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运动损伤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与攀岩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进展类论文范文资料

主题:运动损伤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5

攀岩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进展,该文是运动损伤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和运动损伤和流行病学和攀岩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运动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运动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生物信息学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期刊

摘 要:从登山运动中衍生而来的攀岩运动,是我国政府2013年公布的首批4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之一,其损伤风险日益受到关注.为揭示攀岩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综述了国内外攀岩运动损伤相关文献,对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损伤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室内人工岩壁攀登的损伤发生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损伤多发生在手、肩、肘、腕、膝、踝等部位,但攀爬方式的转变引起了损伤部位的明显变化,当前手指滑车、手掌和肩关节损伤最为常见;损伤类型中较多为过度使用损伤和急性损伤,过度使用损伤多发于上肢,急性损伤多发于下肢;损伤的程度一般较轻.攀岩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运动水平、运动负荷等自身因素以及场地、保护员水平、装备器材等外部因素均会对损伤特征产生影响.建议进一步探讨攀岩运动的损伤机制和预防措施,并统一攀岩运动损伤的定义和统计标准,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以加深对攀岩运动损伤特征和机制的认识,帮助攀岩教练员与运动员更好地预防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攀岩;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0-520X(2018)10-0066-08

ProgressinRockClimbingInjuriesEpidemiologicalStudy

LIYuan1,2,TIANBingbing1,CHENRuizhi1,etal

(1.Dept.ofP.E.,ChinaUniv.ofGeosciences,Wuhan430074,China;

2.PostdoctoralResearchStation,ChinaUniv.ofGeosciences,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

Originatedasaskillpracticefrommountaineering,rockclimbingisoneofhigh-risksportsinChina,theriskofinjuriesofwhichisincreasinglyconcerned.Inordertorevealthe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rockclimbinginjuries,thispaperreviewsthedomesticandinternationalrockclimbinginjuriesrelatedliterature.Theresultsshowedthattheincidenceofindoorclimbinginjurieswasgenerallylow;injurieostlyoccurredinhands,shoulders,elbows,wrists,knees,anklesandotherparts,ofwhichthefingerspulley,palmsandshoulderjointinjurieswerethemostcommontypesofinjuries.Chronicoveruseinjuriesintheupperextremitiesandacuteinjuriesinthelowerextremitiesweremostcommontypesofinjuries.Theproportionofseriousinjuriesinindoorclimbingwasatalowlevel.Age,sex,skilllevel,exerciseloadandotherfactorsofrockclimbersaffectedtheinjuriescharacteristics.Itsuggestedthatresearchesshouldfurtherexplorethemechaniandprecautionarymeasureorrockclimbinginjuriesandunifythedefinitionandresearchmethodsofrockclimbinginjuries.Follow-upstudiesshouldbecarriedoutfordifferentgroupsofpeopleandtobetterpreventtheoccurrenceofinjuries.

Keywords:rockclimbing;injury;epidemiology;progress

攀岩运动是一种人们运用基本的攀爬能力,经过专门的攀登技术训练,以各种装备或攀登工具为保护,通过克服地心引力,攀登自然岩壁或人工岩壁的运动[1].攀岩运动包括多种类型,如深水自由攀登、攀冰、冰岩混合攀登等[2].但一般认为,根据攀登者在攀爬过程中所用的保护点设置手段和所攀爬的岩壁类型,可以分为传统攀岩、竞技攀岩和攀石等三种基本类型[3].

攀岩运动特有的惊险刺激和高峰体验,充分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挑战自我的,深受当代人的青睐,特别是在最近40年里,攀岩运动及其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年全球有超过3500的万攀岩者;美国有600多万名攀岩者;攀岩在法国已是与足球、山地自行车、滑雪等热门运动项目齐名的大众运动;日本攀岩人数也超过了50万;目前我国超过10万人参与攀岩运动,而且这一数字呈急剧增长的态势.2016年8月5日,竞技攀岩等5个大项被正式推选为2020年奥运会比赛项目.

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普通爱好者,在参与攀岩运动时都会面临一定的损伤风险,许多职业运动员甚至会因攀岩伤病而提前结束运动生涯,大量的攀岩爱好者因伤病而放弃了自己的运动追求.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攀岩运动参与者(包括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果,旨在对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损伤部位、损伤类型、损伤程度以及影响因素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帮助攀岩运动教练员、运动员和医疗人员加深对攀岩运动损伤的认识,进而减少和预防攀岩运动损伤,促进国内攀岩运动的健康发展.

1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

攀岩是我国政府2013年公布的首批4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之一,表明社会公众一般认为攀岩是高风险的“肾上腺素”运动[4-5].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鉴于室外自然岩壁的攀岩参与者较少,且在统计上存在较大困难,因此目前对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岩壁攀爬的损伤发生率上,这些研究的统计大多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攀岩运动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通过整理文献发现,目前关于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的统计没有统一标准(表1).部分学者按照攀岩运动参与者每一年中发生损伤次数来统计.VolkerSchffl等[6]通过问卷对德国901名攀岩参与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损伤发生率为0.27次/年;PaigeTE等[7]对349名攀岩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有251名运动员在过去5年中有过损伤,损伤发生率为0.35次/年;JonesG等[8]对201名英国攀岩参与者进行调查后,发现50%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有过一次损伤经历,损伤发生率为0.5次/年.上述以年为时间单位统计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但攀岩参与者一年中参与攀岩运动的时间差别较大,该方法可能并不能有效地反映损伤发生率.相比之下,按照参与攀岩运动(训练或比赛)每1000小时的损伤发生次数进行统计显得更为科学和易于比较,这种统计方法也是运动医学领域统计损伤发生率的常用方法[9-11],因此目前较多的研究按此方法来统计攀岩运动损伤的发生率.SchfflVR等[12]通过对德国境内所有室内攀岩馆的参与者损伤情况进行了5年的,发现损伤发生率为0.02次/1000h;LimbD等[13]通过对英国某室内攀岩馆中的102100名攀岩参与者的损伤情况调查后,发现损伤的发生率为0.027次/1000h;DurandbechuM等[14]通过对1128名攀岩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情况进行后,发现运动员每1000训练小时平均会有1.49次损伤,其中女子的损伤机率比男子要高,二者分别为0.35%、0.27%.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室内攀岩损伤发生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攀岩比赛中损伤发生率呈较大幅度的增长.SchoffVR等[15]通过对参加2005年攀岩的443名运动员后发现,运动员每参加1000小时的比赛,平均会有3.1次损伤;HosainiSA等[16]研究了2010年伊朗国内攀岩锦标赛中220名参赛者的损伤发生情况,发现损伤发生率达22.59次/1000比赛小时.

不同研究文献中统计的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有着较大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与攀岩运动的类型、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对“损伤”定义的区别等有着较大的关系.攀岩最初是登山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技能,20世纪50至60年代才从登山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单独的运动项目.20世纪80年代人工岩壁的兴起为攀岩者创造了更为安全便捷的健身和训练条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衍生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之间,如自然岩壁攀爬比人工岩壁攀爬存在更多客观和外部危险;不同的攀爬保护方式、参与者的不同运动水平、身体素质、年龄跨度和参与时间,都会给研究结果带来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与许多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车,皮划艇)风险类似,低于其他常见运动的损伤发生率[17],但是譬如高山攀登和冰层攀登等传统攀岩类型的损伤发生率、损伤严重程度都较高,甚至有死亡事件的发生,RooksMD等[18]通过研究就发现75%的攀岩者至少有过一次损伤经历;美国攀岩胜地“优胜美地”国家公园1987年的损伤发生率为37.5%,死亡率高达6%[19].但就人工岩壁攀登(包括

室内攀岩馆和室外攀岩场)而言,由于人工岩壁是用现代科技材料模拟自然岩壁的形状和表面特征加工而成,可以根据攀登者水平的高低设定相应难度的攀爬线路,几乎不受气候影响,再加上各种保护器械日益先进、保护方式不断改变,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人工岩壁攀登的安全性,多项研究成果均表明室内攀岩虽存在损伤风险,但安全性相对较高[20-21].表1所列的研究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除了伊朗攀岩锦标赛中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稍高以外,其他人工岩壁攀登的损伤发生率在0.27~0.5次/year或0.027~4.2次/1000h.

众所周知,参与任何运动项目,我们都面临一定的损伤风险,不同的运动项目之间的损伤发生率也有很大不同.经过统计包括室内攀岩运动在内的多种体育运动项目每1000小时的损伤发生率,发现室内攀岩的损伤发生率排名最低,低于包括篮球、帆船或足球在内的许多常见体育运动项目[17],比一些竞争激烈的竞技运动项目(如橄榄球、冰上曲棍球等)更要低得多[7,25].室内攀岩作为运动员克服自身重力、无人为直接身体对抗的个人项目,其损伤发生率较低也不足为奇.室内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较低的结论也得到了ANeuhof的支持,1962名运动员2002至2006年发生的急性损伤调查表明,每1000小时参与时间,损伤人数仅为0.2人,季节(夏季:P<0.01;冬季:P<0.01)、攀岩经验(P<0.01)、线路难度(P<0.01)、攀爬时间都与损伤发生率相关[26].因而有学者认为,在没有一个“高风险”的标准定义时,将攀岩运动笼统地定义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可能是主观的或依赖于所使用定义的结果[27].

2攀岩运动损伤特征

2.1攀岩运动损伤部位

在攀岩运动中,主要依靠上肢来完成攀爬技术动作,下肢的膝和足主要起支撑作用,这种力量分散的运动特性决定了攀岩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上肢的手、肘、肩等部位[28],或者说主要发生在手部[29-31].BollenSR[32]也发现攀岩的损伤类型和其他运动项目不尽相同,且多发生于上肢;对美国一个攀岩团体39名会员的损伤情况调查表明,有50%的损伤发生在上肢[33];1995年美国竞技攀岩协会(ASCF)对42名职业攀岩运动员的医学调查报告显示,攀岩运动会引起多达11种常见损伤,主要发生在上肢的手、肘、肩等部位.由此可见,上肢受伤,特别是手指和手腕是最常见的攀岩运动损伤部位[24].

MDJames等[34](2017)调查了708名攀岩运动参与者(一年中至少有四次攀岩经历)中发生的1251例攀岩损伤,发现有一些单个的损伤事件会造成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如表2所示,在可以确定损伤部位的1251例损伤中,71.4%(n等于893)发生在上肢,21.3%(n等于267)发生在下肢,7.3%(n等于91)发生在其他部位(主要包括头,脊柱和躯干);在记录的893例上肢损伤中,39.4%(n等于352)位于手指,17.7%(n等于158)位于肩膀,15.6%(n等于139)位于肘部;267例损伤发生在下肢,踝关节是下肢最常见的损伤部位(46.8%,n等于125),其次是膝盖(24.0%,n等于64)和脚(17.6%,n等于47);其他部位共发生91例损伤,脊柱(29.7%,n等于27)和头(22.0%,n等于20)最多,内脏器官最少(1.1%).

随着攀岩运动的不断发展,攀爬方式、技术特点、路线难度、辅助装备的改变,也引起了损伤部位的一些变化.SchusanLC等[35]发现在攀岩运动早期(自然岩壁攀爬),运动员主要的损伤部位是下肢、头部、躯干等;JonesG[8]也发现脚踝和小腿是当时最容易受伤的部位.20世纪80年代,法国人弗兰西斯·沙威格尼发明了人工仿自然岩壁后,攀岩活动开始逐步移向室内[36],这时候的攀岩损伤主要部位转移到了手指、手掌、肩膀等部位.Volker等[6]通过对比2009—2012年与1998—2001年间分别出现的911例和604例攀岩运动损伤发现,

手指仍是最易受伤的身体部位,肩膀部位的损伤在近些年来有所增加,前臂和肘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有少许减少,下肢除了骨盆部位的损伤有少许增加外,其他各部位的损伤都有一定的减少(见表3).而对于攀岩运动最常见的手指滑车系统损伤,也发生了一定变化.VolkerS等[6]比较了2009—2012年与1998—2001年两个时间段分别出现的911例和604例攀岩运动手指滑车系统损伤(表4),可以看出最易受伤的手指是无名指(D4),其次是中指(D3),且无名指损伤发生率有所增加,中指损伤发生率有所下降;滑车系统一直是两个时段中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最易受伤的环形滑车由A2变成了A4,同时还有A2/A3和A2/A3/A4损伤的情况显著增加;交叉滑车损伤开始出现.这反映出当前攀岩运动中,手指抠抓技术运用得更加频繁,攀岩线路难度进一步加大.

2.2攀岩运动损伤类型

攀岩运动是一项不借助外力和工具,仅靠手脚和身体的平衡移动来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的运动,手和手臂要根据支点的不同,采用抓、握、挂、抠、撑、推、压等用力方法来完成自然或人工岩壁线路的攀爬,这样的肢体活动特征决定了攀岩运动的损伤类型主要是身体各主要发力部位的过度使用损伤、擦伤、挫伤和扭伤等.多项研究结果均发现攀岩运动员最常见的脚损伤有挫伤、跟骨骨折、距骨骨折、踝关节骨折和侧踝关节韧带扭伤等类型[20,37-39];NeuhofA等[27]发现在攀岩运动损伤中,韧带损伤、挫伤和骨折最为常见;BudaR等[40]在2009年5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对144名攀岩者(平均年龄31.7岁)的脚部损伤进行了后,发现脚部过度使用损伤是最主要的损伤类型;瑞典攀岩协会采用问卷随机调查了355位注册运动员(男性249名,女性106名),发现过度使用损伤占全部损伤的93%[24];也有学者发现男性攀岩运动员和女性攀岩运动员的损伤有一定的差异,如DurandbechuM等[14]发现攀岩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骨折和错位,其中男女损伤的比例分别为39%、25%和30%、34%;NelsonNG[41]研究发现男性更可能患有撕裂伤(OR等于1.65;95%CI等于1.03,2.67)和骨折(OR等于1.54;95%CI等于1.10,2.17);而女性更可能患有扭伤或过度使用损伤(OR等于1.68;95%CI等于1.13,2.51),其中过度使用损伤更容易发生在上肢(OR等于5.32;95%CI等于1.99,14.23),占所有损伤的四分之三(77.5%).也有学者以损伤原理为出发点,发现攀岩损伤可以分为过度使用损伤与急性损伤,JonesG等[8]研究发现,67人(33%)有过度使用损伤;21名攀岩运动员(10%)由于冲坠的原因而患有急性损伤,其中骨折、擦伤、挫伤和割伤是最常见的急性损伤;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攀岩者因攀爬过度造成的损伤不仅包括手指本身曲肌肌腱的损伤,还包括手指肌腱的滑车损伤[42-43];VolkerS等[6]调查了近1000例攀岩损伤,发现其中有380例是急性损伤(359例为门诊治疗,21例为急诊治疗),531例为过度使用损伤(全为门诊治疗),其中年龄较大、经验较丰富的攀岩者更容易患有过度使用损伤;在所有受伤部位中,手指是受伤最频繁的部位,肩部是第二频繁的部位,手指滑车损伤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而且研究者还发现在这些患有攀岩损伤的运动员中,男性比女性年龄更大,经验更丰富,运动水平更高.总结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攀岩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类型如表5所示.

随着攀岩运动的发展,其经常发生的损伤类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VolkerS等[6]在比较了2009—2012年与1998—2001年这两个时间段中分别出现的911例和604例攀岩运动损伤后发现,在两个时段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中,手指滑车损伤一直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滑囊炎损伤大幅增加;有些损伤类型大幅减少已经退出了十大损伤之列,如皮肤擦伤、背部损伤、膝伤、骨折等;也有些损伤类型近年来急剧增加,进入十大损伤之列,如盂唇撕裂、肩部撞击损伤、手指屈肌应变、韧带拉伤等(如表6所示).

2.3攀岩运动损伤程度

攀岩运动损伤给运动员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肌体疼痛,其次是因为疼痛导致的身体功能系统限制[44],进而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随着损伤程度的加深、疼痛加剧,运动员被迫减少练习时间同时寻求医疗帮助[45],还有一部分损伤经过手术治疗才可以减轻疼痛或治愈[46-47].

在攀岩运动损伤程度的研究中,不同学者对于损伤程度的判定标准不尽相同,部分学者采用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tionalAdvisoryCommitteeforAeronautics,NACA)的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共分为7级,“死亡”为最高的第7级),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攀岩损伤都是比较轻微的损伤(NACA*或2级)[35,41],譬如NeuhofA等[27]发现大多数(74.4%)损伤严重程度为NACA*或2级,并且年龄(P<0.05)、攀岩年限(P<0.01)和攀爬运动水平(P<0.01)与NACA评分的损伤严重程度相关.但更多学者采用了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国际登山联合会(UnionInternationaledesAssociationsd-el´Alpinie,UIAA)医学委员会“登山与攀登运动损伤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48](以下简称UIAA损伤分级,表7)进行研究.VolkerS等[6]在此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对836名患者共计911例独立损伤事件进行了长达4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有17例损伤为UIAA*损伤(1.87%),881例是UIAA2级损伤(96.71%),13例为UIAA3级损伤(1.43%),没有发生更高的UIAA损伤等级;SchfflVR等[12]对德国攀岩馆有训练记录的515337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了长达5年的,统计表明有50%的损伤属于UIAA2级损伤,43%的损伤属于UIAA3级损伤,7%的损伤属于UIAA4级损伤,没有死亡等更高级别的损伤.

也有研究根据攀岩损伤的疼痛持续时间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来分析损伤严重程度,Folkl*等[3]通过12个点击率较高的攀岩网站进行在线调查,最终筛选出439名竞技攀岩和攀石项目参与者(367名男性,72名女性;18~34岁占71.75%;平均每周攀岩时间为3~10小时;多数难度等级为5.10a-5.12d)进行深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损伤疼痛或功能受限持续时间不超过10天,仅19%会超过20天(表8).

损伤疼痛感主观评分也较低,损伤对日常活动(如走动、驾车、提重物等)和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影响也较小,仅对损伤期间的攀岩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表9).

综上可知,按照NACA或UIAA损伤分级标准,当前出现的攀岩运动损伤处在较低等级;损伤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较小,即大部分损伤经过一段时间休息或治疗后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但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为了更方便地对未来的攀岩运动损伤进行比较研究,使用系统和标准化的评分系统(UIAA损伤分级标准)至关重要.

3攀岩运动损伤影响因素

导致攀岩运动损伤的因素非常多,如热身运动不充分、技术动作错误、运动场地不规范、意外事件的影响等[28],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动员自身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运动水平、运动负荷等;另一类是外部因素,包括场地类型、保护员水平、器材等.

3.1自身因素

有研究发现,男性的损伤发生率要略高于女性[24,49-50].Karin等[51]通过调查奥地利130名攀岩运动员中发生的374例损伤发现,运动员的损伤情况和运动员的性别、年龄和攀爬运动水平有很大关系:环状韧带损伤和外髁炎的发生率在男性中的比例更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攀爬负荷的增加而增加;VolkerS[52]通过对604名攀岩运动员进行4年后发现,男性的损伤发生率要远远高于女性(男性占70.1%,女性占29.9%);一项对瑞典攀岩协会会员攀岩损伤的研究显示,男性运动员损伤也远高于女性运动员(男性占34.5%,女子占18.9%)[24].但也有观点认为男性和女性损伤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譬如VolkerSchffl等[53]学者通过研究2012年国际攀联举办的赛事发现,男性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为0.54次/1000比赛小时,女性的则为0.97次/1000比赛小时;JonesG[8]发现男性与女性攀岩损伤发生率的比例为1.01∶1;另有研究发现男性的损伤发生率为1次/47742训练小时,女性则为1次/46735训练小时,男性和女性总体的急性损伤率为0.02次/1000训练小时[12];JosephsenG[37]通过对室内攀石和室外攀石比赛对比研究后,也发现性别对损伤发生率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综上,根据现有文献,一般认为男性与女性损伤发生率相近,男性略高于女性,可能是因为男性运动员倾向于攀爬难度较高的路线、承担更大的损伤风险造成的,对于不同性别攀岩运动员的损伤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查阅文献后发现,国内外关于年龄对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影响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年龄和攀岩损伤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54-56].但也有学者持相悖观点,譬如Woollings等[57]通过对加拿大116名11~19岁的攀岩参与者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后发现,除了运动员自身攀爬失误和攀爬强度过高外,年龄是最大的致伤因素;PieberK等[50]学者通过对193名攀岩参与者的损伤因素调查后发现,年龄较大的攀岩参与者(29.5&plun;1.7岁和39.7&plun;5.6岁)的损伤发生率比年龄较小的攀岩参与者(23&plun;2.4岁)要高(P等于0.021);也有学者从单一损伤部位进行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攀岩者更容易患有手指A2屈肌腱环形滑车的损伤[55].通常而言,年龄越大的运动员相对参与攀岩运动的时间较长,所攀登的线路难度较大,总体损伤发生率上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有待进一步验证.

在一项对攀岩损伤中最常见的滑车损伤研究中发现,随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损伤程度有增加的趋势[58];HaasJC等[59]研究也发现损伤风险与攀登者的运动水平成正比:运动水平越高,训练所需时间越长,路线越难,运动员受伤的风险就会越高.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损伤风险增加,可能与他们使用的技术动作难度较大有关.但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声音,譬如有学者发现,攀岩者运动水平对损伤风险没有明显影响[53,55];Humphries等[60]通过对奥地利攀岩参与者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损伤发生率几乎保持不变,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比较准确,全身发力比较协调,手指、肩关节等承受的扭曲、震动较少,损伤风险相应减少;一部分目前的文献对损伤发生率统计方法不尽相同,再加上学者在研究时并没有清晰区分攀岩者的运动水平,所以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与运动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有待于进一步讨论.

较多研究均表明,损伤与单次攀岩的持续时间有关,一次性参与攀岩运动的时间过长,会导致损伤风险增加.GerdesEM等[20]研究1887名攀岩者的2472例损伤后,发现训练强度过大、休息不充分是手指损伤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最常见的上肢损伤中,过度使用损伤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Largiad&egre;rU等[61]对332名攀岩者的损伤情况调查后发现,80%的攀岩损伤是由于攀爬时间过长导致的;一项对瑞典355名攀岩参与者损伤的研究也发现过度训练导致的过度使用损伤占所有损伤的93%[24].由此可见,加强运动负荷的监控,科学安排训练强度,对于预防攀岩运动损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3.2外部因素

攀岩根据场地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岩壁攀爬和人工岩壁攀爬两大类,攀岩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和程度都与场地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在人工岩壁没有发明之前,由于坠落、设备故障或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会发生骨折、严重骨裂伤、死亡等急性损伤,而且损伤发生率也远远高于人工岩壁[59];McdonaldJW等[34]学者也发现在自然岩壁上攀爬所承担的损伤风险要远高于在人工岩壁上的攀爬.因此,通常认为,人工岩壁攀爬损伤风险要远低于自然岩壁攀爬.

另外,攀岩运动大多都在同伴的相互保护下进行,损伤的发生与保护操作有较大的关系.对美国某室内攀岩馆近50年来共计515337名攀岩者的损伤分析后发现,在仅发生的30例损伤中,有10例是由保护员保护操作失误导致的[12];SchfflV等[62]也发现保护员在保护时发生绳子缠绕导致损伤的发生较为普遍.因此,进一步训练保护员的操作技术显得非常必要.

攀岩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还与攀岩装备有较大的关系.HochholzerT等[63]研究发现,在自然岩壁攀爬中,高空坠物导致的损伤占比较大,其建议在自然岩壁攀爬时,应该强制攀岩者佩戴头盔;VogwellJ等[64]也认为,安全参与攀岩运动不简单取决于高超的技术,也取决于攀岩装备的质量,选择合适、质量过关的装备可以降低损伤的风险,提高体验感;MayM等[65]建议,当攀岩使用的主锁从高空坠落造成锁门破损后,出于人身安全,应放弃使用;WyattJP等[66]发现,人工岩壁的质量也会对攀岩损伤的发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多项对攀岩损伤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在出台了攀岩装备质量标准后,攀岩损伤的发生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67-69],攀岩者应使用由UIAA、欧盟认证(ConformiteEuropeenne,CE)或其他权威机构认证合格的装备.

除此之外,影响攀岩损伤的因素还有很多,譬如有研究发现,酗酒和抽烟习惯会增大年轻攀岩者损伤的风险[54,70].

4结论与建议

从登山运动衍生而来的攀岩,和其他自然冒险、极限运动等项目类似,与生俱来带着损伤风险,但就目前最为普及的人工岩壁攀爬而言,损伤发生率远低于篮球、足球等竞技类项目,也低于所有运动项目的平均水平.近年来的攀岩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上肢的手、肘、肩等部位,特别是手指和手腕是损伤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手指滑车损伤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上肢和下肢多发生过度使用损伤,其他部位多发生急性损伤,攀岩运动损伤的程度一般较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一般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影响攀岩运动员损伤的因素较为复杂,过度训练、休息不足是导致攀岩损伤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运动员的年龄、性别及攀爬经验和运动水平对损伤发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攀岩场地的类型、保护操作、器械质量等也是影响攀岩损伤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在后续研究中,应在当前已有流行病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对攀岩运动的损伤机制和预防措施的探讨,并在研究过程中确定攀岩运动员的具体特征(如年龄、性别比例、攀岩类型、身体生理指标、攀岩运动水平等),明确攀岩损伤发生率的计算标准,统一攀岩损伤类型和损伤程度的划分标准,建立统一的攀岩损伤研究规范,便于更有效地进行对比分析和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朱江华.攀岩运动教程[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

[2]MacleodD,SutherlandDL,BuntinL,etal.Physiologicaldeterminantsofclimbing-specificfingerenduranceandsportrockclimbingperformance[J].JournalofSportsSciences,2007,25(12):1433-1443.

[3]Folkl*.Characterizingtheconsequencesofchronicclimbing-relatedinjuryinsportclimbersandboulderers[J].Wilderness&EnvironmentalMedicine,2013,24(2):153-158.

[4]AttarianA.Rockclimbers’self-perceptionsoffirstaid,safety,andrescueskills[J].Wilderness&EnvironmentalMedicine,2002,13(4):238-244.

[5]YoungCC.Extremesports:injuriesandmedicalcoverage[J].CurrentSportsMedicineReports,2002,1(5):306-311.

[6]VolkerS,DominikP,ThomasK,etal.Injurytrendsinrockclimbers:evaluationofacaseseriesof911injuriesbetween2009and2012[J].Wilderness&EnvironmentalMedicine,2015,26(1):62-67.

[7]PaigeTE,FioreDC,HoustonJD.Injuryintraditionalandsportrockclimbing[J].Wilderness&EnvironmentalMedicine,1998,9(1):2-7.

[8]JonesG,AsgharA,LlewellynDJ.Theepidemiologyofrock-climbinginjuries[J].BritishJournalofSportsMedicine,2008,42(9):773-778.

[9]DvorakJ,JungeA.Footballinjuriesandphysicalsymptoms:Areviewoftheliterature[J].AmericanJournalofSportsMedicine,2000,28(5):3-9.

[10]LaneseRR,StraussRH,LeizmanDJ,etal.Injuryanddisabilityinmatchedmen’sandwomensintercollegiatesports[J].AmericanJournalofPublicHealth,1991,80(12):1459-1462.

[11]WingeS,JrgensenU,LassenNA.EpidemiologyofinjuriesinDanishchampionshiptennis[J].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sMedicine,1989,10(10):368-371.

(参考文献[12]-[70]限于版面,从略.)

上文结束语:该文是一篇关于运动损伤和流行病学和攀岩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运动损伤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运动损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与预防措施
周 娜(山东兖矿技师学院 山东 济宁 273500)摘 要如今,学校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的体育活动也是不断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随着体育运动不断增加,也出现了很多运动损伤.

重庆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以重庆市体育教育专业的2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了解他们运动损伤情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其损伤原因的分析,提出强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预防运动损伤和自我保护.

中学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和保健
摘 要目前学生在体育课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伤害事故的后续处理问题也相当的繁琐扰人 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我了解到,近几年来,在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许多体育教师为了避免这样的.

老人运动损伤,急救4步骤
陈晓琨60岁以后,随着人体机能衰退,运动器官也会发生一系列退行性病变,导致在运动过程中受伤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魏合伟表示,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一旦发生关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