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乡土化视角下的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路径探微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17

乡土化视角下的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路径探微,本文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乡土和乡土化视角和马克思主义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摘 要] 在农村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彻底实现马克思主义宣传中的乡土化.学理化语言是实现乡土化宣传的重要障碍.要克服学理化语言倾向,有效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纯熟地运用乡土化的宣传方式.深入农民生活,做到宣传主体“平凡化”;学会农民话语,做到宣传语言“亲近化”;满足农民需求,做到宣传对象“差异化”;使用高雅内容,防止宣传方式“庸俗化”.

[关键词] 乡土化;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 D252;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053(2018)04—0094—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乡土化视角来研究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路径,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一、乡土化的内涵及特征

  在农村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需要结合当代农村的实际情况,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宣传和解读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宣传路径的乡土化.所谓乡土化,是将过于思辨和学理化的马克思主义文本,用简洁精练的乡村土话、俚语表达出来,使之朴实明了;把深奥难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原成农民群众熟知的常见道理,使之浅显易懂;把枯燥晦涩的理论转换成新鲜活泼的乡村用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动可爱.总之,乡土化是专门针对中国农村的具体实际,符合农民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路径.它使马克思主义既科学准确,又通俗易懂,既可信、可敬,又可亲、可爱,使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接受和认可马克思主义.用乡土化视角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和民族化是必不可少的两大方面[1].

  首先,通俗化是乡土化宣传的前提和基础.历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都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宣传.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专门论述如何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但是他们一直强调通俗化的宣传方式.马克思在整理《资本论》第一卷手稿的过程中,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2].列宁明确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领军人物,喜欢用“糖衣炮弹”、“三座大山”等群众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的语言来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则用“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等生活化的语言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次,民族化是乡土化宣传的重要内容.通俗化固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必要前提,但是仅有通俗化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农村的大众化,需要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因此,民族化是乡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中的民族化,他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必须表现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4]不仅如此,他还身体力行地使用乡土化的语言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在革命战争年代,针对农民不了解什么是“帝国主义”的现实,用“打倒洋财东”来替代“打倒帝国主义”的生疏词语,用“闹翻身”来替代中国农民难以理解的“闹革命”一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等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来对社会主义进行解释和概括,大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可见,乡土化视角下的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包括通俗化和民族化两大主要特征.虽然乡土化不是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内容,但必定是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的必要条件.只有根据农民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实现传播语言的乡土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被广大农民所理解、认可,转化为农民群众的实际行动.

  二、学理化语言是乡土化宣传的重要障碍

  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化大众,尤其是“化”存在知识贫困化和文化贫血化的农村大众,需要找到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实现大众化的最佳表达视角,即乡土化视角.而学理化语言是乡土化宣传中的重要障碍.因为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学术层次和学术研究的话语,而是迈出了“学理化”之门的通俗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说,“对人民讲话不要故作高深,要通俗易懂.”但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中存在语言晦涩难懂、内容过于学术化的现象.有的理论工作者热衷于使用一些生僻的甚至自创的高深莫测的概念来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包装成高高在上的纯学术产物,严重超出了农民群众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人为地增加了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难度.更有甚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自我炫耀、把玩和陶醉的工具,或者把自己定位为精英群体,执着地走所谓纯学术的道路,或者习惯于用脱离农民大众的语言来进行自说自话,他们写的文章和做的报告,“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甚至连自己也读不懂,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脱离生活和脱离实践的一门玄学.以上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宣传中过于学理化的重要表现.这样做的后果是,使用过于抽象、空洞、玄而又玄的语言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必定会拉大农民群众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敬而远之,无法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中的大众化.早在新主义革命时期,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严厉批判过这种现象,他说: “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出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 [5]

  三、乡土化视角下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路径的构建

  要在农村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克服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中的“学理化”倾向,构建乡土化视角下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路径.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要做到宣传主体的“平凡化”、宣传语言的“亲近化”、“宣传对象的“差异化”,宣传内容的高雅化.

  (一)深入农民生活,做到宣传主体“平凡化”

  实现乡土化视角下的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首要的任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和宣传者们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思想感情和语言习惯,拉近和群众的思想距离,做到宣传主体的“平凡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领军人物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兴趣,要把百姓视为可敬的先生,自己甘当小学生,让群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亲和力,并身体力行地深入农村,进行理论宣传和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乡村社会大众化的先驱彭湃,当年领导海陆丰农动时,戴上斗笠,“身着普通农民的衣服,脚穿草鞋,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和群众谈心、交朋友,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像一家人似的.”[6] 因此,只有马克思主义宣传主体真正深入农民生活,进入农民的心灵世界,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进行乡土化的有效宣传.

  (二)学会农民话语,做到宣传语言“亲近化”

  如果说深入农村,接近农民群众,了解群众,是实现乡土化语言艺术的第一步,那么学说群众话语,将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农民语言,做到宣传语言的“亲近化”,则是马克思主义乡土化宣传的更高要求.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7]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艾思奇介绍自己的《大众哲学》一书时说,“我只希望这本书在都市街头,在店铺内,在乡村里,给那失学者们解一解知识的饥荒”.[8]可见,马克思主义宣传主体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学会农民群众的语言表达方式,学说农村当地的乡土语言,包括各种土话、方言和俚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明白抽象枯燥的理论,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说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来回答收入差距、教育、医疗、就业等农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让农民群众觉得马克思主义可懂、可亲、可近、可信.

  (三)满足农民需求,做到宣传对象“差异化”

  列宁说:我们党的宣传教育要让每一个工人、农民都听得懂.如何让每一个农民都听得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在农村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大难题.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普及,农村中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不同地区农村中不同社会群体的认知水平具有层次性,农村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和传播对象具有多元性,既有农村基层组织中的干部,也有普通党员,更多的是一般群众,即使作为普通主体的农民群众也逐渐分成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对理论的接受程度以及思维方式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状况也各不相同,即使同是乡土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也要尊重农村中各群体的差异性,做到有的放矢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不仅要深入农村,学说群众语言,更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把握宣传对象“差异化”,即满足不同地区和层次农民的理论需求,使用差异化的语言.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受众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采取不同的传播模式,让老百姓和农村干部都能及时掌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拉近理论和群众的距离,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自觉自愿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工作和生活.

  (四)使用高雅内容,防止宣传方式“庸俗化”

  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进程,不是一味消极地迎合民众,成为群众的跟屁虫,而是要使用高雅的内容,实现理论掌握群众,避免走向“庸俗化”的极端.列宁对庸俗化现象进行过严厉的批判,他指出,“庸俗化和哗众取宠绝非通俗化”,“在庸俗作家的眼里,读者是不动脑筋和不会动脑筋的,他不是引导 读者去了解严肃的科学的初步原理,而是通过一种畸形简化的充满玩笑和俏皮话的形式,把某一学说的全部结论‘现成地’奉献给读者,读者连咀嚼也用不着,只要囫囵吞下去就行了”.[9]艾思奇认为,“‘庸俗’的本意是指流俗的、浅薄的、错误的见解,并不是说用语浅显,就会庸俗起来.”[10]诚然,要实现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必须准确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完整性的统一.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的前提下,既要把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大众文化氛围,又要反对单纯追求感官刺激和纯粹消费性的低俗大众文化倾向,既要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替代沉闷繁琐的学术用语,又要反对简单随意的缩减行为.因为低俗化和简单化的倾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庸俗化理解,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又脱离人民群众的需要,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内容.所以,在当代农村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需要采取乡土化的宣传方式,使用高雅的内容,坚决抵制“庸俗化”倾向.◇

注释

[1]阮云志,卢黎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13,(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3]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36).

[4]选集(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5][7]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8][10] 艾思奇.大众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李丹]

此文评论,本文论述了适合不知如何写乡土和乡土化视角和马克思主义方面的马克思主义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刘中艳(延安大学 马列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摘要延安时期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实现,其实现途径主要有系统地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搭建.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
刘中艳(延安大学 马列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摘 要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及党的策略方针三大部分 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蔡畅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过程探析
姬丽萍,曹倩倩(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和富”研究中心,天津 300350)摘要蔡畅作为老一辈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以其.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康 耀(延安大学 政治与法学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其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已经从传统报纸、广.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