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实践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与注重语感培养落实语用实践以《槐乡五月》为例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主题:实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2

注重语感培养落实语用实践以《槐乡五月》为例,该文是实践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跟语用和语感和《槐乡五月》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语教育实践和杂志经贸实践杂志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需要靠长期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而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界定,指出语文课程的学习应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究竟怎么教呢?得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文字运用中学习文字.所以说,语感的培养和语用的实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在课堂中去有意识地训练落实,必定能促使学生的语感进一步形成,语用能力进一步提升.

笔者以《槐乡五月》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散文教学中培养语感,落实语用实践.《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结构清晰,笔者抓住中心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从整体切入,先带领读者欣赏槐花飘香的美景,再让读者体验槐乡孩子的快乐.这篇课文语言文字十分优美规范,值得很好地赏析积累.所以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以便培养学生的语感,落实语用实践.

一、抓住叠词,比较辨析

这篇课文400多字,运用了12个叠词,可见叠词是本课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点.笔者抓住运用叠词描写槐花多的典型语句“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作为教学点,展开教学.

PPT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1.齐读句子谈感受——槐花真多!作者是怎么写槐花的多呢?(叠词)这些叠词带给你们什么感受呢?(感受到槐花的多)

2.师引导:你们来读一读这句话:槐乡的山洼、山坡、山岗,似瑞雪初降,到处都开满了槐花.

(1)读一读,想一想:哪一句更能让你感受到槐花的多?(生一下子明白过来:山洼、山坡、山岗,是一处一处的,而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表示到处都是,更能表现槐花的多.)

(2)接着师跟上:是啊,角角落落,满山遍野到处都是!叠词具有什么作用?(师引导:强调)

(3)槐花真多啊,读好这句话.(品读感悟叠词的精妙)

3.叠词在生活中也很常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运用正确的叠词填空:

(1)别看现在油菜绿油油的,等到4月油菜花开,遍地金黄金黄的,美丽极了!

(2)5月,东山的枇杷熟了——黄澄澄、甜丝丝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受到叠词与众不同的表达效果,感受叠词具有强调的作用,同时学以致用.让学生不仅能理解叠词的内涵,还能进行理解运用,落实到语用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

二、聚焦比喻,替换辨析

PPT出示:“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笔者问学生:作者是怎么写出槐花的不同姿态的?(比喻)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看——(出示相关的槐花图片),远看像玉雕的圆球(出示相关的图片).作者把______比作了_______.读着这样的句子,看着这样的图片,你有怎样的感受?你觉得这抱在一起的槐花怎么样?(冰清玉洁、玲珑剔透、晶莹透亮、洁白无瑕)这样的比喻可真美啊!

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看——(出示相关的槐花图片),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出示相关的图片).作者把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你们觉得像不像?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槐花的什么特点?(多、美)

3.同样写槐花,为什么写出了不一样的姿态呢?为什么用三个不同的比喻句去写呢?这三个比喻的顺序能互相调换吗?

(引导生发现:站的角度不同.一开始,站在高处远望,看到全景:槐花又白又多.后来远看又近看,角度不同,观察出槐花的姿态也各不相同.三个不同的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语言形式丰富多样,同时不可以调换比喻顺序,否则就不精确形象了.三个比喻句突出了槐花的姿态美.这就是比喻的精妙!)

【设计意图:比喻是本课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点.我们的立足点不仅仅要让学生简单找一下本体和喻体,更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喻体选择的精确和精妙,通过不同的比喻句,通过远看、近看带着学生逐步揣摩、比较、感受比喻的精妙.】

三、关注表达,品味“香气”

PPT出示:“‘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1.师引导:我们来找一找课文中有多少种香.种类不同,浓淡也不同.你觉得哪个词最“香”?分别品味:

香喷喷(这是一个叠词,强调了槐花饭很香.)

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中都有一个“香”字,而且,香味儿越来越浓.槐花的清香,槐花蜜的醇香,槐花饭的浓香,香味弥漫,整个村子都是香的了.)

香气扑鼻:香味儿直往人的鼻子里钻,真香啊!

香海:花特别多的地方叫花海,人特别多的地方叫人海,香味儿特别浓的地方就叫香海.

2.课文中有一个字,它不带香,却是写香的,比刚才那些所有带“香”的词还要香,是哪个字呢?(浸)

“浸”有泡的意思,但程度比泡更深.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天上地下、家里家外让人感觉香到骨头里去了,村庄、田野到处都弥漫着槐花的香气.

【设计意图:在品味“香”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去找六种香,让学生自己感知香的种类不同,浓淡也不同,再追问不是香字,也写香的“浸”,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由浅入深,由表面往深层去走.给学生多一些探究的时间,让学生找到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以读促悟,熟读成诵

1.范读:创设情境,走进画面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当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都开满槐花的时候,槐花的香味也随之弥漫开来.你闻到这槐花的香味了吗?请你闭上眼睛慢慢地、深深地吸一口气,仔细地闻一闻.

(1)师配乐诵读相关句子.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2)你闻到这槐花的香味儿了吗?还有谁闻到了?(槐花可真香呢!)

2.引读:反复朗读,领悟深化

PPT出示:第1自然段(略).

(1)五月,洋槐开花了.槐花的姿态各不相同.远看——(学生齐读第3句前半句);近看——(学生齐读第3句后半句).

(2)五月,洋槐开花了.槐花开得又白又多!(生齐读第2句)

(3)五月,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呀!(生齐读第1~3句)

3.师生配合配乐朗读:渲染气氛,走近文字.(配乐:卡农 钢琴版)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画线的部分师读,其余部分生读.)

4.背诵:积累语言,让文字走进内心

槐花飘香的季节美得让人沉醉,我们尝试去背一背,把槐花飘香的美景珍藏在记忆中好吗?看谁能背得又快又准确.

出示简单的提示: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设计意图:朗读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背诵,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笔者使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方式以读代讲,让学生以读促悟,熟读成诵,积累规范优美的语言.】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课文的第2、第3自然段写槐乡孩子的快乐,学生一读就懂,所以笔者放弃了分析,大胆尝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由朗读第2、第3自然段.让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快乐的事情,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写:“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

我真是乐在其中啊!”用上文中的句子完成填空.这有点游戏的味道了,学生都怕自己的答案被别的同学先说了.他们自然进入了细读状态,并自觉进行加工转述,从而开始了一种比较积极的言语运用.这样,加深对文字情感的体会,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1.一名女生写道: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我们可以美美地吃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扮上槐花蜜.我最喜欢吃甜的了,特别特别甜,比糖还甜.我真是乐在其中啊!

(生不仅能转换人称,以第一人称去说,还内化了文章的语言,加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想象和延伸.)

2.一个男生写道:五月,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我们小子们,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里拿的还是槐花.我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槐花,可真有口服呢.我真是乐在其中啊!

(随即我问他:“大大咧咧是什么意思?”“不拘小节的.”我又问他:“‘塞’是怎么个吃法?”学生做动作,很形象,很享受,仿佛真的在吃槐花一样.“槐花好吃吗?”他边点头边说:“挺不错,香喷喷甜丝丝的.”)

我又问另一位男生:“你觉得最快乐的是什么?”他回答:“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我利用9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8分钟交流,学生争先恐后,发言都很积极,我想这和我创设环境、营造轻松的氛围有关,学生好像玩游戏一样,都很有表达.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里,我希望学生能借用课文中的词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让文章的内化走向运用,把在书上学到的字、词、句根据语境的需要恰当地运用.】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在课堂上对叠词的辨析运用、对带有“香气”词语的探寻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能理解叠词的内涵,还能进行运用,落实到语用实践中,也能通过逐步揣摩、比较感受比喻的精妙.品“香”时,学生边探究边品读,由浅入深,由表面往深层找到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逐渐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最后的读写结合环节,学生能借用课文中的词句,对文章进行内化,并走向运用,即理解文体,写自己的感受,加以理解运用.在笔者预期效果之中,学生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散文的文字,犹如美丽的珍珠,颗颗美丽,串串惊艳.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思索,始终把“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什么样的阅读能力”放在备课首位,相信在课堂的阵地上,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点评,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语用和语感和《槐乡五月》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实践本科毕业论文实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问题导学,构建有效课堂以《生命桥》为例,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江苏南京市钓鱼台小学(210000) 郭 茜摘 要课堂教学实践就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实施途径 只有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地把课.

利用文本范例,落实语用实践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形式,深度挖掘文本的秘妙,把“语用”.

突发事件报道的融媒体传播实践以《江淮晨报》抗洪抢险系列报道为例
刘刚【摘要】在互联网普及、新媒体蓬勃发展以及新时期受众接受信息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需要打破常规,探索多种传播渠道与传播平台的联动 本文以江淮晨报对合肥抗洪抢险事件报道为例,研究传.

教育戏剧的教学过程和实践以童话《小红帽》为例
【摘 要】近年来,教育性戏剧在国内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面向儿童的戏剧教学实践,将教育戏剧的概念、教育戏剧的教学过程、教育戏剧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予以总结,并以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为例,将戏剧教学环节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