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汪曾祺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跟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颁奖典礼记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主题:汪曾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1

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颁奖典礼记,本文是汪曾祺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汪曾祺和散文和颁奖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汪曾祺论文参考文献:

汪曾祺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第二作者论文第二作者有用吗

2018年5月13日,江南古城高邮,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经历了几天阴晴不定的天气后,高邮市区的温度骤然蹿升到30°C,一夜之间,热情似火.恰在这一天,历时一年多,经过评委们认真遴选及评审的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我的老师”主题征文大赛将在这里——汪曾祺的故乡——举行颁奖典礼.

汪曾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出生于江苏高邮,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为仰承文学先辈,继承华语文学优秀传统,提升华语在全球的影响力,同时在更高层次上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生态,在成功举办首届汪曾祺散文奖“我的老师”主题征文的基础上,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光明日报》文艺部和《美文》杂志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

本次大赛共收到了海内外万余份参赛稿件.国内参赛作品中,涵盖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华南以及港澳台等几乎所有省份和地区;海外参赛作品中,大赛组委会收到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瑞士、捷克、伊朗、埃及、泰国、加纳、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许多海外参赛者们的优秀作品.

此外,本届大赛收到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一万余篇的数量,其中很多是学校集体参赛.

在总数近四万篇的参赛作品中,经过评委们严格评选,最终确定了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中国散文奖”获奖作品10篇;“外国散文奖”获奖作品10篇;学生组一等奖1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

14位嘉宾受邀出席了本次颁奖典礼,赛事评委团中有10位专家参加了此次盛典.全国港澳研究会创会会长、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博士、教授陈佐洱,中国作协副主席、《美文》杂志主编贾平凹,《经济日报》原国际部主任、高级编辑、汪曾祺之子汪朗,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盟副秘书长杨际岚,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华,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副教授任惠莲,《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穆涛及高邮市委副书记、市长潘学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红,市政协主席徐永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晓寒,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薇,市政协副主席居晓波,汪曾祺学校董事长金开明等出席颁奖典礼.此外,还有国内外千余名文学爱好者及学生以文学的名义共聚高邮,致敬汪曾祺先生,怀念自己的恩师.

《美文》主编贾平凹现场致辞.贾平凹深情地怀念了与汪曾祺先生的多次交往,感念汪先生在他写作和创办《美文》过程中给予的教诲和帮助.致辞中,贾平凹对本次大赛的规模之大、广度之宽做了细致的介绍,并认为本次赛事的主题“我的老师”具有人文主义情怀,既表达了对汪曾祺先生的缅怀与敬意,也在更高的文学层面上营造出尊师重教的文化生态.颁奖典礼当天同时举行汪曾祺学校揭碑仪式.贾平凹参加了揭碑仪式并期待全校上下进一步加强对汪曾祺文学的研究,进一步壮大汪迷队伍,进一步充实汪曾祺学校内涵,早日建成全国知名的教育品牌.

汪曾祺之子汪朗先生在颁奖典礼上感谢并祝贺此次赛事圆满成功,对以文学的名义向汪曾祺致敬表示感激,并回忆了高邮这片土地对汪曾祺文学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高邮市领导潘学元表示,近年来,高邮市高度重视“文化高邮”建设,大力实施“聚文化人”创建工程,此次举办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并将赞化学校命名为汪曾祺学校,就是建设“文化高邮”和“聚文化人”创建工程的重要举措.

典礼现场,《美文》杂志副社长武梅宣读了学生组获奖名单;到场嘉宾及相关领导分别宣读了中外获奖名单并相继为获奖者颁发奖杯、证书.出席颁奖典礼的获奖者们分别发表了获奖感言,外国散文奖获奖者叶海亚代表十位外国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

汪曾祺散文奖“我的老师”主题征文

颁奖典礼致辞

本来没安排我讲话,突然让我来讲几句,我就临时写了一些感慨.今天我确实感慨很多.一是今天阳光灿烂,是我到这里来几天里最好的天气.我想,我们从四面八方相聚到这里,谈文学,谈教育,谈汪曾祺,汪先生的神灵肯定也在天空,在注视着我们.二是高邮我来过几次,每一次来都是因汪曾祺先生来的.汪先生是中国文学大师,我有幸与他有过多次交集,我写散文和我主办《美文》杂志都受到他的教诲和帮助.汪先生名重天下,他的小说卓越,散文也极杰出,在他的笔下,是人间的烟火,是生命的智慧,又是那么幽默风趣,一字一句都与众不同,正是由此,汪曾祺三字的名字是响亮而光辉,汪曾祺学校联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光明日报》文艺部和《美文》杂志举办了汪曾祺散文奖“我的老师”征文大赛.这次征文大赛,四万多人参加,产生了二十多位获奖者,其中有大作家,也有中学生.还有八个国家的十个外国作家,这是在国内的大大小小奖项中没有过的,确实值得高兴,值得祝贺,值得张扬.三是汪先生母校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学校正式更名为汪曾祺学校,这是金开明他们学校的一班人的远见卓识.我和大家一样,都在期待全校上下会进一步加强对于汪曾祺文学的研究,进一步壮大汪迷队伍,进一步充实汪曾祺学校内涵,早日建成全国知名的教育品牌.谢谢大家.

汪曾祺散文奖“我的老师”主题征文

颁奖典礼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汪曾祺的儿子汪朗,今天能参加汪曾祺学校的揭牌仪式,感到十分高兴.

高邮是汪曾祺的故乡,留存着他长达十九年的美好回忆,也是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地方.他把对家乡的感情化作了一缕缕散发馨香的文字,打动了许多读者.从1940年创作第一篇小说《灯下》算起,到l997年,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他共创作短篇小说一百多篇,其中以高邮为背景的作品超过了三分之一,此外,他还写有大量回忆家乡风土人情的散文.

闾巷平民、运河人家是父亲心底最深的烙印,他总是以深沉的敬意、至诚的感情、灵动的描述,把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市民百姓作为主人公,去表达埋藏于心的乡土情结.正如他在《我的世界》中所说的那样:“我熟悉这些属于市民阶层的各色人物的待人接物,言谈话语,他们身上的美德和俗气.这些不仅影响了我的为人,也影响了我的文风.”可以说,没有高邮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就不会有汪曾祺的文学.

虽然父亲十九岁就离开了高邮,但是他的魂,却一刻也未曾离开过这片土地,为家乡发展做些事情是他多年不变的愿望.如今,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在这个民风淳朴的家园里,一所负有盛名的学校更名为汪曾祺学校,父亲如果在世,一定会对家乡父老的这片深情厚谊表示由衷感谢.因为汪曾祺他希望与高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融为一体.

作为汪曾祺的后人,我们也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为汪曾祺学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在此,预祝汪曾祺学校越办越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中国散文奖

余秋雨

余秋雨的文字从容畅达而意蕴深厚,《幽幽长者》通过张可老师在动荡年代的人生选择和命运沉浮,直接将笔触指向了人性之美这个终极命题.相较于知识分子的学识、思想和风骨,张可老师展现出的人性之美,更因人之脆弱,之不屈,之坚守,之慈悲.

《亲人 老师 恩人》

阎 纲

阎纲的文章丰满生动,朴实真挚,《亲人 老师 恩人》中的老师有严厉的教学,更有生活中的关爱.随着时光推移而来的,是不断更新的知识.时光逝去,永存的是在教学交往中的理解和共情,因这种理解和共情,使师生关系在人的生命中扮演着一个独特的角色.

《为人师者》

孙 郁

孙郁的文章将纪念与感怀深化成为沉思和追寻.《为人师者》是对北师大名师刘锡庆先生的怀念,更是对他精神人格的剖析和思索.在学术与现实的双重世界里,凭着自身的定力,扎根、前进,这种坚守的意志和能力令人钦佩,在今天的社会中也愈发显得珍贵.

《血液的源头是水——致我们敬爱的老师》

艾 平

艾平的文字总是带着草原上的风,清冽劲柔.《血液的源头是水》中所记录的老师,也像草原一样开阔坚韧,他们对于学生的爱护和教育已经超脱了责任,而成为骨血中的基因,这种基因推动着他们跨过障碍,抵挡侵袭,不自觉地朝着伟大的方向前进,并用这种步伐哺育学生们的心灵.

《忆恩师笑如先生》

冯大中

冯大中的文字平实而情感丰沛,《忆恩师笑如先生》回忆了笑如先生对“我”的多年教导,顺境逆境,不改教师本色.时、事之外,改变或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的,更是人.遇到一个能够与其碰撞出艺术与理想的老师,是“我”之运,也是“我”之幸.

《朱一玄先生对我们的意义》

宁宗一

宁宗一的文字清亮明洁,而又深邃厚重,对历史记忆中前辈的人生轨迹,进行了深入解读.《朱一玄先生对我们的意义》通过一玄先生的个人命运揭开了中国政治生活的一角,他所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和信念的坚守,思想的智慧和性格的宽厚,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大书.

《大学授业恩师速写》

廖伏树

廖伏树的文字鲜活灵动,充满趣味,意蕴隽永.《大学授业恩师速写》拭去记忆里厚重的蒙尘,用丰富的细节观察和记录,抓取几位老师别具特色的教学瞬间,将他们的鲜明形象定格纸上.细节的力量是惊人的,而捕捉细节的这双眼睛则更是可贵.

《两位先生》

高亚平

高亚平的文字不事雕琢,朴实、真切,富有乡土气息,这与他长期以来关注故土人情、草木风貌密不可分.《两位先生》描写了两位各有特点的乡村民办教师.他们既学究,也生活,将文学理想和插秧种地无缝连接,脱去浮华的表象,留下的是生活本质和生命本真.

《我的老师汪曾祺》

穆欣欣

穆欣欣的文章真切简洁,时时带有一种谦卑而自信的姿态.《我的老师汪曾祺》记录了汪先生对“我”的启蒙之恩.“师”之内核,便是传递,传递学术思想、专业技艺,甚至生活态度、精神宇宙.汪先生虽没有正式教授于“我”,但他对“我”文学和生活的影响都颇为深刻,虽未谋面,但师恩难忘.

《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

刘 真

“真佛只话家常”,平淡中饱含真义,刘真的文字如此,严教授其人亦如此.《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回忆了“我”与严教授亦师亦友的交往,以及他对学问和生活的赤子热情.这股热情支持他从中国江南故里走到黄金时代的美国,他的一生有滋有味,有情有义,令人感动.

《我的老师》

【英国】罗宾·吉尔班克

罗宾·吉尔班克是英国中博士,他立足于中西方文化的特性和多样性,以外国人的独特视角来观察陕西,让世界熟知陕西.这一次,在《我的老师》中,他为大家讲述的是自己的求学故事,“支撑老师权威的不是人的自我,而是要有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把个人在自己领域的知识和感受传授给学生的能力”,那些影响过他的先生,也必将影响他如何做先生.

《我的两位老师》

【美国】阮福龙

阮福龙先生是北京大学的老师,他以生动晓畅的笔触讲述他从两位老师身上获得的启蒙.不仅有强调“尊重和互动性”的授课特点,更有如何做一名好老师的人生课程.“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记住学习是可以很有趣的,并且尊重每个人的发展是重要的.可能有一天,他们也能像我记住我的两位老师一样记住我.”这是他纪念老师以及如何为师的最诚挚的表达.

《追寻师爷侯宝林的艺术美学足迹》

【伊朗】华家德

曾荣获首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金奖的华家德博士,拜侯宝林大师之徒丁广泉先生为师,亲身学习并体验侯派相声艺术,领悟相声艺术的精髓.《追寻师爷侯宝林的艺术美学足迹》一文,以不同于中国人的视角,欣赏和审视侯宝林大师的相声艺术,华家德先生的追寻既是中国传统的,又是国际的,他对相声的执着也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了侯宝林先生,并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国相声艺术,对侯派相声艺术的国际推广和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的老师》

【泰国】樊宇皓

樊宇皓以清新流畅的文笔,将与中学英文老师的情谊娓娓道来.会启发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开启才智而非一意灌输才是真正的好教育.泰语成语说“老师如船过水无痕”,但一个人的成长中,除了父母之外,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师,这种“无痕”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正因为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老师才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光.

《念恩师》

【加纳】晴 朗

晴朗博士的《念恩师》记述了他成长中受影响最深的几位老师的拳拳之心.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但对于幼小心灵的慰藉又是多么深切美好.“有一份感情,没有天空的辽阔,却足以让我牢记于心;有一份恩情,没有大海的深沉,却教我不敢忘记;有一份热情,没有高山的豪迈,却让我潸然泪下.”是晴朗博士唱给老师的赞歌,也印证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朴素伟大的格言.

《我的老师》

【越南】范文决

好老师的标准,最重要的是“有爱心”,这体现在爱学生和爱自己的职业上.只要他有爱心,就会想方设法去敬业,去拓展自己的知识,并学会怎么和学生相处. “有爱心”是一位好老师的底色.范文决的文章朴实中蕴涵深情.他最感念的班主任正是这样一位好老师,一位爱与美的播种者、耕耘者.老师虽然变老了,但她收获的最大的馈赠是学生对她的爱永远不会“老”.

《我的精神和灵魂导师》

【埃及】穆罕默德·谢赫

穆罕默德博士的文章沉着、严谨,展示了卓越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特质,他的精神和灵魂导师:一位是他的母语世界里的安萨里,一位是中文世界里的先师孔子.穆罕默德探索了两位思想家在提倡良好德行、规范人的行为、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上存在的一系列共通性.这种探索,对促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建立包容、理解和互信,构建和谐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古典思想家对现代人的启示正在于唤醒逐渐丧失的传统美德与人文思想,社会的和谐需要这些思想来指导.我们无疑需要像伊玛目·安萨里和圣人孔子这样的精神和灵魂导师的洗礼和润浴.

《马汉不再孤独》

【伊朗】萨 拉

萨拉在《马汉不再孤独》中讲述了穆罕默德老师用真情和爱心对一位患病儿童的无私呵护,萨拉的讲述温情、质朴、纯粹,通过对马汉的关爱,学生们学到了一个在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比数学、文学之类的课程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仁爱”“同情”和“友善”. 穆罕默德·阿里·穆罕马迪老师让曾经对马汉冷漠无情的孩子变成了有恻隐之心、同情他人、哀矜勿喜的孩子.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高尚的品格和善良的举动都令人感动、敬仰.经师易遇,人师难遇.这是真正的人的教育、爱的教育.有此良师,马汉不再孤独,每个身处困境的孩子都不会再孤独.

《父亲:我人生中第一位老师》

【埃及】叶海亚

叶海亚博士深情地追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他的父亲.他记忆中那些悲欣交集的断片人生,经他冷静而理性的处理之后,洋溢着感人肺腑的力量.艰苦朴素的作风、做人的品质、做事的准则都是父亲留给他的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亲情总是占据着人们心中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叶海亚博士一直用自己的勤奋努力践行着对已逝父爱的感恩.

《科玛妮老师背后的经文》

【伊朗】纳 莉

伊斯兰教十分尊师重道,《古兰经》和《圣训》是伊斯兰最重要的经典,普慈之主在很多节经文中叙述着教师的地位.它将求知与信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教与学神圣的宗教意义,并以此推动了伊斯兰教育迅速发展.纳莉博士讲述的科玛尼老师的故事,感人至深.科玛妮老师坚韧、善良、包容的背后蕴藏的是对《圣训》的恪守与践行,正印证了此箴言:“真主给你们中有正信的人和有学识的人提高了许多品级.”

《母亲·老师》

石珂源

石珂源的文章呈现出一种高中生少有的成熟与稳重之性格.他的文章格局大气,思路清晰,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通明.“秋叶舞动,霜草成诗”.作者从童年到少年的一路成长,也是母亲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从爱自己的孩子到爱学生的宽广胸襟的延伸.

童年,母亲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为“我”写下人之初最美的篇章;小学,学生们“夺走”了母亲对“我”的爱,眼神里的内疚成了补偿和安慰“我”的特殊方式;中学,“我”从自己的老师身上,渐渐理解了母亲的辛苦和无私,也更加尊重“老师”这个称呼.

大爱无疆.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取得何等成就,生命中都不曾缺少老师的身影.老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将自己的生命与一个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牵连在一起,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他们教会我们付出爱、收获爱.这种为人的态度由师者开始传递,继而在无限的可能之中发芽,最终结出硕果,使我们在面对成长后的现实时,拥有足以抵抗这世界上一切冰冷与残酷的温暖力量.

《悠悠烟草香》

朱春秋

朱春秋写的“老潘”令人印象分外深刻.

“老潘”挺着啤酒肚,小山丘似的秃头,眼睛里透着些许精光,身上一股淡淡的烟草味,没有高傲之态,亦无严肃表情,却自有一种让那些调皮的学生暗自折服、心生敬佩的风趣个性.

“老潘”讲课与众不同,不按常理出牌,但他教出来的班级,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面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老潘”自有一套“独门秘笈”管教法,让人心服口服.

最好的教育,常常是“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人生的沟坎处,师长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往往能让我们在黑暗处或迷茫中看到光明与希望,鼓起继续前行的勇气.多年后,当一批一批的学生长大成人,为父为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勉奋进时,当年那个谆谆教导学生的老师或许已不记得每一张青春的面孔,但他的一言一行,早已烙印在学生们的心间,深入骨髓,无法磨灭.

师者,既是师,亦是友.

《手背的伤痕》

李旻璇

李旻璇同学的文章能够脱颖而出,并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于她对文字娴熟的运用和耳目一新的叙事风格.本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不热爱数学的学生感念她的数学老师的故事.文章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叙述了“我”对数学课以及代课老师的满不在乎,正当读者沉浸于这种叙述风格,并认为最后“我”会在数学老师的殷切嘱咐和严格教导下,最终爱上数学时,作者笔锋忽转,在一次寻常的数学课上,从这个不那么热爱数学的学生眼中,细心地看到老师手背的伤痕,并由此想到这位敬业的老师夜夜对学生的无私付出以及对职业无限的热爱.作者终究没有爱上数学,但是她理解了数学老师,也理解了老师这份职业.

正如作者最后所写:“那双沾满白色粉笔灰的手和手背上的伤痕,让我顿时原谅了这么多年来数学对我所有的刁难.”

读罢此文,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能回忆起年轻时,那个曾经“刁难”过我们的可爱的老师!

《他把日子画成了诗》

李嘉盈

在李嘉盈同学这篇短短的不到三千字的作品中,能读到非常丰富的关于老师、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主题.这种多主题并行的文章架构对于高中生来讲很难把握,但令人欣喜的是,这篇文章以“画画”为主线,使几个主题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地穿梭于字里行间,而作者清新的文字风格,令人读之亦如清风扑面,云卷云舒.

青春虽然短暂,却是一个人的生命最璀璨的岁月.自信与迷茫、光明与彷徨、奋斗与苦闷……谁的青春不是一团明灭交织的模糊光焰,布在重重荆棘的未来之路上?庆幸我们身处迷雾时,身边有师长可以信赖,可以询问.

生活还在继续,远方依旧有光.多年后,回望曾经的自己,你会感激那段手上磨出泡的奋斗日子,感激那个热爱生活,同时也把这份热爱传递给你的老师.

“孩子,你想画画吗?”

“想,因为你让我看到了如诗如画的日子.”

《改变》

濮 吉

濮吉同学的文章展现了一个中学生敏捷的才情才思.文章角度新颖,以老师从传统的严厉型教学方法以及严苛训斥学生的态度,逐渐改变为引导型教育、和蔼对待学生.这看似小小的改变,实际上触及了当下教育现状的进步.文章以小见大,语言风趣,细节的处理更是令人过目难忘.

时代在不断变化着,老师们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才能获得新一代年轻人们的认可与喜爱.教育从来都是一项庄严而伟大的事业,但教育,包括教育者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实际,才能从内心获得学生们的喜爱与尊重.

老师从严厉渐渐走向宽松、开明,教育要允许有后进学生,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当老师愿意主动寻求自身的突破时,他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们从他身上会获得更多向上的力量,因为改变的力量是双向并进的.

《师道》

王昊颖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王昊颖同学的文章,生动地刻画出一位为中学语文教育事业操劳辛苦一生的老教师的感人形象.师从“王老太”,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纵古论今,慨当以慷.生硬的知识点、晦涩的古文以及厚重的史实,在这位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被学生们消化、吸收,并且深深地爱上语文,爱上中国文化.

因为老师,我们爱上一门学科;因为老师,我们想要深入了解一门专业;因为老师,我们在心里暗暗为自己定下未来的奋斗目标.是老师让我们认识了“热爱”一词,并且学会了如何坚持自己的“热爱”.

“王老太”的最后一节课,她站在和煦温暖的日光里,站在那个陪伴了她三十余载的讲台上,站在积蓄了她所有心血的教案前,也站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一支粉笔,书的是老师对职业的热爱;三尺讲台,装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几十本书,呈的是老师对工作的责任;桃李天下,赞的是老师的一生功业.

这是真正的为师之道.

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中国散文奖”获奖者

答谢词

余秋雨

能够获得“汪曾祺散文奖”,我很高兴.但是,由于今年我在喜马拉雅讲中国文化史的课程,无法到高邮参加盛会,只得请我的助理金克林先生前往,代我表达感激之情.

早在二十多年前,我与汪曾祺先生一起被大连市聘为文化顾问,与他有过一个星期的交往.当时两人住在棒棰岛的一个老宾馆里,天天参加多种仪式和会议,还一起旅游,非常愉快.我在一本书里写过,在欢迎仪式上他曾当场轻声纠正两位年轻领导过于华丽的欢迎词,而且提出了最通俗易懂的修改方案,年轻领导立即笑着说:“这已经在顾问了.”我接着在演讲中借着这两种语言方式的不同,论述了散文的写法.

仪式之后,我们两人相视一笑,非常开心.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之后,我们还有一段与散文有关的缘分.我想,他在九天之上,又在笑了.

感谢高邮,为中国散文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同时我要特别感谢《美文》杂志,这是中国当代散文的一个温暖港湾.在资讯海啸的年代,我们这些散文的小船,最愿意到这个港湾停泊.远远近近的亲朋好友,也能在这个港湾里找到我们.这个港湾的掌门人叫穆涛,他的名字已经表明,他有本事让万顷波涛安静下来.他背后还有一尊大菩萨,那就是我的好朋友贾平凹.港湾和海面都需要由菩萨保佑,所以我总是定期到西安向他敬礼.今天他来了吗?如果来了,那我就失敬了,下次弥补吧.

谢谢大家!

阎 纲

母亲、女儿去世后,辗转反侧,散文找我,我写散文——用胆汁浇灌苦参.有的散文能够流传,我很感谢期刊杂志,特别是《北京文学》和《美文》.

我给自己立了规矩:一、没有独特的发现,没有触动你的灵魂,不要动笔;二、没有新的或更深的感受,不要动笔;三、情节是天使,细节是魔鬼!没有一个类似阿Q画圈圈、吴冠中磨毁印章那样典型的艺术细节,不要动笔;四、力求精短,去辞费,不减肥、不出手.

然而,笔无藏锋,抽象大于形象,含金量稀薄,文采韵味不足.“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什么是味?某年看台电视访谈,平凹说(大意,或有夸张):作家有味才爱,两情相悦,气味相投,味道好极了,当然不只是性感.

散文,就是你要描摹的情人或者爱人.

散文要有味,干巴巴的几条规矩不行,抒情须声容并茂,咏物则心与境合,胸中吟诗句,手中握画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听见了、摸着了,七情六欲五光十色酸甜苦辣十三香,画面、音响、动作甚至于气场在诗中融为一体,津津有味.

也就是老话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难怪人称老舍是用文字绘画的丹青妙手,称孙犁是现代文学语言大师.

难怪自称“死后散文胜过绘画”的吴冠中是画家,难怪散文家汪曾褀、贾平凹、周冀南、刘成章、李宗奇、张洁、冯秋子……现在都变成画家.

孙 郁

尊敬的评奖委员会:

谢谢你们把这个奖颁发给我,我很愿意接受这个荣誉,因为汪曾祺是影响过我的作家,并且曾与他有过一些交往.我自己曾出版过一本研究他的书《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表达过对先生的敬意.现在,再次与先生的名字结缘,对我来说仿佛一次神奇的重逢.凝视他的文字的时候,方知道我们与他的遥遥的距离.在一个有着辉煌文学传统的国度里,我们都受过前辈优秀诗文的沐浴,是他们的终生的学生,衔接那些美妙的遗存,是一种幸福.虽然自己不能做到此点,但努力下去,我们才不会被前人落得更远.

再次感谢大家.

艾 平

首先,请允许我向贾平凹先生致敬.

各位在场的嘉宾大家好!在以往的日子里和参加汪曾祺散文奖“我的老师”主题征文活动的过程中,我或者拜读了你们的作品,或者感受到了你们高尚的人格,或者看见了你们优雅的微笑,这一切让我有所思、有所悟,所以你们就是我的老师,也向你们致敬.

在1990年的冬天,我在鲁迅文学院见到了汪曾祺先生.记得那是他给我们做完讲座之后,把我们几位同学留下来聊天.他和蔼诙谐,谈笑风生,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大师,也是个可亲可爱的好老头.印象最深的是,他又一次强调了他在课堂上讲到的观点,即“没有语言不好的好文章,也不可能出现文章好,语言不好的事情”,我当时的理解是语言即是文章,语言和内容是不可切割的有机体,犹如一个人的笑容和呼吸就是生命本身.这句话,我至今不敢忘记,写作的时候经常回味这句话.

古今中外,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光彩纷呈,那是因为在历史和现实中,每一个进步着的人,都离不开优秀老师一点一滴的教育,老师就是人类成长的灯塔.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但是那些写老师的经典之作,总是写出了各自时代的风骨,写出了不同文化的底蕴.而今,当我写作《血液的源头是水——致我们敬爱的老师》一文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我的思考又在回忆中得以升华,从这个意义讲——人类永恒,老师永恒,文学永恒.

冯大中

因了这次征文,才又认真回忆起我青少年痴迷绘画以及悉心求教钻研的岁月,梳理那些发光发亮的光阴和故事,仿佛进入时空隧道,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原来都还在:人在,物在,感动在,万物之美都在……

正如我曾填的“清平乐”所写的情怀,依然伴随我如今每日的生活——

艰辛岁月,铸我功名切.

冷眼南窗观世界,灯火谁家不灭?

春花秋月冬宵,惜阴怎敢逍遥.

感叹红尘万丈,唯痴画室悄悄.

我想,文学的意义就是照亮我们的内心、我们的追求吧.文章就是那一小束光,采撷它,就如采撷光明,使我们满手满心都晶莹剔透……

宁宗一

这次我有幸来高邮参加《汪曾祺散文奖》颁奖典礼,真是感慨万千!我六十多年的教书生涯,今天却遇到了“我的老师”这个可以让我抒写回忆、感恩老师、师母的主题散文,这对我来说真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因为我可以通过铭刻在心的记忆,抒写我心灵深处对“师恩永恒”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的重新认知.天地君亲师,师为上,是因为老师之于我们的恩泽,除传道、授业、解惑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崇高的人格精神和知识人的风骨!我的授业恩师,如李何林、朱维之、华粹深、王达津、邢公畹、朱一玄、许政扬诸先生,他们贯穿一生生命与心灵史的正是永恒的赋予,而从不要求一点一星的回报.今天,我宁愿“舍近而求远”,问道于灵界,问道于我永远感恩的老师,就是他们的思想、学识、智慧、仁爱是点燃我的心灵良知之灯.他们那些无言的思想,那人去人格在的精神,至今给我在这复杂社会指明了坚守的道路和方向.他们的宝贵灵魂使我对自身命运有了明晰的认知.因此,点燃心灵之灯,在最深层意义上说,他们的人格风骨就是为了净化我的心灵,让我保持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应有的道义担当,保持自己的独立之精神与风骨,并且在此基础上坚守作为一个教师的职业*!

说到师恩永恒,对我来说,我同样忘记不了我的众多师母对我的恩泽.用恩泽如海之词形容绝非夸张.今只举几个小例子来说明.八十年代初我们几个人去北京看望李何林先生,忘记了什么事,何林师狠狠地批评了我,我毕恭毕敬地听先生的“训斥”.没想到,师母王振华先生在旁边竟然看不下去了,大声对何林师说:“何林,你别像训儿子那样训小宁!|”何林师头一摆,大声说了一句:“学生和儿子有什么区别!”先生的一句话不仅解除了这尴尬场面,对我来说犹如撲面而来的暖风.恩师和师毋的有趣对话,一下子就把我融进到了他们的生命中去了.另一个例子发生在我和邢公畹先生和师母陈老师中间的一则小“笑话”!六十年代我己经晋升讲师了,“没大没小”的毛病始终没改.一次在邢先生家聊天,我竟然趁机在师母面前给邢先生告起“状”来了!我对师母说:“我大一时,邢先生教我们诗歌写作,我写了一首充满革命的诗,邢先生评议时竟认为那不是诗,充满了标语口号,从此我再不敢写诗了,也不喜欢读诗了.”我还自嘲地对师母说:“邢先生把一个天才的诗人扼杀在摇篮中了!”师母极为认真地听后,对着邢师和我说:“老邢说话总是不留余地!”邢师坐在哪儿只是笑而不语!本来就是一次笑谈,师母却在后面补了一句:“小宁不受这次打击,还真许是个写诗的材料呢!”哈哈哈,本来就是一次开玩笑的小事,一经师母的认真呵护和表态,竟像一出小小的家庭喜剧!再有就是华粹深先生对我年轻时教戏曲课不爱看戏曲演出的多次批评,这本来就是老师对学生教导的常态.可是有一次在华师家,华师又提起带我去看京剧《玉堂春》时我睡着了的事.华师母黄湘畹先生正做饭,出来就说:“粹深,你考考小宁戏曲是什么特点?”我在旁答曰:“场上之曲”.华师母立即为我争分说:“别再数落小宁了,他记住了!”说完,就喊我和华师,搬椅子吃饭,吃饭!这就是我大半辈子的幸福,有那么多老师教导,又有那么多师母呵护.今天恰好是5月13日,是母亲节,我要真诚地说,老师是父亲,师母是母亲.是你们把我带大的,这句话是我父亲一直对我说的,我永不会忘怀.难忘师恩,师恩永恒!

感谢颁奖典礼给我发言的机会,感恩我所有的老师,是你们才让我登上了这个领奖台!谢谢,谢谢!

廖伏树

荣获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且与余秋雨、阎纲等大家同榜,意外之余,激动莫名.文学上我不是第一次获大奖,但这一次不同,它是我近年来攀越的一次高峰,途中有着独一无二的风景.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这一次的感受是如此独特.人生无定无常,一切都是最好的遇见,任何生命的高峰体验都是命运最美妙的安排.感谢主办方提供了个好角度、好题目,让我的经历与主题有着那么多奇妙的契合点,让我本已蒙尘的记忆和迟滞的灵感竟源源不断地从笔底流出.

我读的是师范大学,当了10年教师,20年后又回到了教育工作岗位上.30年前,我们把毕业纪念册叫做《太阳门》,寓意我们从培养教师的神圣殿堂出师.我偶尔翻翻纪念册,很自然地回想起当时的一些情形,特别怀念那种也许现在再也找不回来的水融的师生关系,虽然有着时代印记,却更逼近教育的内核,更抵达立德树人的本真.

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法则和生活原则,又是社会传播真善美、铲除假恶丑的最佳手段.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就是教化传灯、赓续文明的接力者、引路人,教师从事的是塑造灵魂、提拎人格的工作.所以,教育工作于教师而言,必定是一种责任、一种理想、一种情怀.责任意味着奉献,理想指导着思想,情怀滋养着幸福,这些,都让教师的生命有了无限的高度与宽度,让教师的人生多了一份不足与外人道的愉悦感.我写的六名恩师,因为责任、理想、情怀,因为深厚的知识素养、精湛的教育艺术、博大的仁爱之心、崇高的家国情怀,几十年过去了,还让学生们肃然起敬,津津乐道.

有一种骄傲,缘于气质上的矜持;有一种自豪,缘于骨子里的高洁,那就是教师身上应有的独有气息!《美文》等主办方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溯与望,为构建尊师重教的浓郁社会氛围鼓与呼,弥足珍贵,可圈可点.愿全社会更多有识之士行动起来,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道,孜孜矻矻,勤勉努力,让一茬又一茬的学生更充分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享受青春和生命,像庄稼一样在日月朗照、澍雨滋润、星光耀熠下生根、发芽、拔节、开花、结果.

高亚平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能获得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我非常激动,也非常高兴.因为,汪曾祺先生是我最喜欢最敬重的作家之一.

三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大淖纪事》《受戒》《岁寒三友》等,作品中所描写的奇异的风光、淳朴的风俗,以及优美的人事,一下子吸引住了我.在此后的数十年岁月里,我断断续续地阅读了我所能搜求、购买到的汪先生的所有作品,他的很多小说、散文、戏剧、诗歌、文论,我都是一读再读.从先生的作品中,我认识了高邮,认识了昆明,认识了坝上,认识了蒲黄榆……但认识最多最深的,还是高邮.高邮的过去现在,高邮的人事物事,高邮的景物风物,让我难忘.而先生对故土的一腔痴情,一片挚爱,也让我感动.但还不仅止于此,汪先生的作品还影响了我的写作,影响了我的人生.我从先生的作品中,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观察,如何做文;学会了平和处世,温暖待人,艺术生活,做一个宽厚、善良的人.我也时刻牢记着先生关于生活态度和创作态度所说过的两副联语,“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虽然我没有见过汪先生,但我想,我今生注定是离不开先生,离不开他的作品了.

感谢主办方,感谢评委把这个奖授予我.我更要感谢高邮这片土地,为我们培养出了汪曾祺先生这样具有古典情怀、浪漫情怀和人文情怀的伟大作家!谢谢!

穆欣欣(澳门)

汪曾祺散文,代表着令人仰望的高度.

参加汪曾祺散文奖征文比赛,实乃借此表达个人对这个高度的敬意.

感谢评委在授奖辞中给予我的文字的肯定:“真切简洁,时时带有一种谦卑而自信的姿态”——这更是素未谋面的汪曾祺先生通过文字传递给我的人生态度.感谢汪老的文字,让我找到了和这个世界安然相处的方式,尽管世界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美好.

刘 真(旅美)

感谢主办单位,感谢《美文》杂志,感谢汪曾祺学校的教职员工,让我有机会一睹古城高邮的风貌;感谢负责组织接待工作的朋友;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编审甘以雯老师,对我的稿件作出点评和指导.

这个奖杯拿在手里格外沉重,因为一同获奖的有好几位名闻遐迩的文坛大腕,对我是压力,也是鼓励.由于长年在海外生活,所以更加珍惜每一次中文写作的机会.时下有一句描述海外移民的生活状态的流行语:好山好水好寂寞.其实对我来讲,只要是有中文和中餐的地方,就不会太寂寞.中文和中餐,都是伟大的发明,都有齿颊留香、滋养身心的妙用.贾平凹先生在作品中写道:人生成也罢,败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灵的清泉上不能没有月辉.而美丽的中文,就是照耀我心灵的那一抹月辉.中文写作是我一生的坚持,即使求不得,也断不能舍离.谢谢大家.

罗宾·吉尔班克【英国】

写《我的老师》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独特的顿悟.在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崇尚爱默生的名言:“教育乃唤醒灵魂.”换言之,上课不只是教知识点,以便在考试时让学生因记忆正确而有好成绩.从一开始,教育当打磨和启迪学生的性格,为将来的人生奠定基础.

就个人而言,我现在才意识到很久以来自己是有偏见的.当我倾向于把自己的大学教授放在学术层面并作为楷模时(我现在的学术道路乃他们所赐这不足为奇),却低估了早年生活中那些老师对我的影响.从建筑和设施上说,我的小学和中学都没有高邮的这所学校漂亮和先进.然而回想二三十年前的点点滴滴,我认识到一个好老师、一个有奉献精神的老师会唤醒学生的灵魂——这个过程不依赖于物质和金钱.

应邀来高邮(这是我第二次到中国的东部)也证明了这一点.对汪曾祺我知之甚少,虽然他有几部作品被译成了外语,但和同时代的张爱玲以及当过他老师的沈从文相比,外国读者对他不大熟悉.浸泡在他的散文和故事里,我们发现他的好多文字瑰宝值得全球的文学爱好者一读.在高邮的湖泊和运河边长大的他,太熟悉那儿的“双黄鸭蛋”“雪花豆腐”和“扬州炒饭”的味道了.我七十一岁的母亲住在英国乡下,从未到过中国,也没有学过任何亚洲的烹饪,奇异的是,她却能时不时做出一盘正宗的“扬州炒饭”.怪不得在汪曾祺的散文里,美食无处不在,且让人产生共鸣.

阮福龙【美国】

我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分享我的文字和写作.我很感谢编辑和评委们颁给我这个奖杯.在这个颁奖仪式上,能与这么多优秀的获奖者们同台接受奖杯,我感到十分荣幸,并且在他们身上,我也学会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我感谢出版行业帮助过我写作的每一个人.

华家德【伊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汪曾祺的“粉丝”:

大家下午好!

我是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波斯语班的外教,来自伊朗的华家德.首先,我要感谢《美文》杂志为我们提供学习平台.在张华教授的指导下,我很荣幸地赢得了这个奖项,并在这里发表获奖感言.我很激动,也很感谢贾平凹老师创办的《美文》杂志,为品学兼优的写作者设立这个奖项,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对学习热忱的激励和鼓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资助我们继续研究中国文化.

我怀揣梦想来到汪曾祺的故乡,今天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获奖,首先感谢我的老师张华教授.在张老师精心和耐心的指导下,我获得了这个奖.我也要感谢《美文》杂志、高邮市政府等组委会成员,因为这个奖项的确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

我要用这奖项创造更多的奇迹和精彩,我要好好继续研究中国文化,要用知识充实自己,用实践锻炼自己,最后回报培育我的学校,以及中国和全社会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给我颁发的奖项,鼓励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再次向汪曾祺老师致敬.

谢谢大家!

樊宇皓【泰国】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发言.首先,我要感谢所有的评委老师、评审及主办单位.我是泰国人,并不是职业作家,写作是我灵魂栖息的一种方式.我认为我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和评委老师得到了共鸣,我的文字算不上精美,可能是因为这些共鸣会被选上.

这次参加本届汪曾祺散文奖“我的老师”主题征文,是我第一次以母语以外的文字写作,也是第一次在中国获奖.汪曾祺先生是中国作家的标杆,他的文字让我感到震撼,也让我更沉迷于写作.这次出席颁奖典礼非常感动!我写作《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我的中学英语老师的散文.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之外,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师.在泰国,有一句泰语俗话,“老师如船过水无痕”,船把客人送到指定地点,而船本身在水面上又不留一点痕迹.这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而老师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他们的耐心和付出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以文字的方式感谢、纪念我曾经的老师——我人生的引路人. 获奖是激励自己创作的动力和新的开始,也希望能够帮助他人.我一直相信文字有力量,言语间所无法言喻的感动与感谢,文字能替我们传达出来.文字也有生命,“散文有自己的定义和框架,首先应该是作为语言的艺术作品,其次需要指出的是思想,传递一份真诚、传递一份感动”.

谢谢大家!

晴 朗【加纳】

今天,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感谢词,我感到非常地荣幸.对于自己的获奖,我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够获奖,有一种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这一次的获奖让我知道了要想成功就要付出.平时,我一直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做笔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今天,我站在这里,我就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然而,这不仅仅只是我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导师、同学,他们一直在背后支持我,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能有这个实力站在这里.我认为参加比赛的每一个人都很棒,都是很有实力的,我只是幸运了一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更加认真努力、奋发进取,和大家一起齐头并进,不辜负父母、师长、同学对我的期望.

谢谢大家!

范文决【越南】

从听到获奖的消息到现在,我每天都开心得不得了.感谢高邮市人民政府,感谢《美文》杂志,感谢汪曾祺学校,感谢我的老师,感谢这些因缘的成就,让我有机会向各位老师表达知恩和报恩的精神.知恩和报恩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懂得知恩报恩,我们才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挖掘、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就我自己而言,说到知恩和报恩,我现在能够站在这个台上,我要感谢中国政府,因为每年中国政府的教育部接收很多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政府为帮助我们留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了解中国文化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

我还想借此机会感谢西北大学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今天,我们的院长也在这里.感谢她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环境,可以安心学习.特别是任院长,我从心底认为她就是像观音菩萨一样的慈母,让我们这些离开父母、亲人的留学生,尽管身在异国他乡,仍然可以感受到温暖的关怀和情义.

谢谢大家!

穆罕默德·谢赫【埃及】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埃及的穆罕默德·谢赫,是一名大学的中文教师,学习中文有14年了,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站在领奖台上,对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荣耀.感谢组委会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此时此刻能够表达内心的感动和喜悦.

感谢《美文》杂志选登我的散文《我的精神和灵魂导师》.当我听到获奖的消息时,除了兴奋和激动,内心深处更是充满了感激.我们知道,《美文》杂志是贾平凹先生主编的散文刊物, 1992年创刊以来,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设立“汪曾祺散文奖”特别是海外散文奖,也是对“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一项卓越回应.

我还要感谢高邮市人民政府.高邮市是汪曾祺先生的故乡,这里人文荟萃、诗情画意,有才子佳人、文人骚客,我仰慕他们,也追随他们.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仿佛能听到宋代词人秦观的吟诵:“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汪曾祺先生生于此,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不是奇崛,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但发人深思;先生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来到这里,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人文气息,我也在想,耳濡目染后,我的文章会更美.

我还要借此机会感谢我的博士指导教师张华教授.我在读期间,他从不让我感谢他,现在我已经毕业三年了,今天有这样一次机会,我一定要把这种感激之情表达出来,谢谢老师!

中国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作为致力于要把中国故事带到阿拉伯国家的埃及人,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将兢兢业业做好一个沟通者和传播者,为中阿文化交流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萨 拉【伊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尊敬的贾平凹老师:

大家好!

我叫萨拉,来自于伊朗.

我能获得汪曾祺散文奖,并来到美丽的高邮市领取奖项,对我来说,这是我在中国的这十一年里留下来的最美好的回忆之一.那天,当我看到获奖名单后,脑海里一下子回想到我的学生时代.

我想起上高中的时候,那是我最热爱写作的日子.我那时是在一所很小的学校,只有几十个学生上学.那时候,我和姐姐以及一位很好的同学决定为学校做一份杂志,名为“在学校的屋顶下”.虽然我们杂志的读者不到二十个人,但是我忘不了我们三个人在那份杂志的第一期印出时有多么的激动.如今,《美文》杂志提供的平台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并给我勇气,让我用中文写出散文.能够用中文写出散文一直是我学习中文的一个梦想,而参加这次活动就实现了我的梦想,激励我继续提高中文写作水平,不断地写作.

这次散文奖的主题必定让我们都深深地思考并寻找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老师,但正如我在散文中提到的,我的老师不一定是给我亲自上过课的老师,不一定是在上课时传授知识的那些老师.我的老师可能是一本书,可能是一首诗,总而言之,教育我的,让我成长的,都可以当我的老师.此时此刻,我生活中多了一位激发我的中文写作兴趣,并让我提高汉语写作水平的老师,那就是这次大赛.这个活动不仅让我对中文写作产生更多的兴趣,而且也使我更多地了解到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这是我学习生涯中发生的美好的、具有很高价值的一件事情.

我想从心底跟大家说,站在这里的虽然是我,但是让我能够有机会站在这个台上的,是背后很多很多“我的老师”,感谢老师们!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遇见把我们引向完美之路的老师!

谢谢大家!

叶海亚【埃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仁,尊敬的贾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感谢《美文》杂志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够来到汪曾祺故里——美丽的高邮市领取这个奖项,这是对我这位学习和研究中国语言文学者的最大肯定和褒奖,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信念!

我叫叶海亚,来自和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埃及,目前是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生.除了学生的身份外,我还参与了很多中国当代作家著作的翻译工作,主要是把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译成阿拉伯语,介绍给阿拉伯世界.

我的专业和工作让我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也包括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老师.他的很多关于语言和创作的名句,在学习过程中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让我体悟到了中华语言和文化之美.例如:

“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个作家的风格总得走在时尚前面一点,他的风格才有可能转而成为时尚. 追随时尚的作家,就会为时尚所抛弃.”

“我认为一篇小说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的.作者写了,读者读了,创作过程才算完成.作者不能什么都知道,都写尽了.要留出余地,让读者去捉摸,去思索,去补充.”等等.

虽然汪曾祺先生离开我们20多年了,但他的人、他的文被人们不断提及.他为人为文,向真向善,诗情画意却不矫情,他的文字中总是流淌着对生活默默的温情,打动人心,因为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正如贾平凹老师所说的:汪曾祺先生“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看到《美文》杂志汪曾祺“我的老师”散文征文活动信息的时候,我脑子里马上就决定要写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我的父亲.曾经也想过写关于父亲的随笔录,但因为没有具体的想法,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所以我一直没动笔.这次把父亲写成人生中第一位老师的主题给予了我很多感悟和想法,也勾起了我很多儿时的回忆.最后,我以真情实感没有任何文法修饰地把父亲在我人生中给我留下的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忆写下来.我相信读完此文章的人,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读者,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或多或少会觉得好像是写自己的父亲一样.后来我很惊讶地发现,汪曾祺老师也曾经写过名为《我的父亲》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论述了父亲的性格特点和才华,以及他的父亲对他本人的影响.

我曾经几次获过奖励和表彰,但大部分是和我从事的翻译工作有关的奖项.这次因直接用中文写散文而获奖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惊喜之余,我顿悟了在翻译过程中,包括汪曾祺先生在内的中国作家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外,我还要郑重感谢我的老师张华教授,他第一时间把大赛信息发给我们,并特意嘱咐我们说:“希望这次大赛能更多地激励和鼓舞我们成为中外文学美好交流的使者.”

最后,再次感谢组委会将这么重要的奖项颁发给我,激励我继续前进.也再次向汪曾祺先生致敬,期待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能够有更多优秀的中外作者投身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中来.

谢谢大家!

纳 莉【伊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伊朗的留学生,名字叫纳莉.很荣幸自己获得了这个奖项,并在此发表获奖感言.在这里,我有很多人要感谢.

感谢我的父母一直以来给我的支持与关怀;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辛勤指导;感谢各位评委老师,更要感谢《美文》杂志和汪曾祺先生的故乡给我这个机会参加散文大赛.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高中老师——科玛妮女士.可以说是因为她,我才获得了这个奖项.她的勇敢、坚毅的精神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的灵魂,她的毅力和态度一直影响着我,让我能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像伤口的膏药一样,抚慰着我的灵魂.看过我的散文的人应该知道科玛妮老师的故事.在我看来,当她的大多数亲人相继离世时,能帮助她度过这些生命中最艰苦岁月的,只有她背后那种神圣的力量和信仰.她的耐心和毅力让我领悟到,这个世界上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好坏,都是有原因的,都是为了帮助人类提高自身的人格意识与人格水平.当我目睹最亲密的朋友逝世的时候,我才真正深刻地认识到这个人生哲理.知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了自己对任何宗教的信仰,在人们生活顺利,没有任何问题时,这种损失往往是体察不到的,是不明显的;但是,只有当人们遇到痛苦时,才会去寻求一种救赎的方式,才会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活中发生的那些令人震惊与痛苦的事件.死亡往往是促使这种思想出现的强大动力.

科玛妮老师的故事教会了我们要从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中汲取经验,并向生活本身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始终为国家的进步而不断努力,要意志坚强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才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汪曾祺先生虽然也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我们非常丰富的精神遗产,向汪曾祺先生致敬!

谢谢大家!

点评,这是适合汪曾祺和散文和颁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汪曾祺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汪曾祺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评审专家点评第二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
2017年12月6日,第二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以下简称市政府质量奖”)颁奖大会召开,与第一届市政府质量管理奖相比,本届评审工作有哪些特点放眼全国,北京市质量奖的评审有什么独特之处对.

质量北京(II)第二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揭晓
伴随着“质量热”和“新时代”的到来,2017年12月6日,“第二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颁奖仪式”在北京市政府隆重举行,颁奖仪.

荣获第二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拜耳医药:博采众长服务质量
2017年12月6日,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拜耳医药”)从北京市384家优秀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以下简称“北京市质量奖&r.

北京银行荣获第二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在报告中16次提及质量,高质量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和关键词 2017年12月6日,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