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政治文化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辨析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政治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0

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辨析,本文是政治文化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概念辨析和政治文化和概念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政治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党内政治文化既是规范性概念,也是一个描述性概念.应当从词源学、组织文化学以及发生学的综合性维度展开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研究.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具有政治要求的组织文化,不应简单地将政治文化的结构要素移植到党内政治文化的定义之中.党内政治文化的主旨在于解决党组织内部党员行为的文化动因,是与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密切相关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党内政治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默习已久、具有普遍性的观念意识和心理倾向,是政党本质属性的体现.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组织文化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应当说这是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又一新的重要论断,反映了党在新时期对治党管党规律的新思考、新发展.科学地界定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把握其实质,是揭示党内政治文化规律的前提,也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规范性与描述性:现有党内政治文化概念的反思

列宁指出:"如果要进行讨论,就必须把概念弄清楚."[1]133党内政治文化也是如此.从现有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来看,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阐释主要地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规范性角度,将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个规范性概念进行使用.所谓党内政治文化的规范性概念,就是从应当是什么的角度进行界定,将党内政治文化看作是一种价值承载体,寄托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在里面.比如将党内政治文化界定为"体现一个政党本质属性的文化",就是这样一种规范性概念的思路.当然,就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党是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先进性政党,毫无疑问,其党内政治体系和党内政治过程中就应该体现出这种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本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理念就应该在党内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之中得到贯彻关照.因而,将党内政治文化视作一个规范性的概念,就指出了这种党内政治文化的性质和范围,圈定了判断这种文化的党性标准.

应当说,这个规范性概念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但是,它指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却没有界定它的外延,所以按照这样的定义,人们还是无法知道哪些东西属于党内政治文化.更进一步的问题在于,任何概念都是关于相同属性事物、现象的普遍性的概括,是综合了众多个别性的一般性.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西方国家选举权对大众社会的覆盖,随着西方社会中庞大中产阶级的崛起,西方资产阶级主流政党之间原先鲜明的意识形态分野逐渐淡化,旧的基于阶级性的意识形态原则不再是政党获取政权合法性的强有力基础,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全方位政党,"西欧政党正在向非意识形态化和互相聚合的方向转变".[2]72显然,西方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争取最多的选民而不是固守意识形态的原则,就成为西方国家主要政党所要面对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当下西方国家现实的政治运作中,各主要政党之间并不刻意标识彼此之间的党性差异,而只是着重于不同的政策选择以及候选人的形象打造.特别是,对于西方主要政党来说,党员并不存在一个有如马克思主义政党那样的严格的思想改造的要求和过程,因此思想自由的西方社会中,普通党员之作为公民的存在与其作为党员的存在,思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和差异,就此而言,这些党员之所谓的党性是非常模糊的,甚至只不过是徒有党员的称号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体现一个政党本质属性"的规范性角度来界定当下诸如西方国家各主要政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就无法让人明确认识到它的具体所指,也没有办法对彼此之所谓的党内政治文化进行区分,更没有办法分析各个政党组织内部党员行为的文化动因.概念的目的在于界定事物、分辨事物,并成为分析推理的前提和基础.就此而言,作为一个特指的概念,"体现一个政党本质属性的文化"这样一种党内政治文化的界定,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适用性的,具有特定语境中的概括性,但其落脚点并没有成为一个普遍语境下的概念概括,不具有概念的普遍概括性.

二是描述性角度,就是将对象作为一个客观的存在,对其结构要素等进行列举和概括,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其存在与否是可以被追究的".[3]4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描述性概念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个是从政治文化之政治价值、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评价等等的要素结构的角度,描述党内政治文化也有党内政治价值观、党内政治情感、党内政治态度以及党内政治评价等,是一种列举要素的描述性概念界定方法.这里实际上的一个问题是,能不能简单地将政治文化的结构要素移植到党内政治文化之中.从文化的主体来看,可以发现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是党组织,而政治文化的主体则是民族国家,仅仅从主体上来看,就存在如此之大的差异,再加上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所要达到的理论目标等均有较大的差异,这样简单的移植,是并不妥当的.下文还要详细分析.

另一个方面是,由文化之广义、狭义的内涵演绎党内政治文化也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内涵,认为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党内政治文化也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由此推断党内政治文化也应当包括党内政治物质设施文化、党内政治制度文化以及党内政治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狭义文化乃是专指精神层面的文化,相应地党内政治文化也是指党内政治精神层面的文化,包括党内政治思想文化、党内政治心理文化、党内政治艺术文化以及党内政治科学文化,其中重点又是党内政治思想文化.[4]这种概念的界定注意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文化本身的含义,认为不应该脱离文化范畴的本质属性来谈论党内政治文化.但是,如果把制度等等之类的要素也包括在党内政治文化之中,那么党内政治文化实际就变成无所不包的一个概念了,党内一切问题都可归结为文化问题,显然,这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定义就缺乏针对性和解释力,实践中很难操作,而且因为概念的外延过于宽泛而在理论解释上趋向软弱无力,这个概念提出的意义就不大.所以从常理上来说,这种广义的党内政治文化的解说不具有让多数人接受的可能性.

而所谓狭义党内政治文化的解释,显然是受了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关于文化的定义的影响,将道德、艺术、科学等等都归入到文化的范畴之中,以此推导党内政治文化,认为党内政治文化也有党内政治知识、党内政治道德、党内政治艺术、党内政治科学等.但是,将艺术、科学等等也包括在党内政治文化之中,名之曰党内政治艺术文化、党内政治科学文化,非常费解、牵强,容易引起理解上的顿挫歧义.一般来说,政治科学是一种与政治哲学、政治意识形态相对的政治理论体系,强调的是基于价值中立和可观察实证基础上的对于政治现象的科学性论证;而所谓的政治艺术,则是与政治原则相对的政治实践的有效把握,强调的是政治策略、政治过程的灵活性.如果按照这样一种理解,解释什么是党内政治艺术文化,什么是党内政治科学文化,将会使得党内政治文化成为以一种抽象概念解释另一个抽象概念的无穷无止的繁琐体系,而所谓描述性概念的可追究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科学界定党内政治文化内涵的三个视角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够形成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尽可能科学精当的概念界定呢?

首先,从词源学角度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界定.党内政治文化为偏正结构,主词为文化,党内政治是修饰这里的"文化"一词的.这决定党内政治文化乃是文化的一种形态或形式,就是说,无论怎样解释,它都应当归为文化的一种类别,而不能是其他,因而不能将它解释为一种物质,也不能解释为一种组织或者其他别的东西,而只能从文化的角度予以解释.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伊始,文化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但对于文化的定义并没有共识.1952年,有学者收集到了1871-1951年80年间的各种文化定义,达164种之多.[5]149文化一词在汉语中最早见于刘向《说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从文中可以看出,这里的"文化"字面上是"以文化之"的意思,指的是与强制手段相对,通过思想教化的途径努力达到对人的改造,属于思想观念、教化风俗的范畴.而就英语的culture来看,最初主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耕作",另一个是"培育",而且是作为动词来使用的,后来逐渐演变到我们今天作为名词的"文化"来使用.据考证,最早使用现代意义的"文化"一词的人当中就有裴多菲等人.[6]36

由此可知,所谓文化的词源学意义至少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是,结合中西文化一词的起源来看,我们通常讲的文化应当是一个狭义文化的概念,文化不是人类活动的全部产物,不是人类耕作、培育本身,不是强制性力量,也不是其物质性成果,而是属于非物质性的观念意识范畴,是精神性的成果;另一个是,文化的主体一定是人,只有人才有所谓的文化,动物是无所谓文化的;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文化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培育、累积的过程,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产物,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文化,没有历史积淀性就不可能有文化;最后,文化一定是一种集体性意识,单个的人是无法创造所谓文化的,因此讲到文化必定有一个集体性的文化主体,而离开集体意识就无法理解文化的本质内涵.

如此看来,党内政治文化首先是一种与强制性力量相对的观念意识,是党内的一种集体意识,个别的党员是谈不上所谓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同时,党内政治文化不是党内"耕作""培育"过程本身,而是在这种"耕作""培育"的长期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集体性的共同信守的观念意识和一致拥有的心理倾向,是党内政治活动过程长期积淀下来的较为稳定的精神性产物.

其次,从组织学角度对党内政治文化作出解释.党是一个组织,是一个以夺取、执掌国家政权为目的的组织,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也是组织.党内政治文化,也就是党的组织文化,是排除了非政治属性的党的组织文化,因此应当从组织学的角度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理解.党内政治文化比之于政治文化多了"党内"两个前缀字,容易让人本能地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部的政治文化,只要将政治文化的概念,前面加上党内即可.因此可以看到,有的作者从政治文化的框架界定党内政治文化,将政治文化所主张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评价等结构要素用于推导党内政治文化的定义.这未免过于简单.总体上讲,从政治文化框架界定党内政治文化并不贴切,不能以政治文化的概念推导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也不能简单地将政治文化的结构要素机械地移植到党内政治文化的界定上.

从政治学研究传统来说,政治文化研究的出现乃是20世纪50、60年代的事情,其主旨在于从行为主义和比较政治研究的角度,探讨政治制度的文化因素;出发点则是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所主张的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路线相对,主张文化对于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稳定的政体主要依赖于制度与社会经济因素的观点是不全面的".[7]478

其回答的主要命题是,一些国家为什么走向了政治?是什么使得政治运作良好或者不好?在政治文化理论看来,答案则是,政治文化是一个关键环节."在回答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实行制度、而另一些国家则相反的时候,答案就在于它们拥有不同的政治文化."[8]86

可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旨在于考察党内政治权力运作所依托的党内的组织文化环境,并不是去回答党内文化对于党内制度结构是否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在"政治文化"研究模式中,政治文化的主体是民族或者民族国家而不是一个组织,内在的逻辑是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关注的重心是大众文化对于大众政治行为的影响,揭示的是"客体世界对于主体的意义".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是党组织而不是民族国家,其内在的逻辑不是说文化对于党内政治制度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是说文化影响党员的行为,将关注的重心落在如何构建规范党员行为的党内政治文化上面,揭示的是"主体对于客体世界的意义".如果说政治文化相对于政治制度是自变量,具有先验性和稳定性,为一个民族国家长期的演进发展所沉淀;那么我们可以说党内政治文化相对于党内政治制度则更多的是因变量,具有可塑性和建构性,更多的是政党组织自觉自为之物.在政治文化那里,政治制度是被决定的,而在党内政治文化那里,却并不是去说明党内政治制度是一个由党内文化所决定的范畴.

正因为如此,从结构、功能与理论主旨等方面进行考察,可知政治学研究脉络中的政治文化并不是我们汉语中的"关于政治的文化"意思,而是一个解释文化与政治发展和政治行为关系的具有其特定意义的理论范式,不能因为党内政治文化一词中有"政治文化"四个字就想当然地从政治文化出发演绎党内政治文化的含义,把政治文化的要素照搬到党内政治文化之中.

所以我们主张应当从组织文化的一般性角度而不是政治文化的角度,并联系党这个政治组织的特殊性,来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所谓组织文化的一般性角度,即是指政党作为一个组织,对于党内政治文化的界定应当符合组织文化的基本构成及其功能的要求;所谓联系党这个政治组织的特殊性,乃是指政党不同于一般的组织,其组织文化具有政治性并受着政治性的制约.从组织文化的角度界定党内政治文化,首先应当把党内政治文化当成作为整体的党的组织文化,不是在政治文化的定义上简单地加上一个"党内"的限定词就可以了事的.组织文化的主旨在于解释组织行为后面所隐含的文化动因,组织文化对于组织内成员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党内政治文化乃是一个解释党内政治行为后面的文化动因的概念,党内政治文化对于党内广大党员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的联系党的组织的政治属性来界定党内政治文化,就是说政党总是带着一定的政治理念和执政目标,为着夺取、执掌政权而开展工作的具有特殊性的组织,党内政治文化就不是一般的组织文化,而是更多的带有政治价值、政治信仰和政治纪律的色彩.

再次,从发生学角度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阐释.发生学最早是一个研究遗传学、胚胎学的生物学概念,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即是要求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发生和演变过程的考察中获得对于事物的本质、必然的联系的认识,是一种对于现实的历史性的理解和说明的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9]73

从发生学角度理解党内政治文化,就是要对党内政治文化这一现象的源起及其演进过程进行考察,就是要对当下党内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进行考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真实所指.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客观性存在,只有了解它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变化的,在当前又为什么要提出来?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够认清党内政治文化的实质.就中国而言,从建党时期的50多个党员到今天近9000万党员的发展过程,也正是党内政治文化不断得到沉淀、不断得到升华的过程,党内政治文化就是党的组织运作和发展过程中沉淀的精神性结果,离开了这个组织运作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党内政治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概念也是没有解释力的.中国的历史可歌可泣,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优秀分子抱着革命的理想,为了人民的利益,带着纯洁的动机,加入到党的组织,为党开展工作,他们无私奉献,团结一致,光明坦荡,没有个人之间的倾轧,没有厚黑学,只是一门心思要把党的工作做好,从而在党内形成了很好的传统、精神和习惯,大浪淘沙,历久弥新,为党内同志所认同,成为今天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活水源头.

党内政治文化的明确提出是在十八大之后的事情.查遍现有公开的文献,列宁曾经在1920年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10]306除此之外,马克思、恩格斯以及、、、等领导的全集、文集或者文选中,都没有发现有"政治文化"一词的明确而直接的表述.2016年10月27日中国第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命题,是第一次在党的全会上公开提出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总书记当时的原话是这样的,"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认真研读总书记这里的论述,可以作如下分析.

一是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的角度理解党内政治文化.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恰恰在这样一个为党内生活立规矩、度的会议上却要提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是为何?这就告诉我们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的角度理解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活即是党员参与党内政治过程的系列行为,是党内政治过程中的党员行为的总称,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本质上是一个有关党内政治过程中的党员行为的制度性规范.但是正如美国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所言,"我同韦伯一样,相信人是一种困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里的动物,我看文化就是这张网."[11]5文化是制度之母,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任何制度后面都反映着制度制定者的价值追求,任何制度的运作过程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只有当着行为者自觉认同制度价值的时候,制度才有可能得到普遍而有效的遵守.因之,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和党内政治文化解决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党员行为的激励与约束,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和党内政治文化的指向都在于约束、激励、引导党员行为,使党员行为合乎组织的目的.由此可知,我们理解党内政治文化,就是要注意到其与党的组织过程中党员行为的关系,是针对党内政治生活来讲的,党内政治文化落脚点就在于解决党员行为为何发生的思想动机问题,也即所谓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离开了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就失去了概念的基本的使命担当,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二是要从政治生态的角度理解党内政治文化.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文化影响政治生态.这就表明,提出党内政治文化,还有出于政治生态建设的考虑,党内政治文化是个与党内政治生态有关的概念.党内政治文化影响党组织内部的党员行为,这种影响不是局部的、表面的,而是一种本原性、全局性的影响,是生态环境所具有的系统性的、根本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党内政治文化才被称为治本之举,成为党内政治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开展党的建设所关注的不仅是一个治标的问题,更是一个治本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腐败,把党建设好、建设强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党的政治生态建设的问题.从理论而言,党内的政治生态应该包括文化的、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可以说,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其实就是顺应了这种党的建设治本之举的探索的要求,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合理逻辑.

三是要从文化的可观察性角度来谈论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不是抽象的不可言状之物,而是具体的可以观察的,可以从党员行为上展示出来的东西.由上述总书记的论述可以看出,党内政治文化有丰富的内涵,比如共同信守的价值观(比如实事求是、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等),也包括一些党组织内部普遍认同的政治观念(比如关系学、官场术等),还包括党内普遍流行的组织心理活动模式(习惯、风气)等等.由此可知,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不是书呆子躲在书斋里为写文章而写文章的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一个可以付诸实践的概念,是可以按照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性所指,对现实中的党组织内部党员行为进行观察、比照和评价的一个概念,归根结底是一个实践性的概念.

要而言之,词源学为我们理解党内政治文化提供了结构上的向导,而组织学以及发生学则为我们界定党内政治文化提供了历史与逻辑的证明,从而使得我们认识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含义成为一种可能.

三、党内政治文化的定义与构成

以上分析可知,党内政治文化既是规范性概念,也是一个描述性概念,应当从规范性与描述性相结合的角度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界定.据此,可以给党内政治文化下这样一个定义: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标识政党本质属性的组织文化,是党组织的实际运作和客观发展过程在广大党员的观念意识和心理反映上的积淀,是党内默习已久的集体意识和习惯风俗,是组织内部普遍信奉的价值观和一致遵循的行为模式.

理解党内政治文化的含义,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不宜把制度包括在党内政治文化之中.不可否认,制度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不宜从广义文化的角度将党内政治制度简而化之地看作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从理论而言,党内政治制度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一种硬约束,而党内政治文化则是对于党员行为的一种软约束,前者为结构性的框架,后者则为精神性的支撑,具有不同的功能,其各自形成和运作的机理也不同.如果把党内各项制度也纳入党内政治文化的范畴,就不利于对党组织内部的党员行为发生的思想动因和心理动因进行准确的分析,概念就缺乏解释力.从中国的实践来看,党的制度建设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党内文化对于党员行为的影响则容易受到忽视.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度推进,现实中各种厚黑学、潜规则、官场术、圈子文化、享乐主义、人身依附关系等等的非正式制度在一些地方恶性蔓延,成为一些党组织塌方式腐败的重要原因.如果将制度也看做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就容易模糊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深层次的原因,忽视党内文化生态对于党内政治行为的重要影响,不利于从治本的高度推进党的建设.

二是不宜把政治意识形态直接看作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构成.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抽象地讲,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12]54一般地说,一定政党的政治意识形态总是一套政党宣示自己的价值主张并论证自身合法性的思想体系,在实际的政党组织运作过程中,组织内部的成员直接感受到的是组织内部默习已久的习惯和一致认同的工作态度,这些并不直接与政治意识形态等同,而属于党内政治文化的范围.政治意识形态当然与党内政治文化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不能直接地转化为党内党员行为的动因,不能直接成为党员行为模式的一部分,必须有一定的*.退一步讲,如果将政治意识形态直接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变成了政治意识形态建设了,显然这是不合初衷的.而就世界范围的政党发展来看,西方各主要政党意识形态的发展日益趋向中间化,出现所谓兼容性政党的趋势,意识形态不再是政党争取选民最大化的传统合法性资源,此种情况下,将政治意识形态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实际上就取消了各党的差异,实践中就难以对各政党内部的党员行为进行微观的考察,也无法寻找各自的特征所在.

三是不宜把党员身上所发生的所有文化现象都称之为党内政治文化.例如,党员在党内开展活动时往往会体现一定的党内政治文化的要求,但是党员在党外进行与党组织无关的活动时,这些活动所体现出的文化就不一定属于党内政治文化.又如,在一个塌方式腐败的基层党组织中,虽然党员领导也会高谈"讲规矩""清正廉洁"之类的话语,但他们的骨子里面却是以贪污腐败、及时行乐作为唯一的人生圭臬,这些动听的政治口号不过是他们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政治幌子而已,并没有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行动模式,就不能说是党内政治文化了,等等.

党内政治文化是具体的,可以体验感知,也可以通过观察进行了解,不是什么不可言状之物.就实质而言,党内政治文化属于观念意识和行为模式的范畴,主旨在于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党内广大党员行为发生的动因,关注的是政党组织中的文化与行为的因果关联,而不是政治学研究传统中政治文化所关注的文化与制度的因果分析.其主要的构成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党内政治活动中党员所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居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党员行为发生的最深层次的动因.

二是广大党员一致拥有的对于党内政治的观念性知识.一种知识一旦在党内成为普遍性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在党员心中,就不可避免地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并发生作用.

三是党内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在一个组织中的成员为了有效保全自己,对于组织行为会作出自己的心理反应,天长日久这种共同的心理反应便沉淀下来,成为团队共同遵守的心理活动模式,组织内部的潜规则、习惯、风气、共有的态度等就是如此.法国社会学家迪韦尔热曾经指出:"政党的组织主要是建立在不成文的习惯及实践之上,它差不多是习惯性的东西."[13]原序,Ⅵ大致就有这样一个意思.

参考文献:

[1]

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美]劳伦斯·迈耶,约翰·伯内特,苏珊·奥格登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吴灿新党内政治文化略探[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1)

[5]ALKroeber&CKluckhohn,Cul-ture:ACriticalReviewofConceptsandDef-initions[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52

[6]郭凤志德育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英]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制度百科全书(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8][美]威亚尔达比较政治学导论:概念与过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Geertz·Clifford,TheInterpretationofCultures[M].NewYork:BasicBooks,1973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3][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党概论[M]雷兢璇,译台湾:台湾青文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1(原序),Ⅵ

[责任编辑郭彥英]

此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概念辨析和政治文化和概念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政治文化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政治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党的制度为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书记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 &r.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讲话中,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并阐述了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十八届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他又阐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党内.

齐文化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现代价值
李亚鹏 孟朝(齐鲁医药学院,山东淄博255000)摘要党的十九大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关键 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来的优秀的齐文化精髓改革精神.

台山市华侨文化广场概念规划方案设计
【摘要】台山华侨广场设计从华侨文化入手,整合资源, 以工程建设带动城市片区的更新与复兴, 并回应岭南的地域气候特征, 创造舒适宜人的现代多功能空间环境 【关键词】华侨文化;寻根;广场;太平洋铁路;劳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