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语文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清清楚楚教语文以于永正《草》教学为例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语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9

清清楚楚教语文以于永正《草》教学为例,本文是语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于永正和教学和语文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天地杂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语文天地杂志社中学语文杂志社

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廖纪元

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五中心小学 陈晓英

“数学教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这种现状,是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受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让语文教学也变得“清清楚楚一条线”?三十年前于永正老师执教《草》的课堂,给了我们答案.

一、清清楚楚的教学起点

师: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这首诗是写草的,我是从题上看出来的.

师:你很聪明!读文章,首先要好好读题目.有些文章,一看题目就能看出是写什么的.哪儿看不懂?

生1:“离离”我不懂.

生2:“原上”我不懂.

生3:“一岁一枯荣”我不懂.

生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不懂.

师:干脆一句话:都不懂!(笑声)

崔峦先生曾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要找准教学的起点”.有效教学要关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准教学的起点.没有找准教学起点的教学绝对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握教学的起点,也就是要找准学生学习的起跑线.于老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放手让学生质疑,结果是“离离”不懂、“原上”不懂、“一岁一枯荣”不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懂,一首诗20个字“都不懂”,但这恰就是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其学习的真实起点!常言道:不怕起点低,就怕不知底.于老师的课十分注重“知底”,并且是“清清楚楚”地呈现出学生的学习起点.清楚地知道了学生学习的底子,也就找准了教学的底线,心中就有了教学的底气,所以其教学是高效的.于老师把握教学起点的方法十分简单,但却十分有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可以运用预热、交流、审题、检测、交流、回顾等方式来把握教学的起点.只有关注了教学起点的教学,其目标才准确、适度,其内容才会更具教学价值,其方法才会科学合理,其效果才会更好.

二、清清楚楚的教学目标

师:没关系,于老师帮助你们读懂.

简单的一句话,内涵却不简单.它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读懂”,也就是学习的目标.这目标是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也就是说,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基于教学起点的.正因为起点的“清清楚楚”,才有教学目标的“清清楚楚”.我们现在的许多课堂,教什么教师不清楚,教到什么程度更不清楚,教学失去了方向,其效果可想而知.也许,于老师预设的目标不仅于此,但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将目标和教学重点调整为“读懂”,这需要智慧和勇气,无疑是十分科学与适切的,这就是真正的以生为本!反观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学生还没读懂意思,教师就着力在了意境、情感等方面,这种不根据教学起点及时调整目标的教学,当然是低效的.

三、清清楚楚的教学路径

师:请看“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

生1:原因.

生2:原来.

生3:高原.

生4:校原.

师5:“校园”的“园”不是这个“原”,以后老师告诉你.

生6:草原.

生7:.

生8:原始人.

师: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指着刚刚板书在黑板上的上述词语)小朋友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的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

生:草原!

师:大家同意吗?是的.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于老师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草原图”.)

师:小朋友,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

生1: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2: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3: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生4: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

生1:“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2:“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

生: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绿油油的,一眼望不一边.

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生1:我今年8岁了.

生2:我奶奶今年80岁了,还能做饭.

师3:不简单!祝她健康长寿!

生4:祝老师岁岁平安!(掌声)

生5:祖国万岁!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句子中都有“岁”字.这一个小朋友说,他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他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声)8年了!

师:8岁是8年,1岁呢?

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

师:1岁就是一年,这不懂了吗?哎,一年有几个季节呀?

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刚发芽的小草.)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

生1: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生2: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发芽了.

生3: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老师又画了一棵长得茂盛的草.)

生:夏天到了,天气很热,雨水很多,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老叶发黄的草.)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

师:“慢慢”一词用得好,小草变黄有个过程.冬天呢(接着又画了一棵枯黄的草.)

生1: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

生2:到了冬天,小草叶子黄了,耷拉脑袋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真聪明!

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的下面,能写对,说说明他懂了.(一位小朋友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

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和“荣”的意思.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将“草原图”上的草涂成),大火一烧(说着又用红笔在草上画上火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

生1: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

生2:河边上的草烧不完.(笑声)

师:白居易说的“烧不尽”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生: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师:对呀!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说完画了下面的草根图.)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许多小朋友举手)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小朋友看图思考.于老师请一位举手最高的小朋友到黑板上画.这位小朋友用绿粉笔在地平面上画上了草叶)

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

生:(指着图)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意思你理解了.不过,大家对这位小朋友的画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画的草太高了.春天来了,草不能一下子长那么高.(众笑)

师:请你来改一改,好吗?(该生将草叶擦掉,改为草芽)

师:说说你画的意思.

生: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发芽了.

师:改得有道理.

生:于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没画上去.

师:你能把春风画下来吗?

生:能!(走到黑板前,用笔在草的上方画上了几条斜线.)

师:噢,这就是风!(众笑)可是风看不见呀!想一想,怎样画,能使人感到在刮风.(该生把线条和草擦掉,作了修改.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并为之鼓掌.)

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是位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从你的画中,我看出了,春风是从这刮向那边的,而且风很轻很轻,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小草的脑袋.现在请小朋友跟于老师朗读这首诗.(于老师抑扬顿挫、有感情地领读全诗.)小朋友,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1: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生2:小草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师:(板书“强”)“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将“顽”写在“强”前边,并在“顽”上加上拼音wán)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了不起呀!正因为这样,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

怎样达到目的地?于老师又给出了回答:针对目标选择适合的途径与方法!于老师的所有方法、手段、途径等都清清楚楚地指向教学目标,不枝不蔓,忠实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当学生对这首诗“都不懂”时,于老师说“没关系,于老师帮助你们读懂”,对学生来说,这课时的学习目标就是“读懂”这首诗,对教师来说,这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读懂这首诗.于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采用了扩词、画图、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等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推测、猜读、想象、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将这首诗的字字句句都读懂了,并且还让学生随风潜入式地读懂了小草的精神、诗人写作的目的,看似“超标”,实则水到渠成.反思我们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堂,“怎么教”与“教什么”两张皮,“怎么教”没有指向“教什么”,或者人为地将教学过程复杂化,导致了教学的“南辕北辙”.在上面于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学的方法是与教学内容呼应的: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即根据“教什么”来确定“怎么教”,是根据“教什么”自然生发出“怎么教”的方法来的.

四、清清楚楚的教学反馈

师:请小朋友朗读这首诗,看谁能背诵出来.(学生认真朗读,老师指名背诵.)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棒,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众笑)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嘛写草啊?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我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放学回家后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人听.

于老师这一背诵环节设置是十分巧妙有效的,情趣盎然、出乎意料,在笑声中余音绕梁,在笑声中让人回味无穷.这些“笑”,笑到了学生的心里.在这笑声中,于老师再次让我们清清楚楚看到了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这节课的目的地就是“读懂”,教学始终围绕着“读懂”展开,但学生到底“读懂”没有需要反馈与检验.于老师巧妙设置背诵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故意出错、相继追问等方式,检验了学生对古诗大意的理解、内涵的感悟、诗句的识记,检验活动高度聚焦教学目标,十分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当然,对目标是否达成的检验绝不仅仅局限于此环节,而是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就比比皆是,如从词组中选择“草原”、看图说“离离”的意思、在图下正确填写“枯”“荣”、画出第四句诗的意思等,都是对“读懂”的清清楚楚的反馈与检验.

三十年前于老师《草》的教学得到很多大家的点赞,点赞其精湛的教学艺术与高明的教学方法.我倒觉得,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最为重要的是学习于老师清清楚楚教语文:教学起点清清楚楚,基于教学起点的教学目标清清楚楚,针对教学目标的教学路径清清楚楚,紧扣教学目标的教学反馈清清楚楚,让语文教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这应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与应然追求,如此,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有效”.

总结:这是适合于永正和教学和语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语文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语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应用以《短歌行》教学为例
甘肃武威第十八中学(733020)田建红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 在教.

从导到放,让孩子在四季旅程中学会朗读以《四季》教学为例
广西横县云表镇甲俭村委小学(530306) 韦 莹摘 要朗读,是与文本进行对话的前提 遗憾的是当前低年级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唱读比较严重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教师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朗.

王明易:教师在自主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丑小鸭》为例
自主课堂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的课堂,即学生在课堂上自觉、自为和自控地读书、学习、研究或讨论,实现转“听”为“学”,从而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基于文本特征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以《BlackBeauty》教学为例
【摘 要】随着课改的推进,中学英语课外阅读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抓住阅读文本的一般特征和独有特征,合理地设计文本分析方式,能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