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新型城镇化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迁居城镇意愿影响因素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主题:新型城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迁居城镇意愿影响因素,该文是新型城镇化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和城镇化进程和迁居和意愿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新型城镇化论文参考文献:

新型城镇化论文参考文献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小城镇建设论文医学杂志影响因子排名

[摘 要] 随着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乡,寻找就业机会,进城务工.然而有许多城镇,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尤其赶上重大节假日就出现“民工荒”、“招工难”的现象,很多来城镇务工的农民重新回到赖以生存的农村,尽管主观上愿意迁居城镇,然而城镇的生活压力比农村的生活压力要大很多.本文通过对农民迁居城镇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从农民的一般特征和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考虑,得出影响农民迁居城镇的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农民;迁居城镇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053(2018)06—0063—05

  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以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已然成为了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由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农村耕地被政府征用,许多农民不再从事第一产业进行农业生产劳作,转而投向就业机会更多的城镇发展.尽管身在城镇,然而农民的出身身份,并没有完全同城镇居民一样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城乡二元结构在中国很长一段发展时间内存在着,并影响着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在各方面的利益,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例如社会矛盾的加深加剧、各种生产要素不能高效流动、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和就业机会的不平等等方面.来到城镇务工谋生的农民心理都在打鼓,担心自己没有技术技能,在城里只能充当廉价劳动力,来到城镇后将来到底是迁居到城镇居住好,还是暂时趁着精力体力还不错,挣些活动钱?最近几年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好,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都返回到他们从小赖以生活的乡村,影响他们迁居城镇的因素有哪些呢?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针对农民迁居城镇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一、调研过程

  (一)调研的目的和调研问卷的设计

  开展本次调研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全方位地了解农民群体的一般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生产特征,例如经济收入水平;居住特征,例如配偶、子女求学、生活条件、工资保障和法定休息日保障,就职单位对务工农民的关怀程度等因素对自身将来迁居城镇意愿的影响.

  调研问卷的设计借鉴赵静、任绍斌和高贯中的相关设计,采用对企业或社区组织进行典型调查及对农民进行个体调查的方式,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形式进行调研工作.

  (二)调研工作的样本选取

  本次调研在辽宁省沈阳市13个县级行政单位所管辖的225个乡镇的2460个村中进城务工农民发放3000份调研问卷,他们务工涉及到的行业大体有一般性服务业(例如餐饮、家政、物业、娱乐等)、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

  (三)调研实施情况

  课题组针对本次调研共派出13个调查小组,累计发放3000份调研问卷,回收问卷2833份,回收率为94.43%,有效问卷2582份,有效率为91.14%.样本分布基本上达到均匀,有一定研究实践价值.

  二、影响农民迁居城镇意愿的因素分析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城市里增加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农业生产引入先进科技设备,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不再像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那么多,因此,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里打工,一些农民在农闲的时候打零工补贴家用,或者一些失地农民得到补偿款后,为了不坐吃山空,也来到城里寻找新的谋生出路.尽管收入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作为异乡人他们倍感城镇里生活压力之大,一方面,衣食住行开支很大,另一方面,社会人文环境不如农村熟悉.他们在纠结着是迁居到城镇呢,还是挣几年钱就回家乡生活呢.在实地调研和座谈中,许多外出务工农民非常期待着能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不过他们也坦然自己的担忧:迁居城里是心中美好的向往,但是能否真正实现这个目标还得看自己有没有资本和能力了,这就是另一回事了.当问到“您是否有意愿迁居城里安家”时,有40.7%的受访者有意愿迁居城里安家,有59.3%的受访者并不愿意迁居城里安家.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影响农民迁居城里意愿的因素.

  (一)影响农民迁居意愿的一般特征因素(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

  针对本次调研统计结果得出,外出务工农民平均年龄达到27.5岁,其中有迁居意愿的农民平均年龄为25.8岁,年轻1.7岁,这体现出年轻人易于迁徙的现象,也符合人口迁移理论中的规律.从性别属性来看,外出务工女性农民所占比例不如男性高,占整体比例的35.9%,女性有迁居意愿的占整体比例达41.6%,高出整体比例5.7%;外出务工男性农民所占比例占整体比例的64.1%,男性有迁居意愿的占整体比例达58.4%,低于整体比例5.7%.能够看出,女性外出务工农民比男性外出务工农民更有意愿迁居城镇生活.城里的工厂企业多,许多生产加工车间的操作都由操作员运用机器辅助完成,劳动强度比起早贪黑还繁重的农活来说要轻松些,而且经济收入要比靠天吃饭能挣得多.虽然城里生活成本要比农村大些,但是城里的精神文化生活较为丰富多彩、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先进齐全、女性参与就业的机会更多更大、工作节奏让人感到充实,这些都让女性农民觉得生活在城里很有吸引力、很有活力.甚至还有许多单身女青年想通过嫁到城里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生存状态,这都让女性农民更有意愿迁居城镇安家,过上城里生活.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见表1),小学及以下的农民占整体受访者比例为7.3%,其中在有意愿迁居的农民中占比例为2.1%,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占整体受访者比例为39.8%,其中在有意愿迁居的农民中占比例为10.1%,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占整体受访者比例为46.5%,其中在有意愿迁居的农民中占比例为39.6%,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占整体受访者比例为6.4%,其中在有意愿迁居的农民中占比例为48.2%.能够看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逐渐提高,农民迁居意愿越强烈,比例也越高.

  (二)影响农民迁居意愿的经济收入差异因素

  调研结果统计得出,绝大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都认为在城里打工挣得钱要比在家里务农挣得多,尽管在所有市里就业岗位的经济收入来看,农民打工经济收入并不高.只有不到一半比例的受访者计划迁居城里,这主要原因是城里生活成本高,而经济收入水平低导致农民对迁居城镇意愿存在很大影响(见表2).

  从表2中能够看出,月经济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两个低收入档次中,有意愿迁居在城镇的农民比例都比被调查的受访者比例要低.也就是说他们两个低收入档次中的农民仅有极少数人有意愿坚持迁居城里,经济收入超过3000元的三个高收入档次里面,有意愿迁居的农民比例比经济收入处于同档次被调查的受访者要大一些比例.

  针对有意愿迁居的农民,按照经济收入的高低档次不同,来具体分析各个档次上男女性别的比例情况,能够得出2000元以下收入档次中,男性迁居城镇意愿没有女性比例大,超过2000元以上收入档次中,男性迁居城镇意愿较比女性比例大(见表3).

  尽管很多的农村女性都参与到社会工作当中,然而长久以来沿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仍深入人心,男人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需要承担的责任会更沉重一些.城里生活开销大,只有经济收入达到满足正常生活需求时,男性外出务工农民才有意愿和决心迁居城镇.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在家庭中经济负担轻松一些,因此即使女性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她们迁居意愿也有很大比例.

  (三)影响农民迁居意愿的配偶、子女求学因素

  配偶和子女求学是否在同一居住地也对农民迁居意愿产生影响.调研结果统计得出,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夫妻双方共同在相同城镇务工的占比46%;有迁居意愿的农民当中,夫妻双方共同在相同城镇务工的比例为59%.为了子女求学来到城镇务工的农民占比23%;有迁居意愿的农民当中,为了子女求学来到城镇务工的农民的比例为41%.夫妻双方不在相同城镇务工,或者不是为了子女求学方便照顾,很多农民不会有意愿选择迁居城镇.

  (四)影响农民迁居意愿的生活条件因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中,对居住和饮食方面的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通过调研统计得出,农民迁居意愿的强烈与否也与目前他所感受到的城里务工生活条件满意度相关.有迁居意愿的农民他们对城里生活条件的满意度会比被调查的整体农民满意度高(见表4).

   能够看出,有迁居意愿的农民对生活条件感到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达到了79.2%.实地调研中,也发现仍然有37.9%的外出务工农民对居住和饮食条件方面比较不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平等”、“友善”等内容都是为全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指引,一些企业给予了务工农民住房补贴和伙食补贴,或者住宿环境、饮食条件都进行改善.这也坚定了农民迁居城镇的意愿和决心.

  (五)影响农民迁居意愿的工资保障和法定休息日保障因素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刻地指出“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健全劳动监察和正义处理机制,让法律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守护神.”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尽管国家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工资保障措施和休息权利的保障规定,然而还有个别企业不能按时及时发放务工农民的工资,或者侵害务工农民休息休假权.调研得出,有迁居意愿的农民中可以按时及时收到工资的和依法享受休息休假权的比例要超过被调研的整体农民比例(见表5).

有意愿迁居的农民在按时及时收到工资和享受法定休息休假权项目的比例都要比整体被调查的受访者比例高.这部分农民更倾向于迁居到自己外出务工的城镇生活.

  (六)就职单位对务工农民的关怀程度对迁居意愿的影响

  外出务工农民他们作为异乡人,生活在城市里,没有熟悉的人际关系圈,也没有值得依靠和信赖的组织,他们内心当中强烈需要安全感.调研统计得出,有迁居意愿的农民中普遍体会到其就职单位对自己的关怀,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运气好,摊上关怀自己的单位的农民,他们有迁居意愿的比例要超过被调查的受访者整体比例(见表6).

  可知,要是就职单位对务工农民关怀,这样农民就有意愿迁居城镇,要是就职单位对务工农民不关怀,这样农民也没意愿迁居打工的城市.

  三、调研结论及建议

  务工农民在城镇打工,仅是作为劳动者参与社会生产或服务,并没有与城镇生活完美融合.很多农民到一定岁数,城里单位也不招年龄大的农民工时,农民还依然选择靠子女赡养或者靠土地收成维持老年时的经济生活来源.这导致了农民不敢轻易放弃土地,同时作为外来户,农村人来到城里想获得与城镇户口一样的社会福利时,还存在种种障碍,这也造成了他们内心有迁居意愿和现实情况无法实现之间的纠结和矛盾.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个矛盾是摆在面前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扎实推进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的执行,稳步提高务工农民的经济收入

  外出务工农民在城里的经济收入与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尽管都是做一样体力工作,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比城镇居民的低一些,甚至有些企业给务工农民的工资要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农民迫于养家糊口,自己还没有技术技能,只能忍耐接受,维持生计问题.因此,各地政府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监督、检查职责,确保扎实推进《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的有效落实和执行,结合物价水平的情况,稳步提高务工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 全力保障务工农民的休息休假等相关合法权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走访中了解到,31.8%的被调查农民都没有享受合法的休息休假权利,农民作为劳动者给社会和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但是他们不是不知疲倦的机器,可以昼夜不休的连续生产作业,身心疲惫的农民在城里挣得辛苦钱,并没有让他们感到获得公平的对待,享受平等的权益,当自身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时,他们认为不如回到自己家乡,享受宁静和自在.因此,农民进城务工,也应该享有合法权益,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我们应该践行.

  (三)向务工农民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帮助其适应城市生活

  一方面,很多农民都是为了子女求学才来城里打工,但是受到户籍限制,很多留守儿童只能在家里的农村学校就读.农民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带着孩子来城里打工,因此,要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体系,保障其子女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许多年轻农民在城里务工,他们很多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并且缺少技术技能,因此,要向农民提供公益性的职业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本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务工农民经济收入,也有利于农民适应城市工作生活.

  (四)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入,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民家庭受益

  虽然国家政策限制城市房价井喷式暴涨,但是面对动辄好几千块钱一平米的房价,仍然让很多务工农民望而却步,想要在城里买房安家,成为了他们的奢望.城市生存压力之大,买不起房子,只能租房,租房成本已然占其家庭支出的很大比重.当地政府必须结合现实需求,让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惠及到更多的农民.通过自愿申请廉租房,满足申请条件的务工农民,经过正规审核程序,为其开设保障性住房的绿色通道,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帮助更多的外来务工农民解决住房问题,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民家庭受益.◇

参考文献

1 赵静,任绍斌.六安城市规划区内农民集中建房与迁居意愿调查研究——基于5000份村民意愿的调查问卷[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2015.

2 林楚阳.农村人口迁居意愿影响因素初探——以高明区和衢州市村民迁居调查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2016.

3 吴良德,李勋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以重庆下辖行政区A区为例[J].农业经济,2016,(06).

4 潘爱民,韩正龙,阳路平.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户迁居意愿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农户的问卷调查 [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5 高贯中.影响农民工迁居城市意愿的综合因素分析——以天津地区为例[J].理论与现代化,2008,(06).

[责任编辑:一然]

上文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新型城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城镇化进程和迁居和意愿相关新型城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农民感知价值的影响因素与其评价
摘要采用天津市507位农民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评价的调查数据,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民感知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评价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农民对义务教育投资的感知价值相对较高,其中农民.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山东省农村流通网建设策略*
李逾男,孙 伟(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摘 要本文从提高农村流通网流通效率的角度研究了山东省农村流通网建设策略,总结了现阶段山东省农村流通网的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产生.

基于目的地形象的乡村旅游游客重游意愿影响因素
摘要 本文以乡村旅游游客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目的地形象的乡村旅游游客重游意愿影响机制 通过研究发现,目的地形象中的功能形象、可达形象、情感形象及场所依赖均对游客重游意愿有显著正向作用,场所依赖在功能形.

商业健身会所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其推出的微信公众号具有操作简单、功能丰富、构建成本低、互动性强……特点 国内许多商业健身会所都已开通微信公众号,借助微信传播效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