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授开题报告范文 跟《卖花女》中息金斯教授的自恋型人格与其影响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主题:教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6

《卖花女》中息金斯教授的自恋型人格与其影响,该文是教授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金斯和《卖花女》和息金斯教授类开题报告范文.

教授论文参考文献:

教授论文参考文献 花火杂志在线阅读女报杂志杂志花火花火杂志

摘 要:萧伯纳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其作品《卖花女》讲述了独身主义者息金斯教授和一个身份低微的卖花女伊莉莎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反映了当时充斥在英国社会的等级意识.本文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息金斯教授的自恋型人格进行分析,并试图说明该性格对息金斯教授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息金斯教授;自恋;自恋型人格

作者简介:辛思远(1993.6-),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148-02

一.《卖花女》和“自恋”理论的渊源

《卖花女》作为萧氏的得意之作,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Pygmalion)爱上自己精心雕刻的少女雕塑的故事.萧氏的剧本并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对其进行了绝妙的戏仿.虽然两位男主人公都有自恃过高的性格特征,但萧氏一反神话中皮格马利翁倾心于少女雕塑的情节,在剧中赋予女主人公更大的主动性,使她爱上了骄傲自大的息金斯教授.在这五幕剧中,伊莉莎不卑不亢,自立自强,敢于冲破等级意识,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的性格使人印象深刻.她作为极具反抗精神和女性自我意识的经典形象之一,一直为致力于男女平权运动的女性主义者们所津津乐道.而剧中息金斯教授时而无所顾忌,时而固执己见的性格,也具有其自身的迷人之处.

“自恋”(Narcissi)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从词源上讲,它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美丽的少年那喀索斯(Narkissos)爱上自己水中倒影,不思饮食,最终化为一朵水仙花的故事.根据精神分析理论鼻祖弗洛伊德在其《论自恋》中所述,自恋指的是个体像对待性对象(sextual object)一样对待自己的态度.自恋是对自我保护本能的自我中心(egoi)的补充,是大多生物都具备的基本心理现象之一.现代心理学认为,自恋是将个体的注意力过度投向自身,夸大和喜爱自身的的人格特征.

关于“自恋”的理论研究是在20世纪才兴起的,其中最早对这个概念进行系统论述的是弗洛伊德在1914年发表的《论自恋》, 这篇专论不仅探讨了“自恋”,“自恋与同性恋之间的关系”,“自恋的临床表现”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力比多理论”,创造性地把力比多(Libido)分为自我力比多(Ego-Libido)和客体力比多(或对象力比多)(Object-Libido).弗洛伊德把自恋型人格的产生归结为两种力比多的比例失衡,即贯注于自我的力比多在比例上远远大于投向外界的力比多.之后荣格,拉康等人对力比多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对自恋的后现代阐释也逐渐增多,其关注的问题有:“自恋与女性心理”,“自恋与攻击,敌意”,“自恋与共情”等.

学者们对《卖花女》的研究或集中于从历史政治角度,探寻工业革命背景下资产阶级等级社会中的种种问题,揭露中上层阶级的做作,伪善等,或集中于从女性主义角度,总结伊莉莎在女性的自我反抗,自我意识觉醒等方面的进步和局限.本文将从精神分析角度,利用心理学领域中有关自恋问题的理论成果(主要以弗洛伊德为主),结合文本,对息金斯教授的自恋型人格进行分析,并试图进一步探讨这种性格对息金斯教授的人际关系,以及对与伊莉莎之间的亲密关系的影响.

二.希金斯教授的自恋型人格

在《论自恋》一文中,弗洛伊德认为自恋并非病态,而只有自我力比多远大于客体力比多时才会出现问题.与此对应的心理疾病为“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D-Ⅲ(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对这种疾病虽然尚无准确定义,但已给出9种自恋型人格的表现,例如:“过分自高自大”,“乐于指使他人”,“对成功,权力有过分的幻想”等等.只要满足其中5种,即可被确诊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据此,我们可以将息金斯教授的性格总结为以下几点,并逐一进行文本对照.

(1)对成功,赞誉的过分幻想,对他人赞美与关注的持续渴望

第一幕中希金斯教授的登场方式令人难忘,他肆无忌惮地大声分析每个路人的口音,分辨他们的出生地和受教育情况.这一方面表明了息金斯教授的职业和兴趣所在,另一方面也暗示出他本人渴望成为人群的焦点,并为他人所赞誉的心理.他“三个月内将一位卖花女变为一个公爵夫人”的高谈阔论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说明他说话无所顾忌,异于常人,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

息金斯教授雄心勃勃,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天才的语音技能.为了得到辟克林上校的认可,取得事业上闻所未闻的成功,他不惜与辟克林打赌,傲慢地认为自己语音上的指点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足以把一个下等人变成上等人.同样,在第四幕中,三人从舞会上胜利归来,疲惫不堪的息金斯心想着自己总算赢了,完全没在意面色苍白的伊莉莎作何感受.当她质问他:“我怎么办?我怎么办?”的时候,希金斯的回答颇有卸磨杀驴的意味:“我怎么知道你怎么办?你怎么办又算得了什么?”,这些话的潜台词是:“你怎么办与我何干?”“你一个低贱的卖花女,与我的成功相比,简直无足轻重”.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二人在相处过程中暗生情愫,但息金斯仍然将自己的成功排在首位,他从未对伊莉莎的将来做过严肃的考虑,伊莉莎最大的用处是佐证他的成功.

(2)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对他人的批评反应强烈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外界批评的惯常反应是“愤怒”或“羞愧”,而希金斯教授显然属于前者.在短短五幕戏中,希金斯教授几乎在每一次受到些许的批评之时,都会立刻进行义愤填膺的自我辩解.

在第二幕中,息金斯吓唬不听话的伊莉莎,说要把她扔进垃圾桶.别斯太太和辟克林都认为息金斯应该“讲点儿理”,息金斯却随即反问道:“我拿人不当回事吗?”,接着仍为自己辩白,说自己处处为伊莉莎着想.再如第二幕中,辟克林坦率地问息金斯是否有对待女人的好脾气,息金斯又一次反问道:“你见过对待女人有好脾气的人吗?”.接下来息金斯非但没有自我检讨的意思,反而展开了对女性群体的攻击:“女人和我做起朋友来,她就变得妒忌,挑剔,多心……”,“女人同你总是背道而驰”.我们从中看出,息金斯的脑中仿佛已经形成了一条“批评—辩解”的自然反射弧,无论批评内容是什么,他始终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无可指摘.

息金斯教授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的性格特征几乎贯穿全剧.息金斯的自以为是体现在他从未认真考虑伊莉莎的未来上.第四幕舞会过后,伤心欲绝的伊莉莎把两只拖鞋砸向息金斯,他却反问:“你为什么要来这一套呢?请问你在这儿的待遇还不够好吗?”,也就是说,他武断地将“别人需要的”与“‘我’认为别人需要的”等同起来.然而,嫁一个上等人,过衣食无忧的日子显然不是自尊自爱,自食其力的伊莉莎所期许的.

除此之外,在第五幕中,息金斯反复强调自己平等待人,“对待一个公爵夫人就像对待一个卖花女一样”,但他仍然在必要的时刻把伊莉莎称作“寺院广场上的烂菜叶子”,或者把她当作“脚下的泥”.

(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和理解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不是性倒错, 而是对自我保护本能的自我中心的补充.就息金斯教授而言,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表现为“自身是万物的尺度”,即一切外物的价值在于是否能“为我所用”.

息金斯功用性的话语在剧中比比皆是.第二幕中伊莉莎登门求学, 息金斯却大失所望,大吵大闹地说:“这还是昨晚我记下口音的那个姑娘啊!她没有用了”.在第五幕中,息金斯对母亲说:“她(伊莉莎)说一句话,你立刻就可以知道,她自己还有什么思想没有.”息金斯夸大了口音学习的重要性,否定了在伊莉莎身上,除了自身倾注的心血之外,还有其他价值可言.

心理学上认为,对他人缺乏同情和理解的根源也在于主体以自我为中心.假设力比多总量不变,对象力比多和自我力比多则一直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由于自恋型人格的力比多更多集中贯注于自身,导致了对象力比多的缺乏,从而表现出对他人冷漠,缺乏理解等特征.希金斯教授在社交场所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人缺点,以致其母拒绝让他出席自己的舞会,以免得罪朋友.除此之外,息金斯在向辟克林抱怨女人时,对女性群体的攻击也体现出他对异性之爱缺乏理解.

三.息金斯教授自恋型人格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中认为,在人际关系中,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难以与他人共情.所谓“共情”,是指对他人密切关注,体会他人感受的一种感情能力.共情往往与对象力比多直接相关.息金斯教授虽然在事业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跻身于上流社会,但他的才华并没有帮助他建立更加深刻的人际关系,能和他进行内心深度交流的对象少之又少.在剧中除了辟克林和息金斯的母亲,息金斯有的只是一些酒会上的“熟人”,只能就“天气和健康”之类的话题交换一些意见.对自我意识过强的息金斯而言,牺牲自己,融入周围环境是困难的.

同样,具有自恋型人格的人也不能恰当地处理亲密关系.加拿大学者John Alan Lee将恋爱具体分为六种风格,例如命令式,浪漫式,友谊式等.另一位国外研究员Elke Rahman认为,与自恋型人格最接近的恋爱风格是游戏式恋爱.自恋者在恋爱中的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占有欲,没有责任意识,重视一时新鲜.

这些表现显然在息金斯和伊莉莎的关系中得到了印证.当伊莉莎说要离开息金斯,把息金斯的理论全部教给他的时候,息金斯气急败坏地大骂大胡子,还要作势勒死伊莉莎.最后,她质问息金斯:“我要是回来干什么呢?”,希金斯的回答令人心寒:“为了好玩”.因此,虽然伊莉莎在某些方面吸引了息金斯,比如她在音乐和语音方面展露的天赋,但息金斯把“好玩”作为展开一场恋爱的主要原因就有失妥当了.由此可见,息金斯对她的挽留只是在持续一场他尚不腻烦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伊莉莎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在经济上失去了独立性,沦落到只能嫁给富人的地步;在社会等级上虽学会了上等口音,却与上等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格格不入;在感情上难以求得息金斯平等的爱,挫伤了自己骄傲的自尊.从这个意义上讲,伊莉莎的离开是必然而明智的.

四.结论

本文借助心理学中对“自恋”及“自恋型人格”的研究成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卖花女》中息金斯教授的自恋倾向,其具体表现为:“对成功,荣 誉的过分幻想”,“渴望被赞美”,“妄自尊大,对外界批评反应强烈”,“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冷漠,缺乏同情”等等.本文同时关注了息金斯教授的“自恋型人格”对其人际关系,以及对与伊莉莎建立的亲密关系的影响,从心理层面分析了《卖花女》的爱情悲剧,从而加深了对息金斯教授这一形象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英] 萧伯纳.《卖花女》[M].杨宪益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第三卷《性学三论与论潜意识》[M].车文博主编,郑希付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5.

[3][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第六卷《自我与本我》[M].车文博主编,杨韶刚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5.

[4]王宣,万清祥,晋向东.自恋型人格障碍在精神分析中的解释[J].科教文汇,2006.11.

[5]徐瑞荣. 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3.(12).

[6]黄华金.自身心理学自恋理论研究评述[J].东南大学学报,2009.6.

本文评论,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金斯和《卖花女》和息金斯教授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授本科毕业论文教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从《赵贞女》到《琵琶记》主旨演变的原因
【摘要】琵琶记对赵贞女翻案式改写,使蔡伯喈形象由“不忠不孝”变为“全忠全孝” 元末动荡纷扰的社会环境、宋元文人心态的落差,以及高明主观意图的涉入,共同促.

梦回故里,桃花漫天试析舞剧《孟姜女》的真
【摘 要】孟姜女的故事一直以来普遍以口头的方式进行传播,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二十世纪初“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历史学家顾颉刚将其故事雏形上溯到左传中的一个故事 当今,陕西师范大学创.

新编昆曲中抒情性和叙事性的差异化以《春江花月夜》和《流光歌阕》为例
【摘 要】昆曲在当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是戏曲创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试从中国戏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特性出发,以春江花月夜、流光歌阕.

歌曲《葬花吟》的演唱比较以陈力、郑绪岚为例
王立平先生是国家一级的作曲家,为19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所创作的“红楼音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其中葬花吟是流传较广演唱较多的一首插曲,深受群众喜欢 葬花.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