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民生论文范文文献 与民生思想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民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7

民生思想,本文是有关民生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和民生和思想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民生论文参考文献:

民生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民生问题论文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摘 要:民生是指人民的生活、生计和生存的状况,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民生具有不同的内涵,的民生思想是对传统思想的更新,是对马克思民生观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善民生的新思想.民生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民生思想内容丰富,人民是一切工作中最重要的.民生问题是最基本的,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的幸福.本文首先对民生思想的概念加以界定,并阐述了民生思想的主要内涵.

关键词:民生思想;理论来源;实践基础;内涵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1-0069-03

古往今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民生的内容也不断丰富.从只有政治生活、物质生活,发展到还有丰富多彩的其它各种生活,从基本的物质资料,发展到精神生活需要,除了物质生活资料,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更多的权利和.民生具有丰富的内涵,贴近人民,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民生,指人们在最基础的条件下,正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以及关乎生活各个方面的,民生方面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是最基本的,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的幸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民生等问题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等等一系列行为与举动,处处都体现了总书记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总书记的民生思想,不仅对治理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了新的理论指导.

一、民生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体现了对于民本思想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反映了民本思想的终极关怀,在我国古代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在古代殷周时期,《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一思想,首次提出了“民”的重要性,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对“民”的重视.“民”指的是百姓和人民群众,“生”指的是生产和生活,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只有人民的基础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体现了民生建设事关国家兴亡.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认为人民百姓是重要的,人民对国家的满意度衡量国家施政效果的标准.荀子提出了“天之立君,以民为也”的思想,认为只有保证了人民的利益,国家才能长久稳定下去.墨家的“兼爱非攻”则强调了避免战争,为百姓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强调了百姓民众的重要性,彰显了爱民安民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揭示了王朝政权兴亡的执政规律;另一方面,民本思想为为中国古代的君王统治提出了一种治国策略,是一笔无比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为为代表的中国人提供了优秀的理论素材,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全新的理论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民生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对人类社会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马克思的阐述来看,人类生存是一切民生问题的基础,最根本问题是生存需要,解决了生存需要,才能顺利地进行和发展精神生活的建设.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代表了广大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提出了唯物史观.时代在变,形势在变,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思想没有变,为同志科学地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提出了民本思想,坚持群众路线,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的关系.

(三)我党历代领导人的民生思想是民生观的直接理论来源

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群众路线,以群众的利益为关键点,坚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新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坚持了群众路线这一理论依据,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着想,理论联系实际,为的民生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同志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思想,把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作为首要任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打破了传统对社会本质认识的束缚,认为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证人民的物质文化得到发展.

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理论,这一思想反映了社会和人民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代表”把民生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思想,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为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同志关于对民生思想的重视,主要是通过科学发展观来体现的,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多个方面推进民生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系列的民生举措,保障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为民生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民生思想的主要内涵

民生问题事关百姓福祉,涉及面很广,民生问题是绕不开的根本问题.的民生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面临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身为主席,深知自己的担子有多重,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原则,的民生思想不是在一个方面,大概可以概括为: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保五个方面.

(一)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住房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面,实现百姓群众的安居乐业,实现百姓群众的“住房梦”,全面提高群众的住房水平,是人民群众最恳挚的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住房问题也得到了普遍的解决.然而,目前我国城镇的住房体系还不够健全,依然有一些困难户住房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住房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解决中国13亿居民的住房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坚持市场化方向,实现住房消费的多层次,建立标准同一、稳固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需求,给老百姓一个安全放心的家.

(二)解决就业收入分配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的问题,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保证就业人员的充分就业.没有增长就没有就业,解决就业的问题,经济发展是基础,紧紧抓住发展这第一要务,做大就业蛋糕就是做大经济蛋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良好,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要务,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要求,推进经济健康平稳地前进,为解决就业提供强大的社会保障,不断造福民生.

(三)民生改革的根基在于教育

教育是民生改革的根基,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途径,必须进一步深化九年义务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使更多的人享受教育,并全力普及高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一些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则更为严重.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对一些少数民族和地区给予大力帮助,使他们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同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有了人才这一后盾,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只有教育才能让他们挣脱贫困的枷锁,享有公平的权利,活出自己的精彩.

(四)医疗改革助推健康中国

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用每个人的“健康梦”托举国家的“中国梦”.只有全民的健康,才是全面的小康.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是百姓看病难的直接原因,首先应该从这里着手,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让群众公平地享受公共资源和医疗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加快医药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医疗产业升级,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发挥社保安全网的作用

社会保障是一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事关每个家庭,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和政府对社保安全工作十分重视,社会保障有着“安全网”、“平衡器”等作用,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加强对民生问题的改善,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当前的社保制度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和更加严格的要求,更公正和完善的社保制度是对党和政府的巨大考验,也是老百姓关心最密切的民生问题.人口老龄化目前是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涉及到每个老人的幸福,政府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我国老龄化这一现象朝着多元、多样方向发展;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实行渐进式的延迟退休的办法和政策,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一直存在,应逐步提高我国的医保水平,改革医疗卫生服务和完善各种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其他医保的报销比例;保障性住房工程应逐步加快,加快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的建设,让群众实现“老有所居”.社会保障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前提,同时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应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随着我国各项保障制度纷纷出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了,“新农合”“新农保”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使我国的城乡保障制度更加健全了.社保工作的推进,需要在领导干部的精心组织下扎实推进,统筹协调,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提升社保水平.

三、结语

始终坚持以民为重,民生至上的原则,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民生思想,内涵深刻、意义重大,涉及群众方方面面的问题.的民生思想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民生改善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民生的不断发展,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也是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对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天时,王鹏.总书记的民生思想与常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以谢家村为例[J].神州旬刊,2017(5):203-203.

〔2〕邬旭东,施光跃.中国民生思想的历史与现实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58-62.

〔3〕潘玲霞.“共同富裕”与“成果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生思想[J].社会主义研究,2009(1):40-43.

〔4〕张爱武.论的民生思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解读[J].理论研究,2008(7):15-21.

〔5〕臧乃康.民生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37-41.

〔6〕王慧,蒋锦洪.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同时体现的民生思想[J].理论导刊,2009(12):20-23.

〔7〕康洪.中国民生思想的回顾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0(3):65-69.

〔8〕贺方彬.民生思想研究述评[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5-9.

〔9〕刘明松.民生思想的方法论与实践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1):36-43.

〔10〕李阳.中国的生态民生思想的形成基础和发展历程[J].山西青年,2017(1).

〔11〕文丽丽.论马克思主义文化民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求索,2016(3):37-41.

〔12〕王计永,梁志霞.民生思想的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J].邢台学院学报,2016,31(4):33-34.

〔13〕林祖华.十八大以来民生思想探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5):5-10.

〔14〕臧乃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历史演进[J].理论导刊,2008(12):7-9.

〔15〕孙鹏.中国梦语境下的民生发展问题探究——以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为理论基点[J].长江丛刊,2016(31):166-166.

〔16〕常飞云.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7(05).

(责任编辑徐阳)

归纳上文:此文是关于*和民生和思想方面的民生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民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往思想者张兴让
口述史主人公1984 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在改革大潮中勇于创造,勤于思考,在学习国外经验基础上,1987年创造了“满负荷工作法”,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位由于发明了一.

长春市委老:看改革成果话民生事业变化
9月26日,长春市委老组织24名市级老领导赴双阳区参观考察,看改革发展成果,话民生事业变化,赞党的坚强领导 活动中,老领导们先后参观了长龙鹿业有限公司、中国双阳梅花鹿博物馆、吉通机械有限公司、国信现代.

无锡:强化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引领
无锡市委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生命线,不断增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全面系统学习十九大精神和新党章 紧紧围绕“学习十九大精神,紧跟新时代步伐&rdq.

八类民生账单地方如何分担
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近日印发 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国家基础标准落地此次方案纳入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范围的共18个事项,包括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基本就业服务、基本.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