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古代文学史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论《中国诗词大会》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主题:古代文学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9

论《中国诗词大会》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本文是古代文学史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跟《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启示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文明论文中国古代建筑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摘 要:《中国诗词大会》自2016年开播以来即受到大众的认可和欢迎,其宗旨为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它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注重背诵,夯实基础;品读诗词之美,探索诗词之趣;立足生命体验,培养理想人格.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教改

2017年新春,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1.17%的收视率完美收官,全十期的节目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其火爆程度甚至赶超《新闻联播》.《中国诗词大会》除了高收视率以外,还收获了不错的口碑,被网友评价为是对“娱乐至死”的反动,实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中国诗词大会》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成功弘扬,对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亦给予了有益的启示.

一、注重背诵,夯实基础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品节目,在设计上极有创意.

首先,每期节目都以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开场,在激昂澎湃的朗诵声中,请出主持人董卿、嘉宾老师、百人团选手,带给观众强烈的震撼和感动.其次,在节目赛制上也极有创意.先请四位选手上场,每位选手最多可答九道题,一旦失误,则停止答题,百人团中答错的人数叠加则为选手最终得分.节目题型有点字成诗、填写诗句、选择题、飞花令、图片线索题、逆向思维题等,全面考查选手的古典文学功底.最后,《中国诗词大会》每期有两位点评嘉宾,由王立群、康震、郦波、蒙曼四位教授轮流坐镇.四位教授皆是《百家讲坛》的常客,王立群教授讲《史记》《宋史》,康震教授说《诗仙李白》《李清照》《苏轼》等,郦波教授评《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曾国藩家书》《大明名臣:海瑞》等,蒙曼教授品《长恨歌》《武则天》《太平公主》等,在群众中有超高的人气.他们负责在选手答题后,对诗词予以讲解和深化.我们可以发现点字成诗、填写诗句、飞花令环节尤其重视选手的背诵功底.针对部分观众认为这是将诗词的背诵量等同于普及率的疑惑,康震教授坚定地回答:“如果连背诵都没有,那又怎么能算是普及?又何谈理解,何谈创作?我们在大会中设置‘飞花令’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要告诉大家,背诵是诗歌欣赏非常重要的一环.”[1]

背诵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基石,背诵的目的不在于背诵本身,而在得鱼忘筌,领悟中国古典作品之美,感悟中国古人之诗心,并将之融入个人的精神血脉.然而,目前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在背诵方面却遭遇了不小的尴尬.以本校为例,即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面对背诵也颇为厌倦,甚至老师以考试相逼迫,学生在背诵方面也仍然勉强.有学生曾经向笔者大吐苦水,“在我们学习高中语文时,我们就有两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本来以为到了大学我们就解放了,结果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反而变本加厉,我们快被背背背烦死了!”如何消解学生的厌烦情绪,如何帮助学生夯实基本?笔者觉得可以向《中国诗词大会》取经.一方面,将背诵转化为吟诵,甚至吟唱,激发学生的兴趣.叶嘉莹先生说:“我们都常常笑当年的私塾,摇头摆脑地这样吟唱.可是我们前辈的学者、历史上诗词伟大的作者,他们旧学的根底都是从小这样背诵吟唱出来的.”[2]《中国诗词大会》极重吟诵.比如在第二季开场时,康震教授即吟诵了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声情并茂、意气风发,迅速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另外,七岁女孩李尚荣唱《春夜喜雨》、董卿演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皆带给观众们美的享受和感动.另一方面,将比赛引入诗词背诵,激发学生的斗志.《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即很有启发性.比如第二季决赛,武亦姝与王子龙对战飞花令,以“酒”为题,两人你来我往,“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佳句不断迸出.笔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开展“飞花令”等背诵比赛,寓教于乐,既能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又使得学生获得背诵古代文学作品的动力.

二、品读诗词之美,探索诗词之趣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扎根传统文化,努力传承诗词之美.节目中对诗词的点评主要由嘉宾老师们完成,他们或拓宽诗词的广度,或加深诗词的深度,把观众引入一个色彩斑斓的诗词世界.比如王立群教授点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涉及到宋之问其人,宋之问因阿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而被贬,此诗的背景实为他从广东逃回,不敢还家.王教授还感慨历史的东西有时掐头去尾都很感人,但把来龙去脉理清后,则会有另一番感受,拓宽了诗歌的广度.又如蒙曼教授搭档郦波教授,评点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将之与《红楼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对比.郦波教授认为曹公改得更妙,更有意境.两位教授还继续探讨林黛玉为何不喜欢李商隐?郦波教授认为李诗过于朦胧,而林黛玉实则心性坚定,不喜深晦,并进一步谈到林黛玉的家财与其在贾府中的地位关系,颠覆了林黛玉柔弱的形象,加深了对诗歌的解读.笔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则令学生极为厌烦,学生自己入手鉴赏,则往往困囿于原作,不易拓展.笔者认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师生皆可从《中国诗词大会》种得到启发,拓宽古代文学作品的广度,加深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度,在纵横交错中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史》因时代的久远感、历史的厚重感而使得其与现实世界颇为“格格不入”.如何让《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接地气,如何让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成为每位授课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中国诗词大会》在探索诗词之趣方面也做出了很好的表率.首先,在题目的设施上,《中国诗词大会》的出题原则为“熟悉的陌生题”,很多题目新颖有趣、令人惊喜.如“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一诗设为猜诗谜,此诗描写的对象究竟是灯笼、石榴、海棠、昙花中的哪一种?将题目与内容配合,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又如选择题中有一题:以下哪组诗人的颜值相当,A李白与王维,B潘安与左思,C嵇康与王粲,此题成为了北大才女陈更的滑铁卢,但从题目本身而言,新颖有趣,令人耳目一新,扩宽了观众的视野与对诗人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若能在考核方面结合传统与现代,学生对考试的头疼感必将减轻很多.其次,选手注重个人体验,将传统诗词融入生活.如《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自称陆游是其“男神”,还评价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赞赏陆游其实非常可爱,天气不好,风雨那么大,我就不出门了,在家摸猫,多美啊!一下子使得此诗染上十六岁少女的天真明媚,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教师需引导学生自我体验,既能走入古代文学的王国,更能走出古代文学的世界,入乎其内、出乎其中.最后,嘉宾妙语连珠,搭建了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如王立群教授点评曹操《短歌行》,认为此诗的主题词是“苦”.如果用网络语表达,则是“宝宝心里苦”,一苦去日苦多,再苦宝贝去哪儿了,语言诙谐幽默,令人豁然开朗.又如王昌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蒙曼教授点评“凝妆”,并引元稹《恨妆成》说唐代女性之化妆,共七步:一敷铅粉、二抹胭脂、三画黛眉、四染额黄、五点面靥、六描斜红、七涂唇脂.董卿接着打趣,说最尴尬的事大概是“上妆无人约,素颜遇熟人.”将传统文化与网络语言结合,新奇有趣.笔者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中,若能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必将事半功倍.《中国诗词大会》对古典诗词美与趣的融合,亦启发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改革.

三、立足生命体验,培养理想人格

“诗的问题就是生命的问题,就是通过体验生活而获得生命价值超越的问题.”[3]文学源于生活,是作家生命体验的绽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亦是师生共同披文以入情的过程,探寻作家的生命轨迹,感受作家深沉独特的生命体验,唤起对生命本质的追寻与终极关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学生的理想信念淡化,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在笔者的教学中,不止一次有同学问过一个相同的问题,“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对我有什么用?对我毕业找工作有什么用?”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学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褪去了它斑斓的色彩,失去了它人文的温度,风干了它历史的鲜活,变得乏味可陈、面目可憎.如何恢复中国古代文学的风采情韵,如何培育学生的理想人格,成为每位《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学即人学,唯有回归生活、扎根人性,方能唤起学生沉睡的诗心.《中国诗词大会》虽然只是一档综艺节目,但在立足生命体验、培养理想人格方面颇为用力,值得借鉴和学习.如《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场南开学子王轶隆的事迹.本来应上场的选手帅克因突发疾病无法参赛,由王轶隆自动替补.王轶隆是辽宁抚顺人,因母亲生病放弃了在天津工作的机会,回家乡工作.王轶隆还给所有观众算了一笔亲情账,假如我们的老父母只能活三十年,我们节假日回家探望,其实算下来只能陪伴父母三到五个月.郦波教授也夸赞“最长情的爱是陪伴”.在识别诗句题第二题失误后,即“散入春风满洛城”,主持人董卿请王轶隆上台,告诉他,他的母亲因病重再次入院,并把选择权交给了他,究竟是留下答题,还是回去探望母亲,王轶隆最终选择回去探望母亲.董卿拥抱了王轶隆,向他说对不起,并表示他的位置会空着,百人团也不再招募新选手.王轶隆的孝心感动了全场,成为《中国诗词大会》中最令人难忘的一幕.郦波教授亦评价“最好的诗词就是最好的人性,这是诗词的灵魂”.节目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弘扬孝道,传达温情,给予所有人感动和力量.又如《中国诗词大会》第九场二号挑战者白茹云.她是一位农妇,也是一位淋巴癌患者,还有一位患有脑瘤的弟弟.她在台上计算了她的治病费用、坐车车费,不需多言,艰辛可见.然而,即使在这样困苦的环境中,白茹云依然热爱诗词,不忘初心.康震教授根据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阐发开去,结合白茹云的身世,认为诗无达诂,诗的真意就在于唤醒我们对生活的信念,得到了全场的共鸣.白茹云填写诗句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郦波教授点评,的《忆秦娥?娄山关》自有一份襟怀和淡定,恰如白茹云跨过了人生的道道关卡,淡定地站在我们面前.康震教授接着点评,的诗词愈是艰难愈是绽放奇光异彩,也与白茹云的经历奇妙吻合.白茹云的人生与诗词融为了一体,诗亦人,人亦诗,带给我们持久的力量和感动.《中国诗词大会》对生命体验的重视,对理想人格的推崇,给予《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以启迪.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关爱学生,把握他们的年龄特点,了解他们的哀伤苦恼,帮助他们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苦难,培育学生健全理想的人格.比如在讲解孟郊的《游子吟》时,笔者提了两个问题,请学生们举手,一是有多少同学记得父母的生日?二是有多少同学在假期中给父母做过饭?从而善意地提醒学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真意,我们对于父母的爱,也许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甚至是细微琐碎中.

要之,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开播后,在豆瓣取得了8.9分的好成绩,其广受欢迎的背后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的回归.笔者认为虽不能生搬硬套,但由于内容的重合性,《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面临着学生背诵难、难背诵的尴尬.《中国诗词大会》重视选手的背诵功底,强调诗词的积累,并用点字成诗、飞花令等环节对选手展开充分考察.笔者认为一方面将背诵转化为吟诵,甚至吟唱,另一方面开展飞花令等竞赛,举办属于我们自己的“诗词大会”,将点燃学生背诵的热情,夯实学习的基础.《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还遭遇传统与现代脱节的严峻考验.《中国诗词大会》则品读诗词之美,探索诗词之趣,把观众引入五彩缤纷的诗词世界.笔者认为应学习《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经验,不仅拓宽诗词的广度,而且加深诗词的深度,将古代文学之美与趣融合,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亦多次遭到“无用”的拷问,《中国诗词大会》则以唤醒大众沉睡的诗心为己任.笔者认为应立足生命体验,考察学生实际,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

注释:

[1]邵岭:《为什么在所有文体中,我们特别强调古诗词的背诵——对话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文汇报,2017年2月16日.

[2]李菁:《听叶嘉莹说,在这个时代该如何读古诗词》,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2月10日.

[3]王岳川:《艺术本体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48页.

本文点评,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古代文学史本科古代文学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启示方面论文范文.

为《中国诗词大会》画画的摄影师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打动了许多爱好诗词的人,而节目现场巨型环形屏幕里的10幅背景画更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精美绝伦的画面竟然是一位叫林帝浣的摄影师一笔一划手绘出来的   林帝浣是中山大学教传播设计课程的.

《中国诗词大会》的大hu
【内容摘要】央视中国诗词大会Ⅱ热播,引至满城争说,好评盈耳 的确,节目亮点多多,养眼润心丰获 然而,此番央视制作,仍感窠臼未脱;新瓶旧酒之设,观念依然陈旧,……级尊卑分明;诗词本浸雅意,却闻&ldqu.

主持人在电视文化类节目中的语言艺术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为例
美国文化学者丹尼尔·贝尔曾这样感叹“电视作为世界的窗口,首先起到了改革文化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文化与电视节目相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显著 中.

诗词之美激荡万众心灵《中国诗词大会》画外音
2017年开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好多人说,这个节目成为一匹“黑马”,是因为它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