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计算机基础类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混合模式激趣教学法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计算机基础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混合模式激趣教学法,该文是计算机基础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跟大学计算机基础和激趣和混合模式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计算机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硕士论文大学心理论文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白 琳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

摘 要:根据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信息化社会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探讨如何将SPOC、BYOD、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合理搭配、有机融合、科学规划以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法的有效改革.

关键词:SPOC;BYOD;翻转课堂;大学计算机基础;激趣法

0 引 言

目前,众多高校将“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一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足见其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形式并不乐观,学生水平不一、教学模式单一、课程内容多而学时少等现状逐渐使该课程的教学陷入危机,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 课程要素分析

1.1 学生层次

大一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娴熟地进行各类计算机操作,或是已经初步学习了程序设计语言;有的学生虽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但是没有任何理论基础;还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要从零开始学习,学生水平良莠不齐.传统的集中授课教学模式,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无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一直是本课程教学面临的一大重要难题.

1.2 教学现状

1.2.1 课程设置

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当于是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的精缩,旨在让学生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理解各科的最基本概念,建立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认知.目前,大多高校采用的教材基本都包含了10章以上的内容,涉及软硬件、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库、多媒体以及办公软件等多方面,有的教材还增加了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内容,课程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然而大部分高校教学课时较少,如西安邮电大学,课程总共32学时,其中理论、实践教学各16学时,这意味着需要在2学时内讲完一章的内容,将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在一节课内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管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做到整节课都全神贯注地听讲,尤其当新知识点层出不穷、信息量冲突大时,学生会觉得枯燥、繁冗,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散其注意力.

根据课程特点,对于易理解的概念完全可以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再由教师精讲重点、难点,这样就可以最优化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开放课程)[1]在线学习和测试为学生课前自学提供了可能与便利条件,陆续被一些高校使用.

1.2.2 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利用多媒体课堂进行理论授课后在实验室完成实践任务,教与练分离;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然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SPOC的限制性准入门槛和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即携带自己的电脑、手机和平板等设备进行办公[2])的便捷性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个性化学习条件.当其个性化学习诉求得到反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升.

1.3 考核标准

目前,大多数高校针对该课程的考核都是将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按比例加权得出最终成绩,考核标准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少数高校会采用“形成性+总结性”的评价标准进行考核.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作业、实验报告、考勤等,期末考试的方式分为笔试和在线机考,各学校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考试;形成性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利用SPOC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认证来得到.

2 信息化教学手段

2.1 MOOC

利用MOOC将网上教学与实体课堂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统一,“教”“练”结合.MOOC也对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手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法以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的发展[3].

2.2 SPOC

SPOC被视为校内慕课.SPOC教学包括线上自学和线下讨论两个过程,线上资源由教师组织和整合,并将学习任务和计划下达学生,学生完成自学.回到课堂上,教师答疑解惑、设计互动环节.

学生依靠线上学习完成基本知识的内化,回到课堂上就可以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增强自信,使得课堂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活跃.线上学习的疑难被带进课堂,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互动的积极性,形成“线上学习发现问题→课堂学习解决问题→课后实践验证反思”的良性循环.

2.3 BYOD

BYOD使得学习和工作更加便捷、灵活,有利于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最优化时间分配,也使工作、学习不受地点限制.

随着电子通信产品的普及,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拥有了智能手机,大部分同学已配备了手提电脑或平板.然而多数新生对这些设备的使用还仅局限于聊天、游戏和上网等,将这些设备用于线上自学和课堂实践练习,既能方便学生,也能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

2.4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对学习的两个过程——传授和内化实现了重构、颠倒.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电子书等方式自学,先完成知识的认知和内化;课堂教学再进行知识的传递和互动[4].

翻转课堂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课前学习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量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这种翻转的学习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 混合模式激趣式教学设计

混合模式激趣式教学总体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课程目标制定个性化学习策略,引入开放式教学资源、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搭配,辅以不同的教学媒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并构造以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具体实现分为3个阶段:①SPOC+BYOD帮助学生完成课前自学;②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活动;③回归线上学习,进行知识的补充和完善.

1)课前自学阶段.

充分利用共享MOOC资源,建立具有特色的SPOC平台,开展在线学习、测试测评、布置作业、研讨、答疑、参考资料阅读、问卷调查、实验等活动.基于SPOC的课程资源部分来自MOOC平台,如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章节,其余部分如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办公软件等操作性较强的章节需要以学生特征及能力分析为基础、依据本校特色和特定的风格和形式来自建针对性更强的资源.

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制定任务书、布置思考题,将学习资源呈现在SPOC平台上.学生通过SPOC+BYOD自学并进行线上讨论、完成测试和训练.学生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总结疑问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选择线上回复或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在自学环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要学习的知识,个人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选择不学,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需要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线上自学不受时空限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性,避免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的枯燥、繁冗导致学生出现的厌学情绪.

2)翻转课堂阶段.

针对较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需要以传统授课模式进行讲解,为学生提纲挈领、查漏补缺.对于学生在第一阶段普遍提出的问题,教师制定课堂交流方案,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辩论等.以“计算机网络基础”一学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见表1.

表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包含教师精讲和课堂互动环节,精讲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现状、计算机网络的OSI模型.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现状的精讲后让学生就计算机网络、网络的功能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计算机网络的认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教师通过“喻例法”对计算机网络的OSI模型进行精讲,以实际生活中信件寄送的过程为例,帮助学生理解网络模型七层的概念和内涵.教师精讲后让学生就两个问题进行讨论:①计算机网络的七层及其上运行的协议.组内讨论各自对“层次”的理解和各层运行的协议及其功能,完成知识内化,汇总后每组派出代表展示总结性文档,再通过组内、组间互评完成形成性评价过程,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②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组成.教师先给出提纲,即软硬件的分类,组内讨论每个类别下的具体软硬件信息及其功能,成员间互相学习、查漏补缺、完善各自的知识储备.

3)课后SPOC阶段.

在课堂上师生围绕线上学习的难题进行讨论,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解决问题、反思、发现不足,最后在SPOC进行回顾和完善,并将课堂总结和资源上传至线上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问题的提出、探究、讨论、解决、总结展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培养学习技巧、总结学习规律.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相融合,巩固、重建认知结构,从而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5],更符合大学生开放性学习的需求,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内化,成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充分发挥出其主动性,提高自信心和满足感,让“必修课”变成学生心中的“爱修课”.

4)综合性教学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包括线上作业、单元测试、线上讨论活跃度,通过课堂讨论组内互评、实验等方式获得.总结性评价主要依靠线上学习总结和期末考试获得,期末考试以机考形式为宜,可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考查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之有效的多元化考核标准,克服了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不再“一考定终身”,客观、公平地评价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水平,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积累,避免了“临阵磨”的机会主义,也从侧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 结 语

现代社会正在从重视学历逐渐向重视能力转变,随着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正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为顺应新的教育形式,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为重点,多元化、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催生出新型的、更人性化的教学形态,MOOC、SPOC、翻转课堂、传统教学、在线机考等多种教学模式并行有利于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开放性、个性化的学习诉求.

诚然,SPOC资源建设和完善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翻转课堂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还面临着各种难题,翻转的核心不是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或教学时间,而是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翻转.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更高,督促着教师不断提高和进步.

基金项目:西安邮电大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视频公开课”(103-602020052);西安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B201516).

第一作者简介:白琳,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bailin@xupt.edu.cn.

图1 混合模式教学设计方案

表1 “计算机网络基础”SPOC+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层次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前SPOC+BYOD自学1.掌握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拓扑结构认识理解

2.理解网络体系结构

3.熟悉网络软硬件组成及其特点

翻转课堂(1学时)1.教师精讲重点、难点应用内化评价

2.学生分组讨论、组内互评

3.教师个体化辅导、总结、点评

课后SPOC查漏补缺、资源共享应用、理解、内化

参考文献:

[1] 康叶钦. 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 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 35(1): 85-93.

[2] 罗丽苹, 李相勇,贾巍.基于“SPOC+微课+BYOD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2(8): 158-164.

[3] 段婷婷.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以开放大学为例[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7-10.

[4] 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13(1): 60-66.

[5] 谢幼如. 融合翻转课堂与MOOCs的高校MF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 2015(10): 40-46.

(见习编辑:景贵英)

该文结束语:上文是关于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计算机基础和激趣和混合模式相关计算机基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任务驱动分类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究
韩云萍 刘培胜(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辽宁 抚顺 113001)摘 要 文章论述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来解决该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就如何设计情景案例、 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和实践
摘要基于淮北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教改要求,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发展现状及改革需求,课题组对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革新,设计了基于CS 模式的试卷库管理系统与考试系统,以提升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考核.

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一体四化教学模式
摘 要论文提出在数字化时代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一体四化”的创新概念,以创新型人才素质培养为目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多方面建设立体化资源,将新型的教学模式如SPCO课堂、翻转.

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教学应用的内容和特点(一)教学内容少、时间短 微课中的教学资源组成丰富,通过内部的呈现方式和关系组成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单元环境,这种内在的教学环境主题化特征明显,且在实际应用中呈现半结构化特点.

论文大全