一位使者快马加鞭地驰骋在荒凉的边塞之地,使者渐行渐远,四周已经枯黄的草木被他远远地甩在身后,他离目的地越来越近,远处已经可见“扶摇直上”的狼烟,天色渐晚,一轮夕阳处在长河的边际,似乎比平时更大更圆……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风尘仆仆的作者该是怀着怎么样的“使命之感”与“落寞之情”完成出使边塞的使命?学生很快融入到对作品情境的想象之中,从而体会到作者勾画的景色之美.

(四)延伸创作,领悟意境

诗词翻译一直是古诗词教学中的常规教学方法,通过对诗词的现代文翻译,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品鉴与领悟能力.古代诗词的翻译,需要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想象力,争取最大程度地呈现作品原意.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译文进行延伸式的想象,以培养学生对诗词内在灵魂的捕捉能力,实现意境领悟能力的升华.

以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并从个性化的角度对译文进行延伸改写,然后对译文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在反复品读这首诗之后,对该诗意境的感悟涌上心间,有的学生在译文中这样写道:“….-都护的盔甲在衣架上笔直地挂着,散发着幽幽的寒光,触摸一下是刺骨的寒意,像万千将士的英魂在凝视……”学生的感悟能力在译文延伸中得到升华.

古诗词意境值得重点学习,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在体验中融入诗词的情感世界,在感悟中建构诗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该文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教学策略和古诗词和初中语文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初中语文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初中语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创境激趣、吟哦讽诵、披文入境、字斟句酌、同类联想……方法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感体验、审美意趣与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诵读意境炼字联.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摘要】 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读写能力充分结合起来共同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并通过阅读进行相关素材的积累,丰富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开展写作 本文对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古诗情境化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情境化的教学策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渗透于课堂学习 所谓情境化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学工具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

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策略□ 叶海娟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教育目标也因此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当今社会需要了解多种文化、吸收全面知识的精英,初中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