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学设计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以生为本环境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主题:教学设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0

以生为本环境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该文是教学设计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和小学数学和为本环境和教学设计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大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小学数学教学杂志

衢州市柯城区姜家山小学,浙江衢州3240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94-03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的特点,把所有的教学要素组合在一个优化的导学方案中,以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最优化.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达到新课程所追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与思考.

一、思考之一:如何深入准确地分析学情

我曾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做过一次课前调查,发现班里大部分同学对钟面有一定的了解,大约90%学生能准确认读整时,70%左右学生能认读几时半,只是到底是4 时半还是5 时半呢?这种类型容易混淆,这一起点已远远高出教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由此可见,深入细致、准确分析学情是找准教学设计起点,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如何准确分析学情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即学习新知前学生已达到何种水平?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什么?本节课教学起点应定位在哪个高度?本节课中哪些才是真正需要我们点拨与引导的?二是明确本节课的教学落脚点.即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预期应该达到的水平.只有当教师的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种水平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有效地优化教学内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学习方式,预设弹性教学路径,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为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提供用力的保障.

二、思考之二:如何创造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后,我们会发现教材上的内容和我们学生的现状有一定的出入,有的是起点太低,有的是内容连贯性不够,有的地域特点不明显,还有的和时代不接轨了,根据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要创造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一)扩充教材.《新课标》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知道一个结果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的探索与体验.新课程教材中许多情境图与例题都蕴含着这一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因受篇幅限制也仅仅是提供了基本线索而已,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充,以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实现有效建构.如:在“商不变规律的简算”中教材例题只呈现了750 50.而商不变规律的简算内容除了被除数和除数末尾0 个数相同外,还应有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0 个数不同的;去0 简算后留有余数的;把除数25、125、50 转化为整百、整千的简算.而且后三者的思维难度更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扩充9600 80、630 40、8000 125,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不断的变化中走向深入.

(二)更换题材.新课程教材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所选的题材都是学生听过、见过或经历过的事物.但部分题材并不适合学生,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题材组织教学.如北师大版第四册教材第29 页是借助数小正方体认识计数单位“千”与“万”,认识万以内的数,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找到这么多的小正方体做教具绝非易事.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把小正方体替换成人民币为题材,这样既便于准备,又便于操作,而且学生非常的感兴趣,同样能达到教材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三)整合内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教学更适合学生知识的链接、衍生,老师要勇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裁剪与组合,使全体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如在学习“20 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前,我调查发现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能计算,但方法多而杂,计算速度极不均衡,与要达到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学生则认为自己已经会做了.根据教材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肯定激不起学生学习热情,于是我把本单元的8 课时教学内容整合为5 课时.第一课时:重在让学生自主探究“20 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算法呈现多样化.第二课时:优化算法,学习讨论“凑十法”(或破十法),感悟它的优越性,并能用它较快较准确地进行计算.第三、四课时:巩固20 以内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分层次练习.第五课时:归类练习,查漏补缺.实践证明这样的整合是行之有效的,使学生实现了从会一种算法到会多种算法,从算法的随意性到算法的择优性.学生学得开心,没有重复感.

三、思考之三:如何精心设计学习方式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与提炼数学材料,教学设计中以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时机为学生提供从事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功效,提高自主探究的质量、提升合作交流的效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做到:

(一)按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合理选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让静态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化,特别是“空间与图形”板块内容,以及第一学段的学习要多为学生预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动手中创新、活动中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设计第一册的“1~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时,每堂课都让学生用学具数一数,摆一摆,既能极好地理解1 ~10 各数的意义,学会2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又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那些后续性的知识,学生已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起始知识,则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自主探索.如设计“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小数加减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等教学时,都可以采用先尝试、后交流、再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主动建构,实现知识与方法的顺利迁移.这样既能让学生乐学、爱学,又能轻松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完成知识建构,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因此在教学重难点处,知识易混淆处,探究与归纳概念、公式、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见解产生分歧时,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时都可以采用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

(二)根据学情预设有效的学习方式

追求实效是教学设计永恒不变的主题.学习方式在什么时候使用,怎样使用,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精心预设,才能真正发挥效益.问题或主活动的预设要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又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并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其次还要对合作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为它们预设好通道,预留足时间.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还可以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整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不同学习方式的效益.

四、思考之四:如何构建利于学生“学”的教学设计

以往教师往往对自己如何“教”进行精雕细琢的设计,“以学为本”环境下教师还应多多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既能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又利于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我们提出了“板块式、非线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效果颇佳.板块式、非线型的教学设计重在全程大环节的关联策划,把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设计为一个可随时移动的板块,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随机呈现相应的教学板块,同时在每一板块中又预设多个方案,为课堂中可能出现的“节外生枝”预设好通道.

下面试以“20 以内数的复习”一课为例加以阐述,“20以内数的复习”所涉及的五个知识点内容设置成五个板块,每个板块的下面一般又预设了学生能顺利生成的教学方案及生成有困难时的教学构思.

主要流程框架图:

上述的复习环节5 个板块每个板块预设了“顺利”“受阻”的两个方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特定表现,作教学流程的随机调整,实行板块式移动,进行“粗框架”教学.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随时都可能出现脱离教师教学设想之外的“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但要有处理“意外事件”的经验和机智,更要“藏”有对付“意外事件”的策略——多样化的教学路径.本案例所构建的教学路径有两种:(1)如果学生自己能主动构建知识网络,较好地再现所学知识,该怎样施教(即方案一);(2)如果学生不能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再现知识有困难或有盲点,老师又该如何引导(即方案二).多途径非线型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性、直线性的教学路径,为课堂的有效动态生成提供了可能.

新授课中教学设计的弹性化、可调整性则主要体现在“探究新知”“拓展应用”板块.教师根据学情的分析,教材的解读,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有充分的估计,并预设出与之相匹配的方案.如:当学生的思维与预设同步时应如何进一步深入;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该如何点拨;当学生的反应与预设完全相左时又该如何引导或怎样调整自己的思路等等.粗线条、多路径的块状弹性结构,为课堂的动态生成提供了更大的灵动空间与弹性余地,给学生的探究空间、体验途径、感悟深度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平台.

五、思考之五:加强课后反思,提高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前的规划与预设上,还应在课后进行不断地反思与完善.教师可以用教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与阐述,长此以往,教师的设计能力定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一)从设计理念层面进行反思

设计理念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与精髓,可谓是有怎样的理念就会设计出怎样的课堂.因此,我们上完一堂课首先应站在设计理念的层面反思:本教学设计运用了哪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通过什么形式得以体现,是否合理有效?还需作哪一些更新或补充?如《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片段练习设计:1.基本练习:先说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8.4+3.5-2.7;(2)8.4+(3.5-2.7);(3)8.4(- 3.5+2.7);(4)8.4-3.5+2.7.2.综合练习(略)课堂上学生虽然说对也做对了,但做得索然无味.课后我陷入了深思:新课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此题可以如何运用这一理念改变现状呢?经过一番琢磨后我设计如下:(1)你能用8.4 ,3.5 ,2.7 ,+ ,- ,()编写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吗?(2)教师有选择板书.(3)说说运算顺序.(4)看谁算得快.结果这一小小的改动,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学生情绪高涨,学得非常开心.

(二)从实际效果层面进行反思

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原先的设想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哪些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环节没有?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困惑?成功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怎样改进才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能力的发展?例如:可以总结设计中的精彩之处,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可以采撷学生思维的“火花”,对原教学设计进行不断地补充与完善;还可以查找不足,分析对策,对原来的整个教学设计或某一环节进行二度设计,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类推到后续教学进行反思

教学是连续性的,我们还应反思哪些成功经验是在后续知识教学的设计中可以借鉴与推广的?哪些做法是今后值得注意或应坚决杜绝的?例如:在教学2 ~ 5 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就可把内容分为“编写口诀”“理解口诀”“记忆口诀”“运用口诀”四大板块,精心设计出一堂典型的课例,通过课堂实践、反思总结出设计中的成功与不足.然后把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后续的6、7、8、9 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设计中,而不足之处则在后面6、7、8、9 的乘法口诀的设计中逐一改进、实践、再改进、再实践,通过不断地磨课反思达到这一范畴知识教学设计的最优化.

总之,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应当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而深入准确地分析学情、创造性地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均是围绕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学”为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所以它们是优化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前提.板块式、非线性、弹性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不仅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还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则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曾卉)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为一篇大学硕士与教学设计本科教学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小学数学和为本环境和教学设计方面论文范文.

以生为本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和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任务的落脚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这样有利于让每一位学生都.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作文教学探究
【摘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其中, 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培养 自主写作的积极性,使其自由学习,快乐写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 不断提高 .

借助网络环境,优化小学英语教学
网络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深化改革,小学英语课堂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网络与小学英语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为英语课堂注入新鲜活力,使.

基于活动经验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伴随着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注入新时代的活力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由于教学条件的落后、理论人才的匮乏因此教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知识针对学生知识内容的掌握做出重点要求 但是伴随多年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