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环境科学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中日合作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主题:环境科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3

中日合作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该文是关于环境科学论文范本跟环境科学和中日合作和实践性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环境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环境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生物和环境科学小论文环境科学杂志环境科学期刊环境科学和技术杂志

陈 洁,刘 宁,夏 晶,王甫洋,徐 坚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9;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89)

[摘 要]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与日本龙谷大学政策学部共同探索建设环境专业创新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双方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通过问题导向式学习和项目驱动式教学,实现文理互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科学研究及公开演讲等综合能力.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 词]实践性教学;环境专业;中日合作;文理互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1-0054-02

一、引言

我国的环境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培养多层次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存在一些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从而桎梏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1].实践性教学是以教学实验、社会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我国高等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目前进行实践性教学最常采用的就是以硬件设施为支撑,为学生提供各种与污染控制相关的实验和设计机会[2],偏重于治理技术的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环境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手段,还需要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公众参与等共同发挥作用,这决定了环境保护事业需要能兼有人文与社会学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也就要求高校在培养时需要将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有机结合到实践性教学中,具有较大的难度.

在全球性环境问题频发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环境学科的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国际交流合作是推动环境学科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一环,是高校间合作交流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提供海外学习交流机会,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重要方式.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依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采用错位发展的思路,致力于培养面向基层、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环境人才.2015年3月,与日本龙谷大学政策学部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共同探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环境社会实践课程,为培养国际化的高层次综合型专业人才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课程介绍

(一)教学计划简述

课程名称:国际交流合作环境社会实践课程;课程性质:实践选修课;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1)在实际环境问题的研究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重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双方学生发挥各自的专业所长,互为补充,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全面的视角;(3)通过与国外学生的交流和实地考察,了解先进国家治理环境的政策及普通公众对环保的态度;(4)通过与当地相关组织合作,使学生有机会利用所学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课程组织情况

双方学生用约十天时间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约十天时间在日本龙谷大学,共同参与野外考察和社会调研相结合的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然后通过总结资料和查找文献等方式分组给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在校内以海报和讲座等形式进行公开发表,有研究深度的成果还鼓励学生在学术刊物进行投稿.

(三)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围绕自然、社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选题,并据此将学生分为三个组:生物多样性调查组、主体性因素调查组和经济循环调查组,三个组的研究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提供的研究选题包括:(1)以龙谷森林为例进行村山治理模式研究;(2)琵琶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及水资源利用调研;(3)京丹后市农村地区经济活力开发研究;(4)日本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对中国的适用性研究;(5)三重/森本地区和徐州市郊环保公众参与意愿对比调研;(6)三重/森本地区和徐州市郊稻田水质检测及对比;(7)三重/森本地区和徐州市郊稻田生物多样性调查及对比;(8)三重/森本地区农产品“地产地销”现状及促进措施研究;(9)生态农业开发及可能带来的附加价值研究;(10)徐州潘安湖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11)潘安湖水质监测和生物多样性调查;(12)潘安湖湿地公园可持续开发研究.

三、课程实践性教学创新点

(一)问题导向式学习

本课程每个选题都是生活中一个完全真实的任务,教师设定好目标,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在实际的、复杂的、有意义的情景中去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课题(4)日本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对中国的适用性研究,问题就是以京都为例调查日本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并提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方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生活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整个流程,然后对京都家庭的垃圾桶设置情况及各类垃圾的处置方式进行实地考察,在查找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垃圾分类回收处置所需的硬件设施和配套制度,为我国的垃圾分类提出建议.老师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不进行知识讲解,只帮助学生把握研究方向、提供方法论,学习的落实由学生自发完成.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结合知识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项目,现场调研、收集资料/获取数据、找出问题、形成想法并最终写出一份研究报告,该模式尤其适用于环境科学这类应用型学科的教学.

比如课题(3)京丹后市农村地区经济活力开发研究,就是京都北部联合机构(NPO)和龙谷大学合作的实际研究课题.京丹后市农村靠近日本海,地势平坦,生态环境优越,主要出产大米,但是老龄化问题严重,村里几乎看不到年轻人,造成当地经济衰退.目前研究提出的解决思路包括: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为大米打造出品牌;挖掘当地在饮食、祭祀等方面的特色发展短途旅游业等.

(三)文理互补拓宽学生思路

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是典型的理科专业,学生从大一就进入实验室学习实验操作;龙谷大学政策学部环境经济方向则是典型的文科专业,偏重环境经济与政策管理.在课程开展之前,中日双方教师就反复讨论如何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更好地融合,在实践过程中也不断调整策略,以帮助学生打破惯性思维模式,实现专业互补.

比如进行课题(6)三重/森本地区水质检测时,我方教师预先为日方学生进行了简要的知识铺垫,重在讲解现场具体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这么做的理由,然后再与我方学生一起进行现场采样和样品保存,让文科学生亲身感受了理工科实验的严谨.而我方学生在参与课题(8)三重/森本地区农产品“地产地销”现状及促进措施研究时,也第一次接触到访谈调研法,从访谈对象的了解到问题的设计再到面对面交流,我方学生也直呼想要逻辑清晰、完整系统地开展一次访谈并获取到自己想要的所有信息并非易事.

(四)两国现状对比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课程专门设置了比较性质的选题,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对不同文化和社会进行客观的学习与研究,再与国内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

比如课题(6)三重/森本地区和徐州市郊稻田水质检测及对比中,学生就发现日本的大米生产过剩,国内的产量超过需求量,京丹后市的大米存在销售难的问题,所以农户在种植大米的时候追求质量远胜过追求产量,他们会通过主动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通过生态种植提升大米的口感,以此增强大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市场在倒逼生态农业的发展.而对比徐州的水稻种植,这种现象基本不存在.学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积极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认为这也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逐步学会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分析问题.

(五)依托实践基地进行长期、系统学习

实践教学基地是由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在校内外建立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单位或场所.实践基地的建设也是本次实践性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2015年3月,徐州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与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签署了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的协议,同时举行了授牌仪式.本次实践性教学课程拟依托潘安湖进一步拓展包括生态修复、生态调查、水环境监测、公众参与等全面的调研.通过对潘安湖的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这个动态过程的长期数据收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六)各种途径公布实践成果,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公开演讲的能力

现场调研完成后,中日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协作,针对自己组的选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在校内以海报展览和专题汇报会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专题汇报会上,每组的成员会事先做好PPT并自行设计出场顺序和展示形式,在全校师生面前进行公开演讲,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将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写成学术论文,在学术刊物进行投稿,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比如生物多样性调查组的学生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

四、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1)由于课程有一半的时间以海外修学的形式在日本进行,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有一定要求,限制了参与学生的范围.(2)由于日语不是必修的外语,双方学生语言不通造成了一定的交流障碍,前两次我们采取了招募日语系志愿者的形式解决沟通问题,但日语系学生不懂环保专业知识,在一些专业问题的翻译上会有所欠缺.(3)问题导向式学习和项目驱动式教学对老师的知识结构、项目经验及过程掌控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个实践性教学课程对教师而言也同样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并逐步提高的过程.

五、结语

环境科学是一个要求实践能力很强的理工科专业,引入实践性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完善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与日本龙谷大学政策学部合作开发新型实践性课程,依托双方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问题导向式学习和项目驱动式教学,实现文理互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科学研究及公开演讲等综合能力.课程仍有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继续大胆创新、努力探索、不断完善,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董星,徐文娟.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2(1):81-82.

[2]刘臣辉,徐青,郑天柱,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3):37-40.

该文点评:本文是一篇关于环境科学和中日合作和实践性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环境科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环境科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对环境科学专业双语教学
王娟摘要本文总结了环境科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开设情况、教学模式和教学研究情况,分析了环境科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好处,提出了当前环境科学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环境科学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研.

环境科学专业水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摘要水力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学科,考虑到环境科学的专业特点以及与学生后续课程的衔接,水力学教学内容应该在传统水力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其教学模式也应与时俱.

校环境设计专业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
摘要艺术考察课作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本文从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探索有效的艺术考察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艺术考.

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
摘 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以优化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环境设计专业是高校的重点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